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北周王朝建国始末5八柱国时代的落幕这场赵贵谋反事件,其实疑点重重。赵贵对宇文护的专政心生不满,这点可以理解,但是赵贵竟然...
第二章 北周王朝建国始末
5八柱国时代的落幕
这场赵贵谋反事件,其实疑点重重。
赵贵对宇文护的专政心生不满,这点可以理解,但是赵贵竟然找了独孤信商议谋反之事,这就让人非常不解了。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关陇系的元老有很多,有位列柱国的侯莫陈崇,也有位列大将军的李远、达奚武等人,赵贵的理想“合伙人”有很多,而且都比孤独信更合适。
按理说,赵贵应该找同一政治阵营的人来商讨政变之事,这样最安全,也最合乎常理。但是,赵贵却偏偏联络了关陇系之外的独孤信,同时也是宇文泰生前最不信任的人。
这也成为此次赵贵谋反案的最大的疑点,作为关陇系的赵贵,怎么会和荆襄系的独孤信联手谋反呢?我们查阅史料,也从未发现赵贵和独孤信之前有任何密切交往的证据。
难道说,独孤信之死,其实是宇文护栽赃的结果吗?
我们在史料中找到了另外一条线索,或许可以解开这一谜案。
赵贵谋反案后一年,即公元558年,当时已经是周明帝宇文毓在位,宇文毓发布了一道诏书,其中有这样一段:
元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新皇继位发布赦令,这是古代常见的事,但是,此次大赦却包含了因为赵贵谋反而被连坐的元氏子女,这就令人十分意外了。
另外,就连宇文护的小舅子元孝矩(宇文护娶了元孝矩的妹妹),由于元魏宗室的身份,也在赵贵谋反案后被一并流放到了蜀地。
这就不禁让人感到疑惑,元魏宗室是怎么会和赵贵谋反案牵扯上了关系呢?
元氏被宇文氏夺了天下,对新朝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赵贵谋反只是为了自己上位,元氏子孙没必要为了反对宇文氏而帮助赵贵上位。
唯一的可能是,赵贵一定给了元氏子孙某种政治上的许诺,比如改立元氏为帝,恢复魏室江山。
这也就有了赵贵和独孤信合作的最好解释,即赵贵向独孤信和元氏子孙同时许诺,在政治上恢复元魏的正统。
因为独孤信除了荆襄系的派系身份之外,同时他也是拥护元魏的“保皇派”,元氏子孙和独孤信的政治诉求是一样的,他们都痛恨宇文氏,都希望这个国家继续姓元。
可能也正是因为涉及面太广,赵贵的阴谋还没付诸实施,就走漏了,被宇文盛提前告了密。
这也是独孤信之死的真正原因,他对元魏的忠诚,导致了他参与赵贵谋反,最终也迎来了灭顶之灾。
包括《周书》、《北史》在内的众多史书,对于西魏禅代北周的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都非常简略。尤其是对于宇文护的成功上位和赵贵谋反案,都不过是寥寥数笔的记录。
事实上,历史上任何权力的过渡,从来都不可能是一番风平浪静。
就像现在很多网友所说的,“字数越少,事情越大”,历史事件同样如此。
历史只会记录表面上权力交接的结果,背后的政治博弈则需要我们透过史料上简略的文字来破解真相。
赵贵死了,独孤信死了,两大柱国一夜间被宇文护摆平了。三柱国顿时又变成二柱国,宇文护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个隐患——侯莫陈崇。
六年之后,侯莫陈崇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祸从口出,最终也被宇文护所杀。具体情况,暂且不表,后文会再细说。
因此,我们翻阅《周书》会发现,赵贵、独孤信和侯莫陈崇三人是放在同一个传记里记述的。原因自然不言自明,这三个人都属于北周的叛臣。
说到侯莫陈崇,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他的姓氏,也许你以为他姓侯,也许你以为他姓侯莫,其实都不对,此人的姓氏是侯莫陈,这是鲜卑族的姓氏。三个字的复姓,在今天来看十分罕见,但在当时其实并不稀奇。
而八柱国之一的于谨,一向态度鲜明地支持宇文护,所以他逐渐从老虎蜕变成了羔羊,宇文护也没有对其杀戮,最终寿终正寝。或许宇文护是因为感激于瑾此前对自己的拥护,才将于谨放过一马吧。于谨的子孙在后世都享尽荣宠,唐太宗时期著名宰相于志宁就是他的曾孙。
另外,八柱国中还有一直病怏怏的李弼,也终于在北周刚建立的这一年,一命呜呼了。
死的早不如死的巧,李弼似乎是卡好了时间咽气的,不仅避免了宇文护的忌惮和杀戮,而且死后极尽哀荣,子孙荣宠不衰。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唐朝著名的“山人宰相”李泌,都是他的后世子孙。
八柱国自此谢幕。
让我们再次简单回顾一下八柱国的人生谢幕。
宇文泰:556年北巡途中病逝,宇文觉继嗣。元欣:西魏皇室,无实权,大约逝世于西魏恭帝时期,生卒年不详。李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病逝于551年,他是八柱国中第一个病逝的。李弼:对宇文护的上位始终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557年病逝。侯莫陈崇;宇文护掌权期间,他一直明哲保身,后来因为说了对宇文护不敬的话,祸从口出,被逼自杀,死于563年。于瑾:深受宇文泰知遇之恩,宇文泰病逝后,力排众议拥护宇文家族宇文护和宇文觉,宇文护此后对于谨始终尊奉有加,568年病逝,他是八柱国中年岁最高的。赵贵:不满宇文护专权,谋反被杀,死于557年。独孤信:受赵贵牵连,自杀而死,死于557年。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557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不仅完成了西魏到北周的过渡,统治集团内部也完成一次大清洗、大重组,也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个时代,就是八柱国的时代。在《周书》里,有这样一段对于八柱国的描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
《周书》成书于唐太宗时期,这段话也就代表唐朝人对八柱国的看法,人们无不倾慕于那个时代门阀的荣耀。
八柱国的门阀时代,渐渐远去,然而,每当我透过泛黄的书页读到那段历史,回想起那个时代,,我的脑海总是被一片刀光剑影所笼罩,血与火的拼杀充斥其间。
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是一个纯粹的战争年代,一个军事杀伐的时代,一个流血漂杵、生灵涂炭的时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伴随着野蛮与杀戮的时代,最终却能够完成凤凰涅槃,酝酿出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礼仪,造就出一段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隋唐盛世,隋唐繁华和风流的背后,竟然是这样一段惨烈而血腥的历史,你可曾想到。
历史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历史需要积淀,需要磨砺,在它绽放出绚丽之花之前,它还需要饱尝无数风雨的洗礼。
八柱国的荣光,从此不复存在,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们的后代仍将继续前行,并最终浴火重生。
八柱国从此谢幕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宇文护的掌权,宇文护成了北周当之无愧的掌门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