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政权为什么不逃到东南亚一带呢?一南明政权在缅甸被灭亡了实际上,在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当清军把把云南的昆明...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政权为什么不逃到东南亚一带呢?
一南明政权在缅甸被灭亡了
实际上,在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当清军把把云南的昆明攻下,明朝皇统南明政权就逃到缅甸,被当时缅甸的国王王莽达收留。当吴三桂攻下缅甸之后,王莽达的弟弟王莽白就趁机发动政变,杀死兄长王莽达之后就继承王位。
在1662年1月22号,篡位的王莽白就直接把南明的永历帝交给吴三桂,这样明朝的皇统就彻底灭亡。在这里,可以看到是南明政权逃往海外,也就是潜逃东南亚的最后机会,可是这最后机会也就在这一次消失了。
二郑成功不想扶持南明后裔
在台湾盘踞的郑成功也有私心,那就是建国称王。在南明的永历帝继位之后,郑成功虽以明朝忠臣自居,并奉永历帝为正主,使用其年号,但大多是拒绝永历帝派人到自己的军队任职,如同盘踞在地方的割据势力,尤其是他入据台湾之后,更加以延平王的名义统治台湾,如同地方的土皇帝。由于郑成功的私心,使南明政权不能盘踞在台湾。
三逃到东南亚,没有统治根基
换一个角度说,如果南明政权逃到菲律宾或者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地方,在海外建立流亡的国家是不可能的。因为明朝皇室血统都是汉人,汉人都以盘踞在中原地区为荣耀,失去了中原地区就相当于失去了大本营,这也就是三国时候诸葛亮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耗费国力财力都要六出祁山攻打魏晋所在。
如果逃到东南亚国家,当地的印尼人或者菲律宾人也不一定认南明统治者为皇帝,统治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没有统治根基也无法统治,所以逃到东南亚也不是南明皇帝的出路。
四 南明政权窝里斗,难成气候
南明与南宋建立的处境都有相识之处,那就是北方的政府灭亡,然后大臣拥护皇室血统成员又在南方建立政权。北宋时候赵家的宗室都被俘虏,只有康王赵构逃脱,之后南宋就有一个统治者,那就是赵构。由于皇帝赵构的凝聚力,使得南宋统治能够延绵。
我们知道,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保护朱家统治,把朱家的宗室分散在全国各地当王。
当崇祯皇帝在北京逝世明朝灭亡之后,朱家的众多王爷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就是这一种窝里斗消耗了明军抵抗清军的力量。如在南明政权建立初期,明军对抗清军的势头是良好,当时如果南明能把握机会完全可以翻盘夺回江山,可惜窝里斗错过了大好时机,导致最终覆灭,明朝朱家统治彻底灭亡!
清朝为什么只承明朝的疆域.而没有占领中国下面的泰国缅甸等国?
所以吴三桂为了表示忠心、清廷不愿吴某作大、南疆一时也难下等原因造成南疆各国只是纳币称臣而没有归入版图。
我还想知道中国那么悠久文明古国还有中国人的智慧为什么工业革命就是不发生在中国?
后来本土都快保不住了 自然就不能占领喽
再有 就是南方那些国家有几个是中国的属国。
怎么好去占领呢
为什么南宋,南明灭亡后不逃亡到海外立国
南明的永历皇帝已经逃到缅甸了啊,只是卖国贼吴三桂还是不肯放过他,把他抓回去杀了。
明朝其实是被缅甸灭掉的,是缅甸国王把永历皇帝送给清朝吴三桂的,最后灭掉明朝的其实是缅甸 明朝真
明朝其实是被缅甸灭掉的,是缅甸国王把永历皇帝送给清朝吴三桂的,最后灭掉明朝的其实是缅甸 明朝真应该在当初国力强盛时灭了缅甸按理来讲南明就不算是 明了
明还是被李自成灭的
没办法 当时外有后金不断的掠夺
内因为国库空虚 崇祯不断加税 不断裁编 结果把李自成啊张献忠这些正好给裁了
人家没有饭吃了 种田 那么高的税 你去种?没办法就反了
你说的应该是南明
永历皇帝朱由榔是南明的第四位也是末位皇帝。
但是明朝在朱由检手里就已经没了
要说缅甸灭的话最多也就灭个南明
【最后灭掉明朝的其实是缅甸 明朝真应该在当初国力强盛时灭了缅甸】 这是真心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
一:北京明朝结束后,南明出现了,南明经历四任皇帝。永历帝是第四位,前边三位分别是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yu)。人士变动频繁,永历帝朱由榔匆匆上位,没办法做出正确决策。
第二:南明已经不像朱棣时代重视航海了。永历帝也没出海发展的打算。永历帝在肇庆上位,然后去梧州,最终逃往缅甸,最终被缅甸土司出卖,被吴三桂手下吴国贵迫害。永历帝和其手下团队决策出了问题,永历帝团队并没有出海打算。
第三:郑和下西洋,用计杀了陈祖义,但没接受陈祖义地盘。这就造成了永历帝及一些明室后人没办法出海发展。
第四:永历帝为了对抗清朝,跟葡萄牙传教士合作,却得了阶段胜利,使他有在陆路上对抗清兵的想法。
第五:永历帝团队并未意识清兵战斗力,仅仅认为西部资源丰富,怂恿永历帝向西行。
第六:永历帝或许不知道澳大利亚在哪里。早期西方学者认为,澳大利亚是1700年欧洲人发现的,没错欧洲人开发澳大利亚有功劳,但澳大利亚政府在1973年中澳建交时说“早在郑和航海时代,中国人到达澳大利亚”,元朝航海家汪大渊也到过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毛利人祖籍台湾,这是公认的,明朝始终没能力开发澳大利亚,等到英国航海家到达澳大利亚之后,才把澳大利亚开发成为现代化地区。所以,永历帝没去澳大利亚的打算。
七:永历帝并非只有澳大利亚一个去处,永历帝可以跟随传教士团队去美洲,但很遗憾,当时没这个打算。
如果朱棣知道清兵入关,加大开发越南的力度,永历帝如越南也是出路,清朝从成立到灭亡,都没征服越南。
明朝不搞和亲,看似有骨气,但封死了出路,永历帝选择波斯,选择越南,选择东南亚,清兵都不可能到达的。这么说有点事后诸葛亮。
要相信,回忆比当时更能看清问题。
答案是:当时的永历皇帝根本不知道还有澳洲这个地方。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正是中国海军力量最为强大的时候。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探索了现在的印度半岛,最远去到了东非地区。也许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当时既然能探索到与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那为什么当初没有发现临近的澳大利亚?
对于明朝庞大的船队来说,航海技术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南下澳洲,沿途也没有可以补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附近的洋流和暗礁为数不少,船只又对当地的海况不熟悉。稍有不慎,船只就可能被洋流卷入太平洋,造成船毁人亡的下场。
明朝航海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与已知国家进行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沟通,而非用于探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路线上包括当时的苏门答腊、爪哇、暹罗等国。这也是为什么当时中国船只经常穿过马六甲海峡,航海技术非常先进,却没有发现澳洲的原因。
明朝是个典型的大陆国家,只不过海军要比之前的大陆国家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跑到澳洲,恰恰相反,跑进南海就不错了。这也只能作为在大陆无立锥之地的最后办法,只是为了逃出生天。
南海里的岛礁基本都是无人居住的,面积又小,直到今天,我国也只能通过填海造陆来实现军队驻扎。在几百年前的明末,要是永历帝真的跑到南沙群岛,首先补给就是一个问题,其次人员势必分散开来,各自驻守一些比较大的岛屿,加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刮几场台风啥的,人心涣散、士兵逃亡是肯定的,这时候别说反攻,自保都成问题,很难说那些想逃回大陆的士兵不会把永历帝的人头当作投名状。
南沙群岛不能作为反攻基地,但可以当个中转站,南下南洋诸岛或者北上去打台湾,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基地。只不过这些岛都不是无主之地,荷兰殖民者守着呢,历史上,郑成功发兵收复台湾是在永历帝死前一年。我们再来捋一捋时间线。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被杀后,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监国,不久因为赣州失守,朱由榔仓皇逃往梧州,相当于放弃了广东。
这时候的朱由榔是有机会从广东出海,前往南沙群岛的,但西南半壁江山尚在手中,虽被清军兵锋所摄,也没谁傻乎乎地提议出海,去没有前途的海上小岛逃命。朱由榔西逃尽失广东人心,南明的内斗传统再现,一帮明臣在广州尊朱聿鐭监国,并且抢在朱由榔之前正式称帝,即绍武帝。
眼见清军没有打来,朱由榔为了收拾民心,又跑回肇庆,并在肇庆称帝,即永历帝。大敌当前,两个明廷却顾不上抵御外敌,为了自己的帝位先打了起来,当他们激战正酣,清军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占广州,绍武政权灭亡,广东沦陷。
这时候出南海就是往清军的刀尖上撞,永历帝自然不会去触这个霉头,当即离开肇庆,前往梧州。不久,清军西进,肇庆失守,永历帝又从梧州逃到桂林,接着从桂林进驻全州。此时永历帝已经没有出海的机会了,为了躲避后边的清军和身边心怀不轨的乱臣,他只得不断往西南逃亡,从全州赶往靖州,从靖州逃到柳州。不过很快数位清朝边将反清复明,湖南广东光复,永历帝还都肇庆,但随着清朝攻势再起,这些地方又丢失了,永历帝也被孙可望以武力胁迫到贵州安龙府,过了三年多安稳但不自由的生活,直到李定国与孙可望相争,他才恢复了些权力。
1657年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危在旦夕,次年三路清军攻入云南,云贵相继沦陷。这时候永历帝显然是没办法从广东出海的,他想出海只能从缅甸走,要么从印度洋绕过去,要么经缅甸前往安南(今越南),从安南出海。此时明朝已经废成渣子了,缅甸虽曾为藩属,但现在也不怎么瞧得上明朝,尤其是永历帝正好碰上了缅甸国内发生政变,新上位的国王莽白为了减少麻烦,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之后更是将永历帝送给吴三桂。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弑杀,明朝皇统彻底灭亡。
总的来说,在有机会出南海的时候,永历帝是不屑于此的,因为去那里不如去云贵有前途,当云贵也丢失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出海的机会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