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1-01-30 13:19: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孔子的故事》是一本由李长之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页数:1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孔子的故事》精选点评:●举重若轻●可惜没有原文呢●浅显易懂,富有理趣。●普及书籍就该是这个样子。●普及读物,对思想没有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孔子的故事》是一本由李长之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页数:1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孔子的故事》精选点评:

  ●举重若轻

  ●可惜没有原文呢

  ●浅显易懂,富有理趣。

  ●普及书籍就该是这个样子。

  ●普及读物,对思想没有过多涉及。

  ●考究又通俗的小故事

  ●2019.33.简易的个人史。对孔子的生平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才是挖掘思想。

  ●老师推荐的。。挺短小精悍的

  ●虽然书很薄,但对孔子的评价很中肯,就其个人来说有历史进步也有不足,正常看待就好。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子曰:“整天吃饱了饭没事做,这样不行啊!不是可以打牌么!打打牌也比闲着好呀!”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一):正视孔子

  哎,现在的人能真正的读一遍孔子再好好看待儒家的话,大多数应该就会产生敬仰之心了。可惜,大家只知道说好像中国几千年来就败坏在孔子所创立的封建儒家糟粕上了,好像孔子一来所有坏事都是因为他的缘故。不过这应该也与后世解读孔子的一部分扭曲有关,正视孔子本身思想,一定会受益匪浅.于丹解读的实在有点功利化了,十分不喜。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二):隋珠虽小,尘埃难掩

  傅子上课讲到“文学家眼中的孔子”时,特地提到李长之先生这本小书。书很薄,150页不到,读起来也很快。如果我这学期没上傅子的课,把论语背得自以为还比较熟,大概读这本书也就是眼前浮云飘过而已。但现在不同,正因为背了论语,再读与论语相关的书就觉得各种“豁然开朗”。

  李长之先生这本小书是用给小孩子看的语气写的,但同样充满了学者的严谨态度,把论语和其他各种有关孔子的材料按照时间线索贯穿起来,写成一部类似孔子传记的作品。论语中散落的只言片语并没有注明时间,要推断孔子或其弟子说某句话的具体场合和相关背景其实非常困难。不过,李长之先生还是按照自己的钻研作出了一些归纳和推断,固然我们可以指责有些推断不尽如人意,以及对有些论语原文的理解,李长之先生和主流的理解方式有比较大的出入(有些大概可以二解存疑,有些从情理上讲很可能是李先生的理解有偏颇),但能把孔子的一生写得如此明白,读后给人很多启发,终归是一件困难的事。

  傅子在评价的时候曾经说,这是文学家充满感情色彩的描述,虽可能有略显失当之处,但仍能使人受到感染。我有否受到感情上的打动我自己也不晓得,不过李先生确实有非常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力,能够描写出绘声绘色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孩子们都能读到这样的“大家小书”,大概是件天大的幸事吧。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三):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豆瓣上随手一搜叫做《孔子的故事》的书,其实就有好多个版本,虽然没有全部读过,但是看看署名作者的江湖地位就可以知道,2000年以后的基本上都是赶鸭子上架类的地摊儿读物。内容也无非是将孔子包装成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罢了。

  以前读过一个号称老学者写得《孟子传》,我就不骂街了。俺们这个年代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传播成本低,无论神马人在神马地方通过神马方式写点啥,基本上都能成为一本书...不知道对这种现象,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孔夫子会有什么评论。

  个人觉得这本书算是写人物传记比较良心的一本了。书中没有让人觉得恶心的恭维,也没有像打到孔家店那个时代的“批臭批烂”的政治任务。总体上是遵循孔子周游列国的期间的事件为主线,将孔子在世期间的行为娓娓道来。

  说起来看了孔子这些破事儿的时候,我其实想起了唐僧。孔子两次想参与某些国家的改革(主要就是“下克上”),但是都被子路给劝住了。正好和唐僧在取经路上没事儿就哭一哭,闹一闹的感觉类似。但是人家唐僧好歹最后取回真经,回来渡人了。孔夫子晚年就凄惨得多,颜回和子路都先他一步走了,嘴周他生活上也落魄得很。实在不知道这么一个在政治上这么失败的人,是何以成为“至圣先师”的...至少书中没有明确说出来。

  就我个人感觉,可能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民间教育事业,始于孔子的缘故吧。这个对于我国之所以成为我国实在太重要了。而以孔子的政治理想为蓝本的一切行为,我觉得其实都和痴人说梦一般。毕竟如果我国真的适合那种“正名”的政治体制的话,我国历史轨迹就不会是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话说本书其实现在已经可以算作历史的一部分了。毕竟是那个年代的产物,在本书结尾处还是会引用一下毛主席的言论。不过在我看来,其实要比今天这种所谓的“尊孔重儒”、“提倡国学”的伪道学要真实得多,孔子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什么颠仆不破的神。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四):跟孔子学搞教育

  不敢评论李长之先生,也不敢评论这本神奇的小书,只想说说李先生笔下的孔子。

  孔子在我的印象中,大半是比较模糊的。中学课本里一张孔子像,曾经率着弟子周游列国,就是几乎全部有关他个人的印象。剩下的就是作为歌颂或者批判对象的符号孔子。去年的《孔子》,发哥的形象不算差,但怎么样也没法让人觉得孔子是那个样子的。读了这本书,这老头算是在我心里活了。

  要说知道一个人,孔子的爹妈籍贯以及学历啥的这些简历必备内容,我是从这本书里才第一次看到。这老兄弟童年不算顺利,家境相当不咋地,也没啥名师指点,似乎谁也不知道他怎么就变得博学多能,完全可以说是自学成才。唯一确定无疑的就是他的好学是从小就有名的。

  有本事之后没活干,干脆就教书。用他自己的意思似乎应该是,有本事没人请你是当权者的愚蠢。他的一辈子就一直纠缠在政治理想的失败和教育事业的成功中。

  三十而立,开私学,收了最亲近的弟子子路,还有颜渊曾参的爹,去齐国谋职未果回鲁国;

  四十不惑,继续收学生,专心教“诗”“礼”“乐”还有“仁”,鲁国内乱,孔子只能等机会;

  五十知天命,短暂从政,理念不合带弟子出走卫国;

  六十,离卫,过宋,到陈,奔楚,回卫,最终归鲁;

  七十,孔子真的是一个老头儿了,从政的心也淡了,就剩下“学不厌,教不倦”了。

  孔子搞教育,第一以身作则,好学的精神在他身上从小到老一直没变;第二就是因材施教,怯懦的鼓励,莽撞的叮嘱;再有就是循循善诱,教学相长。孔子搞教育搞的好,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本身吸引人,跟他的教育方法也大有关系。

  孔子搞政治,到哪里都是同一套,在不同的地方推广差不多的政治理想,因为不同的原因,结果也是差不多的失败。

  孔子怎么教弟子的,中学《论语》中我们学过,但看了这本书,体会更加不一样。能遇上孔子这样的老师,真是那些弟子的一生之幸。

  不奢望搞教育的都能有孔子的学识,只希望他们都能看看这本书,向孔子学那么一招半式。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五):全篇架构概述

一、人生轨迹

  可以看过孔子主要为政思想是恢复周天子时制度,齐国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鲁国时削弱贵族势力;卫国时的“正名分”

二、教育事业

早年对弟子的教育主要是从政,晚年主要是文化事业。孔子对弟子的分类: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路。文学(4):子游、子夏。因材施教:子路问:“闻斯行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反对主管臆测,和自我陶醉: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空谈,不谈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局限性:反对劳动教育: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 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三、编写春秋

  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反映了孔子虽然主张社会安定统一,但是希望恢复旧秩序的局限性。

四、整理诗歌和音乐

  诗歌,当时外交习惯使用诗歌交涉;诗三百——思无邪。

  音乐,孔子学琴而知人。

本文标题: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7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阿飞姑娘的双重生活》读后感100字《路遥》经典观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