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都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发布时间: 2021-08-06 09:04: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5

关于张太雷的事迹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

张太雷都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张太雷的事迹

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张太雷,1898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张太雷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团中央总书记。
  在复杂的斗争中,张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主张武装工农予以反击。1927年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9月到潮(安)汕(头)组织群众接应南昌起义军。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参加制订广州起义计划,下旬回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12日,遭敌袭击时牺牲,时年29岁。临终,他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27年12月12日,即广州起义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驶出起义总部向大北门奔去,那里枪战正急。车上坐着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和这次起义的总指挥张太雷。
  车至大北寺路,前面突然出现一群便衣。这些工贼组成的反动武装一声呼啸,散到路边举枪便射。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
  那年,张太雷年仅29岁。他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原名椿年,因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遂改名铭志。1898年,他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封建世家,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法政科。他与我党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乡,曾是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好友,他还是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与周恩来等结下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20年春天,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担任翻译。随后,他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接着组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与北京的李大钊、张国焘和上海的李达、李汉俊等商谈,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张太雷为大会筹备组翻译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提交马林修改。
  他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1920年春,他主持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并经常与李大钊、邓中夏等给工人讲课,到工人家里访问,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的第一批骨干。
  他是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1921年6月,张太雷受党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于共产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使者。
  他在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1921年8月,张太雷回国,为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翻译。陪同马林与陈独秀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初步决定了在民主革命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方案。不久,张太雷陪马林会见孙中山,力促并最终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是共青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922年5月,张太雷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第一个团纲和团章。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选举张太雷为团中央书记。
  
  他领导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1927年12月11日黎明时分,广州起义爆发不久,他身穿戎装,系着红领带,在刚刚攻占的公安局大楼上竖起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大旗,并当选代理苏维埃政府主席。
  他是革命危急关头党的核心领导人。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张太雷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会上他与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李立三、任弼时等一起,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支持毛泽东关于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武装的正确主张。在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离职的紧要关头,张太雷又与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领导全党。

烈士张龙驹的英雄事迹(11)|讲武堂

孙中山军事思想有哪些进步意义

推翻了人民心目中“政府的形象。不是上帝,而是老乡。
而且人民也开始认识到独裁对国家的危害。
对外国人有了新的认知。
今年是孙中山(1886-1925)诞辰140周年暨辛亥革命95周年。缅怀这位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历史功绩,探讨他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总结我国民主革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启迪当代青年饮水思源、不忘百年忧患的中国近代史,从而奋发图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海峡两岸的合作交流,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最终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组织会党利用新军和军阀
孙中山在长达40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深知欲取得国民革命的胜利,必须唤起民众、争取同盟者和建立革命武装。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同年11月,他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895年他筹划广州起义,因事泄失败。1900年10月,他在惠州举行反清运动,因无援军、缺乏弹药失败。1903年,他在日本青山组织留日学生军事学校,为回国发难培养骨干。1905年8月,他在日本东京以兴中会和兴华会为基础成立中国同盟会。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其他党派组成中国国民党,以扫除专制政治、建立完全民国为目的。孙中山在其所著《革命方略》中,首次提出建立国民军,制定军队的编制、军官的等级、军饷、军律等等。为后来建立革命武装,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然而,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孙中山除了联络华侨、会党,并没有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而是利用未经改造的地方军队,并花了大量的精力对这些涣散武装进行个人说教,希望他们接受他的革命理想,了解“三民主义”。这些军队虽说有一定的作战经历,但缺少牺牲奋斗的精神。
1908年至1911年,孙中山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开始把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的希望寄托在清朝新军身上,鼓动他们进行倒戈暴动,如1910年2月的广州起义,1911年3月的“三·二九”起义等。由于这些新军未能效忠革命也宣告失败,直至4月27日爆发的黄花岗之役才使清廷惊恐。同年10月10日,以革命党人吴禄贞、熊秉坤等人在新军中宣传革命道理,并打响起义第一枪,才促成了武昌首义成功。但是,辛亥起义胜利之后,孙中山对巩固革命政权的认识不足,犯了两个历史性错误:一是他没有对倾向革命的新军和各省起义的武装力量进行重组和整顿,为己所用;二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梦寐以求的民主共和之愿终于实现。4月1日,孙中山席不暇暖,竟把总统宝座拱手让与居心叵测、阴谋复辟的袁世凯,以致在后来的“护法反袁”斗争中,不得不利用桂系军阀陆荣廷和滇系军阀唐继尧,鼓动他们自相残杀,消除革命阻力。但是滇、桂军阀假“护法”之名,行割据之实,在广东革命政府中,政令不能出府门。
孙中山从此觉悟到:“欲争取真共和,非得强大之海陆军。”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孙中山又倾注全力,培养陈炯明的粤军,并依靠粤军将滇、桂军阀赶出广东根据地,第二次建立广东革命政府。但是,陈炯明依旧改变不了旧军阀的恶习,于1922年6月16日突然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和宋庆龄逃到永丰舰避难。
痛定思痛,孙中山检讨以往的军事实践时说:“我们国民党革命三四十年,从未指挥过自己的军队打仗,差不多全是利用着人家来打仗,一旦利害问题发生了,非但靠不住,而且会造起反来。”为了讨伐陈逆,孙中山又利用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联军赶走陈炯明,第三次建立广东革命政权,但是滇、桂联军把持财政,拥兵自重,不听孙中山指挥。孙中山愤然指出:“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没有哪一种军队可以居革命的地位。”孙中山陷入失望的泥潭,但是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革命宗旨却愈挫愈奋,历久弥坚。
二、 以俄为师缔造黄埔军校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孙中山以新的启示和希望。1918年,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对十月革命的胜利表示钦佩,提出“愿中俄两国团结共同奋斗”。1921年再次向苏联表示要向苏联学习的心愿,希望获得私人接触和通信联系。因此,共产国际便派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并由中国共产党派出张太雷陪同,于同年12月到达桂林与孙中山举行秘密会谈。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三项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联合工农群众;谋求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武装。孙中山当即采纳了这些建议,并首次将创建军校提到议事日程。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等四人为代表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政治和党务。在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中,代表团参观了红军的军事院校,了解了苏联红军实行的党代表制度。代表团回国后,蒋介石写出了《游俄报告书》,提出:“为求国家强盛,必先统一中国;要统一中国,必先消灭军阀;要消灭军阀,必先建立军队;要建立军队,必先创办军校。”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定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为奋斗目标;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创办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同年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下令,在广州黄埔岛筹建黄埔军校,委派蒋介石、廖仲恺为建校筹备委员会正、副委员长。然而筹建工作,一波三折。蒋介石觉得孙中山未能对其充分信任,也不满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而闹个人情绪,于2月21日,突然向孙中山提出辞职报告,未经批准,径自去了上海、宁波、奉化。孙中山感到意外,并下令对其训导说:“请委员长务必任劳任怨,勉为其难,从劳动中奋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牺牲之主张,……希即返校,勿延误。”孙中山此时心急如焚,拟另请别人,蒋介石才回到黄埔来。
1924年6月16日,经孙中山命名的“陆军军官学校”终于正式开学,他聘请苏联加伦将军为军事顾问,任命廖仲恺为党代表,任命38岁的蒋介石为军校校长,自兼军校总理。开学当日早晨,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号军舰驶抵黄埔。首先巡视课堂、寝室,然后步入大礼堂作著名的“开学演说”。他说:“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这篇气势磅礴的演说,不仅体现了他勇于实践的伟大革命家胆略,也显示了他“以俄为师”的军事思想趋向成熟的过程。在他伟大人格感召下,无数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云集黄埔,团结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投考军校,并以能考上黄埔为人生最大光荣。军校不仅培育了能吃苦耐劳的男青年,而且招收了不少女学生,如巾帼英雄赵一曼、旅美作家谢冰莹、聂荣臻夫人张瑞华、徐向前夫人黄杰都是黄埔6期精英。此外,黄埔还锻炼了许多归国华侨及越南、朝鲜等国志士。为了办好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运筹经费功不可没。他不断与把持广东财政的军阀杨希闵斗智斗勇。他常在夜晚跑到杨氏吸鸦片的烟榻旁,请杨签名,然后急忙送款去军校。几百名学生的膳食费、被服费、图书文具费都是他辛辛苦苦争来的,黄埔师生个个感激地称他为“黄埔慈母”。
三、 军事政治并重培养作战骨干
军校在孙中山的亲自指导下,采取吸取苏联红军的经验,改变北洋“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只授军事技能,而不设政治课程也无政工人员的缺陷。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既善于做政治工作,又能指挥作战的复合型人才。
在军事教程方面,按照军事学区分学科与术科,设立的兵种最初由单纯的步兵科,逐步扩充到炮科、骑科、工科、宪兵、经理、通讯、交通、航空等多兵种。在教学实施中,广泛参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注重课堂宣讲、校场比武、野外演习三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灵活用兵、身先士卒、以少胜多的指挥才能。
在政治教程方面,在以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主持下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制度,举凡军校中、革命军中政治部党代表的主导地位、战时政治宣传的实施,都使黄埔独具特色。军校内对不同党派的思潮兼容并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自由阅读。”政治理论课主要由共产党人讲授,并由苏联顾问讲红军战史。同时还邀请何香凝、谭延闿、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鲁迅等名人来校作专题讲演,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导学生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学校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景象。
与此同时,黄埔在建校、建军、训练,乃至作战领域,苏联不仅源源不断地援助了大量枪支、弹药,还派来了大批军事专家,他们之中有总顾问兼军事顾问团团长巴甫洛夫、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苏联红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加伦、军事训练专家切列潘诺夫等十多位友人。1924年7月,巴甫洛夫亲赴东江前线视察,不幸在石龙落水殉职。孙中山无限哀惋地撰写悼词:“巴甫洛夫将军是俄国为中国自由而捐躯的第一位先烈。”1926年5月,加伦在南昌发表谈话:“我们有幸传授自己的革命经验和才智,援助伟大的中国人民摆脱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以履行我们国际主义义务,我们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从此以后,患难见真情的中苏友谊一直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熏陶下,以黄埔师生为骨干的教导团和国民革命军,无论在平定“商团”叛乱,消灭滇、桂军阀,还是在两次东征铲除军阀陈炯明、两次北伐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百多场殊死搏斗中,都是赴汤蹈火,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巩固两广,挺进宁、沪,会师中原都建立了赫赫功勋。黄埔军校从此扬名于中外,被誉为“东方的西点军校和将军的摇篮(The west point military academy in the east and general’cradle)。
事实正是如此,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五位(聂荣臻、叶剑英、陈毅、徐向前、林彪)均出自黄埔,国民党军旅中的风云人物宋希濂、杜聿明、胡宗南、王耀武等都是“天子门生”,还有那些使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广大黄埔之英曹渊、戴安澜和无数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下级军官和士兵。他们为东征、北伐和抗日等革命斗争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令人遗憾的是,孙中山未能亲眼目睹东征、北伐的胜利祝捷盛况,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终年59岁。第一次东征胜利后,1925年3月30日,黄埔军校在广东兴宁县沉痛哀悼孙中山逝世。周恩来以政治部主任身份宣读祭文,并号召大家在革命取得胜利时要提高警惕,保卫革命果实。毛泽东为孙中山的早逝无比哀痛并致悼词道:“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耗尽了半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当年建校育人、建军救国的光辉遗教,将永远激励我国一代代革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铸造辉煌。而黄埔同学昔日为求中国之独立、解放洒热血、抛头颅,今日为谋求中华之崛起、统一不需扬鞭自奋蹄的黄埔精神亦将永远为人民传颂。
结束帝制;三民主义;

额,张太雷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或者话说,他的孝行=-=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1992年曾邦哲于首届全国中西介绍邓世昌的生平及其爱国事迹,是广州市及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9年9月,海珠博物馆依托邓世昌纪念馆
百度百科下,有他的简历相关资料。你然后摘下来你需要的。

张太雷如何用一生去践行民族复兴?

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上,坐落着一座二进三开间江南老式居民建筑,这就是英烈张太雷故居。这里以张太雷革命足迹为线索,通过油画、实物、照片等史料展现了他革命、光辉的一生,也诉说着人们对他的思念与牵挂。

张太雷原名张曾让,1898年6月生,江苏武进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因立志化作“惊雷”,冲散阴霾,改造旧社会,后将名字改为张太雷以铭志。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之一。在运动中,张太雷与景仰已久的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在李大钊影响下,张太雷开始接触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协助其开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0年10月,张太雷和邓中夏等一起加入李大钊发起成立的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此后,他与邓中夏一起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从1921年春开始,张太雷先后赴苏联工作、学习,任共产国际远东处中国科书记,并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1924年春,张太雷按党的要求回国,担任团中央总书记,出席党的四大并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

1927年4月至5月,张太雷出席中共五大,尖锐地批评陈独秀右倾错误;7月中共中央改组,任中央临时政治局五名常委之一;八七会议后,被派往广东工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南方局军委委员。

张太雷一到广东,立即研究制定广东全省的暴动计划,并发起组建了广州起义指挥机构——革命军事委员会,担任委员长。正当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起义消息泄露。张太雷当机立断,广州起义的枪声于1927年12月11日凌晨提前打响。在张太雷主持下,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

12月12日,广州起义的第二天,敌军攻占了起义军的重要阵地,并分兵直扑起义军总指挥部。张太雷闻讯,立即乘车赶赴前线指挥战斗。车在行驶中遭到敌人伏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中,壮烈牺牲。临终前,他向战友们嘱托:要和敌人战斗到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用自己短短29年的生命历程践行了“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铮铮誓言。来源:人民日报

张太雷纪念馆的张太雷简介

张太雷(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张太雷
张太雷于1898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张复,自号长铗,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改名太雷,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自小家境贫寒,8岁丧父,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后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0年即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后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四届侯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张太雷等人起草的团纲、团章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
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他担任过维经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和秘书,并以他无穷的精力、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尊重,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
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李大钊先生称赞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12月12日,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牺牲后不久,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同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悼张太雷同志》,其中写道:“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
1933年8月16日,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太雷同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48次会议,决议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宁化三县边界设立太雷县,为中央政府直属县。张太雷奇情壮丽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雷霆般声光灿烂,顶天立地。斯人去。风采在,业绩留。人民不会忘记他,青年们不会忘记他。

本文标题: 张太雷都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232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满天星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求图Python 画简易中文星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