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是一本由许嘉璐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元,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精选点评:●许先生把知识讲透了,又引来大量的古籍作印证,这种例子不像歪果仁的畅销书,例子都是用来骗稿费的,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是一本由许嘉璐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元,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精选点评:
●许先生把知识讲透了,又引来大量的古籍作印证,这种例子不像歪果仁的畅销书,例子都是用来骗稿费的,属于仔细看会很有收获的例子。遗憾的是全书一张图的没有,不自己动手查点东西就完全没法看了。印象比较深的是门——庭——堂——室的顺序。门口的影壁叫萧墙,祸起萧墙自然是家里出事儿了。门后是庭院,家里热闹就门庭若市,庭后面就是堂了,堂后面才是室,一般人不能随便升堂,能够拾阶而上的都是宾客,所以读古籍,看他能不能登堂,是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份的,等到升堂入室了,就非常尊贵了。连接堂室的叫做户,因为堂是朝南开的,所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是因为户靠着南边亮堂。户是开在堂东北的,那么西北还开了个牅,这个就是室南的窗子,北边的窗子有个专用名叫做「向」,至于房顶的开口,才叫「窗」,烟囱的「囱」算是个例证吧。
●这本书不错,有些东西是永远都不变的,例如交通工具所象征的等级和地位。
● 书是不错,看过发现高中时候好多古文诗词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觉得不爽的两点一是没图,二是大量引文举例,对于只想了解一些常识的人来讲略枯燥了。。。
●考据的功夫了得,呵呵
●还可以
●嗯。。。然后。。。因为机场送lacrimosa的时候包里只有这个,就让他们给签在这书上了。。。
●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词典”?把古代衣食住行的用品挨个解释了一遍,随时查阅很方便,只是有些单薄了,而且这古代大多是远古中后期的较少,几千年来变化还是很大的,古代两字涵盖太多
●小孩女子罪犯异族平民不戴冠,先秦叫笄,汉起叫簪,王莽秃头,纶巾又称诸葛巾,是冠,屦汉始称履,鞋字首见于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是鞵异体字,日本木屐即古代木履,南北朝士族好屐,谢公屐,古代臣见君需解袜,秦汉禁止臣携武器见君,香袋古称容臭后称香囊,五谷即黍稷麦菽麻,六谷加稻,牛羊豕为三牲,现代烹调方法在春秋至秦汉已基本具备,醢刑,秦汉初夏历十月为岁首,户向内开防盗,南北朝以前无桌椅凳,路边栽树,《孔丛子·居卫》:锦缋纷华,所服不过温体;三牲大牢,所食不过充腹。知以身取节者则知足矣,苟知足则不累其志矣,
●书是好书,全面且深入浅出,读来饶有趣味。想吐槽的是但当当的电子版的字库和排版也太烂了,稍微生僻点的字就显示不了,一页看过去满眼都是问号。
●三星。学术性比科普性强很多的书,觉得还是专业人士比较需要这本书。还有就是电视连续剧的编导们。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读后感(一):正是名副其实的“衣、食、住、行”四个板块
RT,深入浅出分了“衣、食、住、行”四个部分。引用古籍非常多,几乎占了全文篇幅的一半。尽管如此,却不至于晦涩。内容较充实,最喜欢‘住“的部分。
正如序言所说,这本书适合作为阅读古籍时的参考资料。而并非那类趣味性浓的接地气科普读本,没有插图有点可惜。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读后感(二):今年秋季书市买的
好书!
quot;大家小书"系列中的精品。增长知识,行文又不枯燥,十分难得。属于我最喜欢的"实在"书。作者著述时,没有互联网搜索之利,全凭手工搜集整理资料,不由人不佩服其阅读研究范围之广,及其著书所耗心力。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读后感(三):真正的大家小书
看多了定价几十上百成千的设计书,回头惊觉人文类图书的厚道。这些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居然只是一顿午饭的价钱,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悲哀。
这套“大家小书”系列,我买了不少。最先看的是诗词类,接下来就是这本《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始终没有看完。
许先生的考证之详细、论述之严谨,让我再次惭愧自己古代文化知识的浅薄。
在这本书里面,每个名词都标明了出处,每个推论都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因此满篇大半古文,看起来颇吃力。但如能过了这一关,会发现里面的知识量多得让人惊叹。
许先生在这小书里,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古代日常用品是如何及为何演变进化,它们各个时期的实用价值及社会意义,让人对不同朝代的习俗、礼仪都能有所了解。中国的几千年文化,点滴融入老人家的娓娓道来中——这才是真正的做学问啊。
总之这本书,娱乐性不够且信息量极大。古文不是很好的人难以轻松消遣。但看下去就如进宝山,绝不会空手而回。大家掂量着自己的古文功底和求知欲来做决定吧。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读后感(四):古代人的生活
1.古代的裤子没有裆,只有两个裤筒,套在腿上,上面有绳系在腰上。
2.古代有种犯罪的刑罚是剃去头发,有先天秃顶的平民同志就要买些假发(别人的头发),免得被人弄错了。所以假发行业很早就有了。
3.穷人妇女没钱买钗,有时会用荆条插头发上,“拙荆”就是从这里来的。
4.古代的主食主要是黍和稷,也就是黄米和小米。水稻大约是周以后才有的。
5.主食加工法主要是炒米或微火烤的米,不像现在用蒸的。
6.春秋时就有类似盖浇饭这种东西了。
7.<吕氏春秋>上就记载五味:“甘酸苦辛咸”和今天的苦辣酸甜咸基本上是一样的。
8.最早的加工食物的方法大约是这样:先把石块或石板烧热,然后将谷物放在上面烫熟;如果想煮就把水和食物放到石坑里,然后将烤热的石块不停地放进去,直到水沸煮熟。
9.古代一天两顿饭,早9点,下午4点。不睡午觉。
10.古代没椅子,都坐地上,实际上是屁股坐在腿上,和现在日本人坐法一样,像今天说的跪。但只有双腿立起来才是跪,叫“长跪”。由于一抬屁股就是跪,所以也给谁跪也不算什么事,类似今天行个礼而已,不像跪在今天是很大件事。
11.古代进屋也要脱鞋,鞋放外面。
12.古代有段时间很流行牛车。羊车也有过,但不实用,皇上晚上睡觉前时坐。
上面全是摘自这本<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精彩内容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口味。古代也分很多时期,每个时期也有不同。总体上说这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本书!
鸡蛋里挑点骨头:书是本好书,内容精彩,只是中国的大(学问)家还是愿意写一些给专业人士看的书,没有考虑大多数人其实古文基础实际上是很差的。书中大量引用都没有译文,让我们完全理解打了些折扣。古人的生活应该是很有趣的,但本书书卷气多了些,其实可以写得更有趣。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绝对配得上五星,如此低价,我认为加上3-5倍的价钱也是值的。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读后感(五):第一编 服饰与配饰 思维导图
大学时候古代文学老师一再推荐的一本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
许先生的考证之详细、论述之严谨, 让我辈汗颜。现在在做老师,看完这本书发现了很多平时忽略的东西。
看了许多大家的评论,发现这部书缺少插图确实成了大家的一个共同的遗憾。花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书,并做了一些思维导图,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第一编第二编第三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