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一些见解。在我看来,我们民族的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然而了解且能够了解到的多是...
其实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一些见解。在我看来,我们民族的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然而了解且能够了解到的多是知识分子,许多渴望了解却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能力的民众就没有机会,因此,我很想以我浅薄的能力去做一名“科普家”(略有些脸大,哈哈)。除此之外,我还希望能够对外做一些文化输出,这很重要,在之后我会详细说。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事业,是的,我称其为“事业”,同时也是我的终极追求。
哈哈,年轻人嘛,有点儿梦想在所难免哈!
从哪里说起呢?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不少时间,诗词歌赋还是人生哲学呢,最终我选择了这个话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源自《管子·牧民》,意思是说百姓的粮仓充足,能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认识荣誉和耻辱。
若有人问为什么要选这个作为开始?通俗地说,实在。“仓廪”和“衣食”都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不能一日不吃,一日不穿吧!大家都是普通人嘛,自然要先讲点儿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闲话休提,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句话。“仓”指谷仓,“廪”指米仓(还有另一种解释:方的叫仓,圆的叫廪)。其实这句话最初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源自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管仲之口,在西汉时,司马迁编写《史记·管晏列传》中把“则”改成了“而”,于是就有了后世津津乐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大概意思是:粮仓充足才顾及礼节,衣食饱暖才知晓荣辱,君王的享用要有一定的制度才能得到亲附。纲纪废弛(礼义廉耻),政令不施行,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顺应民心。
虽然我不太建议一字一句地去翻译文言文,但如此也无可厚非,不如用个折中的法子,采用“意译”的方法,翻译出关键字即可意会。
话说管仲担任齐相后,与百姓同甘苦,流通货物,积累资财,帮助其果很快走上了民富国强之路,于是乎,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因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被广为传颂,流传至今。现在来看这句话,也毫不过时,这不正符合“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主义的命题吗?在那个时代,有如此觉悟实属难得!
不过我们也要明白,虽说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是必要条件,但是也要明白精神文明也是需要建设的,并非“仓廪实,衣食足”就一定会“知礼节,知荣辱”,这点从日常生活中也可窥见一斑。这也许是司马迁改字的原因之一吧,一字之差,差之远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的。举个例子,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让人民从在温饱线上挣扎到如今的小康社会,算是“仓廪足,衣食足”了,可很多人并没有做到“知礼节,知荣辱”吧?这也正是国家大力提倡建设精神文明的一大原因。文化得跟上来,反作用于经济,促进社会更上一层。
好了,大概就到这里吧,其他更学术类的其实不必多讲了,什么需求层次理论啦,不必去求极深的钻研,但如果读者对此十分感兴趣的话,倒也不妨去深究,了解社会学类的知识。如果只是单纯为增长见识,我想这些就足够了。
最后,欢迎读者来阅读和指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