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中国差不多大,而欧洲却是一个个分裂的小国家?中国能统一的原因有这些:1.中国地理环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是中国能够封闭发...
为什么和中国差不多大,而欧洲却是一个个分裂的小国家?
中国能统一的原因有这些:
1.中国地理环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是中国能够封闭发展,逐渐实现大一统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2.秦始皇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大一统提供了长远保障!汉武帝以后推行的儒家思想体系更是从制度和精神上保障了中国的长久大一统!
3.华夏自古以来的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能够保障国家和社会内部各种文明和文化共同发展,而不会一家独大,不允其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只是空有其表,表面实行儒术,内里践行法家,表现在统治方式上则又是道家。
4.华夏文明在世界东方一直是处于先进层面的,不管什么民族来了,只能被同化,而不能消灭或者改变!
而欧洲之所以未能保持住长久统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为文化主体的罗马拉丁人口太少,不足以覆盖整个地中海,更别说欧洲了!政治制度的先天不足导致帝国政治体制很难在平衡中发展,长久的内斗也耗干了罗马的激情和能量,致命的破碎的地理环境导致帝国统治很难有效维持!
在罗马灭亡后,蛮族大爆发,占据西欧中欧各地,自立为王的比比皆是,文化的落发展,后和政治建设的缺失使得日耳曼系各国各自为政,难以整合为统一的政治体,从此欧洲各国依托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
中国与欧洲差不多大的面积,为何中国统一欧洲却分裂
原因一:地理气候差异
中华大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满目草地,适宜于游牧。
农耕者必须定居。早期农耕者只能搭建简易窝棚,或用石器凿简易窑洞居住,因此只能选择既干旱少雨又可灌溉之地农耕。黄河流域正好既干旱少雨又可灌溉,因此成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炎黄子孙在黄河流域农耕进化中,学会建土砖房后,才逐步向多雨的淮河、长江等流域迁徙。
古老欧洲气候寒冷,是一个原始大森林,适宜于游猎而不适宜于游牧。欧洲人先后学会游牧后,必然一批批走出欧洲原始大森林,来到欧亚大草原,完成向游牧文明和氏族社会的进化。欧洲人先后在欧亚大草原的游牧进化期长达4000年。因为草原退化,欧洲人被迫分批南迁。他们选择有二:要么寻找农耕之地,向农耕文明进化;要么掠夺农耕文明。
他们选择了后者。
原因二:扩张防守差异
当时黄河、长江等流域散居着万余农耕部落,各部落间难免爆发战争,例如黄帝、炎帝就打得死去活来。
本来,这万余农耕部落绝无可能抱团结盟,可是突然杀来了手持铜制武器的外族游牧者,中华民族首次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炎黄二帝被迫化敌为友,万余农耕部落也被迫结盟,用石制武器抵抗铜制武器,双方血战十几年,终于打败了入侵者。
从此,在外族游牧者的强大威胁下,炎黄子孙必须抱团防守,部落联盟再也不能解体。
大禹正是在这个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封各部落为诸侯国,建立了大夏王朝。
因此,正是防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
欧洲人则始终保留了游牧者扩张的习性,而正是扩张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欧洲人扩张的典型特征:抱团掠夺,各自争抢掠夺成果。
例如,欧洲人抱团灭掉了古印度,各游牧部落在占领的印度土地上,先完成了向农耕文明的进化,后进化成了大大小小的邦国。由于扩张者只能统一别人而绝不愿被别人统一的天性,所以各邦国之间不可能出现统一。
古希腊——罗马人的祖先,也是来自欧亚大草原的游牧者。古希腊各游牧部落进化成了国家后,彼此打得死去活来,可谁也统一不了谁。战败者宁愿求助外族波斯人,也不愿被本民族的人统一。
马其顿人亚历山大渔翁得利,最终统一了古希腊,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但是,亚历山大丝毫不改扩张天性,所以只能马上打天下,不会马下治天下。他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每扩张一个地方,就交给一个总督治理,所以帝国各地的实权其实在总督手中。他一死,帝国立马分崩离析,也就在意料之中。
罗马人接着建立了比亚历山大帝国更大的罗马国,但是由于其扩张天性,再次使欧洲痛失统一机会。
罗马人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而当时东北欧是极其落后的蛮荒之地,生活着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勃艮第人等游牧部落,没有掠夺价值,所以罗马人始终把扩张方向选择在了西亚、北非。他们最大的扩张成果,就是将古埃及划入了罗马的版图,但是因为没有统一东北欧,为后来西罗马帝国的崩溃留下了巨大隐患。
原因三:政治制度差异
封建制的中国其实是一种国中之国的松散式统一。因为各诸侯国人权、财权、军权等完全独立,国君也不由中央王朝任命,中央王朝只不过是象征性的统治者。
但是,当时唯有这种国中之国的松散式统一,才是最智慧的统一模式,才是各方都乐于接受的多赢统一模式,也才是最佳统一模式。舍此,任何统一模式恐怕都难以为继,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势必毁于一旦。
因为这种国中之国的统一模式至少有四点好处:
一、以封建制为纽带,以烽火传信息为手段,中央王朝与各诸侯国形成了强大的防御体系,从而有效地阻吓和抵御了外族入侵。
二、中央王朝虽一般不能干预各诸侯国的内政,但依照封建制,可以调解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防止诸侯国以大欺小,彼此开战,这为中华民族赢来了1300多年的和平时间。在这1300多年中,世界其他地方战火纷飞,中国却即使由夏到商、由商到西周的改朝换代战争,也规模不大,战期不长,总体而言是和平的。
三、封建制并未改变土地公有制的属性,国王和国君只是土地的法人代表,而并非地主,因此都靠俸禄吃饭。再者,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有效地避免了因国家领导人继承而导致国家分裂。虽然国王和国君不得不把少量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功臣,但是分封出去的土地只是由公有变为私有,并未变为独立的国家领土。
四、由于土地的主体公有制属性没有改变,所以耕种者多为国民而非奴隶,只有贵族的仆人才是奴隶。但是这种性质的奴隶都享有家人式的人权,才华出众者还可得到重用,例如奴隶出身的尹伊,就做到了商朝的宰相。
所以,春秋战国以前的封建制,给中国带来的不止是和平,还有社会稳定。
欧洲实行的则是民主制,而正是民主制成了欧洲统一的最大障碍。
古希腊各部落国家都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越民主越追求独立自由,绝不愿被别人统一。
罗马人仿效古希腊人建立了民主的罗马,却把罗马式“民主共和国”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
罗马元老院对一系列人事任免、政策法律制定、国家重大决策等,都实行票决。国人依财富多寡,分为六个阶级,由各个阶级的百人团代表依次来投票。讽刺的是,元老院所属的第一阶级及骑士阶层百人团所拥有的票数已过半,因此只要这两个阶层意见一致,根本不需要其他阶级的百人团来投票,所有的国策都可拍板。
这两个阶层至少在战争的问题上总是意见一致,因为每次战争所掠夺的大量土地等财富,主要被这两个阶层的人瓜分掉了。
这两个阶层分得的土地越多,就越需要奴隶耕种,幸好战争可以产生大批战俘,而战俘可以全部转化为奴隶。
战争的好处主要为这两个阶层占有,负担却全部转嫁给了人民。
越来越多的人沦为贵族的财富——奴隶,失去了起码的人权,许多奴隶还被卖到奴隶格斗场。格斗的奴隶必须格斗至死,以大饱贵族观众的眼福。
更多被占领地人民沦为社会底层贫民或无产者,在他们心中,从未视罗马为祖国。
罗马农民阶层既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又是罗马军团的主要兵源。战争长年累月,他们终身打仗,家中或者田地荒芜,或者不堪沉重税负,渐渐沦为半农奴。
罗马日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为西罗马帝国的崩溃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民主的罗马后来变成了帝国的罗马。但罗马皇帝也打上了民主的烙印,并不能把皇位顺利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贵族和将军们可以民主地争夺。结果越争夺越血腥,皇帝也越短命,如公元217—270年,53年就换了30个皇帝。这样皇权频繁更迭、人民离心离德的罗马,外表看似强大,实则虚弱至极,被中国汉武帝挥锤一敲,就粉身碎骨了。
因果关系是这样的:汉武帝反击匈奴,匈奴被迫西迁挤压日耳曼、法兰克、斯拉夫、盎格鲁、撒克逊等游牧部落,各游牧部落被迫一起攻向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人民不是抵抗入侵者,而是纷纷加入入侵者的队伍,西罗马帝国一下就被撕成了碎片。
欧洲从此进入了长达五六百年的无政府黑暗期。各游牧部落在这个黑暗期,先后进化出了法兰克、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国家。其中,法兰克最大。如果大上加大,由法兰克统一欧洲本来是有点希望的,但又是平均的民主思想作怪,法兰克老国王一死,把国家平分给了三个儿子。一分为三的法兰克,当然再也担负不了统一欧洲的重任。
再后来,欧洲几个大国捧出了一个德意志皇帝,企图借这个皇帝统一欧洲。但既是皇帝,一定要极权,可这个皇帝要由七大选帝侯选出。这一选,皇帝就成了并无实权的摆设,自然也就完成不了统一欧洲的使命。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倒是统一了大半个欧洲,但是他却让人民选他做皇帝。他变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选的皇帝后,任命自己的兄弟们去做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的国王,激起了内乱,与此同时他还继续去征服俄罗斯,企图武力统一欧洲,最终彻底失败便早在意料之中。
德国人民又把希特勒选上了台,希特勒也企图通过武力统一欧洲,甚至统一世界,结果弄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以惨败告终。
因此可以总结:民主的欧洲必然是分裂的欧洲。
原因四:土地制度差异
中国夏朝属于氏族社会的末期,特点为氏族大家族多,诸侯国小,正是老子向往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适合土地完全公有。
从商朝以后,随着氏族社会解体。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为家庭主体,开始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公田私种,与现在中国农村的包田到户有某些相似之处。井田制是中国的独创,是适应家庭变化的必然产物,是土地由公有制到私有制最平稳的过渡方式,其存在千余年,为稳定中国封建社会功不可没。
井田制之所以消亡,是因为到春秋时代,太多的土地分封给了贵族,剩下的井田难以承受税负之重,以致“苛政猛于虎也”;农民日益丧失耕种公田的积极性,宁愿选择做贵族的奴隶,弃种公田而耕种贵族的私田,因为贵族不向国家纳税,当贵族的奴隶反而比做国民的日子好过。
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取消了贵族的特权,也废除了井田制,全部土地为国有,奖给有军功者和勤耕勤织者耕种,使秦国迅速强大,得以统一中国。自此之后,中国结束了国中之国的松散式统一模式,而进入了郡县制的极权式统一模式。
中国因为先独创了井田制,后改革了井田制,稳定和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欧洲则不然。欧洲先是抱团掠夺别人的土地,再由贵族私分掠夺所得的土地,这样的土地私有化模式,只能扩大欧洲的分裂。
例如罗马就是如此。正因为罗马极少数贵族占有了绝大多数土地,导致国家贫富严重两极分化,也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
日耳曼各游牧部落占领西罗马帝国后,在漫长的黑暗进化期,当权者一边占有大片公有土地,一边将大片公有土地奖偿给自己的卫队等心腹。最终形成国家时,土地大多落入新国王和新贵族之手。
在这个黑暗期,基督教趁机发展壮大,占有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形成了国中之国。教主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国王,神父们也都比贵族尊贵。底层民众深受政教双重盘剥,政教之间又争权夺利不已。这样的欧洲社会,只能是分裂的社会。
原因五:文化教育差异
中国早期的封建社会,文字尚未完全形成,形成的文字也尚未统一,所以文化教育主要是封建礼仪制度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规范祭祀如何敬死人,规范人伦如何做活人。
别小看这种教育,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任何家庭都在进行。久而久之,连一字不识的男女老少,也都会既敬自己的祖先,也敬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还懂忠孝悌义信等等。他们虽处不同的国度,却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中华传统,认同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儒家文化是封建文化最好的继承,孔子的有教无类,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让儒家文化基本统一了中国人的思想。
道家和佛教文化,或者主张天人合一,无为而治,或者主张善恶报应,慈悲为怀,也都有利于中国人的思想统一。
正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成功,才使中华文明从未发生断裂;中国只改朝换代,不灭祖亡国;合久虽分,分久必合。
欧洲的文化教育则不然。
人类尚未进入民主时代,古希腊的文化教育却张扬的是民主、自由、独立思想,结果不利于古希腊的民族统一。
罗马的文化教育则只停留在贵族阶层,平民连被教育的资格也丧失了,因此他们对罗马没有祖国的认同感,这也是原因之一。
在欧洲五六百年无政府黑暗期,基督教倒是统一了欧洲人的思想,但与其说是统一,不如说是禁锢。更可悲的是,基督教卷入了与世俗政权的权利之争,导致大分裂,欧洲人的思想也难免随之大分裂。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思想大解放,崇尚民主与科学,崇尚工业文明,商业文化大行其道。欧洲虽然率先进入了现代文化教育,但是现代文化教育催生了欧洲列强,欧洲列强先是忙着瓜分世界,后又为分赃不匀大打出手,将欧洲统一的希望打得粉碎。
欧洲都是“蛮、强”观念,个人英雄主义,谁都容不下谁,那就打呗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大统一的国家,而欧洲却是分裂成许多小国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客观决定主观,经济决定政治,这就是其中一例。
中国的历史。华夏民族的原始人类从树林里来到了广阔的平地上来生活(由于地震、山火或其他天然灾害),他们逐渐适应平地上行走,也习惯了在平地上耕种和饲养野生动物,学会制造简单工具,也学会有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逐渐聚居在一起,互相协作农业生产,互相交换劳动成果,共同对付外敌侵犯。
农业的劳动,不但促进原始人类的大脑发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创造出比以前打猎更多的食物(粮食),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这时,华夏族人口得到第一次迅速膨胀,在黄河流域中部(现河南大部分地区,这里有大片的松软的沙土平原,最适合耕种),就形成许多个原始部落。
l此时,中国大概正处于新、旧石器的两个时期,史称“夏朝”。夏朝各原始部落各占据一地,各自善于生产各种农产品,如:甲部落适宜生产小麦,乙部落善于种植水果,丙部落能制作草绳,丁部落能生产大量蔬菜等等。部落之间关系有点像前苏联的联邦制,各部落平等相处,互相通商通婚,并且他们协商产生一个有能力的部落联盟酋长,处理各部之间的矛盾。这个联盟酋长必须是身先士卒,英武雄壮,智勇双全,他必须得到各部落首领的认可。这样更换领导人的方
尧、舜、禹都做过联盟酋长,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特别是禹,为了治理黄河泛滥,为了各部落百姓能安居乐业,他三过家而入,任劳任怨,克已奉公,经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治理好洪水。此时,华夏族的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农作品日益丰富,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河南地区就形成大大小小城镇。
禹的儿子启由于私欲膨胀,废除禅让制,杀掉继承人,独占整个河南平原的经济利益,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用武力统治各部落,实行“家天下”的世袭制。其实此时,夏朝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夏启就是夏朝第一个的大王,皇城就在河南省内。
朝的建立,使华夏民族第一次在潜意识里有了“各部落是一个大家庭”的概念,每个人认为了自己正处于世界的中心。这种潜意识就像华夏民族的血液,流荡于历朝历代的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体里,代代相传,源源不断。不论以后的朝代如何分裂和混乱,当乱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众多英雄豪杰涌现,去实现国家的统一,去实现祖先的共同愿望。
就算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争霸时期、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和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等黑暗的岁月里,那些乱世英雄都有一个愿望,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统一全中国,偏安一地终究是自认为窝囊。
中国夏朝,为后世树立一个典范、一个理念,就是四海即一家,分裂了就不完整,就有遗憾,会不甘心。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征程,中国人已经形成国家“大一统”的民族心理。
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平原,华夏民族就能在上面耕种,生产大量的粮食产品,汉族人口得迅速的增长。土地资源和人口资源可是大宝贝呀!哪个帝王不喜欢,哪个枭雄会任意抛弃呢?
所以,上到帝王,下到平常百姓,都视土地资源为珍宝,那么国家的“统一”,就成了民族的共同的愿望,就成了国家稳定和繁荣的标志。
现在,我们来看看欧洲情况。欧洲的地理面貌特征是丘陵和山区为主,很少有大平原,加上欧洲处于北回归线以上位置,冬天经常冰封,异常寒冷。这种的地理面貌和气候条件,就决定了欧洲不适宜大面积的农业耕种,不能生产大量的农作物,从而决定了欧洲的必然是地广人稀的状况。古欧洲人没有大平原来耕种,主要靠游牧和山区种植为生,他们主要吃的是肉类和奶制品,民族性格也比较强悍,喜欢逞强斗狠。
早期的欧洲,城与城之间的战争,战争胜利者大多数都是把战败方实施屠城,不但把国王和王室赶尽杀绝,普通民众也不放过,整座城没有一个活口,就是一座死城。
为什么欧洲有这种情况?中国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欧洲胜利者只限强盗思维,他们只要一次性抢夺财宝,从来没有想过要统治败国的民众。况且败国没有大平原,也没有大量的粮食,所以百姓就没有被活下去的理由。
这里就不得不提欧洲那众多消失的、曾创造出灿烂文眀的古国,如古巴比伦等。那些古国从此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其创造的文化也随之灭绝,就算现在发掘出这些古国的文字,人们已无从破译。为什么?因为古国的传承人一个不留下,统统被侵略者屠杀了,又怎么可能不出现文化断层呢?
在古欧洲大陆上,乱世英雄就像一群土匪,打败一个城,就抢一城的宝物,就杀一城的百姓,在这些强盗的意识里认为:这些城,这些国我不要,我们要的是财宝,不是城池和百姓。他们烧杀抢掠之后常常就溜之大吉,根本不会留下来经营国家,也不会去治理异族百姓。
欧洲人的这种文化心理,归根到底是由欧洲的地理面貌特别所决定的。因为欧洲没有大平原,就没有大量的粮食储存,就没有大量的人口创造更多的财宝,战争胜利者只要财宝和粮食,而百姓没有大量的粮食可抢,那就只有屠城了。
中国的人口为什么是世界最多?为什么欧洲人口那么少,也不愿意生育?为什么众多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出现文化断层,而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国都出现文化断层?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中国特有的地理面貌去解答。
现在,有些人认为因为中国文字具有很好传承性,才使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没有被外族灭绝,我是不认同的,他们没有从中国的客观地理现状去分析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所以有失偏差。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