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是一本由马瑞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1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精选点评:●毛郑关系,条分缕析。●大神●清代《诗经》学的一座高峰。●触类旁通的典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是一本由马瑞辰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1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精选点评:
●毛郑关系,条分缕析。
●大神
●清代《诗经》学的一座高峰。
●触类旁通的典范。
●清儒做训诂确实厉害。
●十三经注疏
●僅有評論無詩
●好看
●非常棒
●用小学、音韵注毛诗 最好的本子。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读后感(一):本科二年级的读书小结
笔者并没有完全读完《毛诗传笺通释》,仅仅细读了十几篇。但是,对于马瑞辰先生的《诗经》研究概况是了解的。马瑞辰先生从杂考各说和具体文本的分析两大方面分析《诗经》,解读过程十分细致严谨,体现了桐城学者的治学精神。 在解读具体篇目方面,马瑞辰先生会先列出《传》《笺》的解释,之后可能举出《说文解字》《经典释文》《尔雅》等文献的说法进行比较。马瑞辰先生并没有把《诗序》当成权威,而是通过各种文献分析《传》《笺》的说法是否合理。《毛诗传笺通释》是解释汉学《诗经》学体系的书籍,马先生通过具体而实在的文献资料分析,表达自己对《传》《笺》一些训诂的怀疑,体现了清代《诗经》训诂学的严谨与成熟。笔者认为,此书的训诂细致有理,对于学者掌握字词的意义进而理解《诗经》的整体内容和精神有重要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清代学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后学学习。
惭愧的是现在也没有读完。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读后感(二):[惑] 《硕鼠》里的“直”字
爰得我直,得其直道。(《毛传》)
直,犹正也。(郑玄《毛诗笺》)
直与道一声之转,古通用。尔雅释诂:“道,直也。”王尚书读直为职,训职为所,与上章“爰得我所”同义。窃谓训直为道,义与所亦相合。古人以失路为失所,则得道亦为得所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通“值”,相当于“所”,这里指适宜的处境。(依王引之说,见《经義述闻》)(王力《古代汉语》)(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直,犹宜也。(方玉润《诗经原始》)
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余冠英《诗经选》)
同“值”,价值。(周振甫《诗经译注》)
————————————————————————
周振甫和余冠英都解为“价值”,
不过,据其他版本似乎是“道”较合适。
但商务印书馆09年《古代汉语词典》里,“直”没有“道”这一义项......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读后感(三):1077页、1078页
1077页:“《说文》:‘申又(此字输入法无),引也。’”查《说文》,无此字。惟“又”部,有
音申《说文》云:“引也。从又囗声。囗,古文申。”又写作
手中《四部备要》本亦作“申又”,不作图中文字,盖刻印时简化耳。点校本从之。
1078页:“又按《大射仪》:‘建鼔在阼阶西,应鼙在其东。’郑注:‘应鼙,应朔鼙也。先击朔鼙,应之鼙,小鼓也。’”误。
当为“应之。鼙,小鼓也。”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读后感(四):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
很长时间内,我都完全无法理解诗。在我童年的心中诗和谜语,期盘游戏是类似的我不
理解的游戏。
我不仅没有解迷,下棋的strategy,甚至连这个游戏的规则都无从窥测,完全摸不着头
脑。大概我
理解力有限,之能局限在因果关系等等线性事件中。
继承王安石不求甚解,一朝不能领会诗的妙处,我也不觉可惜。我相信终有一天我能重
新穿过大理
石,看出其中被缚的灵魂(如果雕塑家的工作是从石块中恢复它的形象,令其重见天日
的话)。我未
必看到什么,不过重新找回美玉果然没有令我等很久。当我自以为西洋乐的近现代部分
有很多高明有
趣的作品(不得不再提一下小甜心Ravel,据说有些人无法推测小甜心是否从作曲中得
到一 点点快乐
了,还有人恶毒的说,Ravel死前三年无法作曲,也不知道 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不仅
想起它的胞
兄,西洋现代诗,如此搜罗了一批新偶像,现在立即跳出头脑之一的有frost。这些近
代人,他们 不
为生存所困(拜遗产所赐),却目睹人类生存困顿。他们没有澎湃的热情,不需要引吭
悲歌言志,也
似乎不同情人类。他们是聪敏的匠人却不被技巧拘束。他们似乎在嬉戏,顽皮好奇的探
索什么极限,
但是这个极限。这个话题太大,至此停顿。关键是终于,升进大学的新生我开始读诗,
oh,诗!
我也是好奇之人。因此不免好奇诗于我的吸引力。用一句话"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相同,
如果喜欢音
乐,那么怎么可以 竟不喜欢诗”解释仍然不够。如此又糊涂了若干年。直到不久前我
预备读诗经,读
到诗入乐说:毛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
,故永歌之。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即使这不称意的人生也有尽头。时间不会停留一刻。所有不能不
中断的送别和
无法实现的希望,却都能在诗中短暂停留,在诗人的款款挽留中,在我们的嗟叹、永歌
中短暂停留。
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古者教以诗乐,誦之歌之,弦之舞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