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是一本由【英】玛丽·博伊斯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精选点评:●比较有意思。不知道这些村落现在是否还存在●传统不断,也有积极的一面——至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是一本由【英】玛丽·博伊斯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精选点评:
●比较有意思。不知道这些村落现在是否还存在
●传统不断,也有积极的一面——至少能获得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很多描写都很有现场感。
●查拉图斯特呀琐罗亚斯德
●宗教学与民族志结合,并人类学中田野调查之典范。
●伊朗
●善恶两分,保护自然的干净与完整。要快乐,因为悲痛是属于恶魔的。
●总算看完了。琐罗亚斯德教村落不少习俗跟中国民间相似,比如对指甲的处理,孩子玩“碰蛋”的游戏等等。作者走乡串户,得到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因此读来非常有现场感,那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作者看来慢慢消逝的传统仪式,现在怕是所剩无几了吧。
●为了写故事,这类书也要读。加油吧凡人~
●算是非常难找到的关于琐罗亚斯德教的书籍了!
●初中时候有段时间对波斯可着迷了...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读后感(一):伊朗琐罗亚斯德村落(2006-08-07 )
那一天恶魔已被战胜,末日审判即将到来,人们就要冲出坟墓,就像叶子抽芽、鲜花盛开一样重焕生机。
不同的圣火有不同的名字。
流血是不净的,妇女是不净的,每个人在子宫中便受到了污染。
狗拥有神力。
至今仍然被一些穆斯林迫害的村落。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读后感(二):对少数族裔的迫害
这本书里对今天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生存现状的描述同时就是反应伊斯兰教对少数族群的极端迫害, 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徒顽强的生存到今天,面临的迫害不是减轻,而是越发深重.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埃及, 占埃及8000万人口近10%的基督徒也有着同样的遭遇. 中东与中亚在历史上就是各种宗教同生共存, 然而自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后, 对信奉其它宗教的族群的迫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如今这些地区,只有极少数的所谓异教徒还顽强的坚持着.
这本身就是个可笑的现象, 一个外来入侵者的宗教被他们奉为正宗.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读后感(三):人类宗师琐罗亚斯德(Zoroaster)
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 (前628年——前551年),意为像老骆驼那样的男子或驾驭骆驼者,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或Mazdaism,又称拜火教)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波斯帝国建立前的一个波斯游牧部落贵族骑士家庭,据传,琐罗亚斯德在出生的那天放声大笑,而他是仅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他的大脑强烈的悸动着,令他不禁将手放在前额。别人都说这是他将来知识和智慧的前兆。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起初遭到反对,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到了四十岁左右他宣讲自己所提出的新教,取得了成功,使伊朗东北地区的一个君主维斯塔巴国王改信了他的新教。从此以后,维斯塔巴国王就成了他的朋友和保护人。直到42岁时,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迅速传播。我们对琐罗亚斯德的生平情况了知甚少。据传说,琐罗亚斯德活到七十七岁。
有人说,他在荒漠中度过了二十年,他在那里什么都不吃,只吃一种永不让人衰老的奶酪;因为热爱智慧和正义,他不得不从世俗中退隐,来到一座山上独居;但是当他下山时,那里就落下了不熄的天火;波斯的王和他宫廷里的最显贵的领主们则因为天火来到这里,他们想要赞美上帝;看到琐罗亚斯德从那火中毫发无伤走出来;他安抚并鼓励波斯人,并替他们向上帝献祭;而其后,他离群索居,只和那些为真理而生的人,有能力知晓上帝真正知识的人,在波斯人中被称为贤哲(Magi)的人在一起。
琐罗亚斯德教已存在两千五百多年,至今仍有信徒。琐罗亚斯德说只有一个真神,他称之为阿胡拉·玛兹达(现代波斯语为Ormuzd)。阿胡拉·玛兹达(英明的主,即善神)支持正直和诚实。但琐罗亚斯德相信存在一个凶神──安格拉·曼纽(现代波斯语为Ahriman),他代表罪恶和虚伪。在现实的世界里,善神和凶神双方的势力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斗争。是站在善神一方还是站在凶神一方,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虽然斗争的双方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会势均力敌,但是拜火教徒相信,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善神的势力终究会赢得胜利。他们的神学还包括对来世的坚定信念。在道德问题上,拜火教强调正直和诚实,反对禁欲主义和单身制度。拜火教有些教徒站在自己的尊师周围拜火,例如在拜火教寺里总是燃烧着一堆圣火。
拜火教在琐罗亚斯德在世期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到公元六世纪中期,约在琐罗亚斯德死去前后的随后两百年间,拜火教为历代波斯王所接受,赢得了许多信徒。拜火教神学对其它宗教如犹太教和基督教也有影响。拜火教又称拜火、祆教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琐罗亚斯德和他创立的拜火教对古代中国也有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明教就是从波斯传到中国的拜火教。
《阿维斯塔》是古代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10世纪以前。《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圣书》是由现代伊朗学者选编而成,是专业研究古伊朗文化的必读文献。Avesta,也音译《阿维斯陀》,原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琐罗亚斯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位先知,早于中国的老子、孔子,也早于印度的释迦牟尼。《阿维斯塔》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经书,既是伊朗古老的宗教典籍,又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神话传说总汇,是上古时期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的珍贵文献,尤其是其中雅利安人早期的神话传说,与印度的吠陀同出一源,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资料。《阿维斯塔》与《圣经》、《古兰经》一样,既是一部神圣经书,又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伊朗最早的诗歌集,其中的神话传说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阿维斯塔》在世界为数不多的上古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内容看,该经是伊朗古代宗教神话、哲学、传说、史诗、法律、历史等的汇集,有些内容在琐罗亚斯德教以前就已出现。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读后感(四):人类宗师、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
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 (前628年——前551年),意为像老骆驼那样的男子或驾驭骆驼者,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或Mazdaism,又称拜火教)的创始人。他出身于波斯帝国建立前的一个波斯游牧部落贵族骑士家庭,据传,琐罗亚斯德在出生的那天放声大笑,而他是仅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他的大脑强烈的悸动着,令他不禁将手放在前额。别人都说这是他将来知识和智慧的前兆。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起初遭到反对,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到了四十岁左右他宣讲自己所提出的新教,取得了成功,使伊朗东北地区的一个君主维斯塔巴国王改信了他的新教。从此以后,维斯塔巴国王就成了他的朋友和保护人。直到42岁时,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迅速传播。我们对琐罗亚斯德的生平情况了知甚少。据传说,琐罗亚斯德活到七十七岁。 有人说,他在荒漠中度过了二十年,他在那里什么都不吃,只吃一种永不让人衰老的奶酪;因为热爱智慧和正义,他不得不从世俗中退隐,来到一座山上独居;但是当他下山时,那里就落下了不熄的天火;波斯的王和他宫廷里的最显贵的领主们则因为天火来到这里,他们想要赞美上帝;看到琐罗亚斯德从那火中毫发无伤走出来;他安抚并鼓励波斯人,并替他们向上帝献祭;而其后,他离群索居,只和那些为真理而生的人,有能力知晓上帝真正知识的人,在波斯人中被称为贤哲(Magi)的人在一起。 琐罗亚斯德教已存在两千五百多年,至今仍有信徒。琐罗亚斯德说只有一个真神,他称之为阿胡拉·玛兹达(现代波斯语为Ormuzd)。阿胡拉·玛兹达(英明的主,即善神)支持正直和诚实。但琐罗亚斯德相信存在一个凶神──安格拉·曼纽(现代波斯语为Ahriman),他代表罪恶和虚伪。在现实的世界里,善神和凶神双方的势力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斗争。是站在善神一方还是站在凶神一方,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虽然斗争的双方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会势均力敌,但是拜火教徒相信,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善神的势力终究会赢得胜利。他们的神学还包括对来世的坚定信念。在道德问题上,拜火教强调正直和诚实,反对禁欲主义和单身制度。拜火教有些教徒站在自己的尊师周围拜火,例如在拜火教寺里总是燃烧着一堆圣火。 拜火教在琐罗亚斯德在世期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到公元六世纪中期,约在琐罗亚斯德死去前后的随后两百年间,拜火教为历代波斯王所接受,赢得了许多信徒。在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即在公元前四世纪后半期,拜火教遭受到严重摧残。然而波斯人最终又赢得了政治独立,希腊的影响霎时低落,拜火教即刻复苏。在萨珊王朝期间(约226—851),拜火教被立为波斯国教。在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取得征服胜利之后,波斯人逐渐改信伊斯兰教(在有些情况下是被迫的,尽管从原则上讲伊斯兰教徒能宽容较古老的拜火教)。今天印度有十多万波斯系拜火教徒,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孟买市附近,构成了一个相当兴旺的社会团体。拜火教在伊朗从未彻底消亡过,不过剩下来的信徒也只有二十万左右。琐罗亚斯德教在印度又称为帕西(Parsi)教。拜火教神学对其它宗教如犹太教和基督教也有影响。拜火教又称拜火、祆教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琐罗亚斯德和他创立的拜火教对古代中国也有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明教就是从波斯传到中国的拜火教。 《阿维斯塔》是古代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是伊朗最古老的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10世纪以前。《阿维斯塔——琐罗亚斯德教圣书》是由现代伊朗学者选编而成,是专业研究古伊朗文化的必读文献。Avesta,也音译《阿维斯陀》,原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琐罗亚斯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位先知,早于中国的老子、孔子,也早于印度的释迦牟尼。《阿维斯塔》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经书,既是伊朗古老的宗教典籍,又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神话传说总汇,是上古时期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的珍贵文献,尤其是其中雅利安人早期的神话传说,与印度的吠陀同出一源,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资料。《阿维斯塔》与《圣经》、《古兰经》一样,既是一部神圣经书,又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伊朗最早的诗歌集,其中的神话传说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阿维斯塔》在世界为数不多的上古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内容看,该经是伊朗古代宗教神话、哲学、传说、史诗、法律、历史等的汇集,有些内容在琐罗亚斯德教以前就已出现。 《波斯古经》在宗教哲学方面提出了善恶二元论的思想,认为在太初的时候,有着光明与黑暗、善与恶对立的神灵,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德性,两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结果善神终于战胜了恶神。该经在叙述善恶的斗争中,提出了神话的宇宙观和历史观。它把历史的进程划分为4 个时期,阐述了神灵世界、物质世界、人类产生的经过,探索了人的自由意志及思想、语言和行为三种活动的后果,提出了灵魂不灭、善恶报应、末日审判等。这些思想对摩尼教、基督教的异端及希腊罗马哲学都有影响。《波斯古经》在13世纪初被译成梵文,嗣后又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它对于研究琐罗亚斯德教、伊朗和中亚的历史和文化、比较宗教学和比较语言学都有重要价值。琐罗亚斯德教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左右,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该教主张明暗善恶二元论,即大千世界由以光明天神阿胡拉·马兹达为本原的善界和以黑暗魔王阿赫里曼为本原的恶界组成。明暗善恶二界彼此对立,不断斗争,最终是明战胜暗,善战胜恶。琐罗亚斯德教将“三善”——善思、善言、善行作为人的道德准则,在教义上崇尚光明,膜拜光明的象征——火,当时的人有很多祭拜火的神庙,庙中供奉的火焰长年不熄。由于琐罗亚斯德教崇拜火,该教在中国史上被称为“拜火教”、“祆教”或“火祆教”。该教于唐代传入我国,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琐罗亚斯德教是伊朗在伊斯兰化前的国教,它对整个伊朗文化、对伊朗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铸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使后来的伊斯兰教在伊朗完全伊朗化,有如佛教在中国完全中国化一样。《阿维斯塔》用诗体写成,其中最古老的部分《伽萨》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其它的部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最后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成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