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01、夷陵之战让蜀汉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众所周知,在古代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部队才是开疆扩土的...
夷陵之战后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众所周知,在古代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部队才是开疆扩土的利器,而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不过关张赵发展壮大到了将有五虎,兵员百万(三国演义的数据),而此时的刘备才真正的拥有了三分天下的实力。对于刘备来说,他一生都是以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为己任,在经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帮助之后才拿下了荆州,最后又得到了益州和汉中,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此时的刘备确实算得上是巅峰时刻。
但是刘备却因为关羽之死而发兵攻打东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夷陵之战,在这场战役当中,陆逊的一把大火直接烧掉了蜀汉的70万精锐部队,在失去了这些精锐部队之后,蜀汉再也没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
02、夷陵之战也是损失了蜀汉很多的精锐人才。首先在这场战役当中老将黄忠便是战死沙场,而在发动夷陵之战之前关羽早就被吕蒙斩杀,张飞之死其实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也是脱不了干系,除了五虎上将以故其三以外,夷陵之战还让蜀汉集团损失了很多新生代的人才,最典型的代表应该就是马良了,也正是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才导致了后来蜀汉集团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03、因为夷陵之战的失败,也是导致蜀汉的精神支柱刘备去世。本身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年龄就已经非常大了,原本按照刘备的设想来看,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东吴孙权。但谁知道半路窜出来的一个陆逊,而且当时的刘备并没有把这个书生放在眼中,只不过最后让刘备没有想到的是,恰恰是这个不起眼的书生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70万大军,所以此时的刘备也是特别的气愤,最终也是病死在了白帝城。而刘备本身就是蜀汉集团的精神支柱,刘备去世之后,整个蜀汉集团都是萎靡不振。
夷陵之战为什么不是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淝水之战不仅挽救了东晋,还直接导致了前秦的崩溃,而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而夷陵之战虽然给蜀国以重创,但蜀国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在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下国力逐渐回复,继续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夷陵之战之所以能写入三国三大著名战役,是因为此战决定了,魏吴蜀三国之间的国家实力排名次序,吴蜀相争而使魏国渐强,吴胜夷陵三国次之,蜀汉败北国力居末。
官渡 赤壁 夷陵 这3大战役都是。
不过蜀军的这7W兵力是他全国10分之一的人口。。。。造成了后来蜀国全国6分之一的人去当兵。。。。。也改变了历史的格局。。使诸葛村夫多次北进失败(反正有了也是失败,全国6分之一人口去当兵没人种田了,才有诸葛村夫去抢魏国的粮食之说)。。。还有蜀国后期衰败主要是任人唯亲,木有人才,一句古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东吴在夷陵之战中胜利,为什么不把蜀国给灭了?
因为当时吴国同样也是损失惨重,所以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已经下降了很多,根本无法继续有精力攻打蜀国,毕竟蜀国军队退回去了以后,诸葛亮又重新开始准备全力整顿军心,随时都会反攻,这个时候如果打过去,还得跨越长江,想要灭掉蜀国恐怕没那么容易,而且当时魏国也正在看着蜀国和吴国两虎相争,如果继续纠缠下去,恐怕得利的还是魏国。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在关羽被东吴的孙权所杀,随后张飞因为想急着给关羽报仇,鞭打了士兵,最后也被部下给杀死,两个兄弟去世以后,刘备也是非常的恼怒,直接带领着大军直接讨伐东吴,这个时候陆逊带领东吴大军在夷陵之战当中,火烧连营击败了蜀军,让刘备伤亡惨重,在这个时候,很多读者看到这里感到奇怪,为何当时吴国没有乘胜追击趁机灭了蜀国,这样子就有足够的资本和魏国进行对抗了。
之所以当时东吴没有这么做,是因为夷陵之战之后,虽然蜀国伤亡惨重,但是这个时候因为诸葛亮负责控制大局迅速的稳住了军心,这个时候他重新调整,并准备好重新抵抗吴国和魏国的架势,并且吴国在夷陵之战其实也损失了很多兵力,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国力都下降了不少,如果这个时候吴国还想要继续追击,攻打蜀国恐怕是力不从心,加上诸葛亮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就算是攻打蜀国也不一定能够成功。
要知道夷陵之战以后,如果想要继续攻打蜀国必须得经过长江,而长江的水流可是非常的危险的,而且这里的地形也是易守难攻,蜀军只需要守在这里,根本不怕吴国军队打过来,还有一点,因为当时魏国也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两国争霸,如果这两个国家继续打下去,那么最后得利的还是魏国,所以说如果吴国攻打蜀国两败俱伤的时候,很容易就被魏国给灭掉,这也是吴国不愿意继续攻打蜀国的原因。
夷陵之战后,蜀国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与丧失多少兵没有关系,关键是两个原因,一是蜀汉损失了最会打仗的指挥官;二是蜀汉彻底丧失了夺回荆州的最后机会。
夷陵之战,确实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什么刘备带了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实际上刘备率领的至多也就十万人,并且其中几万还是从蛮族借的兵。陆逊火烧连营,也并没有让刘备全军覆没,只是主力受损,损耗最多也就是三四万人。兵力损耗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因为刘备死后没有多少年,诸葛亮就连续南征北伐,尤其是第一次北伐,兵力最盛,可见几万兵力损失固然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不至于一蹶不振。主要的问题在于两个,一是蜀汉失去了最会打仗的人,二是蜀汉彻底丧失了夺回荆州的机会。
所谓蜀汉最会打仗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刘备自己。跟三国演义不同,历史上蜀汉的绝大部分基业都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如果要说其阵营中有谁能稍许和他相提并论那就只有关羽了,偏偏关羽也是早于刘备而死。其他人只能说是将才,而非统御一方的帅才。
刘备自从起兵以来,不分兵则刘备挂帅,分兵则刘备关羽各领一军。刘备的军事成就不低,比如火烧博望坡,不像小说里诸葛亮的主意,而是刘备亲自指挥。那时,曹操北上攻打袁尚,刘表命刘备率军抄其后路,刘备一路打到叶县,临近许昌,夏侯惇、于禁、李典阻击,双方在博望坡交手,刘备佯装败退,并火烧自己的营帐,让夏侯惇以为刘备逃遁,与于禁率军追击,最后被刘备伏兵困住,多亏李典接应,才获救。此战虽未成功夺取许昌,但刘备伏击曹操头号心腹夏侯惇的战绩也算耀眼。
再有就是此后无论赤壁之战后定荆州、入蜀夺益州,还是与曹操争夺汉中,直至夷陵之战,刘备都是事必躬亲。因为除了他,实在没有人能堪主帅重任。其他武将不是资历地位不够,就是能力不行。还有我们熟知的定军山之战,也是刘备亲自指挥,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黄忠只是个冲锋队长的身份,甚至比对各人传记,连夏侯渊也不是黄忠杀的,而应该只是死在乱军之中,黄忠仅仅是表现勇猛而已。故而,最能打仗的刘备死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势必大打折扣。
第二点就是荆州。夷陵之战后,蜀汉再无机会染指荆州,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设想彻底泡汤。其实按照当时的局势,刘备伐吴,与其说是军事斗争,不如说是政治威胁。魏蜀吴三国的鼎力格局是一种平衡,魏最强而吴蜀皆弱,所以,三家都很清楚,吴蜀两国必须联合才能对抗曹魏,不能有大规模内耗,否则曹魏一定坐收渔翁之利。东吴夺荆州后,吴蜀关系达到冰点。刘备拉开架势伐吴,就是瞅准了孙权不敢轻举妄动,希望他能妥协,将整个东吴控制的荆州部分全部拱手相让。
一开始东吴也害怕刘备来拼命,所以一路后撤,始终不交战。但是到了夷陵—猇亭一线,如果刘备再进军,之后就是一马平川,整个东吴控制的荆州地区(包括湘水划界后原本就已经归东吴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就会落入刘备手中,这是东吴不能容忍的,越过了东吴底线。加上刘备舍弃战船,让东吴发现刘备并没有准备打到江东大本营的意思,只是局限于荆州。于是决定反击,一举击溃刘备。刘备也清楚不能硬耗,所以在还有兵力一战的情况下选择退走,双方都要回去防范曹魏偷袭(后来曹魏果然攻打江陵)。
所以,夷陵之战后,吴蜀立刻恢复了通使,关系迅速正常化。甚至再后来孙权称帝,诸葛亮也让人道贺。因为吴蜀同盟不能再有任何的破损,蜀汉也就再也不可能染指荆州。夷陵之战是最后的机会,已经丧失了。没有了荆州,就没有隆中对中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克复中原的条件。只剩益州,只能是“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蜀道难,外界难以进入,里面也难以攻出,蜀汉自然难有作为。
规模不大的夷陵之战,为何能影响整个三国的势态呢?
之所以说夷陵之战影响整个三国的态势,首先是因为这场战争打完之后,使得三个国家之间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悬殊。就比如说在这场战争之前,蜀汉这个阵营的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可以说这种强大无论是从士气上还是从军事力量上都非常的明显,毕竟这个时候刘备刚刚经历过汉中大战的胜利。可是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刘备的几十万大军损耗殆尽,再加上一些顶尖的战力也在这场战斗当中牺牲。所以这场战争的失败也就变相的宣告了刘备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资格。而反观曹魏这边,完全就是坐山观虎斗,然后他的实力也没有受到一点点影响,所以这个时候的曹魏彻底的甩开了蜀汉和东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反观东吴虽然在夷陵之战当中也有一些损失,但是总体上并不伤筋动骨,并且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使得东吴这边的士气攀到了一个顶峰,当然也为自己打来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发展时期。其次是因为夷陵之战过后没过多久,刘备便在白帝城去世了,然后刘备的去世也就代表着蜀汉彻底的丧失了他们的领导者,再加上新上任的阿斗并没有很好的治理国家能力,所以这就使得蜀汉的实力成为了三个国家当中最弱的一个,虽然后期诸葛亮也进行了几次北伐,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战果,某种意义上来说,无非就是不想在沉默当中灭亡,想要为蜀汉博一个未来,但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蜀汉彻底的成为了待崽的羔羊,没过多久便被魏国消灭了,在之后魏国又一点点仗着强大的实力消灭了东吴,然后就这样统一了三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