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舍》是一本由悟义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禅舍》读后感(一):感恩读了老师的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禅“浩瀚无垠”,渺小的我要时刻修“炼”内心
《禅舍》是一本由悟义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禅舍》读后感(一):感恩
读了老师的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禅“浩瀚无垠”,渺小的我要时刻修“炼”内心的“禅舍”
这不是我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没有精神的活着,人就会迷茫徬徨,向无根的树叶随风飘荡,随波逐流,使得人生找不到方向,“禅舍”的修行是点燃心灯,让我的内心愿力有所增长,让我们在这个“缤纷”世界能保持一份清醒,保护内心真实的自我,保留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
《禅舍》读后感(二):第二章 禅心修行
读过老师的《禅舍》、《生存》、《本能》、《金刚经心要》,一点点的打破原有的思维,越学习越发现像井底之蛙一样坐井观天,老师的知识如浩瀚宇宙,但又无时无刻不让我们回归生活,修于生活,觉悟于生活! 明心见性,自利利他,继续跟随老师学习! 打开自己的视野、心野!
“生命只有在谦虚心带动下才能调和,调和才能生长。谦虚心的表现是不凌驾于万物之上,不随意支配万物,不侵犯别人资产,不妨碍别人幸福,不随意下定论。生命是独立的,既不会带人受过,也不会替人领赏,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禅舍》读后感(三):我们不通过修行得到什么,而是通过修行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量”足够大的人,才“能”带身边人一起精进向上,帮助他们不掉队,及时鼓励鞭策身边人,令期发惭愧心、羞耻心,从而发愤自强。“量”不够时“能”就有限,就带不动他人,无法促进他人跟着向上一路,故此,“能”不够时,果断疏远:被娱乐化、无聊化、鸡汤化的朋友圈是必须的过程。 修行的核心是唤醒生命,你是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便能相应什么样的生命能量场,便能在什么样的能量场里发挥,便和什么样的能量生命感通,不同的场,量不同,看上去似乎在一个空间内,却时间不同、速度不同,发挥不同,所见不同。 禅修包含了三个要素:修养、修炼、修行,养和社会大众的关系,炼和自然万物的关系,行和六度万行的关系!
《禅舍》读后感(四):第一章 生命禅舍
读禅静心,修禅立命!感恩禅舍,感恩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与清楚自己的心音!希望你们也可以尝试的接触。
禅心是不二皆同,无不包容。表现为不排斥,不讨厌,互相不妨碍,并且互相促进。蚊子讨厌吗?如果把蚊子都打死了鸟吃什么?青蛙吃什么?如果蚊子没了,鸟就饿死了一半,青蛙也没了,还能有生态万千吗?生态是一个链条,本没有善恶,好坏。因为有了私,才有了善恶,好坏。
《禅舍》读后感(五):生活处处禅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 工作上班都是生活,生活就是烦恼,而禅就是菩提。现在的人们,做事情时会有很多痛苦,但换个方式去看这些事情,会发现之所以有这些事情,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你。换个角度看,你就可以快乐地去做。 而禅的目标是让我们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不要转移你的目标,这是生活禅入门的基本方法。生活禅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也是生活,工作也是生活。生活禅的中心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所以能够安住在当下;奉献人生,所以能守一不移。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种奉献。 一念迷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 很多人以为信佛就是信神。其实不相信有神可以,但要相信有佛,因为佛就是你自己。佛说:众生即佛,心净即佛,心悟即佛,这个你要相信,信自己身上的佛性,人人皆有佛性,有佛性则皆可成佛。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悟,就是佛。信佛不是信神。但是,也正因为不相信有神,所以我们人类的敬畏之心淡薄了,没有敬畏之心就可以为所欲为。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人可以不相信有神,但是要相信一个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这个敬畏之心,很多人就失去了约束。
《禅舍》读后感(六):生命应该充满喜乐。拒绝喜乐的人不正常
生命应该充满喜乐。拒绝喜乐的人不正常。
禅之花可以在尘世的每一个角落绽放。禅就是要打破一切宗教观念的束缚。
一定要有一种内在的活泼。不要守着那个空寂的境界。
生而为人就应该随缘演绎,就应该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要一天到晚空空空。
要看到身边的美好,要感受到身边的一切美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苦行的年代已经结束了。要充满喜乐。人活在世上不追求喜乐那就是不可理喻的人。充满喜乐你的层次就会越来越上升。
不要自讨苦吃,宗教让很多人让产生了自虐倾向。这个时代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那就是快乐修行,不再排斥世俗生活。为什么要躲进深山老林呢?怕什么呢?一个人不应该受到陈旧的礼法的束缚,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首先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活着。不再把治学研究放在第一位,生活才是第一位。否则皓首穷经,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最后孤零零的一个人有啥意思呢?
禅就是有别于一切宗教,到了后面禅之所以会衰落,是因为宗教势力的反扑。禅就是佛法的核心。不要那么严肃,因为禅并不在某一个地方,禅是遍在。那你何必那么严肃那么宗教化呢?当前一念就是解脱。禅就是迅速的。不要有修行的观念,要学会生活。念念解脱,念念自在。建立最崇高的信仰,那就是对自性的信仰。这样的信仰是建立在深悟的基础上的。悟真的是很迅速的,真的是刹那之间的,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理由。
禅与密在高处合一。禅即是密,密即是禅。言思未起时,刹那悟空性。言思既起时,念念能透空。缘何得如此?为有慧眼故。什么是无我?无我不是自我贬低自我否定,无我就是悟入空性后的随缘演绎。真有心得的人可能会玩玩理论,但绝不会依赖理论。不能当下悟入空性者不得解脱生死。
《禅舍》读后感(七):静能生慧,静能生智。
静能生慧,静能生智。
宇宙中最宝贵是生命,生命中最宝贵的就是智慧。 所以,大智慧者,都是在静中寻求最真实的自我,从而走出自我,内求。突破二维,三维,得大清静,得无量寿福。
禅舍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去满足欲望的过程,满足不了就会痛苦,满足了又会无聊。人的欲望就像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
欲望其实是一个无底洞,我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填满,只有适当削减自己的欲望,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找到更多的幸福。少一分欲望,就多一分轻松,多一分自在。
修行在佛教中讲的修行是指的修心。其实道家修行也是一样,都是以修心为主的。
修行不管是任何一门正法,只要修行,就离不开修心。在修行上,修是指修心,行,过去指的是云游,现在则体会在衣食住行上。
念经打坐是必不可少,但是这些并不是提高境界的关键原因。如果以为只要读一读,背一背,或者是将经文整部整部地记下来,就达到那个境界了。其实经典是在告诉你怎么修。
真正的修,就是修自己的心。在衣食住行中去妄念的过程。经典不但告诉我们修心的方法,兴功只发也是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你以为祖师的修行验证和心得体会会如何流传下来。经典就是啊,无需外求。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