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在深渊中》是一本由默音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5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星在深渊中》读后感(一):被掩埋的语言“沟通的本质是什么?当语言被掩埋在黑暗深处,有没有其他途径,能让我们找到表达彼此的途径?”这是借
《星在深渊中》是一本由默音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5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在深渊中》读后感(一):被掩埋的语言
“沟通的本质是什么?当语言被掩埋在黑暗深处,有没有其他途径,能让我们找到表达彼此的途径?”这是借《星在深渊中》主角之一说出来的话,默音似乎将她想说的话都藏在这一本最新的长篇小说里。语言是否真的是用来表达或沟通的唯一方式,当人们失去语言时,一切会否陷入泥沼?
“失语症”患者杨其星是书的主角之一,不可避免的,大家都觉得身体失去了某一部分能力,必须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杨其星得到的“补偿”是会做有魔法的甜点。围绕一家“蛋糕酒号”,人来人往的店铺里,不同的故事上演了。
作者试图通过几位主要人物的成长变化,将上海这几十年的变迁都写进去。里面有许多这些年需要被人们记住的历史,都融入到了故事的背景中,七0、八0年代的成长故事都离不开时代里的大变迁,而这个大变迁里的故事太多,多到眨眼就会有新事物发生。许多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时代注脚。就连陕西南路、绍兴路、瑞金二路,这些路名都是属于这个年代的记忆。
凶杀案与隐瞒,还有无意识的背叛,阴郁的代言人林同,都让这本书读起来不轻松,但是在快接近真相的时候,突然读得我非常感动。每个人命运中的千丝万缕在这一刻被厘清时,连凶杀案都是带给人一声叹息,而不是愤怒。就像此书的策划编辑说,“底色仍是暖的,善的。”这种暖,是几位主角共同长大的暖,还有他们各自咽下不得已之苦时留下的善。有一种携手长大后的人们,不再将感情放在语言中,但那种本能的举动,都带着彼此的牵绊。
与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不同,宋语的故事显得平淡很多,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但是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据说作者写了篇番外,很好奇是否有宋语的故事。她像是一个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几位主要人物的成长与起起落落,甚至错开了他们的情感纠葛,却始终也像一条线似的,想要串起来那些已知的未知的脉落。真是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使命啊!
《星在深渊中》的故事读起来并不简单,每个出场人物都带着他们以往的故事出现。大概是作者本意想主张的,不要有刻意的主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主角。就像每个午后吃着生姜司康的人,都能吃出那一口属于自己的辣。那辣也许会让你落泪,也许恰到好处。莫名有点期待默音的下一部作品了,她似乎很有讲故事的企图,作为作者的同时代人,总会在书里找到太多共同的记忆点,这些点就变成了读小说时能找动人心的弦。
或许只有抱着没有主角的心态去读这本迷宫般的小说,迷底呈现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故事的精彩。
《星在深渊中》读后感(二):一本尚未结尾的书
不得不惊叹,语言有一种魔力,当你把几个看似不相干的词汇排列在一起时,一种神秘的连接就会在它们之间缓缓生成,或许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称之为诗意。“默音”、“星星”、“深渊”、“失语症”,当我把这几个词放在同一个空白文档中之后,我正在进入一个博尔赫斯式的世界的感觉出现了,不用排列它们,就静静等着,我静静等着它们没入我的心灵,或者说是我进入到它们的世界当中。我想,默音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经历的或许正是这一过程。他自己也在文章里说,小说家的小说有时候是自己生长出来的,不受小说家控制的,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一部小说,我相信不会让人失望。
的确,它也没有让人失望。说它是一部关于失语症的小说,大体上应该是贴切的。可是,失语症这个词的丰富的象征性,却让我久久无法释怀。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每个人都有途径、也都有能力去表达的世界,然而同时我们又生活在一个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满、话语泛滥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什么叫失语症?这个词当然不可能直接被认为与哑巴同义,相反,这个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喋喋不休,只是这喋喋不休,与说话者的自我毫无关系,有意识或者喝无意识的,太多人用别人的语言表达着自以为的自我。确实,当人们说到“哪怕在阴沟里,也可以仰望星空”时,如果你猛地抽掉那些虚伪的情绪和感动,一种陌生感将顿然生成,你会发现,这看似贴切的引用,这看似诗意的表达,会突然像碧蓝的水蒸发后留下的一地无意义的残骸。表情包和速成名言警句引用练习正在甚嚣尘上,交流正在越来越失去其意义,失语症正在越来越普遍。
作者自己在自述中说,这是一本没有主人公的小说,在阅读中,我无数次误以为自己找到了主人公,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氛围,一个以“星星”、“深渊”、“失语症”等词为经纬的棋盘,每一个人物都在其中挣扎,意图保持清醒,却又总不免沦为麻木。生命在其间被扭曲,有时狂舞,有时沉静,最后似乎也没有各自的归宿。不如说,这是一本尚未结尾的书,或者这是一本无法结尾的书。实际上,我怀疑每一本书都没有办法结尾,就像这个世界不会在我们的某个绝望或成功的时刻停下它的脚步一样。能够让小说拥有世界的这个特质,作者必须足够强大地去承担自己的命运,就像他所说的那样,让故事利用他,而非他决断故事。故事在电脑中成长,他被指引向键盘,于是意义产生的那一刻就发生了。
猪版《星在深渊中》《星在深渊中》读后感(三):以过去为牢
人们总是不断憧憬明天,却又容易困在过去的枷锁中。默音的新书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都市里的六位男女,没人能够摆脱自己的过去。
小说里的核心人物—陈晓燕,以意外死亡的方式出场。与她相关的5位朋友,看似平静的表面,和未曾受到影响的生活,却丝毫经不起剥茧。随着调查杀害陈晓燕凶手的进展不断深入,揭开了过去,逐渐看到了身在深渊处的众人。
他们表面是,蛋糕酒号的老板、知名画家、知名画家的有钱妻子、漂亮的花店老板娘;而实际是,私生子、冒名顶替的获奖者、表面的夫妻、有钱人的小三。他们有内疚、愤怒、不甘心、悲痛,却都没有快乐。那些过去的事情,像诅咒一样如影随形,而他们也安于以过去为牢,他们并不想从中走出,心甘情愿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患有失语症的是杨其星,她能做出有魔力的甜点,很多人吃了之后会想起难以忘怀的过去。小说的扉页引用了一句话“人要到丧失语言才会第一次意识到,语言对人类来说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而是从根本是支撑其自身存在的东西。”可其他会说话的人,又何曾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他们尝试放纵自己或彼此试探,小心翼翼的前行。
看完书,对失语症进行了一下了解。“失语症指患者意识清晰、精神政策、发音和构音器官无障碍,但由于脑部病损而使其缺乏或丧失理解及语言运用能力,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为卒中后大脑语言中枢或与其联系的传导束受损,导致出现相应的语言功能障碍。”
之前对这个病症的知识几乎没有,细想起来,并不是我们没有患病的人,这样的病人通常会被归为“精神有问题的、智力低下的人。”无论是杨其星还是陈鑫,她们在外面只会被认为“不正常”。默音在书末尾引用“失语症”相关知识的书籍也大多为国外。
小说里,通过细致描写杨其星的日常,形象的阐释了失语症是如何发生及有什么样的表现。而写陈晓燕对杨其星的康复训练也十分专业。就个人而言,小说的立意并不是很喜欢,但对于这一病症的科普却很欣赏。
看得出,默音十分努力且有野心,五百页的小说,出场人物不少,巧妙设置了悬念,读起来很快,当代社会中的恋童、原生家庭之苦、职场性侵、老房拆迁等热点都有提及。但缺点同样突出,6个主人物之外,其他配角的描述也不少。从他们的外在到内在,甚至过去的生活都大写特写,使得整本书显得啰嗦,主线反而不突出。
人物的不幸有雷同的地方,这些次要人物倘若都单独分开,写在公众号里,一篇篇分开看,是精彩而吸引人,但统统放在一部小说,情节设置显得不太合理,有些冲突发生的过于牵强,使得阅读体验打大折扣,尾声反而还是仓促。
总之,一部成熟且上乘的小说可遇不可求,一本小说倘若能讲明白一件事情倒也不错。
《星在深渊中》读后感(四):失语症小说背后的故事
《星在深渊中》的责编曾问我,为什么会想写一个和失语症有关的故事?
我说,其实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影视作品中的失语症太扯。
上一部长篇《甲马》的初稿始于2008年,差不多在同时,我有了另外两则小说的构想,打算写一个上海弄堂的故事,还有一个失语症的故事。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有几年没上班,在家重写《甲马》,也做些日本小说的翻译(现在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写和译的生活)。
另一方面,弄堂故事和失语症故事也在几年间缓慢成形。前者是2019年的一本小书,明年会重出修订版。至于后者,为了了解失语症,托朋友从日本买了相关的书籍。做过功课,开始写。和我的其他写作不同,它的生长进程缓慢,且不受控制。
最初,我写了四五则中篇,抚慰人心的路子。那些“遗迹”躺在电脑硬盘里,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后来莫名其妙有种预感,它应该是个长篇。重新从第一行字开始写它,是在2019的初夏。
身为作者,有时也并不知道故事的走向。这部小说在电脑里长啊长,朝所有可能的方向探出枝丫。当它最终收敛定型成《星在深渊中》,乍看是部阴影丛生的小说,和我以前的作品有些不同。此书的策划编辑说,底色仍是暖的,善的。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真正的核心人物陈晓燕,一出场就已死亡,死于他杀。她是前媒体人,公众号写手。对她的死因乃至凶手,她身边的朋友、同事、恋人和仇敌,各怀猜测。在接下来的几周,他们彼此试探,挖掘私密,隐瞒部分真相,煞费苦心。
明面上的另一个女主人公杨其星,是咖啡馆的点心师,患有失语症。她和人沟通有困难,咖啡馆的客人们与她打交道,有一个熟悉和学习的过程。可是我们,所谓的正常人之间,真的就能顺畅地交流吗?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失语”。有时是因为精神上的创伤,表达受到阻碍,是心障;有时则是出于利益上的考量,是心魔。
杨其星的甜点有某种特殊的“魔力”。有些时候,吃下她做的甜点,会看到以为早已忘却的某段回忆。活在现实中,人难免画地为牢,为了获得一些,便失去另一些。小说中的大多数人有他的欲望和野心,有他故意或无心犯下的错,有他不愿意想起的,不想说的,说不出的。甜点是一个触发,一种媒介,把过去和现在联通。
也可以说,这部小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书中有六名男女,生于一九七〇到八〇年代,发生在2019年的谋杀案揭开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千禧年往后将近二十年,他们在上海这个城市的生存,乍看是寻常的上升途径,背后暗流汹涌。随着故事展开,出现了不止一起案件,有更多的死亡和伤害呈现。故事发生在微信时代,即时通讯以及碎片传播在人际关系之外交织出一张巨网,这张网冲淡了一些事,又对另一些事聚焦,无人能逃离其影响。
过多的阐释可能影响阅读,在此仅简单介绍一下《星在深渊中》的六个主要人物:
在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下,他成名了。
她失业了,做了个公众号,然后死了。
他和妹妹一起开了家叫蛋糕酒号的店,白天咖啡馆,晚上酒吧。
她活成了另一个人的助理。
她扮演情人,店主,金主,苦尽甘来,心有不足。
这是书中六人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因为,我们和他们一样,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抛下旧的自我,掩藏黑暗的记忆,想要装作强大,却时常迷路。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