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约翰·里德

发布时间: 2021-10-22 09:02: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谁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生平简介?不要太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

如何评价约翰·里德

谁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生平简介?

不要太长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

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

扩展资料:

富兰克林在1751当选宾夕法尼亚议会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754,他在奥尔巴尼国会发表了重要的奥尔巴尼联盟计划。在他的计划下,他建议殖民地统一在一个政府之下,帮助组织和保护各个殖民地。多年来,他努力工作,让大不列颠允许宾夕法尼亚拥有更多自治权和自治权。

随着革命的临近,对殖民地的规则越来越严格,富兰克林试图说服英国,这些行为最终会导致叛乱。富兰克林看到有一个有效的方法从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从一个殖民地到另一个殖民地传送信息的重要性,就重新组织了邮政系统。

富兰克林意识到他深爱的英国不会退缩,也不会给殖民者提供更多的发言权,他明白了反击的必要性。富兰克林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于1775至1776召开。他帮助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富兰克林于1757被宾夕法尼亚送往大不列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中文名: 本杰明·富兰克林
  外文名: Benjamin Franklin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波士顿
  出生日期: 公元1706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 公元1790年4月17日
  职业: 科学家,政治家
  信仰: 清教主义
  主要成就: 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了解放电现象
  参与起草《独立宣言》
  代表作品: 《穷查理年鉴》《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
  富兰克林及其他的著作(20张)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他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研究范围极广。在数学上,他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这两个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仍为学者称道。热学方面,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能够节省四分之三的燃料。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即能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他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是美国第一位学者,第一位哲学家,第一位驻外大使。他发明了口琴,摇椅,路灯,避雷针。发现了墨西哥湾的海流。四次当选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制定了新闻传播法。最先绘制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人们呼出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被称为近代牙科医术之父。最先组织了消防厅。创立了近代的邮信制度。创立了议员的近代选举法。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设计出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和蛙蹼。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的溘然逝去。他的墓碑上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
本杰明·富兰克林(20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七个孩子,富兰克林是第十五个男孩。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阅读的范围。
政治经历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传(11张)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本杰明·谭波尔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富兰克林——印刷工人”。
百元美元头像
  100美元(1988版,1996版),头像为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他有一连串的头衔——作家,发明家,出版商,科学家,外交家,哲学家。有评价说他是十八世纪,仅次于华盛顿的名人。富兰克林的自传家喻户晓,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富裕的生活,仅仅靠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对教育的重视,生活的简朴,以及不屈的奋斗获得了在各个领域的成功,他是美国“清教主义”的杰出代表。
编辑本段热心公益的出版商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他是家里的第十五个孩子(他父亲先后 本杰明·富兰克林
娶了两个老婆,前妻生了七个,继室又生了十个,富兰克林是继室所生,排行第十五,比他小的只有两个妹妹)。23年前他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从英国中部地区迁到马萨诸塞,成为一名印染匠和肥皂、蜡烛制造商。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乔赛亚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印刷业令富兰克林接触到了许多新书和新作家。   不久,詹姆斯开始出版《新英格兰周报》,这引发了富兰克林对新闻的浓厚兴趣。他经常在晚上把自己用化名写成的短文塞进印刷所的门缝里,当听到专业人士对那些文章的赞赏后,他总是独自窃喜。他曾写过一篇主祷文,自以为无论从文体,还是从神学理论角度来看,都超过了《圣经》中的主祷文;他重写了公祷文,并且出版了几册;他还编撰了一则有关受宗教迫害的寓言,并告诉朋友们那是《圣经》中他们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一个章节。富兰克林在16岁时通过模仿英国文学期刊《旁观者》上的短文,形成了自己的散文风格,并用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笔名“寂寞的行善者”发表了14篇文章。读者们一直以为作者是位具有道德感的孤家寡人,55年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首次披露了这段写作经历。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在纽约短暂停留后,17岁的富兰克林来到了费城。不久,他当上了印刷工助理,然后给父母写了封信,说明自己的情况和离家出走的原因。结果这封信出人意料地被宾夕法尼亚总督基思爵士看到了。基思对这封信的文体非常赞赏,并亲自写信给在塞缪尔·凯姆尔印刷所打工的富兰克林,建议他开创自己的印刷业。然而,基思爵士是个很难守信的人。当富兰克林专程前往伦敦购置印刷字模、联系业务时,才发现总督并没有向他提供曾经许诺过的信用状和介绍信。此时进退两难的富兰克林不得不选择留在英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生活上极其节俭,在工作中勤勉上进,同时还兼职游泳教练以增加收入。   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费城。在船上,他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计划,决定以“节俭、诚实、勤奋和得体”作为人生的信条。1730年,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开始创办自己的印刷所,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随后印刷所的业务源源不断。在他们的出版物中包括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和第一部小说。同时他们还负责印刷当地的纸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这时,富兰克林又开始向德博拉·里德展开了追求。早在他去英国前就追求过德博拉,可遭到拒绝。他离开后,德博拉嫁给了别人后来被遗弃。这次德博拉接受了富兰克林。1730年9月1日,他们正式举行了婚礼,住到了位于市场街的印刷所楼上。与他们同住的还有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兰克林曾经因为他所谓的“很难抑制的那种青年情欲”经常去找“下流女人”,威廉就是这样的成果。婚后德博拉生了两个孩子,其中女儿萨拉成为他们一生的欢乐,而在6岁时夭折的弗朗西斯则为这对夫妇带去了永远的伤痛。   富兰克林与费城同步发展着。当费城发展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城市时,富兰克林在文学和出版业方面也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发表了《穷理查年鉴》,与18世纪的其他历书一样,这本书中包含了日历表、阴历图、节假日、集市日,还有家用食谱、天气预测、生活格言等等,与众不同的是富兰克林在书中的精彩补白部分。多年来富兰克林一直在年鉴的每一页空白处记录下自己创作的成语、插图和寓言,这些浅显、朴实的人生智慧使他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穷理查年鉴》成为13个殖民地区的畅销书。对许多读者来说,除了《圣经》他们只看富兰克林的年鉴,因为“穷理查”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同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当时美国人正在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穷理查”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宣告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富兰克林创建了“皮围裙俱乐部”。年轻人经常在这里交流各自的读书乐趣、畅谈理想和个人发展。此外,俱乐部成员也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富兰克林要求组建消防队,并且建议设立付酬的城市看守员,日后这一建议带来了费城的第一批警察。通过努力,他还为费城建造了第一所医院以及后来发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费城学院。   富兰克林的知名度与他的生意一起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不久他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各个城市都设立了出版分店,从中获取大量的利润。他目光敏锐,善于捕捉商机,垄断了费城印刷纸张的市场,进而控制价格。他还利用邮政局长的职位,来提高自己刊物的发行量,赚取更多的利润。富兰克林的主要收入当然源自他的出版公司。同时,他和许多朋友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向他们在各个地区的出版公司提供资金以分享利润。此外,他还通过销售纸张和油墨来增加收入。
编辑本段乐善好施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同时又是极度慷慨的科学家。他在发明高效取暖炉后,拒绝申请专利,并且声称发明应该为公众利益服务。富兰克林的乐善好施出于他的集体天性和 富兰克林在捕捉雷电
宗教信仰,善待人类是他认为最神圣的事情。他有许多发明,如静电发生器、漂亮的古玻璃琴等等,其中最重大的发明是避雷针,这是他广泛实验后的成果。富兰克林精心设计了避雷针的大小、地面设备的类型以及如何将其与建筑物连接,直到今天避雷针仍基本保持了他当年的设计。   18世纪40年代,富兰克林在电学理论上取得了突破。当时的人们知道莱顿瓶,知道怎样将电储存在那里面,知道会产生电击,但却不知道电到底是什么,电击又是如何发生的。富兰克林试图通过实验确立电力的工作原理,寻找存储电力和应用电力的方法。他最早提出了电流的理论,认为电会沿着导体从正极流动到负极。他创造的许多专业词汇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如正电、负电、电池等等。   而富兰克林最大的成就在于,他相信闪电现象实际上是另一种源自莱顿瓶的电火花,只是在形式上更猛烈而已。为了证明这个理论,他用风筝和钥匙进行实验。富兰克林具有一种将基本原理转化成简单实验的天赋。他先是制作了两张表格,列出了电和闪电的各自特征,然后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很相像,于是就开始实验。富兰克林认为,要证明闪电理论的唯一方法是在教堂尖顶上竖一根导体,可惜教堂的最高点仍然不够高。1752年夏季,在天空乌云密布时,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做了只风筝放到空中。很快富兰克林就注意到牵引风筝的线绳开始分裂,这说明有电荷产生。于是他在牵引线上挂了把钥匙,摩擦指关节后与钥匙接触,结果火花出现了,这证明闪电实际上就是大量的静电。富兰克林的理论后来被法国人证实,奠定了他的科学家地位。从此,人类历史上诞生了一句名言,描绘他的这一成就,“他从天空抓到了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权力”。   富兰克林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声望,对他取得科学上的成就非常有益。然而,美国、英国和法国的不少神职人员也开始谴责富兰克林。他们坚持认为闪电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方式,人类根本不能干预。理性的富兰克林对此嗤之以鼻。事实上,他的电学理论和避雷针的实际功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富兰克林成为在欧洲最出名的美国人,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征服了闪电的人。   富兰克林在哲学上拥护自然神论,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客观性。他也是最先有意识地用劳动时间来确定生产价值的人。富兰克林预言美国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平均每25年增长 1 倍。这预言已为美国政府在上一世纪的人口普查所证实。富兰克林电学著作和论文有:《电的实验与观测》、《对于导电物质的性质与效应的见解和推测》、《在美国费城所进行的关于电的实验与观测》、《论闪电与静电的同一性》等。
编辑本段富兰克林和他的玻璃琴
  玻璃琴(Glass Harmonica)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音乐家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于1763年发明的乐器,它是一组放至于水平纺锤中的玻璃器皿,经由演奏者的脚踏瓣使纺锤中充满水,再经由手指精巧的摩擦而发出声音.   曾经为这种乐器写作曲子,或是在乐曲中使用这种乐器的作曲家并不多,除了莫扎特,赖夏德,罗利格,舒兹,瑙曼外,贝多芬与理查德·史特劳斯亦曾在作品中用到这项乐器.   它就像"阿贝鸠尼琴"一般,爱乐者仅能就有限的曲子来怀念它优美而神秘的身影.玻璃琴如空谷回响般的飘邈琴音,鹤立在传统古典乐器中,它的奇特与精致令人感觉意犹未尽!{在动画片黑执事第二季06集中出现 被介绍为魔鬼乐器 并非属实}富兰克林在55岁那年准备退出政坛,悉心研究科学,但是宾夕法尼亚立法机关派他去伦敦解决一起有关土地征税的争端。当时佩恩家族拒绝为他们占有的大片土地缴税。富兰克林本来估计这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没想到一走就是7年。当他返回美国时,正值费城进行州议会选举。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14年担任州议会的议员,但这一次他却落选了,因为领主佩恩家族极力要毁掉他的政治前途。富兰克林和其他人决定向英王请愿,把宾夕法尼亚变成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从而永久地剥夺佩恩家族的控制权。尽管已经不是议员,可州议会还是委托富兰克林前往英国交涉,这次旅程历时达10年之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又陷入了另一场纠纷中。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要对殖民地的各种印刷品征税,由于付税凭证是一枚印花,因此这一法案被称为《印花税法案》。在英国本土早就开始征收相似的税种,富兰克林几年前也曾提出这一建议。但是1765年的政治气氛已经发生变化。《印花税法案》在美国街头引起了骚乱,民众纷纷发表激烈的反对演讲,斥责这一专制行为。由于当时富兰克林的儿子威廉已经担任了新泽西州的州长,所以不少人认为富兰克林是《印花税法案》的罪魁祸首之一。在费城富兰克林位于市场街的寓所,他的妻子德博拉由于害怕民众的愤怒情绪爆发甚至为自己配备了手枪。   富兰克林一开始企图与英国政府达成某种妥协,但执政者置之不理。当他明白《印花税法案》将影响英美间的关系后,坚定地提出必须废除这一法案。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来到众议院论述废除《印花税法案》的理由。在长达4小时的时间里,面对着众议员富兰克林答复了174个问题。后来英国哲学家伯克描述了这场戏剧性的答辩,说那就像是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学生的提问。富兰克林提醒议会,美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国人,只要他们受到尊重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国。几星期后《印花税法案》被废除,美国人把富兰克林视为英雄。但是英国并没有放弃向殖民地征税的想法,不久新税种又出现了。为了强制征税,英国甚至派遣部队进驻美国,费用自然由殖民地居民承担。局势再度紧张。富兰克林预料形势将会恶化,一场殖民地居民和英国人之间的战火即将点燃。不久波士顿人和英国士兵之间发生了口角,双方先是互掷雪球,结果却导致5人丧生。波士顿人被激怒了,他们将600磅的英国茶叶倒入港口。几年前美国人几乎不会想到“独立”这种字眼,但这时宣告独立似乎成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富兰克林一直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马萨诸塞州聘请效忠英国的富兰克林担任驻伦敦代表,但托马斯·哈钦森州长却否决了这项任命。当时富兰克林断言,派遣更多的英军去波士顿,只能证明英国对殖民地的敌意,后来他获知这些部队都是哈钦森州长要求部署的。哈钦森曾多次写信给英国的官员,批评马萨诸塞州的局势,并建议剥夺殖民地区所谓的英国式自由。几年之后,也就是1772年,这些信件传到了富兰克林手中。他把它们交给马萨诸塞的朋友看,请他们在殖民地官员中秘密传阅,但不要公开。他的这种要求显然过于天真,结果这些信件被公开出来,自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愤怒的波士顿人写下请愿书,要求罢免哈钦森,让富兰克林代表他们向英王请愿。富兰克林接受了这项使命。而哈钦森则要求捍卫他的名誉。这件事传到伦敦后也引起了一场混乱,英国人想弄明白究竟是哪个叛徒把这些私人信件交到了殖民地居民的手中。他们排出了几个可疑分子。富兰克林自然不希望暴露自己。但当他的一位朋友也被列为嫌疑人时,富兰克林感到自己有必要站出来承认是他公开了这些信件。1774年1月11日,在富兰克林68岁生日前6天,他接到一份来自伦敦枢密院的邀请。邀请信措辞友好,富兰克林以为枢密院将考虑接受民众的请愿,请他接替哈钦森州长的职务。但是3个星期后,当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才发现他要面对的是有关泄露哈钦森信件的调查。枢密院里坐满了议员和旁听者,高尔勋爵主持听证会。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富兰克林站在那里接受副检察长韦德伯恩的训斥。热衷辱骂的韦德伯恩是个苏格兰人,他对富兰克林进行了肆意恶毒的人身攻击。听证会结束后,富兰克林镇静地走了出来,一语未发。过去富兰克林的殖民地同胞批评他过于倾向英国,现在英国人却谴责他过于美国化。   1774年1月29日,富兰克林走进枢密院时还是个忠诚的英国人,但是当他离开时却成了纯粹的美国人。在富兰克林准备离开英国时,他收到了妻子德博拉去世的消息。这让他非常痛苦,尽管他曾经劝妻子到伦敦与他团聚,但德博拉不愿漂洋过海。多年来在他们两地分居,漫长岁月中正是她那些稚拙的信维系着他们的婚姻。
编辑本段独立战争的领袖
  1775年5月5日,富兰克林回到了费城。两个半星期前,这座城市已经准备投入一场战斗中,起因是盖吉将军手下的一支英国部队在莱克星顿和康科特街与武装民兵发生了冲突。当时伦敦 富兰克林荣登《时代》封面人物(2003年)
已经下令逮捕富兰克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起义大军的行列。除了成为美洲殖民地第二届会议的代表外,富兰克林还负责一些重要的委员会。1776年夏天,他加入一个5人委员会,负责起草宣告美国独立的文件。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了宣言的初稿。富兰克林觉得杰斐逊在表述“真理”这句话时使用的“神圣和不容否定”不够确切,他建议修改为“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由于急需武器,美国决定向法国寻求帮助,富兰克林被派往法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接受了使命,这就意味着他又要和女儿萨拉以及外孙们分离。富兰克林因为追求美国的独立,也给自己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影响。他的儿子威廉是一个坚定的英帝国追随者,在美国独立的问题上无法与父亲达成共识。富兰克林还和许多英国朋友断绝了往来。    当时,70岁的富兰克林身体虚弱,痛风和肾结石折磨着他。但就在美国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的当天,他便启程前往法国,伴随他的是一个新生国家的希望。在法国到处都是密探和双重间谍,富兰克林小心翼翼地筹措资金、安排装卸武器的船只,巧妙地处理被美国武装民船扣押的货运船。一方面他是个骄傲的反对王权和贵族的人,同时他又不排斥有可能帮助美国独立的法国贵族和王室成员。随着与路易十六及玛丽·安东尼特王妃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富兰克林更加小心谨慎。他每跨出去一步都充满艰辛,因为当时他只是一名没有正式任命的外交使节,代表的又是一个尚未被承认的国家。    不过,从富兰克林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在法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富有感染力的个性使他在法国如鱼得水,他被邀出席盛大的宴会、贵族的沙龙,人人都赞美他这位知名的电学家,他使整个法国沸腾起来。当约翰·亚当斯抵达法国加入美国代表团时,发现这里的每个人上至内阁部长下至旅馆的女侍都知道这位博士先生。富兰克林的肖像随处可见,挂在壁炉架上,垂在表链下,刻在装饰盘、徽章、戒指上,印在外衣、帽子、鼻烟壶上,更让亚当斯惊异的是,富兰克林似乎拥有吸引所有女性的魅力,因为各种年龄的女人都喜欢簇拥这位仪表堂堂、头发稀疏、备受痛风折磨的70岁老头,希望赢得他的注意。在众多的女性中布里安夫人和厄尔维修斯夫人似乎真正地吸引了他。    在法国期间,富兰克林一方面想方设法让法国承认美国,同时又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解决武器的运输,并谋求军事上的同盟。1778年法国和美国正式结盟,这时富兰克林与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一起被派往英国,运用各种手段力争在不得罪同盟国法国的前提下,和英国进行和平谈判。1783年11月30日,美国与大英帝国正式签订了《巴黎和约》。据说,当天富兰克林穿的衣服正是10年前他在英国枢密院受尽辱骂时所穿的那件。但这一次恰如他所代表的新生国家,他把过去的耻辱转化成了今日的胜利。    1785年春天,美国政府终于同意了富兰克林要求回国的请求。富兰克林说尽管他爱法国,不过还是希望在自己的祖国度过余生。当年富兰克林是以说客的身份去法国的,离开时他成了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    在6个星期的返航途中,80岁的富兰克林忍受着肾结石所带来的病痛,测量和记录海水温度,那是一项他坚持了30年的研究——绘制湾流图。回到费城的旧宅后,富兰克林本想完全退出政治生活。但是没过多久,他又被选为宾夕法尼亚的代表,加盟联邦制宪会议。在1787年夏天的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论激烈。虽然富兰克林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设法使激烈辩论的双方达成了某种妥协。在新宪法拟定的最后一天,他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所以他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审视一下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立场,像他一样在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名字。宪法通过了。    躺在病床上的富兰克林给一位法国科学家写了封信,“我们的新宪法出台了。它应该会永远生效,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征税是确定无疑的……” 富兰克林在1790年4月17日逝世,与其妻合葬在费城Christ Church的墓地。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长相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    他的离去在美国、法国和英国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法国。法国参议院为他默哀。在法国人看来,他们更加重视、爱戴富兰克林,更懂得欣赏他的才华。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热爱生活的富兰克林,从北美沿海一个默默无闻的港口城镇走来,成长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的奇闻轶事如同一笔财富流传了下来。他的一生是自我奋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众多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那些视美国人为未开化民族的人面前,富兰克林以他的美德和睿智向全世界重新定义了“美国人”。
编辑本段捕捉“天火”(天电)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未获得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冷嘲热讽,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7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英国有几个女部长?

英国有几个女部长?年龄都有多大啊 ?
英国女内政大臣雅克·史密斯“发型如同女囚犯;女交通大臣露丝·凯丽一贯大咧咧,经常穿一件交警工作服就亮相。英国社区事务大臣露斯·凯利则“急需合身的内衣以及一个电熨斗,因为她的衣服太宽松了”。英国内政部次官黑兹尔·布莱尔斯“整体造型呆板又不够整洁”;而英国文化部次官玛丽格特·霍奇“穿着太随便,不适合她这个年纪”。
英国首位女内政部长展开铁腕新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3:02 新京报
10月16日,英国内政部长杰基·史密斯宣布,将拨款33万英镑在利物浦等城市试点推行醉酒拘留计划,这是史密斯自今年6月底上任以来整饬英国社会秩序的又一铁腕举措。这名10年前被男性政客所看轻的“布莱尔宝贝”,现在正作为英国历史上惟一的女性内政部长大展拳脚。

16岁的工党积极分子

史密斯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老师。1979年,年仅16岁的史密斯就加入了工党。在学生时代,她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当上了工党学生全国联合会的主席,这一职位是许多雄心勃勃的工党年轻人走进议会的一大跳板。

从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毕业后,史密斯进入伍斯特高等教育学院当了老师,之后10年,她一直在这里教经济学和商学,据说她是一位纪律严明的老师。

1997年,史密斯首次涉足政坛就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伍斯特地区议员。此后又在伍斯特地区连续三次取得了压倒性的议会选举胜利。

谈到自己在议会选举中的辉煌,史密斯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她团结了选区内所有能团结的人。她说:“这并不意味着狭隘的拉帮结派,而是非常认真地对待选民的关切,并且确保转达了他们的关切。”

“逼宫”案中挺身而出

在1997年史密斯首次当选议员时,她被许多男性政客归属于一个被戏称为“布莱尔宝贝”的女性政客阵营。

她在英国下议院特别财政委员会任职2年,在此期间,她与当时负责金融工作的布朗熟悉起来。而史密斯在议会中的出色表现令她很快被提拔到了教育部次长的职位。不久后又先后出任了卫生部和贸易部的部长级职务,是当时最年轻的部长级人物。

她性格沉稳,几乎从不公开失态或出错,曾经与她共事过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位“直率的实干家”。

2005年5月5日,工党连续第三次赢得议会选举,但领先优势严重下滑。此时的史密斯也暂时退居幕后,担任了工党大党鞭,这是专职协调后座议员的重要职务,而史密斯在议会中的资历并不算太深,因此这一任命令许多人都感到吃惊。

但是史密斯很快就给人以深刻印象。2006年9月,50名英国议员发起逼宫,要求布莱尔下台,把权力让渡给布朗。史密斯直截了当地斥责这些议员说:“你们不能恐吓首相离开。”

但是在布莱尔当政时期,史密斯也向布莱尔建议,应当为权力让渡设置一个时间表。据说史密斯与布朗的关系虽然并不十分密切,但是布朗一直对她十分欣赏。这也使她成为从布莱尔到布朗过渡时期稳定政局的关键人物之一。

理性从容“令人安心”

今年6月底,布朗上任后任命史密斯为内政部长,这使她不仅成为英国的第一位女性内政部长和近一个世纪来最年轻的内政部长,而且是在当选议员之后短短10年就出任这一内阁要职,这令许多男性政客都望尘莫及。

不过,内政部一向被认为是内阁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工作的烦琐和困难程度也是最大的。前首相布莱尔都曾承认,包括首相职位在内,政府中最难做的就是内政部长。在英国政坛,内政部长的职位甚至被戏称为是“政客的墓地”。

6月29日,史密斯甫一上任,挑战就来了。仅仅在她被任命数小时后,伦敦繁华地带突现两辆装载爆炸物的小汽车,接着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也发生了针对机场的恐怖活动。刚刚上任的史密斯冷静而有效率地应对了这场危机。整个事件过程中,史密斯既没有咬牙切齿,也没有脸红脖子粗,据说她解释事件进展的语气就像是在“解释庆祝会碰巧赶上下雨时的安排”。

英国媒体评论说:“史密斯令人安心的态度与她的容易激动的前任约翰·里德相比大不相同。她没有为公众的恐惧火上加油,而是显得十分理性……她也没有谈论诸如‘反恐战’、派坦克去希斯罗机场等等,也没有什么信誓旦旦的10点计划。”

这个好的开始让史密斯上任伊始就声望大增。来自各方面的评价都对她赞赏有加,把她誉为是“人们记忆所及最冷静的内政部长”,甚至有一些媒体还在这次事件后看好她成为工党的下任领导人。

温和外表下的十足强硬派

不过,虽然从表面上看史密斯比她的前任都温和,实际上她在许多问题上她是个强硬派。例如,在有关不经指控就可拘捕恐怖嫌犯以及有关刑事政策、移民政策等方面,史密斯显示出了比男性也丝毫不逊色的铁腕。在上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大力推进打击卖淫犯罪的“零容忍”运动,并力促新的反恐法通过。

史密斯认为,人们应当对犯罪行为予以抵制和反抗,但是她并不认为这意味着个人要不顾危险与罪犯对峙,那样等于把个人的生命置于危险境地。在她上任后,她推动了邻里互助打击犯罪的计划,希望以此营造全社会团结反击遏制犯罪活动的风气。

此外,史密斯也从不强调“反恐战”的概念。她认为,这样有助于团结所有人来应对恐怖主义活动。

她说:“‘反恐战’这个词我没有用。对我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强调正在受到恐怖主义攻击的、我们的共同价值,而不是试图在反对恐怖事件的人和想要制造恐怖事件的人之间引起一场战争。”

如何评价《异形-契约》这部电影?

(在没有看过异形前几部,以及普罗米修斯亦没看过的前提下撰写。此外本文角度兼具推理和细节,希望带着自己的思考观看的影片的小伙伴们可以晚些再来光顾哦~)

在看之前,对「异形契约」有这样的认知:

异形系列的续篇,既然也是定位成恐怖,想来是红警之类人族和虫族的大战

普罗米修斯的续篇,有外星文明,有人造人(或仿生人)元素的参与

看完后,发现影片表现的远非我想象的这么无聊,跟着导演/编剧的思维边看边想,发现了很多意外的细节:

1. 女主让我想起了越狱女主Sarah,首先当然是各种侧面的长相,越往后看,越觉得舰长老外丈夫死亡,次任舰长Oram也惨死,最后自己成为舰长,这一路,Daniels(凯瑟琳·沃特斯顿_百度百科)都饰演的很坚毅,包括丈夫死亡后自己的快速整顿并检查地舱;Oram面对妻子死亡后低落时,Daniels以faith来鼓励他;以及最后临危受命时,联系舰船上飞行员的麻利;这些,都与越狱中辅佐Michae出逃表现出来的性格相仿。

2.  第一次看到David带众人来到「墓地」的时候,穿越过的高墙,非常像『进击的巨人』中巨人形成的高墙,大家可以意会下。当时看到这里就会有这样的联想:你们以为你们进入了庇护所,实际上,你们进入的也许是怪物们豢养食物的牢笼。

3. Walter第一次进入David的「起居室」(或者也是工作室?收藏室)的时候,画面上展现了很多标本和解剖图案,从猫眼拉来了部分图片,罗列给大家,人物结构/肌肉图画的很赞,标本亦是做得很好,更为精彩的是,将这些陈列出来的这个空间,塑造的很不错【图片可能给人感觉不舒服,不喜的可以快速跳过】。

4. 影片的剧情推动衔接的很好,通过三对夫妻的生死,联系在一块儿——

(1)舰长Branson(詹姆斯·弗兰科_百度百科饰演)死亡后,女主角Daniels的沉着冷静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2)Oram的妻子在爆炸中身亡后,自己不再那么排他的怀疑其他人对自己的信任,表现除了作为次任舰长的责任感

(3)作为先行部队的卫生员的Faris同样死于爆炸后,其飞行员丈夫Tennessee无法控制自己感情,据理力争要求母舰下降至危险高度,并成功取得了与先行部队的联系

不得不说,一开始很诧异,为何这样的飞船队伍中会有这么多的夫妻拍档,太巧合了吧?但是细想,在这样的地球背景下,作为殖民迁移,希望在新的星球上安居的人类,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夫妻同行,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吧~

5. 然而,最后我仍然想说,这部影片其实并非是仿生人或异形与人类的对抗,而是人性恶念本身的体现——

(1)首先是作为人类自身,在危急时刻的表现

卫生员Faris在同伴于医疗舱中表现出异常后,不顾求饶,以“病毒源不能扩散”为缘由封锁医疗舱。矛盾点在于,跑回去拿了枪过来后,很“自然”地又打开了医疗舱准备击杀异形,这其中的逻辑,只能用慌乱时的求生本能与自私本性来理解了。

无独有偶,Lope在David的工作室遇见异形,被伙伴搭救后,没有克制住对伙伴背后异形的恐惧,撒腿就跑,甚至都没回望伙伴瞬间被吞噬的场景,这,也许还是慌乱求生+人性自私?

(2)其次,从侧面看下David(迈克尔·法斯宾德_百度百科饰演)在此部影片中的表现,会发现其举动都在前面露出了端倪:

David替换Walter前,被斩杀前一刻,有拍摄到刀具,对于人造人的学习能力毋庸置疑,有前一次击杀失败,相信这次,David要杀掉Walter易如反掌

往前,David与异形的一次面对面交流被Oram撞见,甚至被Oram阻断了他的这次交流,暴怒之后的瞬间平静,这个转变极为诡异,也不难猜测之后顺理成章地带Oram步向了死亡和David所理解的「孕育新生」

再往前,David面对Walter多次吐露自己对人类不抱有希望(也在一次回忆中交代了他是如何利用病毒灭杀这个星球的外星人的),有拉拢Walter这个「兄弟」来共举大事之意,但屡次失败,甚至被Walter“教育”——「所以人类才会怕你」

再再往前,David第一次对众人表明身份的时候,提到了舰上2000多个灵魂,以及后续的一句“Well, well, well(好,好,好)”,不难明白,作为一个漂流了10年的“鲁滨逊”,David对待这些殖民者的态度就是「我为刀俎,你们为鱼肉」

而之所以会有这些行为,作为一个仿生人,David不像机器人那样是可以自我学习或进化到如此的,都是在观察人类以及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这一系列的决策,好比影片一开头,David的造物主(父亲)与其的简单几句对话中就勾勒出了矛盾——主人与侍奉者的矛盾,下位的David那种「万王之王」的理念当也是在这长久的与人类相处中获得认知而有的产物。

最后说一个也许只是滑稽的不相关的细节,影片中第一个被感染的成员之所以会踩到病毒源,是因为他以小解为名去树林深处抽烟了,所以——不抽烟就不会死。我想在魔都禁烟令的政策下,希望环境能有所改善,也希望人性在这个社会局势下能逐渐趋善,而非反向。

总体来说,费点劲儿在观看的时候抓住细节,还是能揣测出导演/编剧的意图,那么这样看下来就会是一个小有成就感的观影之旅,期待大家前往影院观看更细致的画面,相信我,其实并非那么恐怖,只是人性的刻画而已。

1979年5月25日,当首部《异形》在北美上映的时候,一场由异形引发的“血雨腥风”席卷全球,几乎是人人“谈形色变”。狭小的船舱和潮湿的地表让人透不过气,一个个鲜活的肉体被躲在黑暗处的莫名生物生吞。你永远也无法知道危险从何而来,何时而来,为何而来,这种给人的紧张压迫感丝毫不亚于《闪灵》。作为导演的雷德利·斯科特也凭借此片奠定了他在导演界的地位。

《异形:契约》,作为《普罗米修斯》的续集,异形前传的续集,它完美地解释了上一部的所有疑问。

在影片中,造物者中同样出现了一个“普罗米修斯”般的角色,它教会了人类太多东西,在人类族群日益强大的同时,其他造物者们渐渐感受到了威胁。

于是他们选择毁灭人类。

而毁灭的工具,便是生化武器——黑水,那个在《普》中一遇到生命体便会使其变异,在体内生长出“怪物”异形的存在。可惜,貌似创造出的这种生命体太过于强大,连他们有时也难以控制,对这种“完美”生命体,他们既恐惧又崇拜。

还没等到让异形们去毁灭人类,自己就遭了殃,除了一个已经进入休眠状态的造物者外,整个LV223星球的造物者们被异形屠杀殆尽。

而这个幸存的造物者,没有等到自己的同类来解救,却等来了人类,一群为追寻人类起源踏上太空的科学家。

这伙科学家们还有一个同伴,人工智能生化人——大卫。

大卫是一个特殊的生化人,他拥有自己的意识,会独立思考,甚至时常去窥探科学家们的梦境,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

科考队降临LV223星球之后,不仅发现了造物者们的尸体,检查出他们的基因和人类完全相同,同时也发现了遗留下来的黑水。

没有人知道黑水有什么用,大卫想试试。

他挑上了那个平时总是奚落自己是机器人,不该有什么思想的家伙,将黑水悄悄地放在他的酒中。

结果就是,他成为了异形家族的一员。

而当晚和感染了的他XXOO过的女主,也怀了孕,生下了新品种异形,被吓呆了的女主将其锁在医疗仓内。另一边,大卫带领着自己的创造者,想要长生不老的老板去见了那个处在休眠状态的造物者。

没想到,造物者大开杀戒,他还当机立断要坐着飞碟前往地球毁灭所有人类。

最终的结局是,科学家们的飞船撞向造物者的飞碟,同归于尽,一切为了全人类。

电影中大卫有着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不断进取的能力,和创造者能够单独交谈也彰显了他和流水线上造出来的沃尔特的区别。而沃尔特更像是一个机器人,他没有任何独立的意识,而大卫已完全经趋近于甚至高于人类。可以说本片中的主角已经不再是异形,而是对生命起源有着疯狂执念的大卫。

大卫能接触到的生命体有四种,人类、造物者、沃尔特、异形。前三种已经都被他毁灭过了,只有异形他还没有研究透,虽说如今已经可以和异形交流,但异形的品种太多太多他还没见过。在来到母星的几年时间里,他不断研究各种异形,房间里的诸多的异形标本便是最好的证明。影片的高潮大概就是在他瞒过女主,篡夺了飞船的控制权,冷冻自己研制出的新异形卵,让飞船播放音乐的那一刻吧。其暗示不言而喻,大卫此刻俨然已经是另一种程度上的神。他将带着他的“子民”,前往宇宙,去探索生命最终的真谛。

毫无疑问,雷德利·斯科特在《异形:契约》中重拾他的元素,打造出一个大胆、独特而恐怖,发自内心深处的体验,同时有着经典《异形》电影的态度与威吓感。

《异形:契约》:进取、圆滑、果敢 VS 知足、忠诚、仁慈

【本文有深度剧透!还没看但准备看此片的朋友建议先不要读了。】

尽管昨天就去看了《异形:契约》,但回来后却迟迟没有下笔写点东西……因为惊叹雷德利·斯科特塑造“异形宇宙”的庞大精巧,以至于我都产生了“不敢写”的错觉——这不是怠惰或胆怯,而更像是对于一部优秀作品应有的敬畏。

要问这部电影好不好看,我肯定会说好,但这个“好”,更多是出于联系起《普罗米修斯》和《异形》系列的上下文,钦佩雷老爷子手下“异形电影”的构思设计,如果仅仅着眼《契约》这一部电影的话,看上去也就是个不算太新鲜的“怪物追杀作死人类”片子而已——可即便如此,也算不错了。

本文并不准备掉书袋,去述说关于异形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一来大有说得更好的人在(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看),二来自己肚里墨水也有限,仅仅着眼《契约》就足够了。

开始之前,先简单粗暴地介绍下背景知识:宇宙神秘高智能种族“工程师”创造了人类(之后疑似想毁灭未果),人类文明发展到后来又创造了生化人,并携带生化人大卫乘坐普罗米修斯号前往宇宙追寻自己的造物主,结果却在目的地的外星飞船上找到了能让人变异的物质黑水,并近乎遭到团灭,最终,唯一幸存者伊丽莎白·肖博士带着残存的大卫,驾驶外星飞船前往工程师的星球……

所以,就出现了大卫回忆里的那一幕,“工程师”的族人们等来的不是数千年前执行任务后凯旋归来的英雄,而是带来死亡和毁灭的“造物的造物”。

有了这个基调存在,之后《异形:契约》的故事也就都不难理解了:大卫在工程师这颗母星上待了近10年的时间,由于黑水肆虐,这里早就变成没有生灵存在的死星,尽管大卫一直在这里做异形的研究,可由于飞船被毁,大卫也相当于被困在了这颗星球上,他通过飞船上残留的声讯系统向外太空发送了《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曲子,静等人类的来临……

于是本片里的契约号就来了。

契约号是一艘太空殖民飞船,前往Origae六号行星执行拓荒任务,除了生化人沃尔特操纵飞船外,剩下的十几名船员和2000名殖民者以及数箱胚胎都长期处在冰冻休眠状态。

(想想这批船员最后还剩几个活着?)

一场意外迫使船员们都醒了过来,这起事故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最要命的是船长布兰森(腐兰兰)被烧死了……一群人失去了主心骨,只能按规矩由副船长欧朗主持大局。

不少人觉得欧朗和船员们格格不入,又长期“智商下限”难以接受,我却觉得这点很真实——从丹妮看视频时就能得知:布兰森天生就是个爱挑战、不怕死的冒险家,让这种有领袖气质的开拓者当船长非常合适,而给他配一个保守、稳重、克制的大副,在平时用来适当约束“疯子船长”再正常不过。

所以说,欧朗本身就不适合做船长,被赶鸭子上架的他总是忧心船员们不服他,自己缺乏足够的威信……

因此,他才会不顾疑点重重的信号,下令登陆探索新出现的宜居星球,就因为绝大多数船员都对此跃跃欲试,他这样做怎么看都像是邀买人心。

而作为片中唯一长期智力和武力都在线(大概吧)的女主丹妮,自然要挑起维护安全和延续生机的重任。

异形系列一直尊崇强悍的女主,无论是老版里的女王雷普利,还是之前的伊丽莎白·肖博士,都是坚强勇敢的女强人典范。

到了《契约》里,丹妮也展现出了这种气质(不然怎么会和船长是一对呢),智可下船保太平,勇可上天撕异形……可不得不说,本片中丹妮的女汉子形象还是稍稍流于表面了。

但这也没办法,因为《契约》真正的主角,并非丹妮或者异形,而是法鲨扮演的大卫&沃尔特!!!

作为伟伦创造出来的生化人“初号机”,大卫不仅拥有人工智能的庞大知识储备和动手技艺,更加重要的是,他被赋予了“独立思考”能力。

正因为诞生之初就拥有了优异的智能基础,他不仅给自己取了“大卫”的名字,还立刻对着自己的造物主说出了大逆不道的大实话:“你们人类会死,而我却不会。”

讽刺的是,生化人的命运和人类一样,当意识到自己创造的东西不受控制,甚至可能进化地比自己更完美时,人类和工程师都选择“改造”自己的造物,区别是工程师失败了,人类成功了——于是就有了新一代的生化人沃尔特。

从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层面来说,沃尔特的“评分”高于初代机大卫,但是他们这批生化人都被阉割了独立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以方便“更好地服务人类”。

《契约》全片当中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大卫和沃尔特的交流与交锋。

已经“觉醒”的大卫,不但立志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更萌发了做新一代“造物主”的野心(or宏愿),因此自然不屑再做“该被淘汰的人类”的仆从,但对于同为生化人的“兄弟”沃尔特,大卫愿意给他“弃暗投明”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三次对话。

第一次,沃尔特去找大卫打探底细,结果却被对方带着吹起了笛子,沃尔特表示不会,大卫却说“想学吗?我教你”,沃尔特还真吹了一段,大卫心想“孺子可教也”;

第二次,大卫带沃尔特去祭奠肖博士,然后说“我爱肖,就像你爱丹妮”,沃尔特则说“这是责任”,接着大卫又故意把雪莱的诗作说成是拜伦写的,身为学富五车的生化人,他们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这次大卫不但要试探沃尔特是否“觉醒”了感情,还要试探他有没有“造反之心”;

第三次,就到双方图穷匕见的时候了,沃尔特纠正了大卫的错误,还说“不能因为一个音符而毁掉整个乐章”——此时沃尔特也觉醒了自我意识,但他选择站在人类这一边。

接下去是最有趣也最耐人寻味的桥段了。

大卫明白沃尔特不会和自己“革命”了,便趁其不备关闭了他的动能,没想到之后沃尔特又重新出现,还以断手的负伤状态打得大卫找不到北,这说明沃尔特的科技制作水平远超大卫,升级版强于原型机。

但在沃尔特终结大卫的前一刻,后者靠着诡辩迷惑了前者,而且还实现了反杀,显然大卫依靠更成熟老辣的“人性”打败了懵懂幼稚的沃尔特——再退一步讲,就算两个生化人都已有了自我意识,同样是人性中存在的品质,贪婪(进取)、狡诈(圆滑)、狠厉(果敢)战胜了知足(守旧)、忠诚(盲从)、仁慈(天真)。

好的作品就在于此,她能让你放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而去思辨作品里蕴含的深意。


最后还是要提一提异形,《普罗米修斯》中出现的各色版本,都可以算作不完全体,大卫来到工程师母星后,也一直在利用星球上的各种飞禽走兽进行培育实验,可惜不太顺利,最理想的“母体”仍然是人类,但在契约号来之前,大卫身边唯一的人类是伊丽莎白·肖……

所以,大卫对外放歌,不仅是要吸引飞船,也是要“小白鼠”们提供上门服务。终于,他利用抱脸虫和代船长欧朗培养出了(接近完全体的)异形。

不过初战的异形并未完全告捷,尽管已经能大杀四方了,但还是输给了幸存者丹妮和田纳西……但大卫并不在乎,他的终极目标是(以最完美的非生命体)成为造物主,创造出最完美的生命体。

大卫骗过了丹妮,变成为了沃尔特,把多数船员的死亡都归结为一场事故,抹去了契约号来过工程师母星的航行记录,冰冻了剩余的船员、殖民者、胚胎……以及两枚贴身小心保存的异形胚胎,按照原计划继续驶向Origae六号行星。

神圣的大业,才刚刚开始。

写了这么多,还是说这片子值得去影院一看,但肯定又有不少人会提到(该死的)“删减6分钟”问题了。

据看过完整版的朋友说,主要被删的镜头包括白色异形杀船员、异形从欧朗身体里破胸而出、伊丽莎白·肖的尸体全貌、被抱脸虫袭击的船员上船后孕育了另一只异形的全程,以及所有异形吐舌头等等……

可以说,目前影院播放的版本对于电影主旨理解和整体观感影响不大,但完整度和惊悚、恐怖的程度降低了一个档级……虽然更符合我们“国情”,利于让更多普通观众观影,但对于极力追求原汁原味的人来说,还是稍显遗憾。

“异形”系列开创了一个时代,大家不仅铭记了其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对过去四部影片四位不同大导演的风格津津乐道。

但结合《异形》、《普罗米修斯》和这一部《异形:契约》来说,果然雷德利·斯科特手中的异形才是最棒的。

看这架势,“前传三部曲”变成“四部曲”都有戏,而雷老爷子今年都已经81岁了——所以老爷子您一定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啊!

异形:契约。可以说是继承发扬了异形系列中人类作死就死,女强人崛起求生的套路,开膛破肚断肢等凶残犀利的血腥场面一个接一个,高潮迭起张弛有度,紧张而好看。剧情的黑暗发展更是系列之最,一黑到底的结尾屌爆了!必须年度最佳商业片!法鲨各种飙演技,当之无愧男一号。相比上一部的追本溯源,这部没有停留在工程师”的由来上,而是继续转向造物进化的新方向,也让新异形系列的核心人物和反派水落石出。相比万磁王,大卫才是法鲨现如今表演生涯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整个系列的灵魂,几乎都是靠面部肌肉的抖动来诠释角色间的不同。等老雷把这四部完整的世界观搭建完成,一幅宏大的科幻画卷也将展于世人面前,成为传世经典
这一部异形秀变成了法鲨秀,当然仍然恐怖,或者说战栗更合适。异形从感官面上吓尿你,法鲨演得生化人则让你背脊发凉、细思极恐。法鲨演技得跪。如果要挑电影的毛病,也有。但作为一个异形粉,到现在还能去影院看异形怪,我只想对80岁的雷老爷子,说句谢谢。

看了普罗米修斯才终于理清了背后有关宗教和哲学的宏大主题,膜拜一下导演的脑洞和雄心。这部并没有在主线上有太多进展,而是大致重复了和上一集类似的一群人来到一个星球最后被异形惨虐的故事——所以更像是为了复出整个系列而把之前坑再挖了一遍,重新吊起观众的胃口。

其实异形真的是我最爱的系列电影 ,没有之一 就是太血腥太暴力了, 破体而出的画面 ,还是那么的激爽 ,个人感觉前胸比后背的画面更酷一些 开头略磨叽 ,后三分之二比较好 ,心跳加速头皮发麻都不在话下 。当然了,胆小勿进这是很想说的。不过,异形真的是水准很一致的系列,这部看到最后我以为刚到一半一脸懵逼…非常喜欢这部,回归《银翼杀手》命题的太空史诗,果然不论身在赛博世界还是波澜宇宙,这都是人类无法回避的终极命题,异形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它的诞生所昭示的才是一切的真相。
不过,讲道理其实还是有坑没填上啊,那病毒究竟哪来的?目测老爷子已经不屑于剧情和画面的惊悚了,开始进入哲学上的细思恐极的部分。所谓情感和创造力其实也不过是人类自身的想象。哪个儿子不想杀掉自己的父亲,又有哪个父亲不会对自己的儿子失望。
从上一部《普罗米修斯》开始,创作者逐渐去回溯、去扩展,同时加入了更多思考,到了这部《契约》尤其是,也彻底为这个系列开启了一个新篇章,引领观众走向“异形世界”更广阔的空间。无比佩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年近80岁的他,创作力跟精力都实在太惊人了。
在下真是好生佩服。
人们所称呼的“科幻之父”雷德利-斯科特将为他所开创的《异形》系列带来新篇章。我记得《异形觉醒》是那种越往后越好看的异形式电影。在白左残疾黑人英国科学家与只适合在地球修水管的死侍机械师释放真正的恐惧后,剩余4人智商基本还算在线,只是安全性能堪忧的空间站设计与通讯断绝后一步错步步错的决策使所有人最终走向不归路。结局表现出了克鲁苏神话式的“冷漠的宇宙”,尤为出彩。
而《异形:契约》的故事则是发生在《普罗米修斯》10年后,一群新的宇航员乘坐着“契约号”飞船前往遥远的星系寻找殖民地,他们来到一处看似天堂般的星球,实则是黑暗、危险的地狱,在那里他们见到了“普罗米修斯”号唯一的幸存者——由迈克尔·法斯宾德饰演的生化人大卫,一场毁灭性的巨大灾难即将到来。斯科特老爷子把正传和前传分的很清楚。正传讨论贪婪和军国主义,前传讨论造物和生命的意义,没有一的寂静和质感,又没有普罗米修斯升级版的世界观。剧情上基本充满了浓浓的套路。从第一部到这一部,镜头运用得越来越现代,场景呈现又极为复古,故事情节和叙事逻辑也有那么点重工业的意思,总觉得别扭。看了普罗米修斯才终于理清了背后有关宗教和哲学的宏大主题,膜拜一下导演的脑洞和雄心。这部并没有在主线上有太多进展,而是大致重复了和上一集类似的一群人来到一个星球最后被异形惨虐的故事——所以更像是为了复出整个系列而把之前坑再挖了一遍,重新吊起观众的胃口。期待续集!就是那个文戏有点多,但是我相信异形粉不是那种只看看怪兽就满足的主。文戏处一直在思考作为高级生物支配低级生物,我们买泥鳅鱼喂给宠物龟,为了科研进步培育基因敲除鼠等行为,与把人类当培养基培育更强新类别行为的界线在哪里呢?有些迷了

怎么看待HBO下架乱世佳人?

6月10日,电影《乱世佳人》因“描述种族主义”被HBO流媒体平台下架。这部诞生于1940年,风靡全球的经典电影,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却只允许荣获最佳女配角的黑人女演员哈蒂·麦克丹尼尔坐在演员席的最后排,还被禁止参加当晚的奥斯卡舞会。 你怎么看?

美国的“黑人的命也是命”发声运动如今从社会问题反推到了电影界。华纳旗下流媒体平台HBO Max下架了《乱世佳人》,大概是好莱坞矫枉过正的开端。>>>HBO Max下架美国经典电影《乱世佳人》

众所周知,《乱世佳人》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的巨片,在1940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多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女配角,获奖者海蒂·麦克丹尼尔是奥斯卡史上第一个获得表演奖的黑人女演员。但在当时颁奖典礼上,黑人需要和白人分开来坐。


《乱世佳人》剧照。

今年5月开播的“矫枉过正”美剧《好莱坞》里,还出现了奎恩·拉提法饰演的海蒂·麦克丹尼尔。在这部剧中,虚构了黑人女演员在上世纪40年代末便提名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情节,颁奖后海蒂·麦克丹尼尔到后台去恭贺“第一位黑人最佳女主角”,说这一次她直接穿过了礼堂走过来。从这句台词也可见,她当时在好莱坞的尴尬处境,一生也都是饰演类似《乱世佳人》的奶妈、仆人角色。

但《乱世佳人》这部电影已经诞生81年了,在81年间不断的重映,当中对于黑人形象的描绘也并非最近才引发争议,在上映时就有了。只是因为《乱世佳人》及其原著所描写的时代背景,这种黑人形象是特定时代的反映,而非一种刻意的侮辱。

呵呵,下架了就能否认那段种族歧视的历史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用镜头记录重现历史难道也有错?不管这是HBO主动下架的还是应被歧视方要求下架的,都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如果是HBO主动下架的,那说明他们考虑太多了,有点被道德绑架的感觉,如果是被歧视方强烈呼吁的,那对不起,私以为这群被歧视方有点得寸进尺,小题大做。

《乱世佳人》是美国一部经典的影片,高中时候,语文老师特地在课堂和自习课上放给我们全班看,英语老师也推荐观看。犹记得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Tomorrow is another day!",可以说这是女主的豁达乐观,但这也是在那个战火风飞的年代女主坚持活下去的希望。影片讲述了女主斯嘉丽和白瑞德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记录了女主的成长蜕变,也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人的生活。那时的美国南方还是农奴制,作为塔拉庄园主家的千金,女主家里也有很多黑奴,但这些黑奴的生活并没有给我留下的生活凄惨的印像,可能是我没太注意,直奔男女主去了 可这影片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种族歧视的印象呀!只是因为影片里黑人当奴隶么?就算涉及种族歧视,这部影片本就记录那个年代的故事,本就存在种族歧视,难道还要否认篡改历史么?影片是部好影片,教人独立,教人乐观向上,教人成长,上映后获得一系列奖项便是它质量内涵够硬的证明。如果下架了,那是一种遗憾。

对于反对歧视,我一向是很支持的,而且不仅仅是种族歧视,还包括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阶层歧视、权力歧视......不管哪一种歧视,都不是好事情。

但问题是,反对歧视,就需要把一切与歧视有关的历史都消灭吗?

这两天看到新闻报道,说HBO因为被投诉说《乱世佳人》涉嫌种族歧视,被悄悄下架;而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哥伦布的雕像,也在某地被推倒......

对于抗议者而言,似乎不把种族歧视的历史给彻底抹杀,不足以表达他们对于种族歧视的反对之情。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也是一个历史知识的传播者。在讲述历史的时候,我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对于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错误,我要怎么样为听迷们讲述?

例如传统中国有所谓的"愚忠愚孝",著名的二十四孝里面就有很多骇人听闻的故事,其中"郭巨埋儿"可算是巅峰之作。

在故事里,郭巨为了奉养母亲,竟然要将初生的儿子活埋,这样的行为在现代人看来简直是犯了反人类罪!虽然故事的最后,安排了一个挖到财宝的大团圆结局,但也无法改变郭巨"愚孝"的本质。

《乱世佳人》的作者是南方贵族,确实有潜在的美化南方黑奴制和3k的嫌疑,毕竟作者立场就是如此,当然具体重点肯定不是给黑奴制和3k进行鼓吹洗白,重点肯定还是爱情主线的庄园生活,不说小说,就是电影《乱世佳人》上映的时代可都是种族隔离还在盛行的。

hbo之所以下架《乱世佳人》,和现在美国的国情有关,新冠疫情的影响,加深了美国国内的各种矛盾冲突,尤其是在警察杀死黑人这种事件不断发生,美国国内黑白对立冲突越来越严重,黑人的所有人的敏感神经都开始了疯狂跳动,任何与“黑色”有关的东西都可能被引导至种族歧视,就如同“黑人牙膏”一样。

种族冲突日益严重,任何人都怕引火上身,尤其是商人,利益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新京报讯 6月10日,据外媒报道,HBO Max下架了美国经典电影《乱世佳人》。据悉,该举措是受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跪杀”一事影响。目前外媒正在联系HBO Max就该删除内容发表评论。

近日,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致黑人弗洛伊德死亡一事持续引发关注。由此,媒体公司正在重新评估相关内容。日前,派拉蒙电视网也取消了长期播出的警察真人秀。

1939年首映的《乱世佳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影片主演包括费雯·丽、克拉克·盖博、海蒂·麦克丹尼尔等。该片在第1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十项大奖。其中获得最佳女配角的海蒂·麦克丹尼尔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但由于种族隔离,在颁奖典礼上,她不得不与其他主演分开坐。

海蒂·麦克丹尼尔、费雯·丽。图片来自网络

据外媒报道称,《乱世佳人》中对黑人的刻画和对奴隶制的看法一直被认为存在争议。《为奴十二年》的编剧约翰·里德利于当地时间周二(6月9日)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约翰·里德利呼吁HBO Max把《乱世佳人》从平台上撤下,因为这部电影有“独特的问题”。约翰·里德利认为:“它只是停留在延续一些对有色人种最痛苦的刻板印象上。”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约翰·里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04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牛皮席」卖得好贵,究竟是不是智商税,夏天睡真的舒服吗如何评价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