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中山国是什么情况,是少数民族国家吗

发布时间: 2021-10-03 03:02: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中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战国时期,在楚国和齐国各自建成守护国土的长城以后,有一个小国中山国也筑了长城。中山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

战国时的中山国是什么情况,是少数民族国家吗

中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战国时期,在楚国和齐国各自建成守护国土的长城以后,有一个小国中山国也筑了长城。中山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北狄建立的国家,原名“鲜虞”,始建于西周。春秋晚期,鲜虞转移至唐县,改称“中山国”,中山武公建都于顾,也就是后来的河北省定州。中山国位于后来的河北省中部正定、石家庄的西北,它东与齐国、北与燕国、西南与晋国和赵国相连,四面八方都是强大的诸侯国家。中山国虽然是小国,却十分顽强,曾于公元前406年为魏国所灭,至公元前380年左右又复国。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是个怎样的国家,为啥大家一直打它?

中山国,首先我们看名字就可以发现,这个国家的名字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是两个字。像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还有其他的国家鲁、宋、卫、陈等小国名字也是单字的,那么为什么就这个中山国名字是两个字的呢,而且自从他开始出现大家就一直开始打他,最早的邢国,后来的晋国,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可以说是一直打他,这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春秋时期的中山国位置

中山国是嵌在燕赵之内一个由鲜虞人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得国名。可以说中山并不是人家的国名,只不过我们是一直这样称呼他们而已。由中山武公建立,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被中原诸国视为华夏的心腹大患。至于为什么是心腹大患一方面是少数民族一般都比较骁勇善战,另一方面估计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思想吧。所以这个地方开始有这群人开始,大家就开始打他了。最早的是邢侯搏戎,就是邢国和他打,从这个国家的名字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代表一件事,这个国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连这么小的国家都这个有责任感。所以后来邢国衰弱,公元前652年春,鲜虞出击邢国,次年又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挫败鲜虞,才将邢、卫两国从灭亡中挽救回来。之后的晋国就是打这个国家的主力了,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想灭了鲜虞,没成功。从此之后晋国就一直和鲜虞对打,互有胜负。

中山恒公

到了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了。刚开始打中山国的就是魏国了,魏国称霸战国初期近百年。魏文侯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不过这个国家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战鼓时期中山国的位置

中山被灭后,中山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而且中山国强大的时候有战车近万量,这可以说几乎是一个大国的标志了。这下赵国能受得了你。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灭了,不过当时由于外面形势复杂,而且战国初期赵国的实力不是很强,多次失败。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进攻中山国,均遭到中山的抵抗,没有成功。不过赵武灵王上台胡服骑射改革之后最先就是拿中山国下手的。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这下这个国家彻底的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可以说中山国从出现到最后被灭都不是一时的大国,但是也不是小国。是个二流的国家。这个国家之所以这么顽强,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确实骁勇善战。另一方面他不断的学习中原各国的先进制度,变得和中原国家差不多。所以一直不是很好对付。

战国七雄之外的中山国,后来是被谁灭了的?

战国七雄之外的中山国,后来是被谁灭了的?

战国七雄之外的中山国在夹缝中生存,被其他几个国家视为眼中钉,但是这一个小国家生命力还挺顽强的,不断灭国,不断复国,可最后终于折在了赵国手中。中山国是有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刚开始的时候中山国只是一个小的诸侯国,一直受其他大国的压制,可中山国不甘心受牵制于其他大国,所以暗中储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势力。

 

随着中山国实力的不断壮大,其他大国也有了危机感,中山国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晋国,毕竟最为离他最近国家早就坐不住了,两国打的不可开交,在这期间晋国还发生了内乱,但晋国也不是吃素的,在平定内乱的同时,还打散了中山国,不知道跑到哪了,就这样消失了。

 

几十年之后,又出现了中山国,但是他们复国的时机选的真不是时候,他们早年最大的敌人晋国早就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其中魏国就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实力也不容小觑。这时候突然又跳出来一个中山国,在魏国眼中无疑是一颗眼中钉。果然,不到10年中山国又被魏国给灭了,当时魏国为了防止中山国再次复国,特意派人去驻守中山国,可没几年中山国竟然又复国了。

 

而这届中山国王还是挺优秀的,比较有智慧,汲取了前几次亡国的教训,在治理国家这方面还挺有一套,勉强给中山国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但是此时的战国局势发生了变化,中山国夹在中间,一旦看错形势,选错合作伙伴就会又把自己搭进去,果然站错了队伍,和赵国成为了敌人,最终亡于赵国。

诸侯国被赵国吞并。其实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地方没有历史地位。
中山国是陕北少数民族建的国家,很小,但是在各大强国之间存活了三百余年,最后被赵国所灭。
赵国。战国七雄之外的中山国在夹缝中生存,被其他几个国家视为眼中钉,但是这一个小国家生命力还挺顽强的,不断灭国,不断复国,可最后终于折在了赵国手中。
中山国起起落落,不断遭受灭国,不断复国。因为大国压制的原因,最后被赵国灭了。

春秋时期的中山国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春秋时期的中山国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中山国是春秋时期唯一一个经历了三起三灭的国家。

中山其实最早只是一个小国,是华夏和鲜虞部落的人组成的。


中山国跟孙中山没有什么关系,是因为中山国最先在河北一带,河北群山绵延,中山国正好处于山中的位置,因此被人称为“中山”,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符合它所处的环境。

但是中山国这个国家非常传奇,它经历了三次被灭国,又三次顽强的复国,可谓春秋战国里面打不死的小强。


中山国因为是山区的少数民族,因此善于骑射,战斗力比中原地区的国家不知道强大多少倍。

当时的晋国就很头疼中山国,估计跟后来中原的国家抵抗蛮夷来犯一样。中山国就相当于那个蛮夷。后来中山国在打仗中途,迁徙到平原地区称王了。

中山国有了平原地区自己的地盘以后越加猖狂,虽然曾经被晋国打到差点完蛋,但是缓过劲来又生龙活虎了,又开始骚扰赵国。

赵国找魏国求助,魏国大将吴起等人将中山国赶回了山里。


中山国被灭以后又做回游牧民族了,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出身所以也不会觉得颠沛流离。

后来中山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积累力量,又强大了起来了,并且成功的打赢了以前打不过的赵国燕国。

而且当时魏国合纵连横也带上了中山国。

但是中山国就像狗改不了吃屎一样,每次强大了就总去骚扰赵国,不知道赵国是有什么宝贝让他们惦记上了。最后把赵国逼急了,尽全力灭了中山国。

估计当时赵国下手狠绝,中山国再无翻身之日。

中山国不被很多人知道,所以中山国应该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就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势力也比较强大,战国策里面就专门记述了中山国。
因中人城城中有山便取名中山国,地理位置非常好。
中山国是燕赵之内的一个国家。
由春秋时期的鲜虞部落联盟,后来春秋中后期,其主要敌人是晋国,后来公元前453年,魏国灭了中山。
中山国自成立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年,宣告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叫中山国(河北省石家庄平山县一带):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姬姓是周王族的姓,白狄的来历,有说是周文王后裔毕万公的后裔,也有说是来自周文王封给弟弟虢叔的西虢国。西虢国历代国君世袭兼任周王朝卿士一职,同时有是三公之一,担负为周王朝南征北战、东讨西杀以惩罚不庭的任务,可能是周宣王时期虢国国君虢季子白北御猃狁﹐在内蒙古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朔方城之后,其部分后裔就留在陕北了。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国语》一书中。该书记载,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太史伯答郑桓公问话时谈到,成周雒阳四周有16个姬姓封国,6个异性诸侯国,还有“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的南蛮、东夷及西北的戎、狄国家或部落集团,其中就有鲜虞。
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足见此时中国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实是中国的属国。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1609)发生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人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如1606年,尚宁王受册封时,便请赐明人归化。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
  从明洪武五年(1372)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直至清朝光绪五年(1879),日本强行“废琉置县”为止)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改穿唐服。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1609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如据《明史》记载,万历十四年(1616),“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当时忍辱负重的尚宁王在国家残破的情况下,依然不忘“遣使以闻”,通报中国防备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原后,中琉册封关系继续保持,贸易和文化交流还更为扩大了。
  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原来萨摩对琉球的侵略掠夺,还只是日本西南某个岛藩的强盗行为;现在,日本则要进行整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扩张了。明治初年的“征韩论”中,就提到了要侵占琉球。明治五年(1872),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明治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清两属”。而后,日本政府不断施加政治、军事压力,进一步胁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宗属关系,但每次均遭拒绝。如1875年8月5日琉球王尚泰答复日方的信中,便说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还提到所谓“两属”之事,“以往对中国隐匿,恳请对中国说明,采取明确处置”,并表示“愿对两国奉公,永久勤勉”。但日本还是不肯罢休。
本文标题: 战国时的中山国是什么情况,是少数民族国家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82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民谣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南宋时为什么能在蒙古大军压境下从1234年坚挺到1270年左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