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是一本由[美]查尔斯·S.皮尔士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一):清晰的观点,让你事半功倍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事总是事倍功半;付出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是一本由[美]查尔斯·S. 皮尔士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一):清晰的观点,让你事半功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事总是事倍功半;付出的多收获的却少;做事之前总是顾虑重重,焦虑万分?我想那是因为你缺乏清晰的观点,何为清晰的观点,这本《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可以给你答案。
本书的作者查尔斯·皮尔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享有“现代科学逻辑之父”的盛名。他的父亲是一位拥有宗教信仰的数学家,从小在“实验室里泡大的”他,不仅对数理逻辑颇有研究,在天文测光、测地学、心理物理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他还是国际测地学大会的第一位美国代表。
皮尔士想象力丰富,博闻强识,对道德、惯例有一股超然物外的劲头,骨子里有一种不安分、缺乏自我控制的气质。这导致他缺乏按部就班的写作动力,不顾及读者的理解能力,所以他的作品前期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直至数学家罗素的实用主义走红之后,他的思想才被发扬光大,被世人追崇。
人们对于一件事一般会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怀疑或是坚信。怀疑和坚信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两者之间有着事实层面的区别。坚信如同信仰引导着我们的欲望,塑造着我们的行动。而怀疑是一种不安、不满足的精神状态,我们挣扎着想要从中摆脱出来,进入坚信的境界。坚信是平静的、满足的精神状态,我们不愿从中脱离,也不愿改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牢牢抓住不愿放弃的,除了坚信的本身,还有对坚信的坚信。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一书中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确定信念。确定信念有四种方法:固执法、先验法、权威法、科学法。
“固执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结论让人们感到舒适,因为这个过程的本质是采用了人们本身所倾向的看法,符合人们天性中的虚荣心,直残酷的现实把人们从美梦中惊醒。
“权威法”总是辖制着大多数人,手握国家组织能力的官员们永远认为不好的思想需要用某种方法压制,从某种意义来说追随“权威法”是一条和平的道路。
“先验法”亦是如此,它的本质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四种方法中唯有“科学法”才能区分真伪。
本书一共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偶然与逻辑,共有六篇,包括:信念的确定、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关于偶然的学说、归纳的概率、自然规则、以及演绎、归纳和假设。第二部分写的是爱与偶然,共有五篇,包括:理论体系、小探必然性学说、心智的规律、人类的玻璃本质、演化的爱。
本书相对来言,专业性比较强,属于哲学类的教科书,非专业人士初读可能会有些晦涩难懂,但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定能领悟其中精髓,获取书中的奥秘。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二):入坑啊,哲学书啊
这本书是2019年11月第一次出版,借到手看书名是想提高下归纳总结表达能力。然后发现入坑了,这是一本哲学书。好久没有看哲学书了。有时候,起一个好名字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在序言里,有这么一句话:一切人类事务都是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上。财富、王朝、文明都会逝去,最终会因此而崩溃。于是,我们有了死亡。个体的死亡并不会让说过的话失去逻辑意义,意识到这种意义中包含无数人的理想,这就是纯粹的宗教内核。
市场起起伏伏,总有跌宕,也有平稳,所尽之事都是概率。我只想完全把目标概率完成啊,减低波动因子,达成目标。查尔斯老师认为,在面对具体情形时,不仅仅要找到所隐藏的前提条件或原则,更要有意识的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分析和表达,进而积极、有效的影响或改变生活和工作。突然脑子里有个老师的形象,啊我都讲了啊,重复好多遍啦,你要练习啊,你要写啊,你要动笔啊,亲。写!
这么好的书,为啥还是新的,书虫们,快来揉拧啊!向逻辑学进发。
推理的目的是从已知中发现未知。而思考的行为是通过疑惑的刺激所产生的,确定了信念之后,思考就会停止。因此,思考的唯一作用就是产生信念。
为了让假设得出可靠的结果,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1、假设必须清楚以一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进行观察和检验。也就是说,假设必须提出可以检验的预测。
2、记录相似点时必须随机选取样本,而不能专门检验假说中已知成立的预测。
3、不管推测的结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记录下来。整个过程必须不偏不倚。
书里还有大量关于论证概率的过程,喜欢概率的可以每个例子都自己做一下哦。
基于事实,不偏不倚。
想到啥,写下来,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归纳总结,形成清晰观点。
微信:六角真真搞事儿,不可一日无书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三):看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教你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最近在参加一个心理学的读书会,带领者是一位大学教授。尽管“大学教授”很吸引我,但我最欣赏的不是这个,而是她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不拖泥带水。我注意到她在讲的过程中,很喜欢重复一句话:“理解了吗?”这似乎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有时是下意识地就说出来了,有时则是为了确认,以便及时地收到反馈。嗯,一句很棒的问话。 如何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鲜明的个人观点,是我一直在努力达到的目标,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所以这本《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光看名字就立刻吸引了我!天地出版社的书一向偏于内容深刻,这本书的作者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据说被詹姆斯、罗伊斯、杜威和英、法、德、意等国的多位著名思想家视为当代最伟大的头脑之一! 查尔斯·S.皮尔士(1839年9月10日—1914年4月19日)是谁?他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也是美国的通才,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早年在哈佛大学学习时,他曾组织了一个名为“形而上学俱乐部”的哲学协会,这个协会后来便成了实用主义的发源地。尽管他是化学家出身并做了30年的科学家,但现在他几乎被当作了哲学家。他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学术体系缔造者,并被推崇者认为是自康德和黑格尔之后最重要的做系统化的人。他也是数学、研究方法论、科学哲学、知识论和形而上学领域中的改革者,不过他自认为首先是逻辑学家。他的"逻辑"所含盖的很多内容现在被称做了科学哲学和知识论。他发现并创建了作为记号语义学分支的逻辑学,他发现逻辑运算可以用电子开关电路完成,因此预见了电子计算机。可以说是位很前沿的科学家了。 查尔斯·S.皮尔士尽管活着时已经很受推崇,但其一生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忽视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次要的文献都很缺乏。他的很多巨著直到现在仍未出版,不过,好在有了这本《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尽管是今年11月份刚出版的新书,很容易被当成一位仍然健在的新人作者所写,毕竟网上关于他的著作几乎为零。不过在了解到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之后,便只剩下膜拜了。虽然人早已不在,但好在思想还是留了下来,给后世多了一个学习研究和“对话”缅怀的通道。 本书可以说是集合了他本人现有的最完善、最连贯的哲学著述,即使不谈内容,单凭作者和书名就足以值得你去翻阅。全书共分连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偶然和逻辑”;第二部分则阐述“爱与偶然”。每一个部分都是内涵巨大的话题,用了五-六篇讲完。将近300页的内容,前面的导语就用了24页,这也难怪,毕竟,内容不是那么好懂,有不少是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地方。所以,阅读本书一定要带上脑子,还要用“心”去看。具体内容就不剧透了,自己去感受才最享受。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四):【书评】你侃侃而谈的观点,让人一目了然了吗?
在我们生活里,充斥着各型各色人们的大谈阔论,而且大部分人都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想法固执化,不愿意去思考它是否存在错误性,它仅限于对自己的推理,对经验的过度信任,它可以看作是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查尔斯·S. 皮尔士的作品《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一书中,就有给出相关的说明,皮尔士用“信念”一词展开,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信念可谓是非常强大的,认定了某某事的规律后,便不愿意去怀疑和改变它,当有人去反驳他时,他会理直气壮的用“经验”二字去推翻它,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味在其中。
查尔斯·S. 皮尔士的作品《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本书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作者查尔斯·S. 皮尔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在科学、哲学、逻辑学等领域贡献颇丰,被誉为“美国众多哲学思想的源头”和“伟大的思想先驱之一”。
翻看目录,它由“偶然与逻辑”和“爱与偶然”两部分组成,单看之下的第一印象:这似乎和书名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几天的阅读,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浅显的明白作者是如何让读者知道清晰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书中涉及到许多的数学、概率学、逻辑学等相关专业术语及专业解释,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及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许多不涉及这一部分的读者而言,并不是你粗略翻阅便可以明白书中精髓的。
我在读完第一遍后,书中遇到许多不熟悉的领域,对于我这个在理科方面并不太擅长的人而言,读第一遍只是初步明白了书中的内容及初浅的理解作者写书的目的。
人的信念可以比喻成一把双刃刀,如何把握它的尺度,学会判断它的真伪,是我们值得思考的方面。作者用四个方法(即“固执法”、“先验法”、“权威法”和“科学法”)进行了比较,这四种方法也各有千秋,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是接受群体不同罢了,大部分人也默认“科学法”更适用于大众,书中也只是潜移默化的让读者了解这一点。可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信念是虚幻的,它不是实体,它需要在不断的假设、推理、分析、归纳中显现出来。
当人们在谈论某一观点时,有些人啰啰嗦嗦一大堆,但听者依旧云里雾里,而有些人寥寥数语便让听者明白其来龙去脉。这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人,他们的谈吐会更加清晰明确。
当解释说明某一种观点时,它要被准确的定义、清楚的告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本书就是在大篇幅的在告诉我们方式方法。书中介绍了许多各领域专家的理论思想,通过大量的举例,比如数学、力学、逻辑学等方面,让我们明白观点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促成的,在实验、计算、查错、整理的一系列步骤中,不断精华,从而形成一套适用于大众的理论体系。
这本书适合我们反复的去读,去归纳、去思考。
我看完书后,有了一些最初的体悟,首先,你对待问题时,不能形成固有的思想,在前人给予的一系列知识中,要懂得思考,并学会整理归纳,有自己的想法与体悟。在不断的提炼中,你的逻辑性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增强,你会发现那些逻辑性强的人,已然能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中,给人“刮目相看”的感觉。其实他们也不是天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是通过不断学习的。
书中写道:炼金术师的人生格言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才可进行实验,若极限不可跨越,则重归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注重分析,从而影响或改变生活和工作。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五):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讲清自己的观点很简单,只需做好这一步
你有没有遇到过,想说明白一件事,罗里吧嗦说了很多,对方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或者明明想说的是“吃西瓜”,东拉西扯的跑偏到了“买房子”,给对方留下逻辑不清,语言表达不佳的印象。
如何短时间内迅速清晰说出你的观点,还能打动对方呢?
实用主义创始人查尔斯·S·皮尔士,在《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一书中,就点出了会说话的关键之道——逻辑的重要。
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这是一种天赋。
少有人学习逻辑学,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精通此道,然而查尔斯·S·皮尔士却发现,这种满足感仅限于对自己的逻辑推理,对他人却并不适用,每个人都会陷入自己的逻辑自洽里,很难感同身受去体会别人逻辑思考的方式。
在我们所有的官能中,逻辑推理能力是最后一个被完全掌握的,其实与其说是一种天赋,不如说它是一种需要长时间刻苦训练习得的技艺。但对于一些毫无逻辑可言的人,可能真的有先天缺陷。
第二:人类基本遵守逻辑,但并不总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坚决地相信星座占卜,八卦算命,他是不会相信科学解释的,出于本能,他会反感科学思想的人的劝说,因为质疑本身就是对自己所相信事物的一种背叛,反而会牢牢抓住自己的固有观点不放。就像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它躲避危险并冷静地安慰自己危险并不存在,但如果真的没有危险的话,为何不抬起头看看呢?它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不愿意去相信。
第三:利用逻辑思维,形成清晰的观点
在哲学的术语中,逻辑的概念有两大宝藏:清晰与模糊,明确与混乱。同样我们说话也是如此,有些人是个话匣子有说不完的话,可是听的人却一头雾水,不知道讲了什么,就是因为说的太混乱,给人感觉模糊,毫无逻辑可言。
如何把话说的观点突出有逻辑,只需做到两点
1、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的观点更加清晰,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被分辨出来,从来不会误导别人。
2、其次思想仅仅清晰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明确,也就是说不可以包含任何不清晰的内容,给人肯定牢靠的感觉。
其实,思想越是简单越有限,它就越容易习得,对于个人而言,毫无疑问,少数几个清晰的观点一定好过许多混乱的观点,容易给人留下明确清楚地印象,更容易打动他人。
逻辑是科学的,它被分为三大类:演绎、归纳、和假设,契合了人类灵魂三种主要的行为方式,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前提成立的情况下,正确的推理形式会得出确定的结论;归纳推理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在分类思想的关键点;最后的假设推理迈出探究的第一步;逻辑既然如此科学,所以我们要尊重和理解逻辑的思维模式,打造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
这是一本有阅读门槛的书籍,查尔斯·S·皮尔士在本书中运用大量高等数学、概率论、物理学、甚至哲学的观点来佐证自己的思想,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环境也息息相关,号称“自己在实验室泡大的”,读完本书真的会对这句话有深切的感受,同时也感叹作者的博学与态度的严谨。
最后送给大家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知道自己所想,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查尔斯·S·皮尔士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六):想在沟通中拥有清晰而有效的观点吗?请阅读《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一书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能力。但有些人常常苦恼于自己的表达无法让人理解,他们总是羡慕那些寥寥数语就能将事情说清楚的人。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创始人查尔斯.S.皮尔士的作品《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一书中提供的方法,有助于人们形成清晰而有效的观点。这本书分为《偶然与逻辑》和《爱与偶然》两个部分,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找到其中隐藏的前提条件和原则,并表达出来,可以积极有效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的作者查尔斯.S.皮尔士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现代逻辑的奠基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被后人誉为“美国众多哲学思想的源头”和“伟大的思想先驱之一”。父亲是哈佛大学著名的数学家本杰明.皮尔士,在家庭的熏陶下,皮尔士在数理逻辑、天文测光、测地学、心理物理学、文献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概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天文学等方面的案例佐证作者的思想,表明了作者渊博的学识。
清晰的观点就是容易被他人理解和分辨的、不会误导别人的观点。作者认为要达到“清晰”,需要“具有思辨的能力,不犯思想混淆的错误,看穿其费解形式,这些都是清晰这种有力的智识工具的表现”。怎么才能拥有这些“智识工具”呢?作者给出的方法是逻辑推理。
第一,逻辑推理促使人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思想观念让人有思辨能力,不犯思想混淆的错误。每个人都具有推理能力,但懂得有逻辑地推理的人不多,人们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轻率地得出某些结论,这无法帮助我们确立真实有效的思想观念。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四种观念确立的方法,分别是“固执法”、“权威法”、“先验法”和“科学法”。作者还认为,虽然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只有“科学法”才能形成符合事实的真实的思想观念。
第二,逻辑推理是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方法。深入研究才能看穿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作者说的“费解形式”。推理包括演绎、归纳和假设,在《演绎、归纳和假设》一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这三种推理方法各自的特点,正确的使用方法。作者还强调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则,得出的就是错误的推理。
第三,有逻辑地推理才能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而“真实”是观点清晰的重要前提。作者在书中说:“真实,从熟知与否的层面上来说,其清晰度无可比拟,即使孩子也能充满信心地加以使用,从不会觉得自己理解上的困难。”人们的信念来自于对事实的观察,世界充满了偶然性,对于如何思考事物的整体,逻辑推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通过推理方法中的归纳法,可以使一个人的习惯得以确定,观念的核心是建立习惯,作者认为“习惯是思想规律的特殊化”。习惯对我们的思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帮助我们形成清晰的观点作用巨大。利用本书的观点,还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并强化良好的习惯,并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因此要形成清晰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首先要确立真实有效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找出其中隐藏的条件和原则,就会得出清晰的观点,然后将这些观点表达出来。
通过这本书,还可以了解作者“唯心主义”、“偶成论”等哲学观点,以及人格的建立、对“爱”的阐述等,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个世界。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七):读完《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我坚定了努力的信念
一个想法,如何清晰表达?一个信念,又如何确立?信念又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 查尔斯•S.皮尔士所著的《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回答了这些问题。皮尔士出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并在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任职30年。这个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成就,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了自己的最高阶段。皮尔士也是位哲学家,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科学家 ,以及现代逻辑的奠基者之一。由于他在这几个领域的深远影响与巨大贡献,罗素这样赞许他“毫无疑问,他具有19世纪最原创的头脑,肯定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被后世誉为“美国众多哲学思想的源头”和“伟大的思想先驱之一”。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本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偶然与逻辑》,一部分是《爱与偶然》,兼论哲学、科学与论证学。如果你是哲学专业的,那此书是必须读上一读的,因为这本书是哲学的经典巨作,是兼有躁动灵魂与原创天赋的思想先驱所著,包含了作者对实用主义的经典阐述、对形而上学的见解。 如果不是哲学专业的,那此书涉及的一些数学、心理学知识和哲学术语,会深奥难懂一些。不过作者举了不少例子帮助理解,只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之神、数学之美、哲学之奥秘、宇宙之奇妙,还能明白清晰的观点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形成清晰观点的过程中常用的有哪几种方法。 在希腊文中,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世界。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读完此书,让我一个非哲学专业的学生,也有了一些思考。虽然没有学过逻辑学,但以前我觉得我对于推理还是精通的,有因必有果,然而此书重构了我对于推理的认知,“通过原因推理而来的结果都是以权威观点为原则的”。但是逻辑没有这么简单,这种满足感只限于对自己的推理,而好的推理是从“正确的前提中得到正确的结论。”人的思维包括怀疑和坚信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对我们都有积极的作用。怀疑的刺激会让坚信没有办法长存,换句话说就是,鼓动人们去追求坚信的只有怀疑的刺激,直至观点的和解。而信念有三种确立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方法叫固执法,指的是“坚持自己喜欢的观点,想出各种东西来支持他,用藐视与敌对避免一切与之相斥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是坚持固执法的,包括动物。就如文中提到的鸵鸟,遇到危险就把头埋进沙子,安慰自己危险不存在。而人,就如项羽,坐拥中原,以为自己手握重兵,又单挑无人能胜,就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范增主张杀了刘邦,项羽不予采纳,最后只能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另两种信念确立的方法,权威法和先验法也有其明显的缺点。但以上三种方法也有其便利。不过我们需要有一种方法,可以证明我们的信念不是由人为因素引起而是来自于外部的恒久事物,即某种不受我们思考影响的事物。这种方法就叫科学法。从已知的入手,观察事物,进而了解未知。我们可以用科学法来决定自己人生的道路要往哪里走。不过虽然对待信念要真诚,但是我们也要进行反思,现在持有的信念不都是正确的,我们要敢于揭穿假相,知晓真相,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至于迷失方向。 我也开始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深度的思考。我六级考了三次,每次都很努力的准备了,但还是没过。我开始疑惑了,是不是不管怎么努力,我都过不了啊,那所幸不努力了吧。但是我朋友也是在第五次的时候才过的四级啊!努力了成功的概率是1/2,不努力成功的概率是0,由此推出想要成功还是要继续努力。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继续努力了,才能知道一直努力后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我坚定了努力的信念,上天或许会辜负努力的人,但不会辜负一直努力的人。信念建立起来,思想就到达了终点,但也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努力,努力准备六级,进而形成一个习惯。信念决定行动,行动才能带来进步。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叹是:原来哲学也这么有趣啊!如果有了哲学思考的习惯,就不易有无聊空虚的时候,就能正确确立信念,进而行动,生活也会变得充实。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八):如果大多数人说“yes”!如何坚定清晰的说“no”!
在小学《自然》课本里我们都学习过达尔文的进化论,那个时候我们对此深信不疑,而《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本书的作者站出来质疑进化论,这一切未得到证明,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应从哪个点出发来思维一件事的逻辑、检验它的真实性,该书都给了我们明确且清晰的答案。
作者认为对于想要构建一个理论体系、要想针对一个根本问题得出一套观念,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对前人的知识做一个完整的调查,记下一种科学分支下的每一个重要概念,观察他们在哪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又在哪里失败过,根据这些彻底的了解,得到对于哲学理论有价值的材料,认识到每种哲学理论的性质和有点,然后进一步研究哲学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作者从伽利略开创力学开始分析,提到力学促进了当时机械论哲学的兴起,后又指出赫伯特·斯宾塞以力学规则为基础解释进化论的不合理处。
然后《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作者为当时流行的三种进化理论进行了分析,这三种理论分别是拉马克的进化理论、由克拉伦斯·金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认为物种的发展是通过一些列不明显的变化发生的,但是这些变化是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发生的,是努力和练习的结果。除保留这些变化外,繁殖在这个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作者认为这种理论是通过习惯和努力而起作用。
由克拉伦斯·金认为化石可以证明物种会在发生重大灾害、变迁或在新的环境下物种快速变化。这些原因是由生物侵入、食物改变、生活习惯打破而导致的。他认为这是由环境变化的影响和适应环境所驱使的,没有一个单一的步骤,无法察觉,不是努力决定的。相反,进化是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具有让生活体适应该环境的积极的普遍的趋势。因为一旦衰弱或受到刺激,这些变化对器官的影响就格外明显。作者认为此种观点似乎得到生物学和古生物学一些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事实支持,具有让生物体适应该环境的积极的普遍的趋势。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本书里作者查尔斯·s·皮尔士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假说是这样评价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毫无疑问极具独创性,构思精巧,论证渊博,逻辑严密,文辞优美,还具有某种几乎令人难以抗拒的真正魅力,但是似乎假说自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被证明,并且,对头脑清醒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比起20年前似乎更没有希望。达尔文学说所受到的极大支持和接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那个)时代倾向于支持他的观点,尤其是因为他给贪婪理念带来的鼓励作用。
作者查尔斯.s.皮尔士.认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设想的自然选择论,从原核生物到人的整个过程中唯一的积极促变因素是偶然变异,为了确保有明显的进步方向,接下来必须有行动阻碍某些种类的繁殖,或刺激其他种类的繁殖,在自然选择中严格来讲是淘汰弱者,在性的选择中主要是美的吸引。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作者认为,达尔文的这种观点,只是把政治经济进程的观点延伸到了整个动物,植物生命领域。而当代大部分植物学家认为,那些令人称奇的精美的自然适应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生物的环境过分拥挤,于是偶然拥有了微弱优势的生物,迫使其他生物处于不利于繁殖的境地,甚至在后者达到生育年龄之前就将他杀掉。在作者小的时候,有人把他们称作为主的智慧,在动物界,他认为这是一种机械个人主义,而这种机械个人主义又被认为是由贪婪带来的善,达尔文在标题上所写的——这是为了生存的斗争。而作者批驳了这种观点,认为他此种观点视“万物为己,魔鬼在后”。
作者查尔斯·s·皮尔士极其重视研究内容在研究程序上的可靠性,特别重视逻辑在实践中的检验以及对假定和信念的合理怀疑。书中介绍了逻辑学所遵循的指导原则及逻辑推导过程,指出确定信念的三种错误方法及逻辑学家常用的逻辑论证三种方法及它在心理规律上的应用。在如何辩证的思量归纳与概率的关系、还有用证明的方式对宗教问题进行的思考,都给我们怎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论证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通过作者的阐述,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实践主义者对世界的研究的心路历程他的一些主张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们。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九):书评 | 查尔斯∙S∙皮尔士:四步法则,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
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说过: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不会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怀疑都能为这个世界变得更有意义呢?
2019年10月,重庆万州一辆大巴与小轿车相撞坠入江中,事后,舆论将这起不幸事件归罪于开小轿车的女司机,网民认定是她逆行犯下的过错,根据警方调查,起因是大巴的女乘客殴打司机引发了这场悲剧。
是什么令人们在怀疑中确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呢?答案:是固有的观念。
鉴于过往案例,人们形成了普遍认知: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多为女司机。由此可见,人们虽善于分析,却过于依赖经验,忽略了科学严谨的推理态度。
对此,美国逻辑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在《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一书中提出不同的观点:不从怀疑出发,而从已有的事实出发,通过合理严密的科学论证,得出结论。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皮尔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的父亲是一位拥有宗教信仰的数学家,这为他的哲学思想与科学态度,奠定了基础。他从小对数理有着深厚的兴趣,在天文测光、测地、心理物理等领域的贡献,受到欧洲同行的认可,更成为国际测地学大会的第一位美国代表。
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他对哲学体系并不感兴趣,相反,他更主张实用主义,强调如何运用知识控制现实,改变现状,能否产生实际效果的观念更加重要。
他著作的《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正是阐述人的思想观建立在逻辑论证的基础上。由于当时的传统哲学家,并不认同他非同寻常的思想观,直到数学家罗素的实用主义走红后,皮尔士的数理哲学才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与尊崇。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本书通过数理论证的方式,将信念、概率、归纳、观念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惯例等几方面的概念进行逻辑联系,从而阐述明确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皮尔士在书中,表达了对真正推理的理解,是一个从怀疑到坚定信念的验证过程,而非口口相传的统一观念,它是一门需要长期训练的能力,并通过已知条件发现未知的世界,从实际测量中,获得结果。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其中,皮尔士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提出了建立清晰观点的四步法则:
第一,摒除固有的成见。世间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任何定律,都会经历从开始,到发展,再到消失的过程。
第二,将以事实与数据作为论证依据。随着科学不断研究与创新,新的事物或思维,会取缔旧的观念或行为,人们的逻辑思维与换算工具日渐更新,逐步缩小误差。
第三,运用逻辑思维看待问题,将提升人们的适应能力。不遵循动物的本能反应,只有通过提升认知能力,来预测与判断问题,才可以使我们真正获得控制事情发展趋势的自由权力。
第四,综合推理包括了演绎、假设、归纳三种方法。在演绎的过程中,思维会形成惯性联想;假设法则会衍生出情感元素,产生观念偏差;而归纳法则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条件,推断习惯形成的规律。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中,他从规律出发,阐述了一个人的观念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他认为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或定律,每个实体都拥有属于它自己唯一的特性,对于规律,不能一概而论。
正如,我们所理解的习惯,每个人都有培养习惯的倾向,基于偶然的机会,有些人都能将喜欢的习惯发展为自律性,但个别人的自律习惯,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总的来说,整本书在讨论的不是我们该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它并非指南性地攻略,不能一步步教你如何改变自己;相反,它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通过数理研究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深度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逻辑推理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若是想了解观念的规律,那这不失为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书籍。
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在评价皮尔士,是一位重视程序方法的科学家,他始终推崇理论认知与人类需求之间的不可分割性,所有的真理或规律,要能满足于人类所需,才是合理的存在。
这本书对于当下习惯断章取义,追捧真理学说的人来说,具有刷新认知的作用,正如皮尔士所说,不要做常规思维惯性的奴隶,通过提升认知,运用归纳法则,掌握推理分析能力,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找到一条自由的出路。
韩寒在《后会无期》中说过:我们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此刻的你,也会感到茫然,甚至无法客观、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那么,不妨从皮尔士的思想中,重新了解自己,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不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能在繁杂的声音中,做个不偏不倚的聪明人。
* * * * * * * *
【自我介绍】
张语恩
每天坚持写日记的自律达人
通过阅读与写作改变思维模式,
关注自我成长,走好人生下半场。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读后感(十):《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论一个完全不懂哲学的人看完后的感受
能把这本书啃下来,我都很佩服我自己。
没有读这本书之前,看这个标题我一直认为这本书会像是《羊皮卷》、《成为作家》或者是《语言的艺术》这种直接讲述各种方法的书籍。
可是看了导语,我发现我低估它了。这是一本哲学书,阅读的时候我曾一度以为我在看天书。对我来说,这本书如果仅仅看一遍,完全是看不懂的。
先来了解几个概念吧(知道的直接越过就好)来自百度和书籍。
哲学: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认识,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
形而上学:既指对世界本质的看法,也指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
黑格尔体系:思想的每一个自然倾向都是符合逻辑的,虽然这种倾向必然会被相反的倾向所废止。这些倾向的演替中存在一种有规律的体系,因此,在各种方向之间漂泊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最终会得出正确的观点。
黑格尔的核心思想是:万事万物,包括思想、宗教、艺术、科学、经济、制度、社会,都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事物变化的基本原因在于任何情形内都包含着矛盾因素.
这本书的作者是查尔斯·S·皮尔士,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现代逻辑的奠基者之一,实用主义的创始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科学、哲学、逻辑学等领域贡献卓越与影响深远,被后世誉为“美国众多哲学思想的源头”和“伟大的思想先驱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在面对具体情形时,人们不仅仅要找到所隐藏的前提条件或原则,更要有意识地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分析和表达,进而积极、有效地影响或改变生活和工作。
偶然与逻辑
这一部分的第一章是信念的确定。
《羊皮卷》、《人性的弱点》等书告诉我们信念是多么重要。但是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却没有告诉我们。这本书却告诉我们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人的思维状态可以包括怀疑和坚信,而怀疑的刺激会导致坚信难以长存。书中讲述了四种确立信念的方法,固执法、权威法、先验法以及科学法,而作者推崇的是科学法。
科学法:“外部恒久事物”必须是确实影响每个人,并且有能力影响每个人的。而且,虽然影响的具体情况一定会根据个体状态而有所不同,但是影响方式必然会导致所有人都得出一致的结论。
第二章是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
没有直接告诉办法,而是先是解释了“清晰与模糊”、“明确与混乱”的概念。接着讲述了信念来源于思考,而信念的核心是习惯的建立。
这里面有一句话感觉说的很对:一种事物的意义只要看它的习惯就可以了解。
我一直认为习惯好的人都是潜力股,我不相信那些一直非常自律、对于时间有具体安排的人会差到哪里去,我也不相信牛逼的人的生活每天过的都是浑浑噩噩的。
他们每天会在规定的时间早起,会锻炼身体,无论多忙都会看书……
所以,了解一个人的习惯,也就会很大程度上了解了这个人。
接着是讲述逻辑与概率的重要性。为什么会讲到逻辑,因为利用逻辑的思维,能够形成清晰的观点,而逻辑又与概率有关联。
我现在正在上一门课程叫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以对概率这里很仔细的看了。
书中对于概率给出这样的定义:概率的全部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一个长期的保障,并且因为这种保障不仅仅基于机会的大小,也取决于判断的准确性,我们不应该对所有机会均等的事件抱有同样的信念。
我对概率的理解一直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机会均等并不代表要抱有同样的信念”,这句话其实也很让我吃惊,很值得深思,可能看这种书就是用来反思自己的狭隘与无知的。
爱与偶然
演化的爱。
谈到爱,如果用英语单词来表达,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会是love这个单词吧,但是书中用的是Eros这个单词,我查了一下这个单词(毕竟我太low,对这个单词一点印象都没有)。
爱,在恨中发现美好的的萌芽,逐渐把它温暖到生命中,并使它变得可爱起来。
书中叙述了关于爱的三种演化形式:偶成演化、必然演化、神爱演化。接着是区分这三中演化的方法。用人口,历史事件等来加以证明。
爱,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而是演化而来。
其实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太无知了。这本书涉及的不仅仅是数学,化学,物理……还有很多很多我不了解的知识。关于这本书我没有太多自己的见解,相反,读这本书时,它时刻在提醒我,我真的很无知。
虽然有很多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但是书中对于给出的概念却解释的很详细,多读几遍对概念就会有一些理解了。
读的过程中一度想要放弃,但是真的啃下来之后,其实成就感还是蛮大的,而且收获也是蛮多的,因为书中有那么多自己不了解的知识,虽然不能说看完就懂了,但是对未曾熟识的概念有了一个笼统的了解。
偶然看文章认识这样的人,对于英语视频,可以找出翻译者的错误;不仅是在英语方面,在物理,在文学等方面都有了解,真的是很优秀。
这张截屏来自雷斯林这样的人是很让我羡慕的,而羡慕又因为欢愉的敬佩而变得愉快。因为他在告诉我,我还差好多好多。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哲学书,真的感触挺大的,因为之前看的一直都是小说,自传,散文等。不接触真的不知道,很多事物都看似很简单,但是真正接触时却是另一种感觉了,虽然对我来说是“天书”,但是还好,我没有放弃。
对于阅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引用作家李尚龙的话:
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不一样的,什么书都应该尝试去阅读,别限制自己的可能。比如读哲学是对自己的反思,读政治是对政策的思考,读历史是对过去的总结,读经管是对商业世界的勾勒,读文学是对世界万物的不舍,读宗教是对世界之外的好奇,读古诗是对浪漫美好的追求,读传记是对别人生活的借鉴。
我很喜欢他的这句话,也送给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
这么多类型的书,都要学会都去尝试去阅读。有一句话叫做:永远不要局限自己的可能性。
最后,用书中很喜欢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爱并不是针对抽象概念,而是针对人,不是针对陌生人或作为数字的人,而是针对我们自己亲爱的人、我们的家人、我们的邻人。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