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12-19 10:58: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遗产》是一本由菲利普·罗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遗产》精选点评:●很真诚的一部作品●2008-10-27;写得太真实;不知道到时候我会怎么做;●你做的很好,罗斯。关于

《遗产》读后感锦集

  《遗产》是一本由菲利普·罗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遗产》精选点评:

  ●很真诚的一部作品

  ●2008-10-27;写得太真实;不知道到时候我会怎么做;

  ●你做的很好,罗斯。关于面对死亡,关于那次失禁,清扫屎,你们俩简直是完美的合作伙伴,绝佳的父子拍档。Good job, both of you guys.

  ●“我在那儿就好了。”看到这里泪目。八十六岁的爸爸还想着看护五十多岁的儿子。我也在得了流感浑身疼痛时想起病痛中的妈妈,也在她冰冷时凝视她的脸,所以对其中的描述感受深刻。虽说这本是纪实类的书,暴露了菲利普罗斯的回忆和心理感受,可仍感受到作者在淡化自己的出场,或许这就是他的风格。

  ●直入心底的温情与撼动

  ●杰作!我觉得这部纪实作品读起来比弗兰岑的《修正》强太多,不啰里八嗦不零碎,很真实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时候未到。

  ●“什么事,你都不准忘。”与年迈虚弱的父亲间心酸和敬畏的爱,菲利普•罗斯的笔触细腻真实,直扫心间。“当你抛开恶心,忘记作呕的感觉,把那些视若禁忌的恐惧感甩在脑后时,就会感到,生命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珍惜。”

  ●很震撼,对我来说。 书渐渐消失了,就像爸爸一样

  ●父亲终究会老去,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

  《遗产》读后感(一):如果遗产是一坨屎……

  很细致很耐心地读完了《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被罗斯朴实而真情的文字所打动,那很久远的往事,渐渐泛上心头,点点涟漪,诉说岁月如歌。

  一本好书,一个好作家,一个好儿子,还有父亲留给他的“晚年”,原来琐碎的文字也这般美好。读着读着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想到了曾经意气风发、力大无比的父亲……而此时,父亲已经老了,背驮了,腰弯了,发白了,有时候在电话中,父亲那弱弱的声音,让我感叹不已。也许懂得了老年人的心态,才会更加珍惜现在吧,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

  如果遗产是一坨屎,你会怎么办?在《遗产》中,当大便失禁的父亲痛苦地面对厕所的那一坨屎时,罗斯则悄悄地把那坨屎冲干净……如果是你呢?

  人生无处不悲秋。

  《遗产》读后感(二):保贵的《遗产》

  知道菲利普.罗斯这位犹太人作家是在2003年,那年我读了他的那本《人性的污秽》,给人感觉菲利普.罗斯的书能给以人性的探讨,和触及人性灵魂深处的真缔。但很久之后我一直没在读到过他的新作。

  偶然的机会买到了这本《遗产》,开始读时没有太多的感觉,可以说读着很吃力,没有读《人性的污秽》那样有吸引力,总感觉这是在读一个中国式的关于‘孝顺父母’题材的故事。但读完后却让我觉的这件事如此的真实感人,不仅仅是因为菲利普.罗斯以自己父亲的一生和生命的终结的最后时刻,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诉说。还有菲利普.罗斯对父亲辛劳人生的另类评说,比如:

  为了省钱他甚至不买一份当天的报纸。还有对自己母亲的伤害,以及无视其他家庭成员的感受作出的决定,把作者珍藏多年的集邮册送给他人,罗斯的父亲他的晚年不缺钱,确依然过份的节约而让作者和家人不满等等。

  在我们的文化熏陶中,总觉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只是单纯的‘孝顺’与‘服从’对父母的捎微不满即以‘逆子’之名为之,菲利普.罗斯敢于写出自己和父亲一生的真实感受,但这不妨碍对父亲尽自己的孝道。

  这是一本让人难忘而沉重的书,这也是一份作者本人对我们每个读到这本书读者而言沉重的《遗产》。是的,你永远也无法回避父母终有一天离去的现实,往事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爱与恨,他们都将只会存在于你的记忆里。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都珍惜珍重这份只属于我们每‘个’人保贵的‘遗产’。

  《遗产》读后感(三):人最后的勇气是用来面对生命最无法克服的病

  一个老人,走到生命尽头,所有面对疾病时的抵抗、无奈、痛苦,都溶解在每一天平凡的度过中。没有什么讴歌生命不朽的华辞,没有什么大爱小爱的称颂(不像译者在后记中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只是叙述,叙述那一段从生病到死亡的过程,最激烈的阶段,也许该是死亡来临,但是却被同样平静的描述简单带过了。

  人生来就得了死亡这种无法克服的病,虽然对有些人来说它是希望,是在痛苦时觉得安慰的终点,人生还是有终点的,这多少能缓解疲累,但是对大多数人尤其是一辈子守着传统观念没有那些奇思异想在最现实的生活里努力生活过来的老人来说,是多不想死啊,多想有正常的眼睛,肌肉松弛但仍旧完整的面容,可以依赖的听力,行动灵便的手脚,不要像孩子一样最终退回到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的尴尬状况中去。到老了,人的要求多么简单但却偏偏成了生命跟我们开的玩笑,难以满足,不能满足,纵使你年轻时如何骄狂,它都要没收了你的基本能力而去,折磨片刻之后再带走你眼前的光,让你成为一丛飘走的青烟。

  生命结束了,终于结束了。就像所有人那样,所有你见过的人,所有即将走上相同路途的人。那些叱咤风云的也好,唯唯诺诺的也好,沉默的聒噪的,各种形态的人,即使你时刻感觉生命在此刻如此真实,无法遥想死亡将如何来临,但时光易过,就像回想5年10年前,那也是曾真实存在的时刻啊,在那些过去的时刻里,你曾如此活蹦乱跳地度过,让人怀疑它如何就成了回忆,是谁如此神奇地赋予你皱纹白发和日渐衰微的器官,直到它们停止运作,给你带来永恒的宁静。

  这是无论如何想象努力和拖延,人最终不能克服的病。

  即使书里的父亲最后逐渐康复起来了,这“最后”却也无法成为最后,因为真正的最后永远是死亡。

  《遗产》读后感(四):人老难养

  “什么事你都不能忘。” ——菲利普•罗斯

  合上书,没有如书评介绍的那样动容,并不代表没有被感动;没有如书评作者那般的激动和感慨万千,并不代表没有感情和冷血。无论是读书还是看碟,动了真性情,其实是因为看到太多自己的影子,发现太多相同的思想。但也许正因为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尚未承受书中发生的一切,没有相类似的经历,因此感动着但没有引发共鸣而动了真性情。

  其实,如果没有《读库0603》中黄伟集的阅读笔记和彭伦的译后记,可能今生也不会读到《遗产》这本书。周五晚上,在匆匆读完黄伟集的《在这本书里看见父亲》,在夜色中匆匆出门赶在书店关门前找回了《遗产》。如同张洁的《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一样,这本书写的是父亲逝前一年,作者作为儿子联系治病,照顾生活的片断,以及在此期间的心路历程。正如书的扉页上,作者写道:“献给我们的家人,生者与逝者”,其实不仅是给家人,不仅是献给逝者,离开尘世的父亲、母亲需要怀念告慰,但更多是“对天下所有人的一种提醒”,献给生者,是告诉芸芸众生如何在父母成为逝者之前完成报答与“救赎”,将生者对死者的遗憾与愧疚降低在最小的可接受的范畴内。

  “《遗产》一书早晚与我们每个人有关,无论你是哪国人、少年中年还是老年、男人还是女人,哪怕你是孤儿”。黄伟集在其阅读笔记中的这句话是真正触动我心灵深处,促使我对《遗产》一书阅读的真正诱因。因为,前两年,读完张洁的《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曾对太太讲过类似的话。当时,太太还骂我是乌鸦嘴,不孝顺老想着父母生老病死。其实,她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长命百岁万寿无疆并不是我们可以祈祷来的。美好的愿望只能飘浮在生活之上,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没有理由不正视父母日趋年迈的现实,没有理由不时时地提醒自己,今天或是明天我们必须要承担起为人之子的责任,“无可遁逃”。

  “人老难养”,这是《遗产》中作者对与父亲同病床同样服侍着父亲的东方女子所发的感喟。直白、冷静的语气,让我看到的不是冷酷和厌烦,而是最温情的一面。面对备受病魔折磨的老人,寻找治疗的方法,给予他们宽裕的生活空间其实都不难办到,然而他们恐惧的心理,敏感的情绪,波动的精神状态,作为晚辈是否难够理解,是否能够慰藉,确实是个问题,确实很难“养”。于此,“吾谁与归”,就看各人了。

  《遗产》读后感(五):罗斯的选择

  《 遗产 》的作者菲利浦•罗斯是美国当代文坛巨匠,这位犹太裔作家像他很多同胞( 比如马拉默德,辛格 )一样,对人生苦难有着天生的特殊关注,一直在用小说这一工具,将一块块苦难的布料,剪裁成一件件精美的衣服。

  如今一代巨匠也已步入晚年,不过,生老病死,他还只是到了老这一步,而他的父亲,正被疾病和死亡的阴影笼罩。

  母亲去世七年之后,父亲突然脑子里长了癌。罗斯命中注定,要借父亲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继续自己的苦难探究之旅。这次他放弃了最为擅长的小说形式,选择了纪实。这一选择意味深长。

  从得到噩耗开始写起,作家只如实记录过程:接医生消息,给父亲打电话,但是想想还是当面说的好,“我相信,不管他怎样担心,让他等着,要好过我在电话里直接告诉他情况,让他孤零零地坐着在惊吓中等我到来”。仅此而已,没有渲染那一刹那内心的感受,如果那样,就太文艺了。

  老人闻讯后的复杂心态可想而知,如何表达却又是另一回事。作家只如实记录过程:老人不停絮叨小罗斯如何因为急性阑尾炎差点丢掉小命、小罗斯哥哥的夭折,回想他自己过去种种疾病、手术、发烧、输血、康复、昏迷、守夜、死亡、葬礼。仅此而已,没有描写老人的沮丧、恐惧之类,如果那样,就太文艺了。

  审视两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冲突,是这一题材之下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此作家这样写道:对父亲没有选择从窗户跳下去,既佩服又羡慕,因为自己曾经在低谷的时候,每天都想到跳楼。而父亲连做梦都不会想到这种解决办法。他只是记忆超常地泛滥,走在街上,每个门阶、每个小店,都扯出他的一堆回忆。“你不能遗忘一切”,这是老人徽章上刻的句子。仅此而已,没有设计精巧的细节、剑拔弩张抑或貌似深刻的对话,如果那样,就太文艺了。

  事实是,得到噩耗时的无助,“孤零零”这个词表面在说父亲,实际是说自己,已淋漓尽致地表达。老人闻讯后,想用众多痛苦淡化自己的痛苦,那份恐惧纤毫毕现。两代人的冲突,一句“你不能遗忘一切”,再稳准狠不过。

  看过太多文艺小说,包括罗斯自己的,里边对各种爱恨情仇有太多的描写和渲染,细节、对话无不精心设计;可是对照一切如实记录的《 遗产 》来看,那些爱恨情仇不过是些精巧的艺术品。如同再精美的山水画,放到实景面前肯定苍白一样,文艺就是文艺,它可能适合男欢女爱,适合苦闷焦虑,适合尔虞我诈,适合世态炎凉;但是在生老病死这样的真实人生之苦面前,一切文艺化的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

  生老病死如同一棵大树的主干,是我们人生之树唯一的主题。而男欢女爱、苦闷焦虑、尔虞我诈、世态炎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我作祟、盲人摸象的幻相而已,充其量不过是人生之树末梢的几根枝枝杈杈,不值得过多浪费笔墨,更不值花心思去琢磨。罗斯写了多年文艺的虚构小说,倏忽老之冉冉将至,在这一关头选择了纪实的形式,选择了生老病死的内容,在我看来,他为自己的作家生涯,也为自己对苦难的探究画了一个挺好的句号,可以从此再不拿笔了。

本文标题: 《遗产》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7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金丝雀读后感摘抄《青色火焰》影评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