「长平之战」为何秦军损失那么大

发布时间: 2021-12-31 06:0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伤亡不大,而胜利方秦军为何损失近半?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可以堪称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

「长平之战」为何秦军损失那么大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伤亡不大,而胜利方秦军为何损失近半?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可以堪称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后出动了45万大军,秦国前后动员了60万大军。最终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消灭了45万赵军。


根据史料分析,赵国共有45万大军被消灭,只有240多名年幼者生还。赵国被消灭的45万大军中,5万人直接战死,40万被坑杀。根据后世史学家分析,秦国伤亡的总兵力应该在20万人。也就是说秦国因战斗伤亡的数字比赵军还多,甚至是赵军的4倍之多。

秦国做为战胜一方,为什么直接战场损失比赵国还要多,而赵国只是战死5万士兵呢?

传统史学界认为史书所记载的数字没有多少问题,我们也一般认同这个观点。但是也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双方伤亡的数字应该有出入。


如果赵军真得以战死5万人的代价,造成秦军20多万伤亡,估计最后秦军也难以完成对赵军的包围。秦军伤亡超过20万,意味着秦军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赵国伤亡5万人,意味着赵国仅仅损失了九分之一。如果双方是这样一种战损比的话,估计士气出现问题的是秦军而不是赵军。

所以就有不少人怀疑赵国因战争,直接伤亡的数字不是5万,而是更多。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赵国战死25万人,最终被坑杀20万。这个数字可能比较合理,但是由于只是电视剧,我们并不能当成历史来研究。但是,最起码也可以看出,编剧也怀疑赵国因战而亡的数字。


我个人也认为赵国因战而亡的数字远远不止5万,我反倒觉得伤亡25万比较合理。从以往秦赵交锋的伤亡对比来看,赵国伤亡25万,秦国伤亡20万,算是合理范围之内。当然赵国具体伤亡的数字并无从考证,有可能真得就是5万人,虽然感觉不合理,但是却真实存在。当然也有可能因战而亡的数字更高,比如30万等。

其实关于秦军伤亡人数,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吕思勉先生所说秦军伤亡25万,其实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至于秦军到底伤亡多少,并没有明确数字记载。秦军有可能只是伤亡5万左右,也可能真得伤亡20万。长平之战初期,秦军处于进攻一方面。赵括挂帅之后,赵军改为进攻。正常情况下,双方的战斗伤亡应该差不多,至少不太会出现伤亡比高达4倍的情况。所以,如果史书记载完全正确的话,我觉得秦军的伤亡人数有待进一步考究。


其实关于长平之战,史学界还存在诸多争议,比如双方交战的时间、参战人数等。关于长平之战持续的时间,史学界就有“三年说”、“两年说”、“半年说”等三种说法。关于长平之战的战役规模,也有不少争议。有人认为长平之战双方参战人数并没有上百万之众,最终白起也没有坑杀40万赵军。秦国确实打赢了长平之战,也确实曾经坑杀赵军,但是并不没有40万之多。

至于长平之战双方战斗伤亡的数字到底是多少,我们现在无从得知。所有的说法,其实也只是个人猜测。即使是《史记》也可能含有司马迁的个人观点,也未必全部都正确。其实《史记》中的一些记载,根据后世考古发现,也存在一定出入。长平之战中,双方战损到底是多少,可能只有等考古资料进一步详实,才会有最终的答案。


不可否认的是,赵军和秦军的战斗力都非常强悍。两个大国发生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必将异常惨烈,双方战斗伤亡亦将不在少数。赵军凭借强大的战斗意志,给秦军造成一定伤亡,也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赵军是守方,而秦军是进攻方,守方伤亡会比较少,而进攻方伤亡自然多。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究竟是怎么回事?

秦国和赵国之间所发生的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前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交战时间也是很长的,更重要的是秦国和赵国双方所投入的兵力都超过了四十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兵力之后,赵国就无力与秦国相抗衡,而且不仅仅是赵国打不过秦国,就连当时所有国家联合起来都不一定打得过秦国,所以在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原本赵国一直在廉颇的带领下是处于防守状态的,但是时间一长就发现,赵国的实力越来越低,而且在秦国进攻中,赵国的损失也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这个时候的赵国就改变了廉颇主防守的策略。而是让主战的赵括带兵主动向秦国发起攻击,根据大量的历史记载,赵括一共带了将近四十五万的兵力。虽然兵力是非常的多,但是因为赵国的主将赵括是一个很冲动的人,所以后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秦国则是任命白起为这场战争的主将,也正是在长平之战中,白起获得了“杀神”的称号。在战争中白起就是利用了赵括容易冲动的缺点,一开始故意露出破绽,表露败相,引诱赵括带兵追击白起。之后等赵括进入陷阱后,赵括就被白起给带兵包围了,在被围四十几天后,赵括最后还是战死,然后白起就将剩下将近四十万的士兵都杀了。

历史上关于长平之战的纪录有很多,但很少有记载秦国到底派出了多少兵力的。许多的专家学者都猜测,赵国一共出动了四十五万的兵力,但是最后还是被白起带兵围困,所以说秦国的兵力肯定是超过赵国的,大多数都认为秦国出动的兵力超过了五十万,甚至达到了一百万,目前人们最接受的是秦国一共派出将近六十万的兵力。赵国一共损失了四十多万的人,而秦国估计损失了将近三十万的兵力。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军队在白起的带领下大获全胜,活埋赵括带领的四十万赵军。
在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投入的兵力其实是非常之大的,而且损失也比较的惨重,因为这场战争其实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不好的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基本都投入了全国的大半国力,但是秦军损失的不多,赵国几乎是全军覆没
因为赵国全是战国七雄里面的大国所以秦国灭赵国肯定投入了大量兵力,而赵国抵抗肯定投入了所有兵力。

长平之战秦军损失惨重,当时列国怎么不参战呢?

长平之战是决定战国命运的一场大决战,以白起为统帅的秦军,战胜了以赵括为统帅的赵军。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将俘虏的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未成年的小兵放回去报信。但是,这场战役,秦军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史书上记载,秦军也死亡过半。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其他的五国没有坐收渔人之利,发动对秦军的攻伐呢?

一、秦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在战国中是最出色的。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由战国的特点决定的。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除了秦国的国力是七国中最强大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国家战略和外交策略要远高于其他六国。

秦国的国家战略就是统一天下,为此,秦国的十几代国君一直就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长达上百年的时间里,秦国确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并毫不动摇的朝这个方向前进,这种力量是极其可怕的。反观其他六国,此起彼伏,互相征伐,可是哪个国家都没有长期的打算。就这样,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大,而六国的势力越来越小。

在外交上,六国的外交家也看出了天下的关键,于是以苏秦为首的外交家提出合纵,以六国之合力对抗秦国。而秦国则以张仪为代表的外交家提出连横,打散六国的联合,对六国各个击破。最终,还是连横战胜了合纵。这是因为连横以秦国为主,行动坚定灵活。而合纵则是六国联合,这些国家之间都有着利害关系,各怀鬼胎。一旦出现矛盾,就四分五裂。因此,在外交策略上,六国也落了下风。

二、长平之战中赵国的作为犯了战国的大忌。

具体到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里,赵国的所作所为犯了大忌。这场战役,在没有开始的时候,赵国就落了下风,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赵国接收上党,是不义的行为,完全打破了战国时的外交惯例,遭到了其他五国的一致反对。上党本身是韩国的领土,因为韩国的失败,被迫割让给秦国。但是,韩国上党守冯亭为了挑起赵国和秦国的争端,故意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从这一件事来说,赵国接收上党是完全违背外交惯例的。上党本身是韩国割让给秦国的领土,跟赵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而赵国由于利欲混心,不顾秦国和韩国的外交协议,强行占有了它。这在战国时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如果纵容这样的事情发生,会给各国将来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赵国便被各国孤立了起来,它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国家的支持。

由于《史记》的作者的倾向性,我们对秦国扣押楚怀王,张仪欺诈楚国等不义之举都义愤填膺,可是,将心比心,赵国强占秦国的战利品不也是不义之举吗?公然违背战国的国际之间的惯例,还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估计连韩国都不会站在赵国的一边。

三、秦国占据了外交的先机。

再加上,在这场战役前,秦国也做了周密的部署,针对其他五国,秦国分别做了外交工作。在这五国中,齐国遭受过六国联军的攻击,国力衰弱,对其他的国家心怀怨恨,不参与其他国家的纷争。韩国被秦国实力压制,唯秦国之命是从。燕国是实力最小的国家,又隔着赵国,也不参与。

剩下的就只有楚国和魏国。楚国是个大而虚弱的国家,它被白起打败,将国都东迁,惊魂未定,根本不敢和秦国为敌。最后剩下的魏国一个国家,在长平之战前,秦国已经连续给了它沉重的打击,它一个国家更是不敢对抗秦国。

这样,赵国在外交上已经无可救药,再加上秦国声张如果有国家帮助赵国,秦国就转移兵力去攻打它。在道义和实力面前,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去救赵国。

四、秦国当时还有余力。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的损失也很大,当时秦王和白起谈论说“秦国疲敝,国内空”。白起率领的军队也死亡过半,不敢虽然如此,秦军还是有余力的。当时白起兵分两路,就准备打下邯郸,灭了赵国。只是因为范雎的阻拦,才给了赵国苟延残喘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国家都各怀鬼胎,它们也是从自身的考虑出发,来决定国家下一步采取的行动。在长平之战胜利的震慑下,各国谁都不敢、也不愿意出头去挑战秦国。

在各国的战略里,一个强大的秦国是大家的威胁,而一个强大的赵国也并不是大家的福音。赵国也是一个极有侵略性的国家,它在胡服图强之后,对四周的国家进行了侵略。连岁月悠久的中山国都灭亡在它的手中。如果赵国战胜秦国,取代秦国的地位,对关东各国的威胁要比秦国还要大、还要直接。

因此,在其他国家的心中,最好是秦国和赵国两败俱伤,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各国既不会插手秦赵的长平之战,但是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其中一方被另一方灭掉。所以,在秦军消灭赵军之后,秦王停止了白起的军事行动,各国也就不去参与进去,大家相安无事。

五、其他国家干涉秦赵战争的时机未到。

如果其他国家在这个时候对秦军采取军事行动,会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道义上的问题。秦国是为了自己在上党的利益作战,名正言顺,有着正义的名分。其他国家参与名不正言不顺,在道义上理亏。

二是没有打败秦军的把握。秦军有名将白起率领,秦军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得胜之军,士气高昂。在白起的军事生涯里,他多次以少胜多,魏、韩这些国家都被他以极为悬殊的兵力打败,可以说是对白起闻风丧胆。有白起在,其他任何国家自问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三是赵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秦军还没有对赵国进行最后的攻击,这个时候出兵对秦国发起军事行动,实际上是替赵国去抵挡秦军的攻伐。白白损失自己的兵力,而让本来该受秦国攻打的赵国坐收渔人之利。在那个权谋玩得娴熟的时代,谁也不会去做这种出力不落好的事情。

所以说,在长平之战后,各国权衡利弊,终究还是认为参与秦赵之间的战争,时机不成熟,所以没有参与进去。

结语:

长平之战后,秦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自身的损失也很大。当时其他各国没有参与进来,对秦国采取军事行动,主要有道义上、实力上和战略平衡等几方面的考虑。在当时,参与战争的时机并不成熟。

在一年后的邯郸之战中,这个时机成熟了。秦国的衰弱已经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秦军长期攻打邯郸不下,损失惨重,而白起又因病不能指挥作战,这一切都削弱了秦军的实力。再加上秦国要灭掉赵国,也给大家带来了直接的威胁。由于唇亡齿寒,迫使关东各国组成联军,一举打败了秦军,扭转了关东的形势。

长平之战赵军战斗伤亡不大而胜利方秦军为何损失近半呢?

关于长平之战双方参战兵力和伤亡数据,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秦国60万,伤亡25万,赵国45万,伤亡5万,40万被活埋。

一直以来,我是对这些数字抱有很大怀疑的,特别是双方参战兵力。

战国时期天天在打仗,而我们从《史记》等史书中看到的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军队,动不动就是全歼数十万人,战国哪来的那么多人?

也许大家对长平之战秦国60万人还能接受,但是根据《史记》记载,长平之战次年秦昭襄王再次发兵攻打赵国,秦昭襄王想让白起为主帅,白起回复了一段话:

“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想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

重点是“今王发军,虽倍其前”,按照白起的说法,这次攻打赵国的秦军人数是长平之战的两倍,也就是说120万人!而赵国十倍的防守人数,那不是450万人?难道战国的人口像韭菜一样,割完明年就能长出来?


因为没有准确史料记载,我们对战国时期各国人口并没有确切的认知,但是西汉初年全国人口仅1500万,虽然经历了秦末乱世和楚汉相争,但是战国时期打的仗可一点不比这时候少,因此就算战国时期人口比之西汉初年有增加,也不会多于2000万。七国人口总共2000万,平均下来一国人口还不到300万。秦国、齐国、楚国是大国,人口稍多,韩赵魏燕人口较少,假设秦国有500万人,占1/4人口,已经是上限。以每户5口人,每户出一壮丁参军,极限可养100万的军队。但是别忘了,一国之根本不是军事,而是耕种,如果家中壮丁都出去打仗了,田地就都荒废了,没了粮食收成,国家怎么支撑,所以通常会三户或者五户抽一丁,那样军队人数就在30万左右了。

另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事行动必须有强大的后勤支撑。我军在淮海战役时出动总兵力60万人,但是后勤保障的支前民夫达到500余万人,将近10个人保障1个人。战国时期的后勤保障能力肯定不如解放战争时期,如果按照10人保障1人,出动60万军队就要有600万人保障,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大胆猜测,史书中记载的各国参战兵力其实包含了后勤保障人员,60万秦军中应该只有数万秦军主力,其他数十万都是保障人员,赵国这边军力也仅仅是数万,这就和《史记》中记载,白起仅仅用了2.5万余人就包围了赵军,用5000人就断了赵军粮道比较契合了。

总结来说,长平之战双方总参战兵力100余万包含了后勤人员,实际参战兵力均在数万之余,因此惨烈的长平之战后的次年,秦国还有能力组织大军攻赵,赵国也有能力坚守待援打反击,还能在北方抵御匈奴入侵。

本文标题: 「长平之战」为何秦军损失那么大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50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代秦王如果看到秦统一六国后十几年就亡了会怎么想古人知道殷在安阳,朝歌在鹤壁,斟鄩在洛阳偃师区这种具体位置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