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功成后为什么一定要大杀功臣?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功臣?刘邦和朱元璋功成后为什么一定要大杀功臣?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刘邦和朱元璋功成后为什么一定要大杀功臣?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刘邦和朱元璋功成后为什么一定要大杀功臣?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功臣?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这三位皇帝登基的时候年龄不同,刘邦和朱元璋年龄太大没时间用政治手段瓦解开国功臣们对于自己子孙后代的威胁,而李世民非常年轻有时间去培养继承人、打压功臣。
咱们先看刘邦,刘邦登基的时候已经54岁了,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这是一个随时会去世的年龄。而汉朝初建开国功臣们都是位高权重,战无不胜的齐王韩信当时才29岁,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的年龄基本上都比刘邦小。这些开国功臣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就不太将其放在眼里,比如韩信的齐王爵位是趁火打劫逼着刘邦册封的,一旦刘邦死了靠更小一辈的刘氏子孙还能制得住这些人么?所以时间不多的刘邦只能靠杀,再杀了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后在同年去世。
朱元璋登基称帝的时候是40岁,咱们后人知道朱元璋一直活到了71岁,但在当年40岁就已经是老年人了,所以面对嚣张跋扈、才能卓越的开国功臣门朱元璋很忧虑。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主要是通过两个案件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胡惟庸任丞相后独断专行不将朱元璋放在眼里,很多朝廷大事、官员任免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使得朱元璋非常害怕朱家皇权被架空,所以有了胡惟庸一案,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开国功臣中的文官一系几乎被杀戮一空,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蓝玉其人嚣张跋扈,恃宠而骄很多行为无视朱元璋的权威,比如纵容奴才抢占民田、殴打钦差;无视朝廷军法纵兵攻破明朝喜峰关关门;在军中树立个人权威,大肆任用私人排斥异己,说白了作死。蓝玉是太子妃舅父,本来朱元璋看着太子朱标的面子不好动他,但太子朱标早逝,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成了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感到开国武勋成了皇权的威胁,蓝玉案爆发,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最后看看善待功臣的李世民,登基的时候才27岁。当时的几位大功臣李靖55岁、程咬金37岁、尉迟敬德41岁、房玄龄47岁、杜如晦41岁,可以说基本上都比李世民的年龄大的多。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有大把的时间培养继任者的威望班底,运用政治手段消减功臣对于皇权的威胁,最重要的是这一大帮功臣基本上都比李世民死的早。
刘邦朱元璋在登基以后屠戮功臣,为什么秦始皇李世民不
首先,出身不一样,导致政治需求不一样。刘邦和朱元璋出身卑微,快速的崛起难以形成自己稳固的皇权地位,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多个权利中心。出于政治需求,草莽皇帝需要解决掉其他权威,稳固皇权。而始皇帝和李世民不一样,他们本身就是王族和前朝贵族,已经形成稳固的政治阶层,有自己的政治威信,善待功臣更有利于聚集人才。
其次是个人自信问题,刘邦在对韩信的态度上,首先降为淮阴侯,这表明其在该问题上是有犹豫的,一方面怕应付不了韩信,一方面怕韩信威胁自己的地位。这是明显的不自信的表现。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都要诛功臣?
中国历史上最相似的2位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
刘邦出生今江苏丰县,朱元璋出生今安徽凤阳县,两地都属淮海地区,相隔不远。两人都是从最底层爬起来,最终登上帝位的大一统王朝开创者,属于真正的草根阶层。
刘邦和朱元璋在创业路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知人善用,身边汇聚一帮能人异士,核心班底几乎都是儿时玩伴,而且两人起步阶段也都靠老婆上位了一把。
在人物性格上,刘邦和朱元璋更是“趣味相投”,虽然知人善用,但都疑心很重,说到底与当时的其他诸侯军阀相比,两人更像是“泼皮无赖”。
在建立王朝后,两个人同样有众多相似的行事风格,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当属两人登基之后,身边的功臣谋士结局都很惨,死的死逃的逃。有人说,西汉初期诛功臣是吕雉干的,不是刘邦,这其实是甩锅,没有刘邦的默许,吕雉敢?
那么,刘邦和朱元璋为何在登基后都会诛功臣呢?为啥其他的开国皇帝不会这么干呢?这里其实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诛不行,那就是出身导致的自卑感。
大家都知道,刘邦虽然本是沛县的泗水亭长,但本质上就是个地痞无赖,40几岁还是一事无成,浑浑噩噩。朱元璋就更惨了,连活下去都成难题,当过和尚、要过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社会的最底层,如蝼蚁一般。虽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对于贵族来说,打心眼里是瞧不起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蝼蚁的。而这样的人突然有一天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信服力和威慑力在一些世家大族眼里,会打折扣的。
再者,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草根,原本无权无势,最后做上皇位成了天子,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们如履薄冰,进而疑心会越来越重,害怕别人也会效仿自己,害怕别人在心底里瞧不起自己,本质上是草根的自卑心在作祟。正如越自卑的人往往做事会越高调,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行,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另外,刘邦和朱元璋是从最底层爬出来的,更了解底层的挣扎,对于达官显贵更加的痛恨,因此等到他们登上帝位后,会把曾经受到的苦和不公正,变本加厉的还回去。
因此,像刘邦和朱元璋这样草根走出来的皇帝,登上帝位后都要先除功臣谋士,不是因为巧合,而是刘邦和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就注定了他们登上帝位后会这么干,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卑,自卑又衍生出疑心,疑心越来越重,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相反,历史上那些原本就是贵族子弟,后来登基做了皇帝的,反而不会大诛功臣,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贵族,有底气,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绝望和自卑,对于群臣完全有信心驾驭的了。
其实这种心理,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在工作或生活中,一些底层出来的人,一旦得势之后往往会更变本加厉,比原本生活优越的人反而行事更极端,因为他们需要证明自己,需要通过踩踏别人来弥补当初的自卑感,希望获得别人尊重,这尊重哪怕来自于害怕。
刘邦和朱元璋称帝后都杀了功臣,是为什么?
2、接着是韩信,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5年后,刘邦夫人吕皇后对被软禁多年的韩信仍不放心,又用计将他处死于长安宫中,并且诛连三族。
3、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
4、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
5、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
6、公元前196年,当另一将领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
7、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