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者谁》是一本由孔庆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裸脊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金庸者谁》读后感(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武侠,武侠,侠义,无疑,孔老师给了金庸武侠的另一种定义,尤其是对另一种对金
《金庸者谁》是一本由孔庆东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裸脊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庸者谁》读后感(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武侠,武侠,侠义,
无疑,孔老师给了金庸武侠的另一种定义,尤其是对另一种对金老先生作品的理解~致敬~
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不管是看过金庸先生小说的读者,还是没有看过的(可能90%的人都看过吧~),值得再品一次金庸者谁~也再回味一次,那些武林中人的家国梦。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游走于金老先生笔下的武林,看看侠者的梦想,看看侠者的爱情~编者对书的用心排版也值得一赞~
《金庸者谁》读后感(二):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
以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设的“金庸小说研究”课授课内容结集成书,讲课都是口语化,所以本书难免“口水”比较多,看的过程也觉得主题不深刻,可供吸收的知识点不多。然而读完全书后又仔细翻阅了一遍读书笔记,发现作者对金学的研究还是很有自己独特观点的,比如谈到了《射雕英雄传》充满儒家的阳刚之气、《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体现有所不为的道家精神、《侠客行》《天龙八部》拥有佛家思想精髓,还有哲学思辨意味浓厚的《鹿鼎记》……可见读书还是要多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可以帮助你大浪淘沙、去粗存精,汲取书籍最核心最闪光的内容。
从作者的授课中,还可以看出一个北大教授的知识面,其在文学、哲学、佛学以及围棋等领域均有涉猎,所以才有资本“研究”金学啊!至于书的第一部分关于金庸的生平,其实建议大家去找一本金庸传读一读,可以了解得更全面一些。
《金庸者谁》读后感(三):金庸讲堂实录
闻江湖传言。孔老师每次在北大开课,每节课都是一座难求。不管是讲鲁迅,老舍,现代文学。孔老师毕业后师从两位导师,一位是钱理群,另一位是严家炎。钱理群是鲁迅研究大师,庆幸现在在网上还能找到钱理群课堂实录或者讲座,而钱老师也出了鲁迅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读本。所以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去读到鲁迅,而且江湖上研究鲁迅的人也不少。另一位是严家炎先生。金庸说:除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认真其事,我深为拜嘉以外。其余的点评大都与作者愿意相去甚远。所以,我们要读金庸,第一是读原著。第二不可避免的要从另外三位老师入手,而另外三位老师在江湖上著作甚少,也难找课堂实录。而孔庆东恰好是师从严家炎,恰好在北大开了金庸选修课,恰好课堂录音整理成讲稿。我们才有机会通过本书“借览”严家炎讲金庸。当然,这本书是孔庆东所著,更多是 传承老师,结合作者自己对金庸的思考与见解。我读了老孔几本著作,都有讲到金庸。包括百家讲坛上讲的金庸。在我读完之后又重新读了一遍金庸的作品。才发现此前是囫囵吞枣,只窥见江湖上的武功厮杀。而没看见其中的侠义精神。而天龙八部更是描写侠义之余。超越了个人,江湖与国家的情感。让我细读以后更是热血沸腾,几度落泪。印象最深的是听老孔讲金庸笔下的爱情,讲到射雕英雄传里的黑风双煞。“梅超风说:‘你懊悔了吗?若是跟着师父,总有一天能学到他的本事。’他说:‘你不懊悔,我也不懊悔。”老孔读到这段话时,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真正的爱情啊!每天我看老孔的微博问答,总有人问老孔爱情是什么,老孔总会不厌其烦分享给大家一些经验。要我说,老孔就是受了金庸的影响,想知道老孔对爱情的态度。在金庸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金庸,这本书你都可以看。至少可以看到金庸描写的不仅是一个江湖武侠社会。而是借武侠描写了整个武林。不喜欢金庸的,读完本书你会对金庸有不一样的看法。喜欢金庸的,读完本书你会对金庸笔下的人物有更深入的见解。
《金庸者谁》读后感(四):金庸作品研究与作品本身一样有趣——读《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
文/岸晓风
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学生可能非常喜欢看课外书,甚至偷偷在课堂上看小说,但是他(她)却不一定喜欢语文课;一个作者可能散文、小说写的很好,但是写得公文却不忍卒读;或者,一个作者散文、小说写得很好,但是当他成为了专栏作者后,对于“命题的作文”却丧失了热情……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本身的兴趣一旦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就变得不那么有趣了。所以大文豪歌德才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那么是不是对于作品的研究都是枯燥的,或者说就一定枯燥乏味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里就要说到一本书,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的《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这本书为我们如何开展作品研究、如果让理论便就变得有趣做了很好的示范,也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
如果说作品研究应该和作品本身有一种“默契”的话,那种这种“默契”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金庸的作品就是这方面最好的“素材”。金庸小说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文学现象,用著名先生的话说,金庸的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曾经金庸的小说在文学界还有争议,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共识,金庸先生是无可争议的现代小说大师。
正如作者所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历史、写政治、写景物、写风俗,均出手不凡,着笔成春。更难能可贵的是,金庸在这一切之上,写出了丰富的文化和高深的人生境界,他打通儒释道,驰骋文史哲,驱遣琴棋书画、星象医卜,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辉灿烂以最立体、最艺术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本书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实在是一种理想的研究载体,或者说是作品与研究的“桥梁”,在课堂上,作者必须将对金庸作品的研究通过“通俗”的方式道来,同时又必须是有理论的思考,将普通读者的一些感性认识进行深化,甚至要读出普通读者读不出的“弦外之音”。
这方面,孔庆东先生无疑是成功的,500人的大课堂,仍然是“一票难求”。我们从这本书中仍然可以感受到课堂的热烈与思想碰撞,该书基本原汁原味的体现了课堂的精华,分金庸先生的家族、小说中的武功、小说中的爱情、小说中的民族观等专题,无论对于金庸先生的“铁杆粉丝”,还是刚刚接触金庸小说的“新手”,这都是一部难得而有趣的书。
《金庸者谁》读后感(五):金庸者谁
这本是孔庆东在北大的金庸研究课堂实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庸誉满天下,同时也可以说毁满天下,当时包括学界在内不少人批评贬损金庸。本书开篇为金庸正名,作者对金庸作品评价很高,对曾经那些混淆是非的批判声音逐条予以驳斥。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一直在证明着,金庸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经典。作为N年金庸迷,我一如既往地喜欢和支持金大侠。 众所周知,海宁查家在当地是世家望族,几百年来人才辈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到现当代又有穆旦、海子这样的著名诗人。金庸祖父查文清因为丹阳教案被罢官革职,查家几代历经磨难,家道已显衰落,但金庸父亲查枢卿还是继承了丰厚家产。看过一些资料说查枢卿做庄主时兴办义学,积极行善,解放后被镇压。到1981年,邓公接见金庸,金庸是他接见的第一个香港人。1985年,海宁法院为查枢卿平反,金庸致信表示感谢。除了徐志摩,钱学森、琼瑶也和金庸有亲戚关系,曾经收藏过一张这几位的人物关系图。 金庸大学专业是国际法、外交学,后在《大公报》任记者,又创建《明报》,或者可以说他的主业是资本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人。1985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基本法》差不多是金庸定稿,叫作“查氏方案”,可见当初邓公接见是有深意的。
全书三分之二篇幅在讲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和爱情,当然也捎带着讲了其他很多方面。孔老师对书里的武功如数家珍,盘点了所有作品里的高手,进行武功排名,最后还有一个金书武功总排名。他认为前三分别是达摩祖师、扫地僧、逍遥子,直到一百多名都给出了名单,对比了金庸和古龙武功描写的差异。金庸笔下的武功琳琅满目、博大精深、登峰造极,种类超过500种。这些武功有着深刻的生命和文化隐喻,是意象化的哲理化的。想起那些读金庸的日子,武打描写同样非常吸引我,太多桥段令人拍案叫绝。 读这本书还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曾经在某金庸论坛我说《连城诀》我最喜欢血刀老祖,因为他武功高强,智勇双全,坏得透明,坏得彻底,坏得纯粹,没有任何掩饰和杂质。当时好希望有人和我一样,但始终没出现这样的人。现在发现孔老师居然和我一样喜欢血刀老祖,说血刀老祖坏得顶天立地、光彩照人,是金庸笔下刻画的最好的坏人之一,真是句句说到我心坎里( ^3^ )╱~~ 金庸非常擅长描写不出场的人物,比如王重阳、独孤求败、金蛇郎君、胡一刀;擅长描写老头老太太的爱情,说到这个首先想到的是一灯、老顽童和瑛姑三人的情感纠葛,还有段正淳和他的N多情人,白自在和史婆婆,《侠客行》里我最喜欢史婆婆。金书中的爱情,除了六部长篇,其他作品的爱恨情仇作者全分析到了。可是!!讲爱情怎么可以少了靖蓉恋,怎么可以少了杨龙恋,怎么可以少了忌敏恋!这部分不过瘾。金庸对爱情的描写之细腻深刻、丰富多彩、生动感人,以前没有完全get到,看了孔老师的分析之后越发佩服金庸。即便把其他内容删掉,这些作品也是感天动地的一流爱情小说。你能想到的爱情模式,里面全有。问世间情为何物,金庸用多侧面写出情是何物。
《金庸者谁》读后感(六):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金庸者谁?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最伟大的华人武侠小说家……
金庸者谁?
徐志摩表弟,琼瑶表舅,钱学森表弟……
金庸者谁?
大侠!大家!
金庸可不只是那个生病时还要偷偷吃朱古力的老爷子,他还会弹钢琴,跳芭蕾舞。这个老顽童,博学多才,想象丰富,看他的小说就如同在看一本可以将你带去一个崭新的世界的百科全书。
那样长的跨度,那样广的天地,那样光怪陆离的世界,那样千奇百怪的人类。
有人会说,男人看金庸是看武功,女人看金庸是看爱情。虽说偏颇,倒也很好总结了金庸小说的两大看点。
孔庆东教授除了考据了不少金庸先生的生平,分析了一些对金庸的褒贬之外,重点也是讲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与爱情。
首先,武功这个东西,我们从小就知道,也从小就期盼自己有,但是又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孔庆东教授就追古溯源,看看古人怎么说“武功”,分析中国人观念里的“武功”变化。令人惊喜的是,还用了一些篇幅来讲梁羽生和古龙的武功套路。孔庆东总结金庸小说中武功的特点是:琳琅满目,博大精深,登峰造极。多么精准啊!我还记得幼年看金庸武侠剧时不可思议——远远突破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本本分析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之后再来个总排名,准确度不说,这样过一遍,加上孔庆东教授的旁征博引,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在我看来点睛之笔不是最后的武功描写,而是“金庸笔下的武功都是有着深刻的生命和文化隐喻的”,就好像他的小说中的人名。以静制动,大盈若冲。
同样的,孔庆东教授从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分析出了“情”,而我却一直想着李莫愁出场时唱着,葬身火海时还念着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孔庆东教授也还是讲了几本书,遗憾的是重头戏“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分析。而这六本的精彩人物更多,各种爱情也更多。孔庆东教授境界高思考也深,指出《神雕侠侣》是爱情百科全书,有所有的爱情模式。这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呀。(孔庆东教授认为琼瑶的言情小说中最好的是关于师生恋的)看到这儿,我又想起了看过的一些关于金庸武侠剧的剪辑:
赵敏:我偏要勉强。 周芷若: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程英: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黄蓉:我跟他多耽一天,便多一天欢喜。
萧峰: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
就如孔庆东说的,谁看了不觉得感动想流泪?这便是“世间多少痴儿女,情到深处无怨尤。”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便是金庸先生的写照,也是这本书的精华。这是有了这样的思想,才有了金庸者,才有了金庸小说。金庸先生的小说是有中华民族意识的,塑造了一系列少数民族英雄儿女,境界不可谓不高。不仅能折射当世,还懂得反思。金庸小说里的思想,永远也不会过时。孔庆东说读到萧峰为身世所困时有深深的感慨,我又何尝不是呢?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我更不是这样的人,但是我有这样多的侨胞,当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他们改换国籍,认同了另外一个国家的文明时,我们还是不是同胞呢?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么多血海深仇、腥风血雨,但所有的困惑与挣扎,不都在小说里面了吗?感谢孔庆东教授的导读,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联想和更深的思考,让金庸的伟大更加为人所知,让生命感觉美好。
有趣的是,金庸坐拥高额版税,却十分抠门。他从少年时期就是一个很擅长投资的人,但也有豪爽的时候,比方说给港大捐钱,支票上添个零也是毫不含糊。
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先生已作古,化作天上星。愿此星一如既往明亮灿烂,照人前行。
《金庸者谁》读后感(七):孔庆东的罗织经
孔庆东的罗织经
金庸的大名,在华人世界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么说有点过,可也不算太过。因为,金庸实在是太有名了。金庸的大名,都是伴随着他的小说传播而扩展开来的。小说还在其次,更多的是他的小说的衍生品——电影和电视剧,这个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在新时代的文化传媒里,电影和电视剧的分量,几乎无可匹敌。占领了这块阵地,想不红、不出名都不行。
孔庆东者,何人?他当然没有金庸名气大!不过,在文化圈里,在北京大学的招牌下,他也是有一号的。我看过他的一本选集,忘记了。倒是网络上他有一段视频里骂姜昆,印象深得很。那骂的绝对有水准,入木三分。姜昆上个世纪里那也是全国红人,后来还成了曲艺界领导,位高权重,一言九鼎。不知道具体经过,不知怎么和后来新秀郭德纲杠上了。孔庆东就是骂姜昆,维护郭德纲。
在孔庆东的立场上,还是以专业为准。姜昆讲相声,说学逗唱,功夫还真是一般。这比不了郭德纲,大家眼光都雪亮。剧本创作上也是,姜昆乏善可陈,郭德纲基本上都是自己创作。这两点就把姜昆比下去了。但是有一点,他是政治正确,有那个时代的印记,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或者说顺应形势。那一套放到现在来,就行不通。检验的标准,不管在小剧场还是大剧场,估计都要赔钱。当然,时移世易,这里面的受众的思想和精神状况都是不同的,属于各领风骚吧,至于多少年,那还得时间来检验。
孔庆东批姜昆有郭德纲作对比,评论金庸,就几乎没什么人可比。因为呢,金庸无论从名气还是作品来说,都是第一。用严家炎教授的话说就是悄悄引领了一场文学革命,这个评价之大,近现代作家无人能及。鲁迅先生够扛把子,可是也是和一群人才鼓捣起文化革命来的,金庸一个人就起了这么大作用,谁能比呢?厥功至伟!据孔庆东自己的研究,现代文学里两个经典文学作品形象,第一个孔乙己,第二个韦小宝。金庸先生的地位,不言而喻。
过去,研究《红楼梦》有“红学”,现在按照严家炎和孔庆东的意思,是要弄出一门“金学”来的。看看孔庆东的十五节课,虽然述而不作,但是传道授业解惑,把金庸先生的家世历史,小说学问,社会经历都概括的比较全面。所谓世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金庸有如此大的成就,首先当然是其才华所致;但是与其个人经历际遇也不能分割,看看他的家世出身,那些名人亲戚,对自己的影响帮助都不能忽略不计。
但是“金学”的建立,需要社会舆论和广大爱好者的认同参与,它不只是研究个人功业,最主要的还是作品。没有作品的深度解读和分析、诠释,那么它被推崇达到的高度就会缺乏支持的基础,就会成为海市蜃楼。所以,孔庆东把最主要的部分都用在讲述金庸武侠作品的两大方面,即:金庸小说的武功和金庸小说的爱情。这一点,在九节课之中,分析的还是比较到位。人物啊、心理啊、涉及各种的各种学说,很见功力。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按我的理解,这些都不出“食色”的范围。练武功干嘛?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闯江湖也是谋个好饭碗而已。爱情么,比性交是要高级一点的,那是复杂的精神活动,人物关系,社会冲突,需要很好的文艺描写。这一点是作家和艺术家最擅长的了。金庸写得好,孔庆东说得也好。其中可见博学也!但是我有一点不满的是,孔庆东的研究,基本上只有赞扬,没有批评了。这缺乏了他批评姜昆的站位和角度,而只是维护了自己的某些意见和宗旨。可见,没有对比是不行的。
不管文学研究还是人物研究,一味推崇和一味批判都不好。但是,如果为了达成某种明显的目的性,那就不在其行列里。因为,为了集中达到一个目的,那就要竭尽所能、拼尽死力,是可以不顾一切的。那就是只要一点,不及其余。孔庆东的金庸课,和这有点相似。但是我们还是要给与其衷心的尊敬和鼓励的,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先生,尤其是他站在课堂上的时候。
《金庸者谁》读后感(八):谁解其中味:我读孔庆东《金庸者谁》
我从小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家中所藏,早已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次。到了弱冠之年,开始接触了一些与武侠小说有关的学术研究,比如陈平原教授的《千古文人侠客梦》、严家炎先生的《金庸小说论稿》等等。不过近来很少再见有高质量的武侠小说创作与研究。但是,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大著名教授孔庆东的新书《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无疑是填补了这一空缺,让天下武侠小说爱好者心痒难搔,欲购之读之而后快。
我也不例外,新书一到,便迫不及待翻看。《金庸者谁》读之令人不忍释卷,如同逍遥派刻在石壁上的武学,一招一式,动人心魄,勾人心神,仿佛有无穷的魔力吸引你一探究竟,却又不是真的如逍遥派的武学一般,修为不到,观之无益,相反,阅读每读一页皆有所增益,对金庸及其武侠小说了解更深,可谓是欲罢不能;读之又如学习降龙十八掌,招式简明,却势大力沉,又饱浸着儒道深刻的哲理,书中以生动活泼、简明畅快的语言,一语中的,剖析金庸小说的内在肌理,不仅能学习文学知识,更学到了不少人生道理。孔庆东教授可谓循循而善诱人矣!
《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是孔庆东教授2019年在北大开设的全校通选课《金庸小说研究》的课堂讲话实录整理而成,一共分为十五课,除去“课程介绍”一课,全书以四大板块囊括这十五课,分别是“金庸者谁”,即介绍金庸的生平、个性、家族等有关作者的方方面面,带领读者全面把握金庸,以“知人论世”;其他为“功高几许——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情是何物——金庸小说中的爱情”以及“金庸小说的民族观”,武功、爱情、民族观,这些均是金庸小说比较重要的方面,孔庆东教授以此为基点,带领大家一览金庸小说的风景。
我们可能很熟悉金庸小说,但对金庸是谁可能不太熟悉,遑论他的生平与思想呢?孔庆东教授这本新书,相应地把较多的精力花讲“金庸者谁”这部分上,详细谈到了金庸的生平、性格、思想、其他创作、家族源流、他人对金庸的评价以及小说版本等情况,以金庸为核心,串联出一整部金庸人生史和文化史,让大家对金庸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喜欢“八卦”者,能从中看到不少之前很少公开谈论的趣事,对金庸不甚了了者,可以恶补其中的知识;对金庸已经有不少了解的,可以在孔老师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对金庸有一个更为充分的认识。因此,对金庸生平详细地描述,这在其他金庸研究中不多见的,这也可以说得上是本书最为重要的特色。
《金庸者谁》由于是课堂实录,故此书语言具有讲话的内在节奏,能把听众/读者牢牢攥住,风趣幽默,又不乏独到犀利,洋溢着对文学与人生,尤其是金庸小说的热爱,并没有过多的酸腐气和学究气;但这又一本北大的课堂实录,与一般的学校的通选课不一样,孔庆东教授在讲授金庸小说的时候,还春风化雨般传授了很多治学方法与人生体会,让人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
比如孔庆东教授讲到不同人对金庸小说两极分化的评价,他提到,做学术,不能把不利于自己的证据隐藏起来,要拿到台面上公开讨论。因此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介绍金庸小说如何好,反而先拿反面的证据到台面上来讨论,指出这些批评金庸的话语有什么说得对,有说得不对,这才引出自己对金庸小说的赞扬。相当理性客观,让人心服口服。
再比如孔庆东教授讲到金庸小说的武功、爱情、民族的时候,必定会花相当长的篇幅讲“武功”“爱情”“民族”这些词汇的源流以及特点,首先从词源上把握,再对应到金庸小说的语境当中,这样的讲法,显得有条不紊,有章有法,优游不迫,这也给我们的阅读甚至是治学提供了可为资鉴的道路。
当然,正如孔庆东教授在书中所说,讲课心里要“装着人民群众”,就是要对其他人的人生有用。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金庸,也有很多孔教授借金庸小说阐发的人生道理。比如他谈到温青青与袁承志的爱情时,对温青青喜欢袁承是个“太古板”的“至诚君子”一事发表议论说:
我们看很多妻子老批评丈夫的某个缺点,其实她是离不开丈夫的这个缺点,如果丈夫没有这个缺点,反而日子过不下去了。比如很多做妻子的老批评丈夫不讲卫生,很懒惰,在家里不刷碗之类的,你看上去好像是批评,实际上,这个丈夫的这个缺点是不能改的,改了,爱情就没有了。你应该留一个缺点给她批评,如果你没有缺点给对方批评,那么这个爱情就缺乏一个沟通的桥梁,两个人都特完美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意思了。所以表面上要假装承认自己的缺点,要虚心承认,坚决不改。这是爱情的一个真谛吧。
孔庆东教授话出了爱人之间的“缺点辩证法”,捧腹之余,又引人思考。类似的句子在这本书中不胜枚举,倘若勾稽出来,倒也有趣。
当然,这本书装帧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值得一提的是,此书是裸背锁线装,不仅可以平摊阅读,褪去封面,侧面望去,正如一本线装的武侠秘籍模样,有侠之韵味,富有收藏价值。
孔东教授《金庸小说研究》开设于2019年,正为金庸诞辰90周年,孔教授说这课也是遥遥对老先生的一个敬意;而金庸先生于2019年去世,这本书的出版,也算是对先生的一个纪念罢!愿先生在仁慈的地母中安眠!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