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的意义是什么??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意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意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
2、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1937-194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的开始。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走向抗日战场。
4、1946-1949年:国共再对抗 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内战,国共两党关系再次发生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扩展资料
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
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内部意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陕北的红军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分别于同年8月和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在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
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十二万五千余次对敌作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
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对于外国
第二次国共合作无论在酝酿时期还是在合作期间,苏美等国都曾起过积极作用,并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以后由于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使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早在酝酿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就指示中共应当同其他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联还从中斡旋,为谋求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努力。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各国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对事变采取不同的态度。
苏联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美英法等国从需要中国牵制日本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也支持和平解决。正是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支持,最终形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长期得到苏美英等盟国的支持。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两党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国民党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使两党关系几至破裂。在国内外强大压力下,蒋介石不敢公开中止两党关系。
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对维护国共合作关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皖南事变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居里来华对国共关系进行调解,希望两党能团结抗日,居里在重庆与蒋介石和周恩来分别会谈,并向蒋声言:“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获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助中国” 。以此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善国共关系。
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蒋介石抛出《中国之命运》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在此之后,1944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副总统华莱士来华与蒋会谈,调解国共两党关系,华莱士说:“罗斯福总统曾经谈到中国共产党。
罗斯福总统认为,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的党员终究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 ”。
“罗斯福总统表示,如果双方不能够一致,他们可以‘找一个朋友来’,并且表示他可以充当那个朋友”。
蒋介石说美国“不了解共产党对中国政府所构成的威胁,并且过高估计了共产党抗日的作用”,并提出要政治解决之。可见蒋介石并不是真诚同共产党合作,由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使得蒋不能不作出一些让步。
当然,美国调停国共关系是从它自身利益出发的。在抗战胜利前夕,美国也曾就组成联合政府从中斡旋,但在罗斯福总统逝世后,杜鲁门上台,加上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胜利,美国的调停就越来越偏向国民党一边,最后推行一套反动的扶蒋反共政策。
扩展资料: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
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坚持原则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关键,在于形成并基本坚持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结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经验,主要是坚持了四个原则:
1、求同存异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以弱小的综合国力战胜处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日本,就必须实行全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建立起以国共两大军事、政治势力为主的统一战线。
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阶级基础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党,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汪精卫等在国民党内提出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反革命屠杀政策的指导下,无数共产党人遭到杀害。
两党处于不共戴天的仇视状态,但在困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提出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蒋介石政府抗日,求抗日之大同,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在许多非原则性问题上作了让步。国共两党在国家受到侵略,以民族利益为重,同仇敌忾,共抵外敌。
2、既统一又独立
为了抗日,中国共产党必须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血的教训、共产党人的革命纲领,要求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国民党是执政的党,它对共产党的既定方针是限制以达到消灭。如果事事都要同国民党统一,征得它的同意,那只能是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向国民党全面投降。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制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确的路线、方针,而且适时地提出了许多处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政策、策略,使统一战线能够得以维持,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又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先进性得以保持,“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3、既联合又斗争
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是国民党政府中的当权派、势力派,但又是反共的顽固派。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必须与他们联合;
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必须与他们的顽固反共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忘记联合抗日的大目标。
为此,中国共产党对顽固派的斗争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由于中国共产党对顽固派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尽管蒋介石政府在八年中搞了不少磨擦,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但没有发动全面内战,没有退出抗日统一战线。
4、结合自己力量和外援
国共两党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起,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依靠全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获得了国际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的援助,例如苏联、美国等国家的援助。
中国人民的抗战,正是因为首先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才能在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下,坚持抗战八年整,中国没有亡国,这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当然在这之中,也获得了国际方面的援助。
中日战争爆发不久,共产国际就发表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号召用一切方法援助中国人民抗战。苏联政府给予中国大批军火贷款,支援中国飞机1000多架,航空人员2000多人。
日本共产党一再向日本人民号召,“不送一兵一卒到中国去!”日共领导人冈野进(野坂参三)亲自来中国,同中国共产党一起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反战宣传。
像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隶华大夫以及美国史沫特莱作家等人,自愿来中国参加抗战。即使英、美、法等国,因反对日本独占中国,也希望国共合作抗日。
当中国抗战到反攻阶段,由于苏联以百万大军出兵东北,从而加速了日本失败的进程,使中国获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这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争取外援相结合原则的伟大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的意义:
①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③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得外国列强刮目相看,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过程: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过程: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的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中共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共来领导。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一致抗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第二天,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后中国改变军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22日,国名当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破坏了统一战线。
蒋介石为什么坚持两党“合并”而不同意中共“跨党”?
从当时抗日战争形式说明蒋持这种态度的原因西安事变后,与中共合作抗日已属必然,但蒋介石始终有两大担忧:其一,如何阻止苏联继续支持中共;其二,如何与苏联结成反日同盟,促使苏联对日出兵。如果由两党合作成立一个“国民革命同盟会”,并最终发展成一个新政党,顺势取代中共在第三国际的位置,上述两大担忧自然也就都不存在了。
对于蒋介石不惜取消国民党之名,也必欲将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新的“大党”的强烈愿望,延安方面也有所回应。1938年3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曾倾向于建立一个包括各党派参加的“民族革命联盟”,但这个联盟的功能仅限于协调党派关系,各党派仍保留其独立、自由的地位,显然不可能符合蒋的心意。
鉴于蒋介石态度强硬,周恩来退而表示:目前双方至少可以独立存在共同发展。蒋却回答说:“共产党不在国民党内发展也不行,因为民众也是国民党的,如果共产党在民众中发展,冲突也是不可免。”换言之,“根本问题不解决,一切均无意义”。而根本问题的解决,在蒋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即同时取消国民党和共产党,共组一个新党。但中共在1939年1月两次致电与函告蒋介石,明确表示“决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任何政党”,谈判就此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很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际就是跨党。结果这些人有的潜伏,有的星火燎原发展大批下线
固然,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蒋介石先生肯定也是希望把日本人驱逐出中国境内,但是一旦这个愿望达成了后,他面临的是国内有国民党和共产党2个大党派,那么从他的政治野心来看,他会容忍2党共存,而且执政方针政策又不一样的情况出现吗?不会,所以他希望能够把2党合并为一党(他知道打不垮共产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以什么为标志
1947年3月7日,中共南京、上海办事处及《新华日报》社人员董必武、钱之光、童小鹏、王炳南、梅益等74人,乘美军飞机4架飞返延安,朱德、周恩来等到机场迎接。
董必武于临行前发表书面谈话说:必武等今日被迫离此,愤慨莫名。10年来从未断绝之国共联系,今已为国民党好战分子一手割断矣。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扩展资料: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无论在酝酿时期还是在合作期间,苏美等国都曾起过积极作用,并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以后由于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使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早在酝酿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就指示中共应当同其他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联还从中斡旋,为谋求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努力。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各国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对事变采取不同的态度。
苏联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美英法等国从需要中国牵制日本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也支持和平解决。正是由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才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支持,最终形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长期得到苏美英等盟国的支持。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后,两党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国民党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使两党关系几至破裂。在国内外强大压力下,蒋介石不敢公开中止两党关系。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对维护国共合作关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皖南事变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居里来华对国共关系进行调解,希望两党能团结抗日,居里在重庆与蒋介石和周恩来分别会谈,并向蒋声言:“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获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助中国” 。以此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善国共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
1947年1月29日,美国政府决定终止对军事调处执行总部的关系,放弃国共调处工作,退出三人会议,迅速撤退了美方派驻军调部的人员。次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解散三人小组及北平军调部。2月3日,美国驻延安联络团人员撤离。6日,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美军人员撤退。此后,美国政府更加公开地肆无忌惮地帮助蒋介石打内战。蒋介石随即迫使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代表离去。2月21日,国民党首先强迫中共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人员叶剑英等全部撤离。随后又限定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董必武、吴玉章及有关工作人员于3月5日前全部撤离。同时,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也被封闭。
接着,国民党于3月15至24日在南京召开六届三中全会。蒋介石在全会开幕词中,竭力攻击中国共产党,声称:“政治解决的途径已经绝望”,政府“当然不能坐视变乱而不加制止”。“我敢断定,决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我们建国工作的完成。”陈诚更狂妄地宣称:“如果真正作战,只需三个月即可击破共军主力……政府用兵之目的在于平定叛乱,非至共军全部解除武装不止。”至此,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彻底破裂了。
中共代表董必武离开南京表示国共谈判之门已全部封闭,算是正式宣告破裂。
时间是1947年3月7日。
但实际上全面内战早在1946年6月底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就已经开始了。
国民党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进攻根据地,国共合作破裂,内战爆发。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啊!
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原因: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还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
1、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2、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原因: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2、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
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
1、在没有了外敌的情况下,国民党又开始准备发动内战,虽然中国共产党以期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党之间的纷争,可是国民党的领导人不愿意通过谈判,更集中军队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发动进攻。
2、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先是要求中共在北平的工作人员撤离,紧接着,又逼迫中共代表董必武、吴玉章等人员撤离。
3、国民党要求中共人员撤离的举动已经向人们宣告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然而国民党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国民党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在会议上,国民党领导人明确表明向中国共产党发动进攻。
扩展资料:
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意义:
在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十二万五千余次对敌作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
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第二次国共合作求同存异: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以弱小的综合国力战胜处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日本,就必须实行全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建立起以国共两大军事、政治势力为主的统一战线。
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阶级基础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党,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汪精卫等在国民党内提出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反革命屠杀政策的指导下。
无数共产党人遭到杀害。两党处于不共戴天的仇视状态,但在困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
提出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为争取蒋介石政府抗日,求抗日之大同。
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在许多非原则性问题上作了让步。国共两党在国家受到侵略,以民族利益为重,同仇敌忾,共抵外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达成,老蒋一直不肯给红军编制,直到这一事件爆发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直接政治原因是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否定和推翻
三、为使政协协议能够贯彻实施,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继续,中国共产党尽了最大的努力
四、历史的结论、启示及海峡两岸历史学者的重大历史责任
日本战败.
根本原因,
争夺中国的控制权.
绝不会是楼上说的事变,事变好像是41年的.45年前不是还合作抗日么??
个人观点...
起先是有共同的强大的敌人,现在敌人不行了,即使是刚露出败象,国民党就忍不住出手了,摩擦摩擦还是很常见的。
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不遵从。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破裂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