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样的?其实三国历史现在很少人了解,就蜀国那时的经济条件,还有人口数量(人不多,还养着庞大的军队,能打...
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样的?
以我国旧史的一般体例来说,如果君主对臣子上书反应比较大,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会特别记载,如“疏上,帝大怒”或者“帝览而嘉之”,所以后主应该没什么反应,也就是个默许的态度吧
以我国旧史的一般体例来说,断送了难得的好局面三国志诸葛亮传在记载他上出师表后立刻出征,如果君主对臣子上书反应比较大,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也就是个默许的态度吧
后来有次出征因为朝中谗言而在战局有利时招回诸葛亮,都会特别记载,如“疏上,所以后主应该没什么反应,没有后主的反应文字“遂行
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是什么?果真是心存忌恨吗?
在整个蜀汉王朝中,诸葛亮和刘禅的君臣关系最为复杂。有一位专家学者说,刘禅对诸葛亮是心存怨恨的,因为诸葛亮动不动就搬出刘备来压着刘禅,一副大人训小孩子的口吻,让刘禅这个蜀汉王朝的皇帝非常不满。也正因此,刘禅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就撤掉了丞相的职务,以此表达对诸葛亮的不满。
其实,这种观点是误解。因为刘禅不仅没有怨恨诸葛亮,反而是无限信任“举国相托”。当时,诸葛亮的职务就是益州牧。而蜀汉王朝也就益州一块地盘,所以等于是把整个蜀汉都交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对刘禅寄予厚望,他知道自己要尽心辅佐刘禅,所以才选择大权独揽,这样才可以让蜀汉王朝的运转效率达到最高。
后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刘禅为诸葛亮举行葬礼。当时有一个叫李邈的大臣说了诸葛亮的坏话,结果刘禅命令手下将李邈活活打死。要知道,刘禅可是一个很善良甚至很懦弱的皇帝,他一生大赦天下达到了12次之多,这辈子总共就杀过两个大臣。其中一个,就是这位说诸葛亮坏话的李邈。
至于撤销丞相职务,这事儿其实不怪刘禅。因为诸葛亮死了之后,蜀汉王朝没有谁的威望可以符合丞相的要求,因此只有刘禅自己亲政才可以稳得住局面。但刘禅很好得执行了诸葛亮的遗嘱,他让蒋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又让费祎主管军事兼管行政。这两个大臣都是诸葛亮点名接班的,刘禅信任并且重用他们,自然应该算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最有意思的是,不仅朝廷上的大臣任命都以诸葛亮的意思办,就连皇宫内部的管理也如此。诸葛亮非常信任董允,在《出师表》里曾经专门提到过。可是这位董允却是一个狠人,他对刘禅很敢说话,拦着刘禅册立皇妃,指着宦官黄浩的鼻子大骂。按理说,刘禅对于这样的愣头青应该给他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可是,刘禅却命令董允掌管禁卫军。由此可见,刘禅对于诸葛亮根本没有什么怨恨。
而且,刘禅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并且封诸葛瞻做了骑都尉。这个位置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重臣,后来一路青云直上,最后做到了尚书台,算是接过了诸葛亮的内政大权。只不过,当时蜀汉国力很弱,诸葛瞻没有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罢了。
因此,史书上对于诸葛瞻的内政措施记载不多。但毋庸置疑的是,最后邓艾兵临城下,刘禅还让诸葛瞻去守卫绵竹,算是彻彻底底的举国相托了。
纵观整个历史,能够做到蜀汉王朝这样,对诸葛亮家族如此推心置腹去信任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刘禅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是怎样的
刘备临终前特别嘱咐刘禅要与诸葛亮共同处事,事情都要跟诸葛亮商量,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刘禅也是照着刘备的话来做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跟诸葛亮商量,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诸葛亮说的来办。对于诸葛亮的独揽大权,刘禅也没有因此抱怨和愤怒,而是做到了凡事都要忍让。
在诸葛亮发兵北征的前夕,他对刘禅还不放心,特意派人心腹董元来辅助刘禅,“监督刘禅”。诸葛亮对刘禅的语气,并不是臣子的口气,更像是一个父亲在教导自己的儿子。刘禅也是默认了,并没有表现出不悦的神情,因为他也不像让国内的政局混乱。
对于诸葛亮发兵北征,虽然刘禅不太同意这个举动,但是还是全新为诸葛亮加油鼓劲。因为他始终把刘备的教导放在心上,最重要的是为了维护诸葛亮在朝廷上中权威。
刘禅也非常支持诸葛亮的治国方针,虽然诸葛亮也有出错的时候,但是他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一线生机,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还是用诸葛亮时期的措施,甚至重用诸葛亮为他挑选的人才。
刘禅无能是真的吗
纵观历史,刘禅任蜀汉皇帝共有四十一年,这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刘禅作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他软弱无能,甚至被认为是弱智,低能儿,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个弱智的人能在诸葛亮死后在贤臣的辅佐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刘禅被认为是无能的人,实在是个千古奇冤。
殊不知,刘禅的父亲昭烈帝刘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高手了,刘备虽然文才不行,但是刘备的演技却是一流:他特别能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喜怒不形于色;而需要时,又说哭就能哭出来。这个在《三国演义》中多处都有体现。
在《三国志》中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还有写到关于诸葛亮夸奖刘禅的话,以诸葛亮的为人想必不是阿谀奉承的人,刘备呢,也颇有知人之明,所以由此可见刘禅绝对不是什么弱智无能之人。其实,刘禅之所以看起来无能,无非是因为有了一个无人能及的父亲刘备,他开创了一个属于刘姓的蜀汉时代,文有诸葛安天下,武有五虎定乾坤。这样一个算的上是非常强大的帝国,刘禅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的表现全然被其父亲和一种将领的杰出表现所掩盖,即使最美的鲜花也需要绿叶来陪衬,所以我们的后主很不幸成为了绿叶。
刘备在世,刘禅作为太子,他不能出入沙场博取功名。刘备去世,刘禅登基称帝,又被控制欲强烈的相父诸葛孔明把持了蜀国所有的力量,从种种方面而来,一直没有刘禅发挥的地方,所以世人都认为刘禅是无能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其实不傻是真的吗
刘禅,蜀汉后主,小名为阿斗,刘备的儿子。刘备在入蜀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在公元233年继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后来投降曹魏,蜀汉灭亡。有很多认为刘禅是弱智,主要表现在亲信小人、不战而降和没心没肺,但是事实上刘禅并不傻,而是一位被历史扭曲的大气君主。
刘备在临终前特意嘱咐刘禅要听从诸葛亮的意见,代诸葛亮像父亲一样。刘禅也做到了,虽然诸葛亮大权独揽,但是刘禅还是做到了谦让,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按照常规,诸葛亮应该把政权还给刘禅,但是他却没有那么做,他依旧把二十多岁的刘禅当作小孩,还要教刘禅像教小孩一样,告诫他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成年的刘禅为了大局着想,于是委曲求全。
诸葛亮违背了刘备让起辅政的嘱托,进而选择了代政并且长期让自己的军队在外面,这是君臣的大忌。尽管刘禅跟诸葛亮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但是刘禅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尽量地克制自己。诸葛亮在错用人之后非常自责,刘禅便安慰他,诸葛亮选择自贬。为了不影响诸葛亮的权威,在他打了胜仗之后,就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禅竟然哭倒在了龙床上,等到灵柩运回来的时候,刘禅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进行迎接。刘禅的行事,既得到了民心,也顺从了民意,也使得蜀国的政权的稳定得到了保障。如此年轻的皇帝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地体地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是自古以来都未曾有过的事情。
刘禅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
公元223年6月,夷陵一战战败后归来的刘备重病不起,刘备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叫来丞相诸葛亮进行托孤,刘备给予了诸葛亮在蜀汉之中最大的权利,其权利之大,甚至能废除刘禅,另立他人掌握蜀汉政权。当然,为防止诸葛亮专权,刘备还让李严为托孤重臣,用以制衡诸葛亮专权,更吩咐老将赵云保护刘禅周全。
在刘备去世时,后主刘禅刚满十七岁。虽然刘备称刘禅年幼,但实际上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之际,这个年纪的少年已经可以雄踞一方了。比如江东小霸王孙策在十五岁时就随父亲一同讨伐董卓,二十岁就在江东赢下显赫名声,后来孙策去世,孙权成为江东政权的执掌人时,也不过十八岁。可以说,十七岁的刘禅在当时是可以逐渐掌控蜀汉政权的。
只可惜诸葛亮对刘禅不够信任,他认为自己受到刘备的嘱托,必须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同时也为了让蜀汉政权不被毁在刘禅手中,诸葛亮在刘备死后,通过北伐,一步步将大权握在手中,最终李严因粮草问题,被诸葛亮贬为庶民,而老将赵云也因年迈去世,从此,诸葛亮独揽军政大权。
而对于刘禅而言,这是十分难以接受的现实。毕竟刘禅并非蠢笨之人,他的才能或许比不上自己的父亲刘备,但他本身还是具备帝王风范的,然而这么一位胸有大志的少年帝王,满腔热血与规划却无处实施,这对于刘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正因如此,刘禅心中对诸葛亮肯定是有怨恨的。要知道自古以来,身为帝王却大权旁落,这对于任何一个有尊严的帝王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虽然后世认为刘禅气量不凡,或许可以不计较诸葛亮的掌权,但要知道当年刘禅的弟弟刘永不过是说了一句得罪刘禅的话,刘禅就直接将刘永放逐,十数年不再相见。要知道刘永还是刘禅同父异母的弟弟,作为一个并没有血缘关系,仅仅只是刘备口头吩咐要如同父亲般对待的诸葛亮,刘禅又能有多少包容之心呢?
如果诸葛亮仅仅只是手握大权,刘禅或许还可以适当的忍耐,毕竟丞相年事已高,又因为事必躬亲而精力逐渐变差,只要熬到诸葛亮去世,刘禅也就算是出头的。然而诸葛亮不仅在军政方面独断专行,同时还时常上奏,教导刘禅为君之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师表》。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几句话说明了为什么要出兵北伐后,话锋一转,直接对朝廷内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对刘禅定下了很多规定,更是不断的鞭策与督促刘禅。看起来,诸葛亮在北伐之际,还不忘对年幼的后主进行教诲,还不忘在自己北伐时对刘禅周围的事情进行指点与安排,这对于旁人而言,无疑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真实体现。只不过这篇《出师表》虽说在后世让人读之而堕泪,更是流传深远,意味深长,但仅当时而言,诸葛亮这样的忠诚是没办法打动刘禅的。毕竟对于刘禅来说,这份《出师表》无异于是对他能力的怀疑,更是让刘禅彻底沦落为诸葛亮的牵线木偶,这让身为一国之君的刘禅空有抱负与想法,却无法实现,因此《出师表》虽然天下闻名,但注定会引起刘禅的不满。
正因为诸葛亮的专权,让刘禅越发感到怨恨,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甚至不愿依照民意,为诸葛亮立庙,直到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刘禅才迫于朝中重臣与民间压力,不得已在成都为诸葛亮立庙祭祀。笔者认为,刘禅在登基之初无法一展抱负,死后则不肯为诸葛亮立庙,可以说,他对诸葛亮确实是有很大意见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