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打下城池或送城池后城里的老百姓怎么处理?有的是屠城,基本上全杀,有的是占领后贴安民告示,维持现状,老百姓该干啥还干啥。如果...
古代攻打下城池或送城池后城里的老百姓怎么处理?
如果是掠夺性质的攻城,那么就烧杀抢掠。
为什么当年秦国每攻占一个城市,城市里的居民都跑了呢?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攻城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很差,修筑城墙都会被视做割据的表现。《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 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修建百雉之城,也就是长三百丈的城墙,是国君的特权,大夫如果修的城墙太高大则属僭越。大夫有了城墙,就等于有了统治中心,这样的话,大夫进可以进军首都秉持国政,退也可以负隅顽抗作为一城之主,其他人包括国君还拿他没有办法。
春秋时,鲁国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鲁桓公,历史上有名的绿帽王,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庆父、同、牙、友。庆父是庶长子,是为孟,嫡长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称“三桓”。
鲁桓公让他的嫡长子姬同继承君位,也按照封建礼法分封了他的三个儿子都做了大夫。随后,由于鲁桓公传位不当,鲁国发生了政治动乱,三桓势力越来越强大,鲁国国君则自宣公起,就日益衰弱,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这样大权旁落的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孔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说:“八肖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开始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具体的做法就是拆迁,把三桓僭制做出来的城墙都给拆除。可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终于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古代所谓的城市,其实更多意义上是堡垒,一般都是用作军事用途,跟现在意义上的城市有很大不同,人们选择建设城市的地点,一般也都是选在兵家必争之地。如赵简子建造晋阳城,把城市里的大型建筑的柱子都用铜水来浇筑,这些都是为了以后的战争需要。
这样的城池,其能够承载的人口必然是非常有限的,须得是相当信任的人才可以生活在城里,在城外生活着的则成为鄙人、野人。
所以,秦国打下来城池后,就有计划地破坏了一些城墙,如秦始皇还收尽天下兵器,铸造了12个大金人,其目的就是削弱地方上的反抗能力。既然城市沦陷了,为了国家强制久安,秦始皇效法春秋战国的做法,隳毁城墙。城里的居民有时间一定要往出去跑。
有一些战略重地,城池也相当重要,进可以做前哨基地,退则可以自保有余。于是,秦国执行了驱逐计划,如魏国的安邑,本是旧都,秦军占领后,为了将安邑打造成一个军事基地,就将所有的魏国人都驱逐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秦军士兵。后来秦国发动的几次战争,都是以安邑为出发点。
古代打仗!人家屠城老百姓为什么不挖地道
第二,如果城池真的被占个一两个月,挖不挖都是死。
第三挖地道是技术和力气活,老百姓不可能有这个条件。
古代城池攻破后,守军就会投降或者突围,没有退路吗?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盛世自然有乱世,有乱世必然有乱象,而乱世中最大的乱象莫过于战争。
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总是与惨烈、残酷相关联,而最能体现战争的残酷性的就是屠城。
“屠城”这一残酷手段的历史很悠久,殷商时期盛行人祭,祭品就是战败的俘虏。在胜者严重,俘虏就是奴隶,是物品,即便将其杀死作为祭品也是十分正常的事儿。这样的意识为今后频繁的屠城行为埋下了种子。
屠城,屠的不仅是敌方军队,还有城中无辜的百姓。
就如明·洪武元年,明朝开国将领杨璟在进攻靖江时,派遣手下张彬从南关攻入,结果遭到对方顽强抵抗,南关守城者对张彬破口大骂,张彬大怒扬言要屠杀城中百姓,还好被及时赶到的杨璟制止,城中无辜的百姓才躲过一劫。
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明史·杨璟传》
但淮安城百姓就没那么幸运了。元末,朱元璋与元军作战,元军将领张明鉴在夺取扬州一年后弹尽粮绝,企图拥戴镇南王作乱,但镇南王在淮安去世,于是张明鉴顺势占据淮安,屠杀居民以为食。
“逾年,食尽,谋拥王作乱。王走,死淮安。明鉴遂据城,屠居民以食。”《明史·缪大亨传》
这种不顾及无辜,肆意杀戮的现象并不只存在于明朝,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朝代更是数不胜数,就如楚霸王项羽,不仅杀降,还要将“男子十五岁以上”尽杀之,在攻打襄城时,“所过之处无不残灭”,杀的全城“男女几无孑遗”。
屠城不仅大量屠杀无辜百姓,而且手段还极其残忍,“诛杀其人,如屠六畜”,场面极其血腥。
就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屠城已经从不分目标的乱杀,演变成有组织有计划的虐杀。南朝宋时期的沈庆之、宗悫。刘道隆在屠广陵时,已经不单单是杀人抢劫,而是有意识地虐杀城中百姓。
“城内男女道俗、枭斩靡遗,将军宗悫偏用虐刑,先刳肠决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创,然后方加以刀锯”《宋书·卷二十六》
魏晋南北朝的十部正史中共记载了47次惨绝人寰的屠城事件,惨遭屠杀的城池有70多座,杀人之后还要抢掠财物,焚烧房屋,一座城池就此化为废墟。
打仗归打仗,为什么要屠城呢?尤其在古代,人口决定生产力,攻下一座城池后,屠尽城中百姓,无人可统治拿什么发展?况且屠城易失民心,尤其是杀降,往往会造成敌方拼死抵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