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阅读笔记《资治通鉴·唐纪》上记载了一则唐代汧国公的李勉的故事。他在做开封县尉的时候,有一次释放了一个重刑犯。若干年后...
《资治通鉴》阅读笔记
《资治通鉴·唐纪》上记载了一则唐代汧国公的李勉的故事。他在做开封县尉的时候,有一次释放了一个重刑犯。若干年后李勉官场失意,回乡路上,偶遇这个前囚犯。囚犯大哥发财了,要报恩。他老婆问如何才算能报答了这个恩。这个大哥说救命之恩怎么报答都不算过,乃至无法报答。他老婆就建议杀了李勉。说无法报答的恩情就是永远也还不完的债。干脆一了百了,这样就不欠别人的了。囚犯手下有一个仆人听到了对话,觉得李勉这样被杀实在可悲,就把故囚夫妇的计划告诉了李勉。李勉一听穿着睡衣仓皇夜奔,一直到百里之外的一家荒村夜店才停下了脚。这个故事,和民间的“一斗米养个恩人,一担米养个仇人”的说法异曲同工。由此我想到了教师这个岗位,可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每届学生新进高一,开始的时候,师生的关系都会比较融洽,但到了高三,面临升学的压力,所有矛盾就会开始爆发。如果这时候班级管理放松就会以升学率的整体下降为代价,根据不完全统计这个下降应该有10-20%之间。如果想坚持到最后,各种“反抗”和危机就会频繁上演,最后大家都会不甚愉快,或者甚不愉快。世界就是这样,谁愿意被别人吆喝呢!谁都认为自己是最自觉的那一个,最好的那一个。能懂得教师为什么坚持的,只能是极少数。
纵使你看清了人性恶的一面,自以为做好了一切准备,但还是会有意外出现。很多时候,纵使大家都满意,只要一个人觉得自家孩子没有得到最好的待遇,他也想搅乱一切,甚至公开喊出自己的暴力倾向。比如学校搞大合唱,有学生穿不了大家都商量好的晚礼服参加表演。她的家长就能连续举报一个多月,不停的匿名骚扰学校所有的大小领导,以种种理由要求不能穿这个晚礼服,甚至不惜恶意的揣测其他女生想嫁人。领导都认怂了,你该怎么办。其实可以再坚持一下,不然其他女生就会有一种终生的小遗憾。毕竟这个时候的半成熟的小女生特别想穿“大人”的衣服。最美好的年龄,他们想穿最美丽的衣服,以后慢慢就没有这种激动的感觉了。但,有一种恶叫“我不能,别人也不可以能”。再比如,在疫情期间,有个老师为学生连续上了几十节公益课。在最后阶段,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想逐步尝试一下分班特色教学,以便实验一下如何降低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无效时间耗费。这也会被恶意揣测,被攻击,最后搞得大家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而这些事情的背后原因,你都不能解释。因为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你也说不清,说多了,可能又会被理解为在羞辱他,她会以自己努力力图造成更大的混乱。
再比如,日常我们在组建一个新班级的时候,老师都希望同学之间能相互帮助。虽然偶尔有好的结果出现,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会发现结局是有人“退步”了。除非大家原来都比较积极上进,否则就会有一个同学的心态会发生变化。要么原先成绩靠前的同学开始嫌弃威胁到自己领先地位的同桌,感觉得自己被侵犯;要么就是逐渐进步的同学开始患得患失,觉得自己占有了好的资源,就不能放弃,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试图将好资源“私有化”。为此甚至可以采取过激的举措。就像一个刚刚拥有了自己土地的贫农,保护自己财产的暴力倾向要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不惜主观臆断“以命相搏”。最坏的情况是,那个本来是要被帮助的同学,觉得自己没有哪个地方是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那个要来帮他的那个人,要么讽刺挖苦,要么反向影响。当外界再次开始干预的时候,他还会不惜采取非常手段。
这些情况,其实都是一种人性的恶在作怪。这些恶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取得成功。关键是那些最后真正被侵害的人,很多时候反而不自知,甚至还会有人站在了这种恶的一边。这就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吧。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都懂,但却会下意识的感觉到自己也会被侵犯,甚至不惜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那些真正想帮自己的人,而站在那个想坑自己的人那边呢。这也就进一步催生了“恶”的泛滥。所以量子理论认为,世界在不停的熵增,好恐怖的一个理论,它让我们感到绝望。还好,它是以亿万年为背景的,不然这个世界的“善”真是无路可逃。幸好,我们还能看见零星的心灵之火,在我们这个时空闪耀,纵使她可能是远古燃烧后剩下的灰烬。也许人性确实像量子运动那样是不讲逻辑的。
当然,“善”总是会沐浴在我们身边的,我们先把一些“恶”写出来,目的是要 “善”的人要学会分辨出“恶”,一遍好好保护自己,不然这些“恶”一上来就会努力的攻击我们,他们会以此为乐。
(以上所举故事和事例纯属文学创作,现实中不存在类似真实事件,请注意区分辨别)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