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省市行政区划的主要依据有哪些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
现代中国省市行政区划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暂且不提。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和河北 之间的界线依旧是太行山,甘肃和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陇山(六盘山),就是如此,因为山川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该地域的界线表明了。比如看上图的河东道,其形状和现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实山西省的样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来了。再比如汉代豫章郡,唐代后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现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政区从郡变成了省,名字从豫章变成了江西,但形状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很简单,山川没有变化,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脉,北边是长江,山川没有变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自然形状也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我们刚开始提到的唐初十道,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这十道后来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时又演变为四十多个方镇,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边界,延续上千年。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就是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区域,那么该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该区域足够大、领导人有足够的权力,那就会形成凭险割据的局面。比如秦末,赵佗兴兵绝新道,割据岭南而自立,于是岭南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回归中原政权。
再如刘备割据益州,三国之中实力最弱,但他凭着巫峡之险、秦岭之固,加之天府之国的丰腴,居然鼎足三分,与曹操孙权抗衡数十年。说到四川,这里的地形地势简直是地方割据的教科书般的样本,外有山川之险,内有丰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难攻,因此千百年来,只要天下大乱,必然有人割据四川,进则窥伺天下,退则偏安一方。
和四川相似的,还有山西。和四川盆地形的地形相反,山西是个高地,但东有太行,西、南两面皆有黄河,易守难攻之形势,丝毫不下四川。和四川完全封闭的形势不同,山西对四周的河北、河南等地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势。因此割据四川者,往往只能偏安,基本没有能染指中原的,但割据山西者,往往能席卷天下。刘渊、石勒、拓跋珪、李存勖,都是以山西而奄有天下。五代十国时的北汉,论实力不算多强大,但宋朝以开国之初的精兵悍将,居然屡攻不克,直到赵匡胤死都没有把这块地方打下来。其中虽然有契丹为后援的因素,但山西之地利,也不容忽视。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这就政区划分过程中“犬牙交错”的原则。
比如,北宋时期的河东道,北宋时的河东路和现代山西省比起来,有几处不同,北部朔州地区落入辽国之手,诚不必说。但看其他地方,西南部解州、闻喜一带不入河东,却划入了永兴军路,但西北部府州、麟州一带本在黄河以西,却被划入了河东。——如此一来,黄河将不再成为永兴军路和河东路之间的阻碍,如果有人要学李克用割据河东,那么他并不能全部据有黄河之险,必须直接面对来自永兴军路的威胁。这就是犬牙交错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永兴军路:
在永兴军路的南部,我们看到了商州,这是宋朝政府有意识的把秦岭以南的商州划给了永兴军路,如此一来,永兴军路一个路就横跨了秦岭,使得秦岭不再成为阻隔,如果南部的京西南路有人割据,就不能凭借秦岭之险了。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河南省。
河南河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之南。但我们看现在的河南省:
好大一陀在黄河以北啊。
这是因为当年朱元璋打元朝时,是从南向北打的,他从河南出兵,渡过黄河向北攻击,占领了黄河以北的这块桥头堡,于是朱元璋马上就把这块地方划归河南。这么一来,黄河就不再成为河南、河北(直隶)之间的天险,无论是河南还是河北,想凭借黄河之险来割据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错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地理单元、社会文化都显然属于四川的汉中被划给了陕西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孔璋曰:“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黄权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正因为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如此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割据四川者,必占据汉中。但是,元朝设行省,偏偏把汉中划给了陕西,自此而后,明、清、民国,乃至现在皆因袭之,以汉中入陕西,而不敢给四川。因为汉中一旦划归四川,则四川形胜立即完备,具备了割据的条件。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的共同使用,早就了今天中国省和省之间界线的模样。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暂且不提。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和河北 之间的界线依旧是太行山,甘肃和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陇山(六盘山),就是如此,因为山川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该地域的界线表明了。比如看上图的河东道,其形状和现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实山西省的样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来了。再比如汉代豫章郡,唐代后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现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政区从郡变成了省,名字从豫章变成了江西,但形状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很简单,山川没有变化,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脉,北边是长江,山川没有变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自然形状也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我们刚开始提到的唐初十道,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这十道后来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时又演变为四十多个方镇,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边界,延续上千年。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就是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区域,那么该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该区域足够大、领导人有足够的权力,那就会形成凭险割据的局面。比如秦末,赵佗兴兵绝新道,割据岭南而自立,于是岭南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回归中原政权。
再如刘备割据益州,三国之中实力最弱,但他凭着巫峡之险、秦岭之固,加之天府之国的丰腴,居然鼎足三分,与曹操孙权抗衡数十年。说到四川,这里的地形地势简直是地方割据的教科书般的样本,外有山川之险,内有丰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难攻,因此千百年来,只要天下大乱,必然有人割据四川,进则窥伺天下,退则偏安一方。
和四川相似的,还有山西。和四川盆地形的地形相反,山西是个高地,但东有太行,西、南两面皆有黄河,易守难攻之形势,丝毫不下四川。和四川完全封闭的形势不同,山西对四周的河北、河南等地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势。因此割据四川者,往往只能偏安,基本没有能染指中原的,但割据山西者,往往能席卷天下。刘渊、石勒、拓跋珪、李存勖,都是以山西而奄有天下。五代十国时的北汉,论实力不算多强大,但宋朝以开国之初的精兵悍将,居然屡攻不克,直到赵匡胤死都没有把这块地方打下来。其中虽然有契丹为后援的因素,但山西之地利,也不容忽视。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这就政区划分过程中“犬牙交错”的原则。
比如,北宋时期的河东道,北宋时的河东路和现代山西省比起来,有几处不同,北部朔州地区落入辽国之手,诚不必说。但看其他地方,西南部解州、闻喜一带不入河东,却划入了永兴军路,但西北部府州、麟州一带本在黄河以西,却被划入了河东。——如此一来,黄河将不再成为永兴军路和河东路之间的阻碍,如果有人要学李克用割据河东,那么他并不能全部据有黄河之险,必须直接面对来自永兴军路的威胁。这就是犬牙交错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永兴军路:
在永兴军路的南部,我们看到了商州,这是宋朝政府有意识的把秦岭以南的商州划给了永兴军路,如此一来,永兴军路一个路就横跨了秦岭,使得秦岭不再成为阻隔,如果南部的京西南路有人割据,就不能凭借秦岭之险了。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河南省。
河南河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之南。但我们看现在的河南省:
好大一陀在黄河以北啊。
这是因为当年朱元璋打元朝时,是从南向北打的,他从河南出兵,渡过黄河向北攻击,占领了黄河以北的这块桥头堡,于是朱元璋马上就把这块地方划归河南。这么一来,黄河就不再成为河南、河北(直隶)之间的天险,无论是河南还是河北,想凭借黄河之险来割据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错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地理单元、社会文化都显然属于四川的汉中被划给了陕西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孔璋曰:“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黄权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正因为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如此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割据四川者,必占据汉中。但是,元朝设行省,偏偏把汉中划给了陕西,自此而后,明、清、民国,乃至现在皆因袭之,以汉中入陕西,而不敢给四川。因为汉中一旦划归四川,则四川形胜立即完备,具备了割据的条件。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的共同使用,早就了今天中国省和省之间界线的模样。
中国的行政区划?
具体一点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已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体系,即农村行政区划体系、城市行政区划体系及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区划体系。
城市行政区划体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行政区划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行政区划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按“精减、效能”的原则,改革市镇设置标准,确定新的设市模式,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城镇的发展。
中国城市的法定概念包括设市城市和建制镇两部分,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在20万至50万之间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
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中国设市城市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镇五类,其中特大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按照行政级别,中国设市城市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属于县级以下。
城市行政区划体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行政区划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行政区划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按“精减、效能”的原则,改革市镇设置标准,确定新的设市模式,有利地推动了中国城镇的发展。
中国城市的法定概念包括设市城市和建制镇两部分,城市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在20万至50万之间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
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中国设市城市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镇五类,其中特大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按照行政级别,中国设市城市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属于县级以下。
中国目前是五级行政区划,分别为省(省、自治区、特区、直辖市)---地(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县(县、自治县、县级市、县级区、旗、自治旗、特区、林区)-镇(镇、乡、民族乡)---村。
另外还有各种新区(浦东新区、两江新区等)、开发区等。
省级区划共有34个单位
介于省级与地级之间的还有一个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州)、15个副省级城市。
地级市又分为辖县的地级市与4个不辖县的直筒子地级市(深圳、东莞、中山、嘉峪关
介于地级与县级之间的是副地级区划,主要是一些省直辖的县级市,如湖北的天门、仙桃、河南的济源等。
宪法规定县级市应该由省直辖,但目前大部分情况是由地级市代管,有此产生了种种矛盾,著名的有县级滕州市与代管的地级枣庄市的矛盾。
介于县级与镇级之间的是副县级,有云南瑞丽的畹町镇、山东荣成的石岛区。
关于这些种种,可以上这个网站查看详细信息
另外还有各种新区(浦东新区、两江新区等)、开发区等。
省级区划共有34个单位
介于省级与地级之间的还有一个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州)、15个副省级城市。
地级市又分为辖县的地级市与4个不辖县的直筒子地级市(深圳、东莞、中山、嘉峪关
介于地级与县级之间的是副地级区划,主要是一些省直辖的县级市,如湖北的天门、仙桃、河南的济源等。
宪法规定县级市应该由省直辖,但目前大部分情况是由地级市代管,有此产生了种种矛盾,著名的有县级滕州市与代管的地级枣庄市的矛盾。
介于县级与镇级之间的是副县级,有云南瑞丽的畹町镇、山东荣成的石岛区。
关于这些种种,可以上这个网站查看详细信息
四个直辖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省份:
河北省 山西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内蒙古自治区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省份:
河北省 山西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内蒙古自治区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4个直辖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23个省:河北省(石家庄) 山西省(太原) 辽宁省(沈阳) 吉林省(长春)
黑龙江省(哈尔滨) 江苏省(南京) 浙江省(杭州) 安徽省(合肥) 福建省(福州)
江西省(南昌) 山东省(济南) 河南省(郑州) 湖北省(武汉) 湖南省(长沙) 海南省(海口) 广东省(广州) 四川省(成都) 贵州省(贵阳) 云南省(昆明)
陕西省(西安) 甘肃省(兰州) 青海省(西宁) 台湾省(台北)
4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西藏自治区(拉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2个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简称: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赣鄂,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23个省:河北省(石家庄) 山西省(太原) 辽宁省(沈阳) 吉林省(长春)
黑龙江省(哈尔滨) 江苏省(南京) 浙江省(杭州) 安徽省(合肥) 福建省(福州)
江西省(南昌) 山东省(济南) 河南省(郑州) 湖北省(武汉) 湖南省(长沙) 海南省(海口) 广东省(广州) 四川省(成都) 贵州省(贵阳) 云南省(昆明)
陕西省(西安) 甘肃省(兰州) 青海省(西宁) 台湾省(台北)
4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西藏自治区(拉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2个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简称: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赣鄂,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直辖市:中国行政区划之一
直辖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级别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相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直接由中央人民政府所管辖的建制城市。直辖市往往需要较多的居住人口,且通常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概念首先源自于1930年中华民国的《市组织法》,称为院辖市。 由于直辖市的定位特殊,中国直辖市的中共市委书记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国的行政区域的结构树是怎样的?县和市的概念是怎样的?
理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类国家一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分为地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
地区与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和市;
直辖市、地级市与副省级城市分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自治县与市等;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等乡级行政区,乡级为基层政权。
在行政区域管理实际中,现行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沿用了国民政府那一套管理方式。除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外,每个省、自治区行政区划仍旧按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县级行政区(含副地司级行政区域)和乡镇(含副县级行政区域)三级管理,这也是中国大陆特色政治在行政区划管理上的体现。
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以前为专区)、自治州和盟(内蒙古),其机构设置上除了各有侧重以外其他大同小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的行政级别,最高行政长官也按照行政区的行政级别对应。如“副省级城市”最高行政长官对应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依此类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包括4个中央直接管辖的直辖市,23个省,5个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都是根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概念所成立的。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台湾看成是第二十三个省,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从未在台湾行政过,真正在台湾行政的则是中华民国政府。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类国家一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分为地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
地区与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和市;
直辖市、地级市与副省级城市分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自治县与市等;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等乡级行政区,乡级为基层政权。
在行政区域管理实际中,现行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沿用了国民政府那一套管理方式。除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外,每个省、自治区行政区划仍旧按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县级行政区(含副地司级行政区域)和乡镇(含副县级行政区域)三级管理,这也是中国大陆特色政治在行政区划管理上的体现。
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以前为专区)、自治州和盟(内蒙古),其机构设置上除了各有侧重以外其他大同小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的行政级别,最高行政长官也按照行政区的行政级别对应。如“副省级城市”最高行政长官对应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依此类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包括4个中央直接管辖的直辖市,23个省,5个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还有2个特别行政区都是根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概念所成立的。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台湾看成是第二十三个省,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从未在台湾行政过,真正在台湾行政的则是中华民国政府。
大致分为三级第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第二级县(自治县、市)第三级乡(民族乡、镇)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本文标题: “市”是如何成为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97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