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人体的热量被消耗后是怎么体现的1.大家都说要减肥,就要让自己的热量被身体消耗或燃烧,那消耗燃烧后都变成什么东西了,比方说一...
请问,人体的热量被消耗后是怎么体现的
1.大家都说要减肥,就要让自己的热量被身体消耗或燃烧,那消耗燃烧后都变成什么东西了,比方说一张纸燃烧后变成灰和烟,一杯水加热成水蒸气,那热量被消耗了在人体上时怎么体现的,是不是汗水???是不是不用运动,每天在火炉边站着就能减肥啊?如果没有流汗是不是就代表没有消耗热量呢????rnrn2.身体上的脂肪(肥肉)是不是热量啊,减肥不就是减脂肪(肥肉)吗,燃烧热量不就说要燃烧脂肪(肥肉)吗,是不是这个道理啊?rnrn3.热量和能量是什么概念啊?人体要消耗的是热量还是能量,热量在消耗的同时也意味着能量的转换,这能量在身体里是什么东西,会发胖吗?rnrn4.我想减肥20斤大概要多久,怎么科学的减肥才能快速减掉20斤甚至更多人体能量消耗主要有3个部分:
1、基础代谢,指人体在清醒而极端安静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2、日常消耗,即除平躺外,吃饭、工作、走路等正常活动消耗的能量,这是因人而异的。
3、运动消耗,指一次运动所产生的能量消耗。个体总摄入的能量大于身体所需时,多余能量就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身体里。而减肥就是让我们通过运动来消耗身体中储存起来的多余脂肪,达到瘦身的目的。
扩展资料
人体内的糖分主要由这三部分组成,它们都可以为人体提供热量。当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消耗的热量约为1大卡/公斤体重/小时,熟睡时热量消耗水平比这个标准还要更低一些。
就算熟睡时热量消耗也为1大卡/公斤体重/小时,拿一位成年男性来说,如果体重为60公斤,晚上睡眠时间为8小时,所消耗能量为480大卡。假设这480大卡的热量全部由糖供能,1克糖能提供4大卡热量,那么夜里睡觉最多能消耗120克糖,离消耗殆尽还远着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氧运动才能减脂,无氧运动只能塑形?
人体在消耗热量时,所要用到的原料营养素和人体成分的变化,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1.血液里的葡萄糖是能量的源泉,当其缺乏时,人体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在肝糖原分解的过程中,水分的排泄增多,因此体重会快速减少。
2.人体将以脂肪为原料的葡萄糖消耗完之后,下一步将蛋白质分解成葡萄糖。这时,蛋白质组织的损失就是肌肉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同时加强运动,增加肌肉的合成。蛋白质里也有很多水分,这个阶段水分排泄也会增多。
3.人体成分分析仪显示,到了该阶段,蛋白质的消耗将会减少,体脂肪成为主要能源。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相比,脂肪的能源消耗效率要高两倍,少量脂肪就能释放出很多能量,因此这个阶段的体重减少比前两个阶段要缓慢。人的大脑和其他组织有所不同,它只能以葡萄糖为其能源。人在空腹两天之后,体内葡萄糖和储藏的肝糖原将会耗尽。这时,大脑将会用酮体为能源,在空腹10天后,其量增为大值。人体在饥饿、糖尿、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时生成酮体,它的量大于大脑所要消耗的量时,弱酸性的酮体将血液变成酸性,这时人体的酸碱度遭到破坏,严重时将会危及生命。
4.控制体重进入后期,体脂肪成为主要的能源,体重和体脂肪率同时减少,这个时期发生真正的体重减少。在完全断食,只进水的情况下,从开始到这个时期大约要10天以上,在节食的情况下则需2~4周。以体脂肪为能源,根据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数据显示,发生体重减少时,每天多减0.1~0.2千克。人体在进入第四周后,必要的基础代谢量将要减少,处于长期的饥饿状态,以致影响身体成分平衡,这不是直接去除脂肪的好方法。
1.脂肪燃烧后 应该是 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汗水也算是一种体现吧
光站在火炉旁肯定不行呀。。。那这减肥也简单了吧 没流汗当然也要消耗热量
因为人每天都需要一定的基本热量 这基本热量是根据你的身高体重计算的。 再加上 你的其他体力脑力劳动所消耗的 就是你一天需要的热量
2.热量是来源于食物 脂肪 是提供热量的。 就是说 你吃多了东西(摄入过多热量)就会长肥肉。
减肥有人减的是水 有人减的是脂肪
3.这个太专业 我也不太懂 只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
(前3点非专业回答 仅是个人经验之谈 有错误 望指教)
4.要看你怎么减 我的亲身体验是 少吃是必须的 前一段时间 我是严格过午不食 无零食 下午喝一大杯普洱 每天 晚上会快走1小时 一个月不到瘦8斤 但必须坚持 现在我没坚持就又胖回去了 我不知道 这科不科学 因为会便秘 其他倒还好 反正我觉得这方法不错 又不花钱 还省钱 ( 因为吃得少) 关键就是要坚持 如果坚持 我觉得 20斤 差不多2个多月就能减下来吧 但减肥成功后 还是要控制饮食 我觉得 得一直一直坚持 减肥是一生的事业。。
以上都是本人亲身经验 希望有帮到你 望采纳
能量是物理学中描写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一个量。一个系统的能量可以被定义为从一个被定义的零能量的状态转换为该系统现状的功的总和。一个系统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物理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随着对这个系统的描写而变换。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能量不会消失,只能转移,能量是不会消失(抵消)的,任何运动都需要能量。 能量摄入过剩,则会在体内贮存起来。人体内能量的贮存形式是脂肪,脂肪在体内的异常堆积,会导致肥胖和机体不必要的负担,并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等流行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人体内的脂肪(油脂)就像是汽车油箱里的汽油一样,汽油燃烧产生动力,动力越大,速度越快。当人体运动时,体内的脂肪就会转化成能量,从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动能。就像是当运动达到一定的量时,体重随着体内脂肪的减速少就会自然下降。 单靠运动减肥需按自己实际情况而定。不可过量。最后咨询营养师,计算每天摄入的热量和你每天运动消耗的能量,不致人生及身体为妙!
食物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转化为热量的
动物的能量来自于食物,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空气中燃烧氧化有相似之处,但进行的方式不同.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简称代谢。
糖、脂肪、蛋白质三种营养物质,经消化转变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入血。在细胞中,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构筑机体的组成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同时经过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为代谢产物。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物质代谢过程中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在分解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蕴藏的化学能便释放出来。这些化学能经过转化,便成了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所以说分解是代谢的放能反应。而在合成代谢过程中,需要供给能量,因此是吸能反应。可见,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是紧密联系着的。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些能源物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这些能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发。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体内最主要的高能磷酸键化学物是三磷酸腺苷(ATP)。此外,还可有高能硫酯键等。机体利用ATP去合成各种细胞组成分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细胞利用ATP去进行各种离子和其它一些物质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两侧离子浓度差所形成的势能;肌肉还可利用ATP所载荷的自由能进行收缩和舒张,完成多种机械功。总的看来,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功(外功)以外,其余的能量最后都转变为热能。例如心肌收缩所产生的势能(动脉血压)与动能(血液流速),均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中,因克服血流内、外所产生的阻力而转化为热能。在人体内,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热能不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能用来作功。
在安静状态下摄入食物后,人体释放的热量比摄入的食物本身氧化后所产生的热量要多。例如摄入能产100kJ热量的蛋白质后,人体实际产热量为130kJ,额外多产生了30kJ热量,表明进食蛋白质后,机体产热量超过了蛋白质氧化后产热量的30%。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糖类或脂肪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为其产热量的4%-6%,即进食能产100kJ热量的糖类或脂肪后,机体产热量为104-106kJ。而混合食物可使产热量增加10%左右。这种额外增加的热量不能被利用来作功,只能用于维持体温。因此,为了补充体内额外的热量消耗,机体必须多进食一些食物补充这份多消耗的能量。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这种现象在进食后1h左右开始,并延续到7-8h。有人将氨基酸注入静脉内,可出现与经口给予相同的代谢率增值现象,这些事实使人们推想,食后的“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因此,有人认为肝在接脱氨基反应中消耗了能量可能是“额外”热量产生的原因。
搬运:https://www.yxgapp.com/this-is-how-your-body-turns-food-into-energy/
食物中的能量主要是以什么能的形式储存
食物中的能量主要是以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简介:
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候所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化学能。
化学能是指化合物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种能量的变化与反应中热能的变化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各原子重新排列而产生新的化合物时,将导致化学能的变化,产生放热或吸热效应。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