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门阀士族,是如何从兴旺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士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它的前身是东汉时期以世家大族和名士为代表的官...
历史上门阀士族,是如何从兴旺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士族,是我国历史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它的前身是东汉时期以世家大族和名士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集团,由于察举、辟除等制度的存在,这些人以举主、门生及故吏等身份结成一种比较牢固的社会关系。
他们或在朝,或在野,共同特点是读书人,其中有不少以封建国家为已任的耿直派官僚士大夫。
最开始士族只是一些官僚士大夫集团,此时他们的力量并不强大,甚至是被当时的宦官集团所压制。但是这样的情况到了黄巾军起义后便发生了改变。为了镇压黄巾军,官僚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联合起来。于此同时,在平定叛乱之际,一大批军事武装集团悄然崛起。
以曹操为首的武装集团成功的统一了北方,官僚士大夫集团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依附于曹魏集团,并且在曹魏一朝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到了曹魏后期,官僚士大夫集团已经成为了左右政权更迭的因素。司马家族有了官僚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后,才成功地取代了曹魏政权。也正是在西晋时期,这些官僚士大夫集团凭借九品中正制和荫族荫客制的实行,成功地成为一个既当权又享有政治特权的阶层,即士族。
正所谓盛极而衰,两晋时期士族成为了与皇族相抗衡的政治势力,我们所熟知的“王与马,共天下”等等足以印证士族的强大。为了巩固皇权,从刘宋开始,统治者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削弱士族的影响。
比如说“九品中正制”这一选官制度是士族长盛不衰的关键,为了削弱其影响。宋、齐、梁、 陈的最高统治者们,积极推行“寒人掌机要”,提拔了一大批寒族子弟,让寒族与士族相抗衡,让原来由高级士族担当的部门首长的权力旁落,士族在中央的军政大权亦在实际上随之被剥夺。另一方面,南朝政权一改晋时由士族掌控州郡的做法,由皇族出任地方军政长官,杜绝了晋时高级士族拥兵自重、地方割据的现象,士族在地方上的军政大权亦随之剥夺。
再者士族繁荣的基础是土地一级人口,对此南朝统治者又实施“土断”政策,剥夺士族地主所控制的部分劳动人手,从经济上削弱他们的势力。北朝同样深受士族影响,到了北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同样推行了苏绰提出的“擢贤良”政策,不按门资而以才能选人,打破以门资取士的标准。
不过跟隋朝相比,南北朝时期削弱士族的政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减少士族对朝廷的影响,创造了“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不拘一格、不看出身、只看才学的选官制度。它取代的是门阀地主的命根子——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可以保证士族世世代代能够做官,即便是家族当中一些资质平庸的人也能官居高位(甚至出现了一些“傻子”出任大小官员的情况)。
九品中正制的存在,保证了门阀士族地主世代垄断政治大权。
隋朝科举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在经济上,为了减少士族的经济力量(门阀制度下的士族广占田园,荫庇成百上千的部曲、佃客,并享受免除服役等特权)。
隋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法,从士族豪强手里夺取了数十万人口,并实行了均田法。炀帝时期又把士族手中还能控制的那部分部曲、奴婢夺去受田能力。可以说到了隋朝时期,士族已经失去了法律的保护跟经济的支持,横行了几百年的门阀士族已经是昨日黄花。
唐朝建立后,延续了隋朝的科举制跟土地政策。门阀士族彻底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机会,但是因为唐朝初年为了维护统治,还是初任用士族人物,借其威望巩固其统治,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策略,维持的时间并不久。
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世族经济,联系东汉的庄园地主豪强势力,再联系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隋唐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只是有所松动;
宋代士绅经济以后,租佃制逐渐普及,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门阀士族没有成长起来时,时代属于汉朝。
门阀士族早已发育壮大后,时代属于晋朝。
只有中间的成长道路,才属于三国。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对门阀士族的真正绝杀,来自黄巢之乱。
当维系社交关系的人都大半被杀之后,朋友圈也就散了。更重要的是,在一片大乱中,门阀士族的谱牒也丢了。没有谱牒,活下来的人都成了个体。社交网络,断的一干二净
门阀士族依靠社交关系兴旺了900年,最终又在时代变迁中,因为社交网络断裂而消散。
表面上,他们败给了黄巢的屠刀。
实际上,他们败给时代的进程。
归根结底,门阀士族在晚唐的社交关系,是寄生于朝廷的躯体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加上社会秩序崩塌、平民崛起,他们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样,在乱世中重振家业。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唐中后期为什么门阀士族开始没落
显赫一时的门阀士族,在南朝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南朝后期,士族门阀势力衰落。其实从东晋开始,到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已经开始在慢慢的走向衰落了。根本原因就是士族门阀阶级自身的腐朽。他们不思进取,习惯了这么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官职体系,所以会面临着失败。此外,农民起义的打击,是士族门阀衰落的影响因素,农民起义的势力,打击了原有的士族门阀,促进了他们的衰亡。最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中,士族门阀姐姐收到打击,所以到了南朝时期,士族门阀借机,就丧失了自己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能力。
一、士族门阀阶级的不思进取。士族门阀阶级是可以凭借门第做官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官位可以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这就导致一个现象,这些阶级的后人,会不思进取,习惯了比较清闲的生活之后,更加的不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懂得军事政务,而且很多士族是近亲联姻,所以身体素质也不好,这就给士族门阀阶级的衰落提供了内在条件。
二、农民起义的打击和庶族的崛起。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以后,庶族出身的将领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瓜分了士族的权利。农民起义的爆发,积攒了长久对士族门阀阶级的矛盾,也加速了士族门阀阶级的衰落。
三、士族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总收到打压。士族的不思进取和庶族的兴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独秀,丧失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统治能力,所以就导致社会阶级矛盾严重冲突和计划,农民起义增加,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士族门阀的统治地位,后来地方统帅凭借自己的屋里,打破了门阀士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世族经济,联系东汉的庄园地主豪强势力,再联系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隋唐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只是有所松动;
宋代士绅经济以后,租佃制逐渐普及,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门阀士族没有成长起来时,时代属于汉朝。
门阀士族早已发育壮大后,时代属于晋朝。
只有中间的成长道路,才属于三国。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对门阀士族的真正绝杀,来自黄巢之乱。
当维系社交关系的人都大半被杀之后,朋友圈也就散了。更重要的是,在一片大乱中,门阀士族的谱牒也丢了。没有谱牒,活下来的人都成了个体。社交网络,断的一干二净
门阀士族依靠社交关系兴旺了900年,最终又在时代变迁中,因为社交网络断裂而消散。
表面上,他们败给了黄巢的屠刀。
实际上,他们败给时代的进程。
归根结底,门阀士族在晚唐的社交关系,是寄生于朝廷的躯体之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加上社会秩序崩塌、平民崛起,他们再也不能像祖先一样,在乱世中重振家业。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