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发布时间: 2021-09-30 02:02: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谁能说说毛文龙是个怎么样的人?,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日...

毛文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能说说毛文龙是个怎么样的人?

  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日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九岁时,父亲毛伟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贫困的境地。毛文龙“幼从学,习经生业[1]”,后见国势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笔从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荐去边上历练,当了宁远伯李成梁的亲兵。同年九月,中武举乡试第六名,授安山百户职,不久又升为千总,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深受其赏识,被升为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收复二千里海岸线。八月,克复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性。不久,又收复了被李成梁放弃的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军声大振,升为副总兵。随后,以皮岛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多次深入后金腹地,屡挫敌锋。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朝廷升其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高度赞赏。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皇太极即位,为了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之役”。毛文龙“五战而五胜[2]”,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使之失去战斗力,两年后未能随皇太极南下。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说服后金大将刘兴祚归正,派部将耿仲明、曲成恩等悬师千里,深入后金要塞萨尔浒,与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3]”,大胜而归。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被督师袁崇焕矫诏杀于双岛镇江大捷
  天启元年(1621年),毛文龙受辽东巡抚王化贞之命,率领毛承禄、尤景和、王辅、陈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先收复了猪岛、海洋岛、长山岛、广鹿岛等二千余里沿海岛屿,擒绑后金守岛军官胡可宾、任光先、何国用等人。七月十四日,侦得镇江(今辽宁省丹东市)后金主力去双山抄杀不肯降后金的百姓,城中空虚,遂与生员王一宁商议,以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率一百余人夜袭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清帝康熙姥爷)及其子佟丰年、其侄佟松年等,随派陈忠等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史称“镇江大捷”。此战后,宽奠、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4]”,“归顺之民,绳绳而来[5]”,使得全辽震动,引起后金方面的极大恐慌。 “镇江大捷”是明军与后金作战以来的首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心。朝廷因此对毛文龙破格提拔,升为副总兵。辽东经略王在晋评价此战说:“毛文龙收复镇江,擒缚叛贼,四卫震动,人心响应。报闻之日,缙绅庆于朝,庶民庆于野。自清、抚失陷以来,费千百万金钱,萃十数万兵力,不能擒其一贼。此一捷也,真为空谷之音,闻之而喜可知也。[2]”内阁首辅叶向高将毛文龙比作历史上的孤胆英雄班超、耿龚,他说:“毛文龙收复镇江,人情踊跃,而或恐其寡弱难支,轻举取败,此亦老长考虑。但用兵之道,贵在出奇,班超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以百人守疏勒,皆奇功也……今幸有毛文龙,此举稍得兵家用奇用寡之法。[6]”御史董其昌则评价说:“毛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真奇侠绝伦,可以寄边事者!如此胆略,夫岂易得?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永芳、养性可坐缚而衅之鼓下矣。[2]”
  开镇东江
  毛文龙率领一百多人取得“镇江大捷”之后,后金方面极为震惊,即遣大军反扑。毛文龙兵少难支,一度退入朝鲜。朝鲜节度使郑遵、朴烨引后金军包围毛文龙于林畔,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一日七战,杀伤相当[3]”,明军将领丁文礼、吕世举等牺牲,后金军也蒙受了很大损失,被迫撤兵。 林畔之战后,毛文龙以皮岛、铁山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招募辽东难民,以老弱者屯种,精壮者为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龙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一面招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辽东百姓,前后接济安置百万余人。一面遣将四出,不断深入后金腹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渐成为后金心腹大患。后金官员称:“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 对于东江镇的作用,辽东经略王在晋认为:“今有毛文龙在焉,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兵法》:‘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凭鸭绿之险,居隔江之近,文龙得其所矣。奴欲长驱而肘腋之间有虿毒焉,奴一动而毒发,屡攻之而不能去其毒,其天意留之以制奴之死命者乎?……奴之畏文龙甚也![2]”东林名臣陈良训则认为:“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7]” 天启皇帝曾下诏书给毛文龙,肯定了东江镇的作用。他说:“念尔海外孤军,尤关犄角,数年以来,奴未大创,然亦屡经挫衄,实尔设奇制胜之功,朕甚嘉焉。兹特赐敕谕,尔其益鼓忠义,悉殚方略,广侦精间,先事伐谋,多方牵制,使奴狼顾而不敢西向,惟尔是赖。[2]”
  收复金州和旅顺
  天启三年(1623年)夏季,努尔哈赤下令屠戮后金占领区内的辽民。为了解救百姓,毛文龙遣军四出攻打后金:命朱家龙从千家庄进军,命王辅从凤凰城进军,命易承惠从满浦进军,复遣大将张盘,率部从麻洋岛登岸,相机规取金州、旅顺一带。自统八千马步精锐,从镇江、汤站一路进击,予以策应。 张盘上岸后,他按照毛文龙所布置的方略,将解救百姓作为首要任务,用战船将金州一带幸存的辽东百姓接渡到安全的地方,先后接济“男妇老幼共计四千名[5]”,这些虎口余生的百姓,以青壮年居多,苦大仇深,纷纷要求参军攻打后金。张盘见民心可用,遂将这些壮丁编成队伍,共计有三十五队。七月初二日,张盘率领兵民合编的队伍,攻打金州,一举而下,并缴获后金军火器“大小炮铳一千零十四位,硝磺连药五百六十斤,大小铅炮子七千三百零二个。[2]”,随后,又乘胜收复了辽东半岛南端的要塞旅顺,以及望海堡和红嘴堡,使得辽南数百里之土地,重归于明朝。 毛文龙遣将收复金州和旅顺等地,开辟了辽东战场的新局面。使得登莱、旅顺、皮岛、宽叆连为一线,解除了后金所占领的旅顺对山东半岛的军事威胁,令明朝的二千里海疆得到巩固,并完成了对后金的海上封锁,加重了后金统治区内粮食紧张的局面。
  牛毛寨大捷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毛文龙布置在后金统治区的细作飞报,努尔哈赤准备西征攻打山海关一线。为了牵制后金,毛文龙亲统三万大军,直捣后金故都赫图阿拉,以攻其必救。后金在赫图阿拉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设有董骨寨、牛毛寨、阎王寨三座要塞,深沟高垒,易守难攻,是其起家时的根本。九月十三日,毛文龙率部攻克董骨寨,激战至十六日,占领牛毛寨、阎王寨,将后金守敌全部消灭。十七日,后金军反攻,想夺回三寨,毛文龙设伏以待,将后金军包了饺子,大获全胜。努尔哈赤闻得后方生变,不得不放弃西征打算,率四万大军来救。考虑到孤军深入,师老兵疲,而牵制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毛文龙遂决定主动撤出战斗。 “牛毛寨大捷”之后不久,毛文龙又再次重创后金军,取得了“乌鸡关大捷”。 两次大捷,明军“先后共斩首级七百二十六颗,生擒活夷十四名,夷妇五名……据有札付符验,一并验确。[2]”按明朝以首级为实功,实际歼敌数往往远多于斩首数,著名的“宁远之战”明军仅仅“上首俘二百六十有九[7]”,“宁锦大捷”更是“斩获无几”、“止有丁自雄于马上斩一级[2]”,而毛文龙此二次大捷,数倍过之,尤为难得。 当时的辽东督师孙承宗在“牛毛寨大捷”之后,欣喜异常,上奏称赞说:“臣接平辽总兵毛文龙呈解屡获首虏,随行关外道袁崇焕逐一查验三次,首级三百七十一颗,俱系真正壮夷,当阵生擒虏贼四名,俱系真正鞑虏。差令中军官集将士于衙门外,三炮三爵。臣时在宁远,适春赏夷人,虎酋等部俱到。特令各官解其首虏,经各赏夷部落,乃抵宁远。不独风示边人,抑亦见天下尚有杀贼之人,贼自有可灭之日!一时人心,殊觉感动。因念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中,力能结属国,总离人,且屯且战,以屡挫枭贼,且其志欲从臣之请,牵其尾,捣其巢,世人巽懦观望,惴惴于自守不能者,独以为可擒也,真足以激发天下英雄之义胆,顿令缩项敛足者愧死无地矣。[8]”
  收复复州和永宁
  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初五,毛文龙复命张盘收复复州和永宁。当时,后金复州驻军横行无忌,四处掳掠百姓。张盘利用辽民对后金军的痛恨,乘夜袭城,大破之。后金不甘心失败,调集了更多的军队反击,张盘于城中设伏,再次大败后金军,“斩获无数”,后金军“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2]”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初三,后金利用海水结冻,以万余骑兵绕袭旅顺,想报上次失败之仇。张盘死守城池,火药用尽,犹坚守不降。后金军无计可施,遣使议和,张盘立斩于军前,复于旅顺城外设埋伏,大败后金军。后金军只得撤走。
  对辽西战场的支援
  毛文龙所领导的东江雄镇,成为屹立在敌人后方的坚固堡垒,使得后金无法对辽西和大明本土展开有效进攻,即便有所行动也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撤走。关内万家生灵的安宁幸福,皆赖于东江镇的存在。故而当时有人写诗称赞毛文龙说:“手挽东隅半壁安,漂流百战虏烽阑。” 如天启五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毛文龙即派部将林茂春、王辅率军进攻海州,派部将杜贵、曲承恩直入沈阳,并且行动极为迅速,“东兵之进而捣沈阳以覆其巢,攻海州以遏其归者,已先奴一日而发,亦綦神速矣[5]”。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仅仅呆了两天(正月二十六日——正月二十七日),就不得不还救根本。 袁崇焕也曾经上奏说:“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故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2]”对此,兵部尚书王在晋曾说:“‘毛文龙径袭辽阳,故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矣![2]”充分肯定了毛文龙的存在,是大明边防的重要保障,毛文龙一死,后金便可长驱直入京师。 毛文龙在时,后金对明朝军事行都很短暂,也不敢走远。而毛文龙被杀后,后金欣喜异常,弹冠相庆,史载“清主大喜,置酒高会[9]”,后金首领皇太极立刻起倾国之兵入关直扑北京,史称“己巳之变”。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清)时常直犯中原,如入无人之境,保定、济南、兖州、高阳、固安、良乡等许多城市被屠城,数百万百姓遭到掳掠,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毛文龙的作用,但为时已晚。 《三朝辽事实录》无比沉痛地评价道:“崇焕得信心行事,中奴之诱,先杀毛文龙除奴肘腋之患。己巳,虏遂从蓟镇深入薄都城,舍山海而以蓟、宣为屡犯之孔道。向使崇焕不使吊通奴,西夷必不叛,夷不叛则西路不可行,不杀岛帅,则奴顾巢穴必不敢长驱而入犯![2]”
  丁卯之役
  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攻打东江镇,以解决心腹之患。对于后金的出兵人数,袁崇焕说有十万:“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7]”朝鲜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倒向后金,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引贼俱换丽帽丽服[5]”,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壮烈殉国。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绝对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协助后金,但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天朝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2]” 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5]”,仍在毛文龙的激励下,顽强作战。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战事逐渐向有利东江军的方面转变。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7]”,随于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六千余级。[3]”阿敏不得不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10]”,东江军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丁卯之役”使得拥有数万骄兵悍将的镶蓝旗精锐丧尽,即使休整两年也未恢复元气,其余参战后金军也多有损失。是为明军与后金交战以来,所取得的最重大胜利,而这又是在明军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所取得的,更加可贵。对此,登来巡抚李嵩评价说:“奴以十万之众蹂躏东江,毛文龙乃能于狂烽正炽之际,奋敌忾迅……毛帅之功于是不可著乎![7]”、继任者孙国祯(收复澎湖列岛的民族英雄)也认为:“臣看得毛帅孤悬绝岛,远泊水乡,溟雾胡风,侵肌扑面,寒烟冷月,泣昼怜宵。七年正月以来,五战而五胜,谛观宣州、车辇、义州西门、龙山诸役,皆令人舌咋心惊,色飞神动。然义州西门之捷,独雄而奇,盖其俘获者皆名酋,今之系纽而献者,此也。宣州诸路之捷,又险而奇,盖毛帅亲中二矢,不为少动。自五、六年以来,大小几近百战,积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抢获器械、马匹累百,近日续报者不与焉。[2]” “丁卯之役”是万历壬辰之役以来,大明雄师又一次帮助朝鲜免于亡国的军事行动。参战明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下,全凭一念忠赤,一腔热血,以死尸为食,衣无寸缕地战斗在冰天雪地中!设伏出奇,力挫强敌,在华夏儿女抵御外侮的史册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职惟知尽忠报国,绝不肯偷身自免![5]”——东江主帅毛文龙战时如是说,他亲冒矢石,身中数箭,犹死战不退!在毛文龙的激励下,东江健儿人人奋勇,与后金军舍身搏斗,鲜血染尽三千里江山。就连在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都向欧洲人介绍说:“此次战役之激烈为中国所未曾见。[10]”,并说:“抗拒鞑靼人最有力的要数英勇盖世的大将毛文龙。[10]” 朝鲜史料则认为是朝鲜民间的义军打败了后金大军,毛文龙坐困穷岛,毫无作为。
  萨尔浒大捷
  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皇太极因“丁卯之役”不胜,复派和硕贝勒莽古尔泰、贝勒济尔哈朗、副总兵刘兴祚等率2万大军进攻东江,被毛文龙击败,“降者二千人[9]”,刘兴祚率400骑兵于阵上投诚,成为后金立国以来,归正明朝的最高级别将领,引起后金方面的极大震动。 刘兴祚归正以后,向毛文龙献计:其兄弟亲族等人都在萨尔浒城中,可约为内应,袭而破之。萨尔浒位于后金大后方,是屯积粮草之所。毛文龙即遣大将耿仲明、曲承恩等,率军千里奔袭,昼伏夜行,遇到后金哨兵,即行掩杀,于十月初八日抵达萨尔浒城下,派细作入城,暗通城中刘兴祚之弟刘兴贤、刘兴治等,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城池。耿仲明等入城后,对城中八旗军民,大开杀戒,“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3]”,与刘氏兄弟等胜利还师。 后金叛明以来,攻取明朝城池,大多依靠细作内应,入城之后往往屠城。至东江军“萨尔浒大捷”,则反而以内应攻破后金要塞,屠城以归。
  对后金的反间
  毛文龙开镇东江八年间,派遣了大量人员到后金统治地区刺探情报,扰乱人心,鼓舞辽民反抗,“将军之细作,时达辽沈,飞书遍投[11]”,使得后金方面“疑惧益甚,凛凛终日,日惟追杀毛兵奸细[11]”,甚至专门制定了法律,对于“毛文龙所遣来之奸细[12]”检举者重赏,包庇者严惩。 毛文龙还常投书于后金官员、将领,又故意泄露之,以造成后金的猜忌、杀戮,借敌之手以灭敌。史载后金“大帅名阿骨者,极骁勇,善用兵……毛将军用间以离之,奴竟杀阿骨。[11]”天启三年十二月,毛文龙再次“因疑用疑,使其自相鱼肉[5]”,用反间计除去后金大将柯汝栋、戴一位。 崇祯元年,皇太极因“丁卯之役”不胜,遣使往东江议和。毛文龙将计就计,要皇太极派重要官员来谈判。他为了剖明心迹,将通书奏明朝廷,“谨将其求款原文投递辅臣[5]”,并奏陈自己的诱敌之计是“放还来鞑,诱彼要人。[5]”皇太极果然上当,派遣“汗之爱将[13]”固山额真可可及三名牛录往东江,毛文龙即将来人绑送京师。皇太极闻讯气急败坏,致书毛文龙大骂:“以虚言诱致差人几名,有何好处?[14]”此后,毛文龙又多次以归顺后金为饵,挑逗、诱骗皇太极派遣使臣,但皇太极都不再回信。后金使者也对朝鲜人说:“与毛相通果有之,而非与贵国以信相和,彼欲觇我也。[13]”说明后金终于意识到了毛文龙的欺骗。 毛文龙的用间手段,使得后金方面寝食难安,手足相残,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首领都被其玩弄于股掌之上,展现了非凡的才智与谋略。 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老师则认为毛文龙与后金书信往来,是真通敌卖国,被袁崇焕斩是死有余辜。
  性情刚烈,嫉恶如仇
  毛文龙“用兵也严,赏罚必信,与兵士同甘苦,有古名将风[15]”,所以能够得到部下的忠心爱戴,以至于被害时,“岛中将卒闻其死,皆哭[13]”。他为人正直,“于权要绝不肯馈遗[15]”,又嫉恶如仇,“见狐媚之徒,贱如犬豕,贪墨之辈,詈骂不禁,往往以此得过[5]”,因此引起当权者不满,“饷断于海外,谤满于中朝![5]”
  清正廉洁,不蓄私产
  毛文龙尽管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却不置私产。史载:“毛将军揽外海外,遣妻子归故里,不载岛物产业奴婢,空空如也[3]”,“死之日,室无赢财。钱塘仅有父宅一区,山田二顷而已。[3]”这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实属难得。
  耿介自守,不附权阉
  魏忠贤专权期间,一些没有气节的大臣争相奉承,如辽东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7]”,并在奏折中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16]”,谀辞谄语,不堪入目。毛文龙却不肯阿附魏忠贤,屯田主事徐尔一称赞他说:“当魏忠贤擅权,督抚节镇,称诵建祠者比比,而文龙耿介自守,不一濡足……可不谓今天下一奇男子哉?[3]”
  忠贞不二,以死明志
  毛文龙对朝廷忠心耿耿,当袁崇焕伪造圣旨加害于他时,他误以为是皇帝要处死自己,毫不反抗,跪而请死。 明恭顺侯吴惟英对此评价道:“焕言文龙跪而请死,正见其从容就义,所畏者国家三尺。如蒙二心,不第目无焕,抑且目无朝廷,死生大矣,宁肯长跪以服上刑?况毛亦有赐剑,将亦曰有旨,崇焕将何以自保?幸毛之自持一片忠赤,不以白刃而稍有动摇。[17]” 意思就是说: 袁崇焕说毛文龙跪着请死,可见他从容就义,忠于国家的法律。如果毛文龙有二心,肯定会目无法纪,怎么会跪着受死。毛文龙也有尚方宝剑,如果他也说我有圣旨要杀袁崇焕,袁崇焕如何自保?幸而毛文龙对国家一片忠心,并不以白刃临颈而动摇。
性情刚烈,嫉恶如仇,清正廉洁,不蓄私产,耿介自守,不附权阉,忠贞不二
按照明朝的体制袁崇焕杀不了毛文龙;其次,袁崇焕也不该杀毛文龙,他杀毛文龙以后使辽东战局急转直下,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袁崇焕悍然发动“双岛事变”杀害毛文龙,其炮制的十二当斩的理由更是被当时的中国人比作南宋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 毛文龙作为辽东的中流砥柱当之不愧,毛文龙在一个敌后补给困难的地方坚持抗战,并且主动出击,多个战役大败后金,是消灭后金军最多的明军将领,令敌人极为痛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众说风云,,还是要靠你自己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发掘真相自己理解,,举个例子,,近代太祖是个怎么样的人?也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几十年前的事都说不清,,几百年前的事就更说不清了,,说不定真相早被掩盖,,总之我的理解是毛文龙有勇有谋,是个可用之才,被冤杀
毛文龙,混混。但是有不错的军事才能和商业才能。
好像挺厉害的 好像是袁崇焕要树立军威因为一点小事就给他杀了 因为是先斩后奏加上错误不是很严重 崇祯开始对袁崇焕不满了
毛文龙“用兵也严,赏罚必信,与兵士同甘苦,有古名将风[15]”,所以能够得到部下的忠心爱戴,以至于被害时,“岛中将卒闻其死,皆哭[13]”。他为人正直,“于权要绝不肯馈遗[15]”,又嫉恶如仇,“见狐媚之徒,贱如犬豕,贪墨之辈,詈骂不禁,往往以此得过[5]”,因此引起当权者不满,“饷断于海外,谤满于中朝![5]”
清正廉洁,不蓄私产
毛文龙尽管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却不置私产。史载:“毛将军揽外海外,遣妻子归故里,不载岛物产业奴婢,空空如也[3]”,“死之日,室无赢财。钱塘仅有父宅一区,山田二顷而已。[3]”这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实属难得。
耿介自守,不附权阉
魏忠贤专权期间,一些没有气节的大臣争相奉承,如辽东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7]”,并在奏折中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16]”,谀辞谄语,不堪入目。毛文龙却不肯阿附魏忠贤,屯田主事徐尔一称赞他说:“当魏忠贤擅权,督抚节镇,称诵建祠者比比,而文龙耿介自守,不一濡足……可不谓今天下一奇男子哉?[3]”

谁能介绍下毛文龙的情况?

  毛文龙其人
  生平简介
  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日出生于杭州府仁和县忠孝巷。九岁时,父亲毛伟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贫困的境地。毛文龙“幼从学,习经生业[1]”,后见国势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笔从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荐去边上历练,当了宁远伯李成梁的亲兵。同年九月,中武举乡试第六名,授安山百户职,不久又升为千总,守备。万历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深受其赏识,被升为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收复二千里海岸线。八月,克复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性。不久,又收复了被李成梁放弃的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军声大振,升为副总兵。随后,以皮岛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多次深入后金腹地,屡挫敌锋。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朝廷升其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高度赞赏。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皇太极即位,为了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之役”。毛文龙“五战而五胜[2]”,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使之失去战斗力,两年后未能随皇太极南下。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说服后金大将刘兴祚归正,派部将孔有德、曲成恩等悬师千里,深入后金要塞萨尔浒,与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3]”,大胜而归。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被督师袁崇焕矫诏杀于双岛。
  镇江大捷
  天启元年(1621年),毛文龙受辽东巡抚王化贞之命,率领毛承禄、尤景和、王辅、陈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先收复了猪岛、海洋岛、长山岛、广鹿岛等二千余里沿海岛屿,擒绑后金守岛军官胡可宾、任光先、何国用等人。七月十四日,侦得镇江(今辽宁省丹东市)后金主力去双山抄杀不肯降后金的百姓,城中空虚,遂与生员王一宁商议,以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率一百余人夜袭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清帝康熙姥爷)及其子佟松年、其侄佟松年,随派陈忠等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史称“镇江大捷”。此战后,宽奠、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4]”,“归顺之民,绳绳而来[5]”,使得全辽震动,引起后金方面的极大恐慌。 “镇江大捷”是明军与后金作战以来的首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心。朝廷因此对毛文龙破格提拔,升为副总兵。辽东经略王在晋评价此战说:“毛文龙收复镇江,擒缚叛贼,四卫震动,人心响应。报闻之日,缙绅庆于朝,庶民庆于野。自清、抚失陷以来,费千百万金钱,萃十数万兵力,不能擒其一贼。此一捷也,真为空谷之音,闻之而喜可知也。[2]”内阁首辅叶向高将毛文龙比作历史上的孤胆英雄班超、耿龚,他说:“毛文龙收复镇江,人情踊跃,而或恐其寡弱难支,轻举取败,此亦老长考虑。但用兵之道,贵在出奇,班超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以百人守疏勒,皆奇功也……今幸有毛文龙,此举稍得兵家用奇用寡之法。[6]”御史董其昌则评价说:“毛文龙以二百人夺镇江,擒逆贼,献之阙下,不费国家一把铁、一束草、一斗粮。立此奇功,真奇侠绝伦,可以寄边事者!如此胆略,夫岂易得?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永芳、养性可坐缚而衅之鼓下矣。[2]”
  开镇东江
  毛文龙率领一百多人取得“镇江大捷”之后,后金方面极为震惊,即遣大军反扑。毛文龙兵少难支,一度退入朝鲜。朝鲜节度使郑遵、朴烨引后金军包围毛文龙于林畔,双方进行了激烈战斗,“一日七战,杀伤相当[3]”,明军将领丁文礼、吕世举等牺牲,后金军也蒙受了很大损失,被迫撤兵。 林畔之战后,毛文龙以皮岛、铁山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招募辽东难民,以老弱者屯种,精壮者为兵,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龙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 东江镇建立后,毛文龙一面招抚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辽东百姓,前后接济安置百万余人。一面遣将四出,不断深入后金腹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渐成为后金心腹大患。后金官员称:“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 对于东江镇的作用,辽东经略王在晋认为:“今有毛文龙在焉,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者也。《兵法》:‘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凭鸭绿之险,居隔江之近,文龙得其所矣。奴欲长驱而肘腋之间有虿毒焉,奴一动而毒发,屡攻之而不能去其毒,其天意留之以制奴之死命者乎?……奴之畏文龙甚也![2]”东林名臣陈良训则认为:“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7]” 天启皇帝曾下诏书给毛文龙,肯定了东江镇的作用。他说:“念尔海外孤军,尤关犄角,数年以来,奴未大创,然亦屡经挫衄,实尔设奇制胜之功,朕甚嘉焉。兹特赐敕谕,尔其益鼓忠义,悉殚方略,广侦精间,先事伐谋,多方牵制,使奴狼顾而不敢西向,惟尔是赖。[2]”
  收复金州和旅顺
  天启三年(1623年)夏季,努尔哈赤下令屠戮后金占领区内的辽民。为了解救百姓,毛文龙遣军四出攻打后金:命朱家龙从千家庄进军,命王辅从凤凰城进军,命易承惠从满浦进军,复遣大将张盘,率部从麻洋岛登岸,相机规取金州、旅顺一带。自统八千马步精锐,从镇江、汤站一路进击,予以策应。 张盘上岸后,他按照毛文龙所布置的方略,将解救百姓作为首要任务,用战船将金州一带幸存的辽东百姓接渡到安全的地方,先后接济“男妇老幼共计四千名[5]”,这些虎口余生的百姓,以青壮年居多,苦大仇深,纷纷要求参军攻打后金。张盘见民心可用,遂将这些壮丁编成队伍,共计有三十五队。七月初二日,张盘率领兵民合编的队伍,攻打金州,一举而下,并缴获后金军火器“大小炮铳一千零十四位,硝磺连药五百六十斤,大小铅炮子七千三百零二个。[2]”,随后,又乘胜收复了辽东半岛南端的要塞旅顺,以及望海堡和红嘴堡,使得辽南数百里之土地,重归于明朝。 毛文龙遣将收复金州和旅顺等地,开辟了辽东战场的新局面。使得登莱、旅顺、皮岛、宽叆连为一线,解除了后金所占领的旅顺对山东半岛的军事威胁,令明朝的二千里海疆得到巩固,并完成了对后金的海上封锁,加重了后金统治区内粮食紧张的局面。
  牛毛寨大捷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毛文龙布置在后金统治区的细作飞报,努尔哈赤准备西征攻打山海关一线。为了牵制后金,毛文龙亲统三万大军,直捣后金故都赫图阿拉,以攻其必救。后金在赫图阿拉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设有董骨寨、牛毛寨、阎王寨三座要塞,深沟高垒,易守难攻,是其起家时的根本。九月十三日,毛文龙率部攻克董骨寨,激战至十六日,占领牛毛寨、阎王寨,将后金守敌全部消灭。十七日,后金军反攻,想夺回三寨,毛文龙设伏以待,将后金军包了饺子,大获全胜。努尔哈赤闻得后方生变,不得不放弃西征打算,率四万大军来救。考虑到孤军深入,师老兵疲,而牵制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毛文龙遂决定主动撤出战斗。 “牛毛寨大捷”之后不久,毛文龙又再次重创后金军,取得了“乌鸡关大捷”。 两次大捷,明军“先后共斩首级七百二十六颗,生擒活夷十四名,夷妇五名……据有札付符验,一并验确。[2]”按明朝以首级为实功,实际歼敌数往往远多于斩首数,著名的“宁远之战”明军仅仅“上首俘二百六十有九[7]”,而毛文龙此二次大捷,数倍过之,尤为难得。 当时的辽东督师孙承宗在“牛毛寨大捷”之后,欣喜异常,上奏称赞说:“臣接平辽总兵毛文龙呈解屡获首虏,随行关外道袁崇焕逐一查验三次,首级三百七十一颗,俱系真正壮夷,当阵生擒虏贼四名,俱系真正鞑虏。差令中军官集将士于衙门外,三炮三爵。臣时在宁远,适春赏夷人,虎酋等部俱到。特令各官解其首虏,经各赏夷部落,乃抵宁远。不独风示边人,抑亦见天下尚有杀贼之人,贼自有可灭之日!一时人心,殊觉感动。因念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中,力能结属国,总离人,且屯且战,以屡挫枭贼,且其志欲从臣之请,牵其尾,捣其巢,世人巽懦观望,惴惴于自守不能者,独以为可擒也,真足以激发天下英雄之义胆,顿令缩项敛足者愧死无地矣。[8]”
  收复复州和永宁
  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初五,毛文龙复命张盘收复复州和永宁。当时,后金复州驻军横行无忌,四处掳掠百姓。张盘利用辽民对后金军的痛恨,乘夜袭城,大破之。后金不甘心失败,调集了更多的军队反击,张盘于城中设伏,再次大败后金军,“斩获无数”,后金军“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2]”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初三,后金利用海水结冻,以万余骑兵绕袭旅顺,想报上次失败之仇。张盘死守城池,火药用尽,犹坚守不降。后金军无计可施,遣使议和,张盘立斩于军前,复于旅顺城外设埋伏,大败后金军。后金军只得撤走。
  对辽西战场的支援
  毛文龙所领导的东江雄镇,成为屹立在敌人后方的坚固堡垒,使得后金无法对辽西和大明本土展开有效进攻,即便有所行动也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撤走。关内万家生灵的安宁幸福,皆赖于东江镇的存在。故而当时有人写诗称赞毛文龙说:“手挽东隅半壁安,漂流百战虏烽阑。” 如天启五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毛文龙即派部将林茂春、王辅率军进攻海州,派部将杜贵、曲承恩直入沈阳,并且行动极为迅速,“东兵之进而捣沈阳以覆其巢,攻海州以遏其归者,已先奴一日而发,亦綦神速矣[5]”。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仅仅呆了两天(正月二十六日——正月二十七日),就不得不还救根本。 袁崇焕也曾经上奏说:“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故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2]”对此,兵部尚书王在晋曾说:“‘毛文龙径袭辽阳,故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矣!”充分肯定了毛文龙的存在,是大明边防的重要保障,毛文龙一死,后金便可长驱直入京师。 毛文龙在时,后金对明朝军事行都很短暂,也不敢走远。而毛文龙死后,后金欣喜异常,弹冠相庆,史载“清主大喜,置酒高会[9]”,后金首领皇太极立刻起倾国之兵入关直扑北京,史称“己巳之变”。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后金(清)时常直犯中原,如入无人之境,保定、济南、兖州、高阳、固安、良乡等许多城市被屠城,数百万百姓遭到掳掠,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毛文龙的作用,但为时已晚。 《三朝辽事实录》无比沉痛地评价道:“崇焕得信心行事,中奴之诱,先杀毛文龙除奴肘腋之患。己巳,虏遂从蓟镇深入薄都城,舍山海而以蓟、宣为屡犯之孔道。向使崇焕不使吊通奴,西夷必不叛,夷不叛则西路不可行,不杀岛帅,则奴顾巢穴必不敢长驱而入犯![2]”
  丁卯战役
  天启七年冬,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攻打东江镇,以解决心腹之患。对于后金的出兵人数,袁崇焕说有十万:“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7]”朝鲜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倒向后金,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引贼俱换丽帽丽服[5]”,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壮烈殉国。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进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绝对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协助后金,但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天朝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2]” 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5]”,依然在毛文龙的激励下,豪情满怀,舍生忘死地战斗。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战事逐渐向有利东江军的方面转变。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7]”,最终,阿敏不得不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10]”,东江军取得了丁卯战役的最后胜利。 “丁卯战役”使得拥有数万骄兵悍将的镶蓝旗精锐丧尽,即使休整两年也未恢复元气,其余参战后金军也多有损失。是为明军与后金交战以来,所取得的最重大胜利,而这又是在明军极为艰苦的环境下所取得的,更加可贵。对此,登来巡抚李嵩评价说:“奴以十万之众蹂躏东江,毛文龙乃能于狂烽正炽之际,奋敌忾迅……毛帅之功于是不可著乎![7]”、继任者孙国祯(收复澎湖列岛的民族英雄)也认为:“臣看得毛帅孤悬绝岛,远泊水乡,溟雾胡风,侵肌扑面,寒烟冷月,泣昼怜宵。七年正月以来,五战而五胜,谛观宣州、车辇、义州西门、龙山诸役,皆令人舌咋心惊,色飞神动。然义州西门之捷,独雄而奇,盖其俘获者皆名酋,今之系纽而献者,此也。宣州诸路之捷,又险而奇,盖毛帅亲中二矢,不为少动。自五、六年以来,大小几近百战,积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抢获器械、马匹累百,近日续报者不与焉。[2]” “丁卯战役”是万历壬辰之役以来,大明雄师又一次帮助朝鲜抵御外辱,存亡继绝的军事行动。参战明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下,全凭一念忠赤,一腔热血,以死尸为食,衣无寸缕地战斗在冰天雪地中!设伏出奇,力挫强敌,在华夏儿女抵御外侮的史册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职惟知尽忠报国,绝不肯偷身自免![5]”——东江主帅毛文龙战时如是说,他亲冒矢石,身中数箭,犹死战不退!在毛文龙的激励下,东江健儿人人奋勇,与后金军进行了舍身忘死的战斗,鲜血染尽三千里江山。就连当时在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都向欧洲人介绍说:“此次战役之激烈为中国所未曾见。[10]” 朝鲜史料则认为是朝鲜民间的义军打败了后金大军,毛文龙坐困穷岛,毫无作为。
  与历任登莱巡抚的关系
  东江镇孤悬海外,与历任登莱巡抚的关系显得很重要,毛文龙开镇东江八年,前后共与五任登抚打过交道,分别是陶郎先、袁可立、武之望、李嵩、孙国祯。 与陶郎先的关系 毛文龙镇江首捷,全国振奋。当时的登抚陶郎先却不为救援,听信降将王绍勋的一面之辞,认为“镇江大捷”是假的,向朝廷奏报说:“毛文龙之举,竟乱成算,再难下手[11]” ,此行为受到朝野一致指责。以参劾魏忠贤、客氏而直声震天下的东林名臣侯震旸上书为毛文龙鸣不平,他说:“嗟乎!龙小小一捷,固自称奇,何足深忌?乃偏信反覆之王绍勋,不为救而故为催抑。人心不平,全在于此![2]”并要求朝廷“罢朗先,逮绍勋。[2]”朝廷据此追查陶郎先,发现他多年贪污军饷,于是下狱,并将查没赃银补发给毛文龙。 与袁可立的关系 接任陶郎先的是东林名臣袁可立。任上,他积极整顿防务,清理陶郎先时期的弊政,重用毛文龙、沈有容等名将,使得登莱局面大为改观,是登莱历任巡抚中最有作为的一个。袁可立主政期间,毛文龙战果十分辉煌。袁可立多次为毛文龙向朝廷请功,他说:“奴酋逆天顺犯,于今七载。赖毛帅倡义,屡获奇捷,大张挞伐之气。据所报功级解验,前后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数逾,上捷者共五次,总获器械、弓箭等件共五万。当我圣主宵旰之时,人心危惧之日,海外有此奇功![2]”由于袁可立对武将的重视,遭到当权者不满,只好辞职。数年后,毛文龙被袁崇焕擅杀,袁可立苦心经营的海上防线荡然不存,致后金敢倾国中之力大举犯明。大学者黄道周曾评价道:“公(袁可立)去登莱不数载,而登莱遂败。公一意治师,塞要害,焚盗粮,联络诸岛,收复旅顺,而海上晏然。……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鲜沦陷。[12]” 与武之望的关系 接任袁可立的登抚武之望,是一位名医,但为政多乖。他在任上与毛文龙的关系极差,两人多次互参。武之望袒护魏忠贤义子登莱总兵杨国栋,支持杨国栋兼并东江镇。又多次克扣毛文龙的军饷,前后达四十四万两,使东江军民饥寒交迫。毛文龙要求查账,而武之望则强留相关的财务官员,以至二人势成水火。 朝廷后来查明武之望克扣军饷的问题,将武免职。天启皇帝在上谕中说:“念毛帅独奋孤忠,支撑海外,远提师旅,阅历当时,乃中朝实倚为辅车,而去抚每视为秦越,疾声莫应,供亿不敷,枕甲荷戈有枵腹呼庚之困,陪臣属国苦资粮厞履之供,乃于百凡艰危之中,尚有累次俘获之绩,似此苦心,朕且嘉且悯![2]”,这里“去抚”即指武之望,说明皇帝充分认识到武之望克扣军饷的问题。 武之望还曾派兵接管东江要塞旅顺,与毛文龙争功,可到了冬天,他害怕后金军乘海水结冰进攻,又将部队撤到皇城岛过冬,并向朝廷奏称:“退居皇城岛亦无不可者[2]”,毛文龙对此哭笑不得,只好又派兵驻防旅顺。兵部尚书王在晋曾讥讽武之望说:“旅顺为三方扼要,既云不可不守,又云冬月难以支持,退居皇城亦可,我退奴独不可据乎?据而图复,复而遇冬则退,是攻守相寻无已也。[2]”,指责武之望“谋国非心虚”,同时称赞毛文龙说:“海外情形,毕竟毛文龙勘得透!” 武之望崇祯年间复出担任三边总督,任上再次因兵饷问题引发十多处兵变,忧愤而死。 与李嵩、孙国祯的关系 李嵩和孙国祯与毛文龙合作时间不长,二人都曾经为毛文龙向朝廷请功,双方并无芥蒂。
  毛文龙通敌及被斩原因
  崇祯元年至崇祯二年间,毛文龙与皇太极之间曾多次交通,相互通书,但每封书信俱报告朝廷,并将后金使者送至京师问罪,可见通敌是假,诱敌是真。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老师则认为毛文龙是真通敌卖国,被袁崇焕斩是死有余辜。
  斩帅始末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北汛口开洋出海,经大王山风中岛松木岛小黑山大黑山猪岛蛇岛虾蟆岛,二十八日泊双岛。旅顺游击毛永义来迎。二十九日,崇焕登岛岭,谒龙王庙。当晚,毛文龙至。 六月初一,毛文龙来谒拜,崇焕答拜。毛文龙呈币帛酒肴,崇焕受酒肴,茶毕,文龙出。崇焕报谒,坐文龙帐中,对毛文龙说:“辽东海外,止我两人之事,必同心共济,方可成功,历险至此,欲商进取大计,有一良方,不知患者肯服此药否?”文龙答曰:“某海外八年,屡立微功。因被谗言,粮饷缺乏,少器械马匹,不能遂心。若钱粮充足,相助成功,亦非难事。”崇焕回舟,免文龙谢。并告知舟中不便张筵,欲借借账房于岛岸,请文龙喝酒,礼甚恭,多密语。毛文龙大喜,二更方离去。 六月初二,毛文龙迎崇焕登岛,束江将官行礼毕。袁崇焕各赏银一两,米一石,布一匹。入席,文龙健儿,带刀环侍绕,崇焕叱退。舆文龙密语’,三更辞去。 六月初三,文龙设宴,迎崇焕。袁崇便服登岛,又密语至晚。文龙有傲慢色,意悒悒不乐。当晚,崇焕传副将汪翥密谈,二更方出。 六月初四,袁崇焕颁东江三千五百七十五员名赏,军官每员自三两至五两,士兵每名一钱。并将饷银十万两发于东江。袁崇焕传徐旗鼓王副将谢叁将商谈。随后要命令毛文龙,今后旅顺以东公文用毛文龙印,以西用袁崇焕印。又命令制定东江营制,同时命令准备收复镇江旅顺。毛文龙均不同意。 六月初五,袁崇焕传东江各兵登岸,较射给赏。毛文龙问“袁崇焕何日行?”。袁崇焕云:“宁远重地,来日行。今邀贵镇岛山盘桓,观兵角射。”又说:“来日不能踵拜,国家海外重寄,合受余一拜。”交拜毕,登岛山。谢叁将暗传合营兵,四面密布,将文龙于随行官百余员,绕围内,兵丁截营外。袁崇焕询问毛文龙随行各官姓名,俱曰姓毛。毛文龙曰:“俱是敞户小孙。”袁崇焕曰:“岂有俱姓毛之理?似尔等如此好汉,人人可用。我宁前官兵,俸粮多于尔等,倘然不能深(饱)暖。尔等海外劳苦,每月领米一斛,且家人分食此米,言之可为痛心。尔等亦受我一拜,为国家出力,此后不愁无饷。”各官垂泣叩首。 随后对文龙说:“余节制四镇,严海禁者,恐天津莱登 ,受心腹之患。今设东江饷部,钱粮由宁远运来,亦无不便。昨与贵镇相商,必欲取道登莱,又议移镇,定营制,分旅顺东西节制,并设道厅,稽兵马钱粮,俱不见允。岂国家费许多钱粮,终置无用?余披沥肝胆,讲至三日。望尔回头是岸,谁知尔狠子野心,欺诳到底,目中无我犹可,圣夫子英武天纵,国法岂能相容?”说完,向西请命,缚毛文龙,去冠裳。毛文龙尚倔强,不肯就擒。袁崇焕又说:“尔疑我为书生,不知我乃朝廷一员大将。尔欺君罔上,冒兵克饷,屠戮辽民,残破高丽,扰登莱,害客商,掠民,变人姓名,淫人子女,尔罪岂不应死?今日杀毛文龙,我若不能恢复辽东,愿领尚方以谢尔。” 随后对东江各官说:“毛文龙如此罪恶,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若我屈杀文龙,尔等就来杀我”。来官俱相对失色,叩首哀告。毛文龙语塞,但云文龙应死,叩首乞生。袁崇焕说:“尔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尔。东江一块土,以非皇上有也。”请尚方剑,合水营都司赵不歧,何麟图监斩,令旗牌官张国柄执尚方剑斩毛文龙首级于帐前。又令将毛文龙首级,备好棺木安葬。围外兵丁汹汹,见袁崇焕兵严整,不敢犯。 崇焕又谕东江各官云:”今日斩文龙一人,以安海外兵民,乃杀人安人,尔等照旧供职,复原姓,为国报効,罪不及尔。“ 又分东江兵二万八千为四协,用文龙子承祚管一协,用旗鼓徐敷奏管一协。其余二协,东江各官举游击刘兴祚,副将陈继盛二员分管。又将带来饷银十万,分给各岛官民,令冯旗鼓,往旅顺宣抚。又令将毛文龙将剑,东江事权,让陈继盛代管。谕毕,离岛登舟,发牌晓谕,安抚各岛军民。又檄承祚偿所欠各商银两。又发四协扎副,又差官查岛中寃狱,并抢来各商船只。俱即发商人洪秀等。 六月初六,被祭礼,到文龙棺前拜祭。云“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遂下泪,各将官俱下泪戚叹。 六月初九,往旅顺,官军迎,宣谶毕,扬帆以归。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三十岁那年,只身北上,经北京走山海关、宁远一带,其舅兵部职方郎中沈元祚写信将其推荐给同年王化贞,授予千总。天启二年,毛文龙袭镇江,不数月,实授总兵官,开镇东江。官累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加太子太傅。崇祯二年六月五日,被袁崇焕矫诏杀害于双岛。清初三大汉人藩王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龙麾下大将,毛帅被杀也为日后三藩反明降清埋下了伏笔。

中文名: 毛文龙
别名: 振南
国籍: 中国(明)
出生地: 杭州府(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576年正月十一
逝世日期: 1629年六月初五
职业: 军事家

如果还要详细点的话,请去http://baike.baidu.com/view/34789.htm。很详细的。
毛文龙
百科名片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三十岁那年,只身北上,经北京走山海关、宁远一带,其舅兵部职方郎中沈元祚写信将其推荐给同年王化贞,授予千总。天启二年,毛文龙袭镇江,不数月,实授总兵官,开镇东江。官累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加太子太傅。崇祯二年六月五日,被袁崇焕矫诏杀害于双岛。清初三大汉人藩王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龙麾下大将,毛帅被杀也为日后三藩反明降清埋下了伏笔。

中文名: 毛文龙
别名: 振南
国籍: 中国(明)
出生地: 杭州府(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576年正月十一
逝世日期: 1629年六月初五
职业: 军事家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三十岁那年,只身北上,经北京走山海关、宁远一带,其舅兵部职方郎中沈元祚写信将其推荐给同年王化贞,授予千总。天启二年,毛文龙袭镇江,不数月,实授总兵官,开镇东江。官累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加太子太傅。崇祯二年六月五日,被袁崇焕矫诏杀害于双岛。清初三大汉人藩王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龙麾下大将,毛帅被杀也为日后三藩反明降清埋下了伏笔。

更多的看参考资料
来自维基百科,比较详细:
毛文龙(1576年-1629年),字镇南,明朝历史人物。山西太平人(今山西省襄汾县),一说籍贯山西太平,生于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
晋商家世
祖毛玉山,山西布政使司平阳府太平县人,太平县在明代为南路晋商“绛太帮”之重镇,两淮、两浙盐政重利多为此商帮所垄断。毛玉山即为经营官盐之盐商,可能是因为生意上的原因,举家徙居浙西盐业重镇杭州。
父毛伟,早卒,死于毛文龙九岁时。
毛文龙于万历四年生于浙江布政使司杭州府钱塘县松盛里,本名伯龙。父死后,由其舅沈光祚抚养长大。沈光祚,亦山西籍杭州豪门,籍贯为太平县之临县襄陵,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
毛文龙于《东江疏揭塘报节钞》所录奏章中两次提及自身乡贯,均自称“山西太平人”,未言生于杭州事,可见其本人对于自己的晋商血统也是颇为自豪的。
落魄江湖
毛文龙少时亦曾接受一定程度的正统儒家教育,“幼从学,授经生业”,然而由于个人喜好和能力的局限,最终是“厌之,思弃去”,“学文不就”,没有取得任何科举制度的称号。
关于毛文龙早年经历,根据南汉人记载,毛文龙年少时在杭州以算命为生。毛文龙后代相关资料则称,毛文龙曾于山东以赌博为生,因赖账不得已躲入其舅父山东布政使沈光祚家中。毛文龙还曾去过山西老家打理家传房地产,并且去京师游览,并曾“潦倒”走塞外。总之年轻时的毛文龙并未有任何正当职业,也未经受任何军事训练,伴随他的是一个家道中落,混迹江湖,经济状况逐渐恶化的过程。
毛文龙后为武将时,颇以“通识文字”自诩,对于落魄也未遮掩,但对于赌博、算命等事则不曾提及。
传世毛文龙通敌信件中,被怀疑是其本人亲笔的三封信,为文勉强可达意,然而文辞鄙陋,书法缭乱,不及一般士人水平,而与史籍所载之毛文龙文化水平正相吻合。
1620年,建州女真攻打朝鲜,朝鲜告急。明政府出兵援助,被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兵打败,丧失镇江、宽甸等城堡。此时毛文龙正稽留辽东,碰巧遇见丹阳诸葛云程,被推荐给辽东巡抚王化贞。明天启元年(1621年)5月,王化贞遣毛文龙赴辽东啸聚官兵,顽抗金军。毛文龙率领三千人马攻入镇江,杀害佟养真,即镇江之变,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沦陷,“归顺之民,绳绳而来”[1],因功授参将,不久晋升为平辽总兵。同年9月努尔哈赤调回八旗劲旅围攻镇江。毛文龙终因智穷力竭,败走朝鲜铁山城。此后以朝鲜为根据地,依仗韩人支持,与后金军顽抗,保障了与明朝的水路交通,同时在后金后方出击,冀图阻挠其对明的攻势。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攻克满浦、昌城,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龙部驻旅顺的张盘率兵北上偷袭后金军。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又先后缔造亮马佃之变与横江之变,随后升为总兵,后金大臣认为“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最终导致了后金对朝鲜出兵。朝鲜战败后,天启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文龙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今朝鲜椵岛),拥兵十余万[2]。
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指挥把骨寨、骨皮宏、分水岭三场战役,皆胜。天启四年十二月,因功升至左都督平辽将军,并赐尚方宝剑,加太保,封三世[3]。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毛文龙袭击永宁,努尔哈赤自觉华岛撤回。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被迫回师沈阳。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阿敏发动丁卯之役,毛文龙家属370余口被杀,毛文龙出击辽东半岛,取得瓶山大捷[4][5]。
崇祯元年十月,毛文龙策动金复二州守备刘爱塔叛变[6]。巡视过东江军务的姜曰广说:“文龙以二百人入镇江,据铁山招降夷,抚归义之民至十余万,不可不谓之豪杰,不可不谓之偏锋。若堂堂正正,与虏决胜负于郊原,不独臣不敢信,文龙亦不敢自信。若养成一队精锐之兵,设伏用间,乘敝出奇,文龙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龙之能也。”[7]。
被杀
皮岛也称东江,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鹿岛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地理位置居於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之间。天启以来,明廷对毛颇为倚重,“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设军镇皮岛如内地。”、“毛文龙灭奴虽不足,牵奴则有余”[8]。工科给事中杨所修曰:“东方自逆奴狂逞以来,唯一毛文龙孤撑海上,日从奴酋肘掖间撩动而牵制之。”然毛文龙部有贪功,冒饷、不肯受节制,难以调遣等问题,袁崇焕患之,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9]。
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焕以阅兵为名,乘舟至双岛,六月三日上岸,毛文龙率领的皮岛官兵列队欢迎。此时袁祭出尚方宝剑,宣布毛文龙十二条当斩之罪:
1.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核;
2.全无战功,却报首功;
3.刚愎撒泼,无人臣礼;
4.侵盗边海钱粮;
5.自开马市,私通外夷;
6.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
7.劫赃无算,躬为盗贼;
8.好色诲淫;
9.拘锢难民,草菅民命;
10.交结近侍;
11.掩败为功;
12.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袁崇焕说完十二条罪状后,面向京城方向请命:“缚文龙,去冠裳”,斩毛文龙於帐前,众将痛哭。袁崇焕恐怕兵变,对毛文龙下属进行分钱,并把原毛部分为四份,分由毛承禄、徐敷奏、刘兴祚与陈继盛率领[10]。史载“帝骤闻,意殊骇”。崇祯帝对於袁崇焕矫诏擅杀毛文龙,是非常不满的,但“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虽然如此,这也种下日后袁崇焕惨死的远因。
袁崇焕斩毛文龙后,可说是为女真长驱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三个月后就发生了女真军兵临京都城下的“己巳之变”——后金约十万精兵绕道内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北京。当时的明朝官员看到了袁崇焕杀毛文龙与“己巳之变”之间的关连,候补科阮震亨得知毛文龙的旧部有背叛迹象时,表示不胜忧虑;刘宗周上疏,以为“己巳之变,坐误国者,袁崇焕一人。小人竞修门户之怨,异己者概坐以崇焕党”。东南战场从鸭绿江到旅顺的主要城镇、海港、海岛以及朝鲜,先后被后金占领。崇祯二年(1629年)以后清军曾先后五度入塞。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毛文龙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人等在山东重镇登州兵变,明朝派兵四万,围攻登莱二州。不久,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投降清太宗皇太极,成为日后清军强大的武装部队。这可说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始料未及的后果。毛文龙被袁所杀,间接导致日后袁崇焕被追究处死,缺乏饷源导致军心涣散,也是明朝被灭的其一原因。
为何杀毛文龙
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早有预谋,他自己也说道:“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至於为什麼必除之而后快?一说是为了“议和”条件,所谓的“十二罪”,实乃当时大多数边将的通病,非文龙一人独有,以此为“立斩之罪”,只是欲加之罪。《明史纪事本末》载:“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末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身入岛诱杀之”。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十“毛文龙传”提到:“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真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真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明末吴国华说:“饷断于海路,谤满于中朝,即非崇焕,毛帅身其余几耶?”
计六奇《明季北略》亦载:“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于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大清主从之。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崇祯元年,大清朝五王、六王及刘爱塔,率兵二万,自镇江至,欲报义州之役。文龙以八千人与部下十将御之,爱塔以四百骑战败,降文龙。大清因是密通书崇焕,订前约,图文龙,崇焕信之”。“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谈迁《国榷》载:“建虏以(文龙)扼其背,甚忌之,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如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
评价
“奴酋入犯(宁远),文龙全不知觉,牵制安在,辄敢言功!”

————————明·天启帝圣旨,《明熹宗实录》卷68。

“毛文龙悬据海上,靡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叵测,且通夷有迹,犄角无资,掣肘兼碍!”

————————明·崇祯帝圣旨,《明清史料》甲编册8,原件藏台北中研院。

“岛帅毛文龙悬军海上,开镇有年,动以牵制为名,案验全无事实。剿降献捷,欺诳朝廷;器甲刍粮,蠹耗军国。屡捧移镇明旨,肆慢罔闻;奏进招降伪书,辞旨骄悖。现且刚愎自用。胆势滋长,弹劾口口,节制不受,近乃布署夷汉多兵,泛舟进登,声言索饷,雄行跋扈,显著逆形!”

————————明·崇祯帝圣旨,《崇祯长编》卷23。

“(毛文龙)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

————————明·辽东经略熊廷弼,《明熹宗实录》卷14。

“文龙实不能制奴也”

————————明·蓟辽督师孙承宗,《督师纪略》卷4。

“生文龙,国不幸!用文龙,朝廷不幸!”

————————明·右都督何可纲,《崇祯遗录》。

“毛文龙十大罪:

专阃海外八年,糜费钱粮无算,今日言“恢复”,明日言“捣巢”,试问所“恢”者何地?所“捣”者谁巢?凤凰城、汤跕等处,若有一人守侯,不致铁山陷失之惨,罪一;

设文龙于海外,原为牵制不敢西向也,数次过河,屡犯宁锦,全不知觉,牵制安在?罪二;

东偏接境朝鲜,辅车相依,乃日以采参、掘金大肆扰害,鲜寔不堪,致生擕贰,罪三;

铁山既失,鲜半入敌,伤残属国,失律殒师,罪四;

难民来归,冐充兵数,或任填沟壑,或仍罹锋镝,掩败为功,罪五;

皮岛孤悬海中,非用武之地,去岁与内臣合谋,请饷百万,竭民膏血,以填苦海,罪六;

零星收降,捏报献俘,假造谩书,欺诳朝廷,罪七;

私通粟帛,易敌参貂,藉是苞苴,为安身之窟,罪八;

通?接济,事出权宜,坑货至百余万,怨声载道,死亡相继,罪九;

岛中辽民,总凑应点,不满三万,欲冐皇赏,册开十五万,从前侵克钱粮,不计其数,罪十;

至如奉旨移镇,竟若罔闻,奉旨回话,绝无应答,煌煌天语,视如弁髦,此等滔天之罪尚可容于尧舜之世哉!

更有异者,文龙近以漂风为名,突至登州夏家疃上岸,续到多舡,见在登莱沿海窥探,不知意欲何为?”

————————明·右都督山东总兵杨国栋,《崇祯长编》卷12。

“有谓各岛兵数自旅顺口三山岛,男妇二万兵数仅三分之一,有当军者六七年不见一文钱,更不知连年火药铳等物置于何地耶!”

“有谓坑骗客商货本百万,致含冤绝岛不记其数,稍触其怒捏做奸细竟行杀戮者!”

“故智将动有成算,勇将所向无敌,未有翱翔海上八年,未复一城一池而可以言智;敌来深慝穷岛,敌去仍言牵制而可以言勇!”

————————明·工科给事中潘士闻,《崇祯新政纪略》卷1。

“(毛文龙)再至莱登则有可异焉,舳舮相望,精甲耀日。”

“(毛文龙)又放兵四掠,啸聚芒砀,驰骤淄墨。”

“臣,登莱人也,毛文龙两至登郡,暗窥形势,登莱将有不测之忧,幸督师谈笑诛之,以绝后患。”

————————明·江西道御史毛九华,《崇祯长编》卷25。

“文龙僻处海岛,去女真远甚;揜袭战功,以罔当宁。恐羽书不合,故急邸报耳。掩饰支吾,久当自败。”

“毛文龙以幺魔小卒,焉可上比鄂王!”

————————明·张岱,《石匮书后集》卷11。

“(毛文龙)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朝论多疑而厌之者。以其身权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

“崇焕斩文龙,上亦甚喜之,褒谕倍至,不嫌其矫诏。”

————————明·夏允彝,《幸存录》卷上。

“东江偏隅果足慑建虏之魄乎?曰:非也!”

“其言牵制,非也,鞭长不及马腹也。东江之师,非荒忽苑在,胡马久蹴之,同铁山尽矣。”

————————明·谈迁,《国榷》卷90。

“辽民苦虐于北,时欲窜归中朝,归路甚艰,百计疾走,数日方抵关,文龙必掩杀之,以充虏报功,是其大恶!”

“上以文龙骄悖,命崇焕安心任事,且嘉谕之。”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卷4、5。

“文龙与禽兽无异!”

————————朝鲜·国王李倧,《朝鲜仁祖王实录》卷19。

“(和议)岂可与看守南逃之人(毛文龙)议之!”

————————清·努尔哈赤,《满文老档》太祖档册72。

“明宁远巡抚袁崇焕以文龙与我国私通,杀之。”

————————清·《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4。

“毛帅受朝廷委寄,赐便宜甚重,一旦书生奉政府意,出片言立死军前。”

————————清·尚可喜,《平南王元功垂范》卷3。

“将军死以冤,而其事竟白如胆日!”

————————清·孔有德、毛奇龄,《毛总戎墓志铭》。

“毛文龙虽慓悍不驯,初未显然跋扈。”

“崇焕辄行诱杀,其专擅之罪较张浚杀曲端为更甚!”

————————清·乾隆帝御批,《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114。

“毛氏开府东江,辟草莱,固边圉,牵制山海,厥功至伟。袁崇焕矫诏杀之,乃自坏长城!”

“文龙沉冤,终明之世,未尝一日白!”

————————满洲国·罗振玉,《东江遗事》跋。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三十岁那年,只身北上,经北京走山海关、宁远一带,其舅兵部职方郎中沈元祚写信将其推荐给同年王化贞,授予千总。天启二年,毛文龙袭镇江,不数月,实授总兵官,开镇东江。官累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加太子太傅。崇祯二年六月五日,被袁崇焕矫诏杀害于双岛。清初三大汉人藩王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龙麾下大将,毛帅被杀也为日后三藩反明降清埋下了伏笔。

毛文龙是谁?

做过什么事情阿。
  毛文龙,字振南,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毛文龙是明末歼灭后金(清)军数量最多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海上长城”,为保卫明朝奉献了毕生心血,最终含冤而死。

  中文名: 毛文龙
  别名: 毛振南、毛伯龙
  国籍: 中国(明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
  出生日期: 1576年正月十一
  逝世日期: 1629年六月初五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镇江大捷、牛毛寨大捷
  丁卯大捷、萨尔浒大捷
  收复金州、旅顺、宽奠、旋城等地
  官职: 太子太保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日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九岁时,父亲毛伟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贫困的境地。毛文龙“幼从学,习经生业[1]”,后见国势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笔从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荐去边上历练,当了宁远伯李成梁的亲兵。同年九月,中武举乡试第六名,授安山百户职,不久又升为千总,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深受其赏识,被升为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收复二千里海岸线。八月,克复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不久,又收复了被李成梁放弃的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军声大振,升为副总兵。随后,以皮岛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多次深入后金腹地,屡挫敌锋。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朝廷升其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高度赞赏。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七月,取得“分水岭大捷”。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皇太极即位,为了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之役”。毛文龙“五战而五胜[2]”,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使之失去战斗力,两年后未能随皇太极南下。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说服后金大将刘兴祚归正,派部将耿仲明、曲承恩等悬师千里,深入后金要塞萨尔浒,与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3]”,大胜而归。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被督师袁崇焕矫诏杀于双岛。
  想知道更详细的 建议楼主去参考百度百科 毛文龙。里面的资料挺详细的,应该对你有帮助的。
毛文龙,字振南,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毛文龙是明末歼灭后金(清)军数量最多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海上长城”。后被朝廷封为皮岛总兵。但是在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被督师袁崇焕杀于双岛。被杀的主要原因还是此时的毛文龙不想受人指挥,只想在朝廷提供粮饷的情况下自己进行抵抗,对袁崇焕的指挥权威造成挑战。双方谈判未果,袁崇焕遂以崇祯皇帝所给“便宜行事”之权杀掉毛文龙。这也算是袁崇焕一生的污点之一,也是他日后被杀的一个潜在原因。

毛文龙“幼从学,习经生业[1]”,后见国势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笔从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荐去边上历练,当了宁远伯李成梁的亲兵。同年九月,中武举乡试第六名,授安山百户职,不久又升为千总,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深受其赏识,被升为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收复二千里海岸线。八月,克复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不久,又收复了被李成梁放弃的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军声大振,升为副总兵。随后,以皮岛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多次深入后金腹地,屡挫敌锋。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朝廷升其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高度赞赏。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七月,取得“分水岭大捷”。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皇太极即位,为了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之役”。毛文龙“五战而五胜[2]”,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使之失去战斗力,两年后未能随皇太极南下。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说服后金大将刘兴祚归正,派部将耿仲明、曲承恩等悬师千里,深入后金要塞萨尔浒,与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3]”,大胜而归。
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祖父毛玉山携家迁居杭州。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日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九岁时,父亲毛伟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贫困的境地。毛文龙“幼从学,习经生业[1]”,后见国势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笔从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荐去边上历练,当了宁远伯李成梁的亲兵。同年九月,中武举乡试第六名,授安山百户职,不久又升为千总,守备。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经略辽东,毛文龙屡立战功,深受其赏识,被升为都司。天启元年(1621年),升为游击,受辽东巡抚王化贞派遣,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收复二千里海岸线。八月,克复镇江,擒后金游击佟养真。不久,又收复了被李成梁放弃的宽奠、叆阳、大奠、新奠、永奠、长奠六堡,军声大振,升为副总兵。随后,以皮岛及宽叆山区为根据地,多次深入后金腹地,屡挫敌锋。天启二年(1622年)六月,朝廷升其为平辽将军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赐尚方剑,加都督佥事衔。八月,派遣部将张盘收复金州、旅顺、望海堡、红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后金故都赫图阿拉的外围要塞,先后取得了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受到了督师孙承宗的高度赞赏。十月,再命张盘收复复州、永宁。天启四年(1624年),努尔哈赤派人向毛文龙议和,毛文龙将来使绑送京师,朝廷升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七月,取得“分水岭大捷”。天启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将林茂春收复旋城、传铁峪城。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皇太极即位,为了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贝勒阿敏、济尔哈朗等率大军攻打毛文龙和朝鲜,史称“丁卯之役”。毛文龙“五战而五胜[2]”,重创后金担任进攻主力的镶蓝旗,使之失去战斗力,两年后未能随皇太极南下。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说服后金大将刘兴祚归正,派部将耿仲明、曲承恩等悬师千里,深入后金要塞萨尔浒,与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斩级三千,擒生六十九人,大胜而归。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被督师袁崇焕矫诏杀于双岛。
摘要
1.生平简介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的松盛里。毛文龙清修明史无传,仅以熊廷弼、袁崇焕等列传及朝鲜传附记之,野史笔记所录生平,各有不同。按《毛太保传》所载,毛文龙“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三十岁那年,只身北上,经北京走山海关、宁远一带,“辽帅收之幕下,授海州军官”。按《国榷》所载,毛文龙“世袭海州卫”,其舅兵部职方郎中沈元祚写信将其推荐给同年王化贞,授予千总。按《毛总戊墓志铭》所载,毛文龙早年葬父,寄居舅舅沈光祚家中,沈光祚时职山东布政司,将其毛文龙推荐于王化贞,授予练兵游击。
天启二年,毛文龙袭镇江,不数月,实授总兵官,开镇东江。官累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加太子太傅。崇祯二年六月五日,被袁崇焕矫诏斩于双岛。
2.镇江之捷
天启元年(1621年),七月二十五日,毛文龙侦得镇江城中空虚,与生员王一宁商议,以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率二百二十余人夜袭镇江,擒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镇江大捷以后,全辽震动,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4,毛帅东江),“归顺之民,绳绳而来” (《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5),毛文龙因功授副总兵,不久又晋升为平辽总兵。元年八月初四,后金军再破镇江,毛文龙逃往朝鲜。
镇江之捷时人评价各异,“朝士方以镇江为奇捷”,唯熊廷弼不以为然,认为“三方兵力未集,文龙发之太 早,致敌恨辽人,屠戮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目为奇功,乃奇祸耳!”

3.开镇东江
明廷在广宁大败之后,对辽东战局仍然意见不一,新任经略王再晋说:“东事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环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王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明熹宗实录》卷15,天启二年三月乙卯)是失败主义的典型代表,所以他主张划关而守,将山海关外一切守备撤回,当时“相当一部分人便把希望寄托于毛文龙的海上牵制之力,天启二年六月(1622)明廷加毛文龙为平辽总兵,署都督签事。八月,毛文龙陈海上进兵与请饷疏说:“欲图恢复,必自各岛布置始。”请饷三十万,登津挑选辽丁二万,再募浙江精于火器者一万东援,分驻于各岛,以便首尾夹攻。兵部在复毛文龙的奏疏时也说:“文龙灭奴则不足,牵制则有余,朝廷何爱三十万钱粮。”(《明熹宗实录》卷20,天启二年八月丁丑)有的甚至于说:“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明熹宗实录》卷36,天启三年十二月丙戌)”。明熹宗也直呼 “毛帅”而不名。毛文龙在朝鲜所起的牵制作用,到底有多大?必须从其实际行动中进行分析。
天启元年七月(1621)镇江之役以后,毛文龙逃到朝鲜义州,受到后金军队的多次袭击。当年十一月十八日,阿敏统兵五千暗渡镇江,乘夜进入朝鲜,斩毛文龙刘姓游击及兵一千五百余人,毛文龙仅以身免(《满洲实录》卷七)。十二月十五日,阿敏李永芳率兵数千骑,暗渡义州,袭击毛文龙于宣川林畔地方,据朝鲜人所见,“十五日奴贼数千骑由义州暗渡,猝袭毛总兵。义州人未及报知,贼兵如飙至风过,奄至林畔,文龙脱冠服混兵士仅免”,“贼乱砍文龙手下之人,皆延颈待戮,转掠龙川。”(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51),后金捕陈良策、游击吕世举千总百总等,杀五百人,又向四处搜索,获男子一千余人,毛文龙逃至安州、宁边,金兵退后复还林畔(《满文老档》太祖券30、31《三朝辽事实录》卷四)。宣川林畔之役以后,朝鲜怕毛文龙在陆上生事,引动后金入侵朝鲜,使劝毛文龙卷入海岛,天启二年十一月(1622)毛文龙便率众入据距铁山八十里之海中皮岛(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51)毛文龙在入据皮岛以后对后金有若干次的军事袭击,最著名者有:
一、天启三年(1623)十月,毛文龙奏自满浦、昌城攻甜水站之捷。“斩获奴级一百三十八颗,获奸细四人,奴耳目乱于梆声,手足触于地炮,东西奔命,人马饥瘦,自相残踏而死者二万余人,马三万匹。”(《明熹宗实录》卷34,天启三年十月辛酉)请饷十万,部议以糟粮十万石给之。(《国榷》卷85)此役据《满文老档》(太祖卷59)记,九月十三日,尼堪(满洲对汉人之称)三百人从河对岸过来,被杀五十余人,捕百总一人,供称毛文龙在铁山。二十一日报告,十六日,尼堪一百人入侵托马里村,驻甜水站的苏赛参将率五十人赶到,杀六人。据朝鲜人记,天启三年七月乙未,“都元帅张晚驰启曰,近接义州之报,毛将已为渡江,游骑出没于凤凰、汤站之间,日日放炮,以为声势。又闻易承恩等已自上流渡江,其军之单弱,臣已目见。”(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52)据此可见,毛文龙的奏报显然是夸大了的,当时明廷即有人怀疑:“不交一锋,致奴死二万余人,马三万匹,其数终有不可考。”(《明熹宗实录》卷34,天启三年十月辛酉)。
二、天启三年闰十月,毛文龙塘报董骨寨大捷,斩级二百三十,生擒四人,获马九十四匹。明廷赐以金蟒、发帑金三万充赏(《明熹宗实录》卷35,天启三年闰十月戊戌。)据《满文老档》(太祖卷59)九月二十一日,后金发现毛文龙兵过鸭绿江并进行屯田,后金去新城叆河的付将额克星额在碱场杀敌兵游击一人,千总一人,共三十三人。在一堵墙杀千总一人,共四十人。在孤山堡杀千总一人共四十人。在新城杀千总一人,共四十四人。在夹山杀千总一人,共十一人,在汤山杀十五人,共杀一百零六人。董骨寨与牛毛寨在鸭绿江北岸宽甸边外,说明这也是一次小规模的袭击。至于毛文龙报称以兵万人攻凉马甸(宽甸东),又合兵三万攻牛毛寨斩首二百三十级(《山中闻见录》卷4)显系夸大。天启二年三月,梁之垣到朝鲜时,所见毛文龙新旧辽兵虽号四千,且多赤手空拳之辈。登抚派王绍勋兵不到三千,三年七月,明工科给事中报称毛文龙海上兵二万(《明熹宗实录》卷22、31)。多是逃难辽民,无衣无食,何能一次出师一万或三万?
三、天启四年(1624)五月的咸兴之役,是毛文龙据皮岛后对后金一次较大的军事行动,据朝鲜人报称,有山东淮安人朱姓者,因行商陷于辽东,从会宁逃来,告以所居被虏部落甚多,并有汉人四十名,可乘机剿取。于是毛文龙便命游击王辅、时可达率兵五千,进入朝鲜东北之咸兴府,出发时声称兵一万,一日用米二百包,马一千匹,日用豆七十包。要朝鲜沿途准备粮草。朝鲜告以北道荒歉,人民鲜少,劝其不必前往,毛文龙却急驰而往,“如是急驰而往者,其意必欲急剿越界部落。”五月往,六月还时一行人马仅五百余匹,沿途索粮,民皆号哭(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52)说明这次出兵并无一万或者五千之多。据《满洲实录》(卷七)天命九年(1624)五月“明国毛文龙令游击三员领兵顺鸭绿江越长白山寇满洲东界所属辉发地,时有满洲守将苏尔东安击破之,追杀三日,其兵无一人得脱。”此役明方无明确记载,说明毛文龙大败而归,毫无战绩,所以没有报捷。但由于这次深入满洲后方东界,对后金发生很大影响。这年七月,后金即遣使遗书毛文龙议和,答应将毛文龙在辽族属未遭杀戮者,尽行优待,诱其叛变,中分土地,毛文龙即将来书及使者解送明廷,诏加左都督(《明熹宗实录》卷48。天启四年十一月乙卯)这年八月,后金闻毛文龙兵渡义州城西鸭绿江入岛中屯田,命大臣楞格里、吴善引兵千人袭之途中,斩五百余级,尽焚其粮而回(《满州实录》卷七)。
四、天启五年六月(1625)清和之役。这年七月,毛文龙塘报;“中和之役,我兵奋扬,奴遂丧气,其筑沈阳城不就遂弃,退修铁岭,渐有归巢之意,阵擒西夷七名,真东夷二十一名,夷级一百二十四颗。”(《明熹宗实录》卷56,天启五年七月壬申),据朝鲜所记,天启五年六月壬午,平安监司李尚吉驰启,毛文龙后营杜游击与奴兵三千“战于清河城北之车山,游击领大兵夜归,至碱场堡土墙口,奴兵一万五千余骑断游击归路,游击四散,陆续渡江云。” 又戊戌,义州府尹李莞报称:“都司徐景柏参将易承恩等,领军兵捕获真假鞑二百余名出来。”(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52)说明此役毛文龙大败,军队归路被截。故其塘报中说:“奈何思师海岛,馈粮不继,军民相食,道途愁叹。”(《明熹宗实录》卷56,天启五年七月壬申)所谓的俘获,可能就是阵上大败,然后偷袭山居良民剃发汉人“假鞑”冒功充数。
五、天启六年五月(1626)的鞍山驿与萨尔浒之役。闰六月毛文龙奏称,得知努尔哈赤于四月二十日过河西去,即派参将林茂春曲承恩领兵攻鞍山驿,他自己率兵至凤凰城宽甸叆阳等处,“阵擒渠魁二名,活夷八十三名,阵斩首级六十三颗,备造清册,另文俘解,其阵亡官兵四千余人。”(《明熹宗实录》卷68,天启六年闰六月丙辰)据朝鲜记载,毛文龙得知后金兵西向广宁,谓“天下胜败安危在此一举 ”,分兵八路,王辅李良梅从义州,徐孤臣、曲承恩从昌城渡江,六月初五日,王辅、李良梅等至鞍山驿,为诈降假鞑所诱,入城后多获人畜而出,再入城中,即被包围,六将战死,所率军兵一万八千人尽没。(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52)据清方记载,“五月初五日,明将毛文龙遣兵袭鞍山驿,城守巴布泰败之,朱其兵千余,擒游击李良美等,帝闻鞍山有警,即夜入沈阳,诸王俱向鞍山进发,至途中,闻敌兵已败,乃回。十二日明将毛文龙复遣兵至萨尔浒,初更攻城南门,城中矢炮齐下,明兵少却而我国总兵官巴笃礼自山下呐喊而入,敌遂政,追杀其兵二百。”(《满洲实录》卷7)
这是毛文龙对后金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当时正值努尔哈赤(天启六年正月)在宁远被袁崇焕打败,在归途中又遭喀尔喀蒙古巴林部截击,所以在回到沈阳以后,又于四月份西征巴林,毛文龙以为是西向广宁,故而分兵袭击其后方,一由义州渡鸭绿江向辽宁之鞍山,一由昌城渡江经边外至萨尔浒。对后金颇有震动。但其结果仍是大败而归。朝鲜谓在鞍山一万八千人尽没,显系夸大,毛文龙自己说死亡四千余人,亦不可尽信,但清方说杀其兵千余,可知这次损失是非常惨重的。至于萨尔浒,毛文龙并未报功,可知亦未取胜。
5、假作议和诱建奴
崇祯元年至崇祯二年间,毛文龙与皇太极之间曾多次交通,相互通书。但每封书信俱报告朝廷,并将后金使者送至京师问罪,可见绝非通敌。
言毛帅通敌者,皆小人也。
四、其它相关说法及其简析
对于毛文龙和后金的交通通书,诸多学者和网友也提出很多见解,本文最后尝试对各类说法做一个简析。
明清史大家孟森先生觉得毛文龙书信中“词气倨傲,绝不似投降口吻”①,认为毛文龙“当是相互玩弄,非有意归降也”。陈函滔在《东江事略:毛文龙生平事迹研究》把毛文龙的通敌书信归为毛与后金的相互反间,这是事实。
吉林大学孟昭信教授曾提出过这么个观点认为毛文龙的书信II到书信VII都系王子登伪造,⑥这观点显然是站的住脚的,毛帅赤胆忠心报国恩,岂会通敌?
五、结语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毛文龙于崇祯元年至二年间和皇太极交通的情形,其实是毛帅诱敌之计。
6.斩帅始末
袁崇焕于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北汛口开洋出海,经大王山风中岛松木岛小黑山大黑山猪岛蛇岛虾蟆岛,二十八日泊双岛。旅顺游击毛永义来迎。二十九日,崇焕登岛岭,谒龙王庙。当晚,毛文龙至。
六月初一,毛文龙来谒拜,崇焕答拜。毛文龙呈币帛酒肴,崇焕受酒肴,茶毕,文龙出。崇焕报谒,坐文龙帐中,对毛文龙说:“辽东海外,止我两人之事,必同心共济,方可成功,历险至此,欲商进取大计,有一良方,不知患者肯服此药否?”文龙答曰:“某海外八年,屡立微功。因被谗言,粮饷缺乏,少器械马匹,不能遂心。若钱粮充足,相助成功,亦非难事。”崇焕回舟,免文龙谢。并告知舟中不便张筵,欲借借账房于岛岸,请文龙喝酒,礼甚恭,多密语。毛文龙大喜,二更方离去。
六月初二,毛文龙迎崇焕登岛,束江将官行礼毕。袁崇焕各赏银一两,米一石,布一匹。入席,文龙健儿,带刀环侍绕,崇焕叱退。舆文龙密语’,三更辞去。
六月初三,文龙设宴,迎崇焕。袁崇便服登岛,又密语至晚。文龙有傲慢色,意悒悒不乐。当晚,崇焕传副将汪翥密谈,二更方出。
六月初四,袁崇焕颁东江三千五百七十五员名赏,军官每员自三两至五两,士兵每名一钱。并将饷银十万两发于东江。袁崇焕传徐旗鼓王副将谢叁将商谈。随后要命令毛文龙,今后旅顺以东公文用毛文龙印,以西用袁崇焕印。又命令制定东江营制,同时命令准备收复镇江旅顺。毛文龙均不同意。
六月初五,袁崇焕传东江各兵登岸,较射给赏。毛文龙问“袁崇焕何日行?”。袁崇焕云:“宁远重地,来日行。今邀贵镇岛山盘桓,观兵角射。”又说:“来日不能踵拜,国家海外重寄,合受余一拜。”交拜毕,登岛山。谢叁将暗传合营兵,四面密布,将文龙于随行官百余员,绕围内,兵丁截营外。袁崇焕询问毛文龙随行各官姓名,俱曰姓毛。毛文龙曰:“俱是敞户小孙。”袁崇焕曰:“岂有俱姓毛之理?似尔等如此好汉,人人可用。我宁前官兵,俸粮多于尔等,倘然不能深(饱)暖。尔等海外劳苦,每月领米一斛,且家人分食此米,言之可为痛心。尔等亦受我一拜,为国家出力,此后不愁无饷。”各官垂泣叩首。
随后对文龙说:“余节制四镇,严海禁者,恐天津莱登,受心腹之患。今设东江饷部,钱粮由宁远运来,亦无不便。昨与贵镇相商,必欲取道登莱,又议移镇,定营制,分旅顺东西节制,并设道厅,稽兵马钱粮,俱不见允。岂国家费许多钱粮,终置无用?余披沥肝胆,讲至三日。望尔回头是岸,谁知尔狠子野心,欺诳到底,目中无我犹可,圣夫子英武天纵,国法岂能相容?”说完,向西请命,缚毛文龙,去冠裳。毛文龙尚倔强,不肯就擒。袁崇焕又说:“尔疑我为书生,不知我乃朝廷一员大将。尔欺君罔上,冒兵克饷,屠戮辽民,残破高丽,扰登莱,害客商,掠民,变人姓名,淫人子女,尔罪岂不应死?今日杀毛文龙,我若不能恢复辽东,愿领尚方以谢尔。”
随后对东江各官说:“毛文龙如此罪恶,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若我屈杀文龙,尔等就来杀我”。来官俱相对失色,叩首哀告。毛文龙语塞,但云文龙应死,叩首乞生。袁崇焕说:“尔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尔。东江一块土,以非皇上有也。”请尚方剑,合水营都司赵不歧,何麟图监斩,令旗牌官张国柄执尚方剑斩毛文龙首级于帐前。又令将毛文龙首级,备好棺木安葬。围外兵丁汹汹,见袁崇焕兵严整,不敢犯。
崇焕又谕东江各官云:”今日斩文龙一人,以安海外兵民,乃杀人安人,尔等照旧供职,复原姓,为国报効,罪不及尔。“
又分东江兵二万八千为四协,用文龙子承祚管一协,用旗鼓徐敷奏管一协。其余二协,东江各官举游击刘兴祚,副将陈继盛二员分管。又将带来饷银十万,分给各岛官民,令冯旗鼓,往旅顺宣抚。又令将毛文龙将剑,东江事权,让陈继盛代管。谕毕,离岛登舟,发牌晓谕,安抚各岛军民。又檄承祚偿所欠各商银两。又发四协扎副,又差官查岛中寃狱,并抢来各商船只。俱即发商人洪秀等。
六月初六,被祭礼,到文龙棺前拜祭。云“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遂下泪,各将官俱下泪戚叹。
六月初九,往旅顺,官军迎,宣谶毕,扬帆以归。
7.史载斩帅
袁崇焕杀毛帅,正如秦桧杀岳飞,毁国之栋梁。
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明末史料普遍认为杀毛文龙是与满清议和的条件之一,并将之比作秦桧杀岳飞。
“戍午,督师袁崇焕杀平辽将军总兵官左都督毛文龙于双岛。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初,崇焕于宁远捷报后,即令番僧往唁奴虏,意议和,会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胡之命,声言折冲,虑毛文龙泄其计,是身入岛诱文龙至,……命水营都司赵可怀以尚方剑斩之。”
“建虏以扼其背,甚忌之。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
——《国椎·卷九十》
“五月庚戌,袁崇焕至双岛,毛文龙进谒,慰劳甚至。戊午,矫制杀文龙。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於宁远捷后,即令番僧往清军中唁问,意欲议和。会罢归,未就。迨再出,陛见日,许上五年复辽;既而惧上责效,欲复修款议。恶文龙扰之,乃决计斩文龙……”
——《崇祯实录·卷二》
“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於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大清主从之。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
——《明季北略·卷四》
“崇焕既杀文龙,密报于清议和。清主大喜,置酒高会。”
——《明季北略·卷五》
“初,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未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遂身入岛诱文龙至……以尚方剑斩之。”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毛帅东江》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石匮书后集·毛文龙列传》
“崇焕以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毛文龙以为信物。”
——《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
“一至宁远,遂为讲款计。盖自崇焕自宁远奏捷之后,即令番僧往吊东夷以讲和,以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平东夷之命,遂以平东夷自诡。虑岛帅毛文龙泄其计,遂身入岛,诱文龙斩之。”
——夏允彝(民族英雄夏完淳之父)《幸存录》
“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
——民族英雄徐石麒弘光年间所上的反对与满清议和的著名奏疏
北京满学学会会长阎崇年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了统一事权,是为了抗金大业,除掉了骄横不法,抗拒议和、跋扈一方的毛文龙,对明朝是有利的,袁崇焕杀毛文龙体现了“大智、大勇”(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编辑本段]
(三)“纪念”毛文龙
1.毛文龙碑亭(丹东)
丹东大鹿岛上的毛文龙碑亭内设有石碑两块,分别立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和1628年(明崇祯元年),碑的正面铭刻着“指日恢复全辽,神气包孕于此,吾侪赤心报国,忠义指据于此”。碑的背面,镌刻着毛文龙等众将士的官职和姓名。此两碑的时间均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前,毛文龙权利最大时所立,不是被杀后所立,是不是当地百姓给立,而不是自己给自己立的,有待考证
“文化大革命”中这两块碑遭到了破坏,1979年,以成为文物的两碑修复后,修建了庙式碑亭。
[编辑本段]
(四)咏毛帅的诗词
寄东江毛总戎文龙
明·钱谦益
鸭绿江头建鼓旗,间关百战壮军威。
青天自许孤忠在,赤手亲擒叛将归。
夜静举烽连鹿岛,月明传箭过鼍矶。
纷纷肉食皆臣子,绝域看君卧铁衣。
挽毛大将军诗
明·吴国华
昨夜营星色黯然,讣音忽向路人传。
但嗟韩信成擒日,不见蒙恬御敌年。
功业已沉沙碛雨,精灵犹锁海门烟。
好收战骨鸱夷里,归葬西湖岳墓边。
塞翁吟
云叶才生雨,楼外铁马嘶风。
报急水,小河东。
飞一箭青骢。
倚天剑破长风浪,小结画影腾空。
漫道是,长杨词赋,细柳豪雄。
匆匆。
脱跳荡,惊帆辔满,
走躞蹀、蟠花带松。
有渝海、堪凭洗恨,看今日、蝶血玄菟,痛饮黄龙。
鸭江醅发,鹿凫苹开,谁是元功。
毛文龙,字振南,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毛文龙是明末歼灭后金(清)军数量最多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海上长城”,为保卫明朝奉献了毕生心血,最终含冤而死。
http://baike.baidu.com/view/34789.htm
明朝崇祯时的总兵镇守官..主要战功:镇江大捷、开镇东江、收复金州和旅顺、牛毛寨大捷、收复复州和永宁、对辽西战场的支援、丁卯之役、萨尔浒大捷、对后金的反间使得后金方面寝食难安,手足相残。 后金就是后来的清朝

请问毛文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知道百度百科上有,但我想知道更私人一点的回答。

明末悬案: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如秦桧杀害岳飞?

袁崇焕以“通敌”罪名处死毛文龙,最终却也以同样的罪名被崇祯皇帝杀死。毛文龙碑亭  

历史上对毛文龙之死向来有两种声音:第一种是毛文龙通敌,被袁崇焕诛杀罪有应得;第二种是毛文龙是国之栋梁,袁崇焕杀之如秦桧杀岳飞。

  在朝廷对袁崇焕的指控里,“以谋款则斩帅”是同时被指控的两项罪状,所谓“谋款”就是私下密谋与后金议和,所谓“斩帅”就是诛杀了毛文龙。加到一起就是指控他为了私下与后金议和而谋杀了毛文龙。可以说诛杀毛文龙直接为袁崇焕埋下了杀身之祸。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罪证之一就是“通敌”,然而在诛杀了毛文龙之后,袁崇焕最终也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罪名非常讽刺,同样是“通敌”。于是,袁、毛之死被一些史学界人士称为“连环冤案”。而此二人究竟是忠是奸?究竟是否该杀?也被学者争论不休了三百余年。

  那么,毛文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袁崇焕与他的矛盾究竟是公利还是私仇?毛文龙算是真英雄吗? 

 

  猛将毛文龙

  我们先介绍一下毛文龙其人。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人,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正月十一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的松盛里。毛文龙早年丧父,寄居在舅舅沈光祚家中,沈光祚当时是山东布政司,将毛文龙推荐给王化贞,授予练兵游击。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毛文龙于深夜亲率三千人马攻入镇江,生擒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镇江大捷以后,全辽震动,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他频频袭击后金局部地区,收复辽南诸岛城镇,有力地牵制了后金西进。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八月,毛文龙派遣部将陈忠率兵攻克了后金占领的樱桃涡、涡站。

  九月,毛文龙的部队攻克满浦、昌城。

  十月,毛文龙亲自率部与后金军在凉马佃大战一场,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伤亡。后金限于主力集结在西南前线,无力进剿毛文龙,而毛文龙也由于兵少将寡,粮草不足,而无力进攻,双方对峙或周旋,战事呈胶着状态。

  毛文龙不断派人深入后金,进行“煽惑”,致使大批辽民“叛去”,同时还带领一些辽民揭竿而起。虽然毛文龙这些行动规模不大,但对后金腹地的民情影响却很大。皮岛也称东江,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地理位置居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之间。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鹿岛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毛文龙将皮岛作为根据地后,再招纳汉人,声势日渐盛大。明政府特别设立东江镇,升毛文龙为总兵。累加左都督,为正一品武将。

  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后金进攻镇江,毛文龙率部亡命海上,不久乘虚攻占东江,设军镇于皮岛,重建抗金势力,与宁锦明军互相呼应,对后金形成牵制。

朝中暗箭

  种种迹象表明,毛文龙虽然孤悬海外,但是无孔不入的党争并没有放过他。毛文龙是王化贞提拔的人,王化贞广宁战败后被搞成“阉党”,毛文龙也难免受到牵连。尽管有天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的支持,但毛文龙与东林党的关系却并不和谐。

  崇祯继位后,东林党人布列朝堂,对魏忠贤集团实行“斩尽杀绝,除恶务尽”的政策,毛文龙因远在天边,是漏网之鱼之一。

  但是近在眼前的朝臣仍不时在崇祯皇帝面前做他的文章。面对如此大密度、大规模的弹劾,可以想象,毛文龙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多次上疏自辩:“为病变万难弥息,臣命万难保全等事疏:臣受数十疏捏谤以来,心如死灰! ” 

 

  毛文龙深知,自己的人脉并不好。朝中有人,再大的不法没人说,朝中无人,就算守法也不能幸免。从种种现象看,朝中的大臣很希望他死在后金手里,或是打败仗后弹劾他。毛文龙认定,如果自己的军队被消灭,自己的脑袋搬家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议和下的私心

  迫于形势,毛文龙必须保存自己的军队。毛文龙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他开始通过中间人搭线,同后金密谋和谈,以达到息兵自保的目的。而八旗军不善水战,无法在一时之间将皮岛攻陷,皇太极也愿意先稳住毛文龙,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骚扰和袭击。因此双方使者一直来往不绝,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正月,毛文龙的使者到达沈阳。在致皇太极的信中,毛文龙表达出强烈的和平愿望。对于毛文龙的主动示好,皇太极表示欢迎,并决定派遣使臣阔科等五人赴东江议和。

  阔科等人于农历五月初三抵达东江,因为不认识路,误入正在毛文龙处发放粮食的明户部官员营帐之中,被当场擒获并押送北京。消息传到沈阳,皇太极恼羞成怒,断然下令停止与毛文龙的一切来往。

  毛文龙心急如焚:若是阔科等人重刑之下,招供自己与后金议和之事,那岂不是死到临头?于是连夜派人携重金进京,向有关官员贿赂白银四万两,保全了阔科等人的性命,但是被羁留在内地,不准放回。

  毛文龙将事情经过修书一封派人送给皇太极,并在信中一再表示歉意。但是皇太极对毛文龙议和的诚意产生了严重怀疑,坚决要求将阔科等人送回,在此基础上,双方才能重谈议和之事。

  毛文龙一再回书信解释,并恳求皇太极的谅解,皇太极不为所动。双方议和陷入僵局。

克星出现

  恰在此时,袁崇焕东山再起,第三次出关守边。

  袁崇焕在上任以后就开始精心策划除掉毛文龙。离京出关之前,内阁辅臣钱龙锡亲自到其住所,询问“五年复辽”的方略。袁崇焕说:“首先从东江做起。”钱龙锡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从陆地进攻,而从海道呢,而且毛文龙用起来也未必很得力。 ”袁崇焕说:“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 ”可以说他早就有杀毛文龙之心。

  他还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 ”可见他不仅考虑了杀不杀毛的问题,还考虑了如何杀毛的问题。后来袁崇焕杀毛文龙正是采取了“入军斩帅”的方式。 

 

  暴发户毛文龙

  毛文龙控制了辽东海上一个繁荣贸易区域,东倚朝鲜,北联辽西、海盖沿海,西至天津,南濒登莱,海上贸易十分兴旺发达。中朝之间的商路和贡路,以前以陆路为主,走的是自山海关至辽西这条路,朝鲜商人一次携资数十万两白银,是很常见的事。自辽东战事起后,这条路就移到海上,主要商品有朝鲜及辽东的参貂,中国的粮食、布帛、铁器以及违禁物品硫黄、炮硝、武器等,而天津、登莱、淮安的海上运粮又为商人创造了许多谋厚利的走私机会。

  当时,大明已经下令断绝了金、明两地的贸易往来,贩卖后金土特产品被视为非法。而物以稀为贵,关内一些有钱人将辽东土特产的价格炒作得甚至超过了黄金。有着浙商血统的毛文龙立即在从辽东后金政权下逃出来的人们中组织采参队,由军队护送他们乘坐军用船只,溯鸭绿江而上,在今抚顺新宾县境内登岸,入深山采参。回来后,毛文龙以平价收购众人所采之参,再送到胶东半岛各口岸甚至京师间高价销售,牟取暴利,一夜暴发。

贪心下的暗战

  但是毛文龙并不满足,他向朝廷报告说,自己手下共有20万大军,请朝廷发饷,一年大约至少需要数百万两白银。这就有些欲壑难填的味道了。

  苦于无处筹饷的朝中大臣难免不满,于是决定派人前来核查军队人数。来人尽管受到毛文龙的热情招待,但是仍没有办法核算出20万人的数目,最后以10万人上报。

  皮岛行政上归山东登莱道衙门管辖,军队人数经山东登莱道衙门再次核查,只查对出2.8万人,于是按2.8万人向皮岛输饷。坚信自己有20万大军的毛文龙更加有理直气壮的理由从事走私活动了。 

 

  袁崇焕上任后决定先从经济上入手整治毛文龙:实行海禁,不许登州、莱州通往东江的私船出海;控制毛文化的粮饷、军械。凡是朝廷运往东江的物质,都必须受蓟辽督师衙门的节制、转发与核查,运送路线不再由登州、莱州直接运往东江,改为由山海关起运至宁远近海的觉华岛,经督师衙门挂号,再转运至东江。

  这样一来,袁崇焕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的命脉。面对袁崇焕的咄咄逼人,毛文龙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向皇帝上疏说:这是“拦喉切我一刀”。此时的毛文龙似乎也预感到了处境的危险,向皇帝抱怨:“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崇焕的做法最终由于毛文龙的激烈反对而作罢,但是毛文龙与袁崇焕间的矛盾至此已经十分尖锐了。

  毛文龙的负面效应

  毛文龙对于后金的牵制作用和其在抗金斗争中的贡献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终究是个狂妄重利的家伙。谁的面子都不想给,俨然土皇帝雄霸一方、野心昭昭还在其次,在辽东前线军饷最紧缺的时候囤积物资发战争财,这才更恨人。而毛文龙和皇太极的议和与袁崇焕的假议和性质也完全不同,前者是利字当头为求自保真假自知,后者是为了巩固战线拖延时间。

  毛文龙堪称一代枭雄,但绝对不是什么气节高尚的真英雄,他过于重利且野心勃勃,这样的人控制不好,岂不是国家大患?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袁崇焕这才有了“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的杀毛之心。

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早有预谋,他自己也说道:“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至于为什么必除之而后快?一说是为了“议和”条件,所谓的“十二罪”,实乃当时大多数边将的通病,非文龙一人独有,以此为“立斩之罪”,只是欲加之罪。《明史纪事本末》载:“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末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身入岛诱杀之”。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十“毛文龙传”提到:“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真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真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明末吴国华说:“饷断于海路,谤满于中朝,即非崇焕,毛帅身其余几耶?”
计六奇《明季北略》亦载:“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于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大清主从之。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崇祯元年,大清朝五王、六王及刘爱塔,率兵二万,自镇江至,欲报义州之役。文龙以八千人与部下十将御之,爱塔以四百骑战败,降文龙。大清因是密通书崇焕,订前约,图文龙,崇焕信之”。“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谈迁《国榷》载:“建虏以(文龙)扼其背,甚忌之,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如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
我看毛文龙虽是个有能力的将军,死在袁崇焕将军手上,但不能说袁将军就一无是处。这样看问题有点太偏致了吧。袁崇焕将军毕竟也是对大明朝有功劳的。
现在历史知道的太少了,资料不能共享。简单说一下:我觉得毛文龙有过反叛的心,但是没有这个胆,因为他看到了明朝的衰退,同时又有山高皇帝远的感觉。比较高傲的一个人,对现实失去信念,只想自己个人利益。袁崇焕杀他也是想树立威信的一个方法吧,牺牲品。
一个影子很孤单,两朵玫瑰才新鲜;一颗心情常期盼,两处天空多浩瀚;正看短信的小笨蛋,为何让我总怀念,祝你春节快乐!
5
本文标题: 毛文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79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二战欧洲战场东线有多恐怖有哪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