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机器的时代》是一本由(美)雷·库兹韦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灵魂机器的时代》精选点评:●一首诗,有关于人类的一首诗●想象力很奇特●虽然没有读完。提出一些很不错的思考
《灵魂机器的时代》是一本由(美)雷·库兹韦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魂机器的时代》精选点评:
●一首诗,有关于人类的一首诗
●想象力很奇特
●虽然没有读完。提出一些很不错的思考人类智能甚至涉及哲学伦理层面的东西。比如一个个器官的替换,什么时候你还是你什么时候你不是你。过去的时光片段,跟一个朋友雨夜共伞路上的闲聊,想来有份奇妙的欢乐。
●2019的语言感觉不会那么快到来.PS我不想当原人!!!!快把我上传!!!T皿T
●很好的未来学读物,语言简练,条分缕析。好吧,之前接触过未来学这一领域,当我是科幻爱好者也行,所以对里面大多数的内容不感到惊讶。作者做了很多预测,我觉得是有点过于乐观了,不过发展的大方向绝对是这样没错。
●有余大师做序还有惊艳的封面真是符合此书的品位,此公的乐观主义实在和kk差太远了。可能是因为kk有着对技术的虔诚之心。。。。。
●感觉科技可以让一切想像变为现实。
●我翻了翻以前的日记,突然发现08年的时候我提到过这本书,但是我没有看,也没有记录书名。而去年毕业后我第一次回学校,专门借了研究生的卡,去新建的图书馆,唯一借回来的书就是这本。你说生命是有多神奇。话说回来,这是一本非常严谨的神棍书,尤其是前面几章,我会推荐给每个人。
●作者明明有哲学家的智慧,却偏要做着如同传销般的商业“教育”。读科幻小说可以先读这本。不得不说,作者的眼光和思维确实不错。
●前2/3很棒的,前沿和反思。后面的预言部分就不靠谱了又凑字数之嫌
《灵魂机器的时代》读后感(一):很不错的一本书
看这书,觉得前面的关于收益递增的思想很是值得借鉴的。对于我来说解决了'关于我比较笨,努力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吗'的问题了。
后面是什么样子的没有细致的去看,科技几何式的增长,未来是什么样子都有可能。以后的100年也正是我们一生的时间,提前幻想一下可以了。
看书时,即对书中所描写的场景的向往,又对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自己能否跟上而苦恼不已。
《灵魂机器的时代》读后感(二):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我一直不太清楚世界有多需要预言家,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当预言家大致说对了一件事时舆论和他本人便自吹自擂,而说错的更多的部分即使是屎其实也不会有什么人在乎。实际上,纯粹的硬件性能部分的提升是很容易预测到的,但软件及基础算法及用户需求则不然。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硬件性能部分和用户痛点部分的预测较为符合世界发展的时间表外,几乎全都偏早了至少十年以上。这让我想起Linus Torvalds今年在一次会议上讲的“谈论创新本身是愚蠢的,真正的工作在细节中”(大意如此)。这反映了计算机这门应用学科的真正意义:只有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痛点的技术才会得以保存和发展,工作人员的努力仰赖于此。说实话我听够了如马斯克之流整天在谈人工智能有多么可怕或多么好。这个世界的问题是由无数投身于细节本身的人们来解决的,而不是一群仅作为营销形象的超人或预言家。
《灵魂机器的时代》读后感(三):剖析的相当透彻,分析的有理有据
作者的知识相当的丰富,对计算机人工智能当前的发展可谓是相当的了解,作为一名计算机软降工程师,作者写过很多人工智能的软件,开过多个公司,对作者非常佩服。
作者在本书中对人脑的机制做了非常具有信服力的分析,我对书中提出的某些观点非常赞同,如人脑的并行处理能力要远远高于计算机,而人脑的因果推理计算能力则要远远逊于电脑,如何提高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关键所在!
看了本书后,才觉得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啊,原来世上早已研制出了具有相当智力的电脑,其能进行文学创作,诗歌创作,音乐创造甚至绘画等等,不禁让人瞠目结舌。
本书写于比较早期,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说不定作者的某些预言已成真,说不定世界某个角落已经出现了堪比人类智力的电脑,或者说是具有意识的电脑!未来的电脑将是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情感与意识的机器,其能对现实世界进行虚拟,人类甚至将分不清自己是在虚拟的世界中还是在现实世界里!
期待有生之年能见证到这一天!
《灵魂机器的时代》读后感(四):思想深刻的一本著作
库兹韦尔的三本著作《灵魂机器的时代》《奇点迫近》《活得够长活得更幸福》我都看过,其中《奇点迫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是看英文版的。我觉得他的著作基本还是相当严谨的。他科学预测的准确也是世上罕有的,比如1998国际象棋比赛电脑取胜的预测……我和他本人有过书信往来,我对他的2019s的“计算机融入环境中”的预测有疑问,他解释说,许多家电,如洗衣机、电冰箱、手机……都采用了微型计算机……相当热心的一个大家。
我觉得不少朋友的评论不靠谱,说什么人工智能不可能实现。
科技一直呈指数型加速进步……既然智力近于0的基因最终能导致我们人类的出现,那么有什么理由,人类的文明就造不出智能生命来?不要忘了,对大脑的扫描、认知技术也是加速进步的……大脑的复杂是立体非线性结构而不是无序……对大脑的模拟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通路。
的确,上个世纪人工智能遭遇了些挫折。但现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依然火热,暂时性的失败不代表以后就不能成功!
而且有朋友还搞出“民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美国的大部分创新都是民间搞出来的,“民科”有什么问题吗?是爱因斯坦有问题,还是爱迪生、抑或是霍金有问题?……
《灵魂机器的时代》读后感(五):有点超前的“预言帝”?
当初是看了封面的概要和封底作者的介绍,翻了目录,最后发现每章结尾有对话体,跟(还没读的)GEB类似,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借回。昨天开始读时才惊讶地发现,这本书的推荐序是余秋雨写的,一阵不爽的感觉。真是吓到我了,一度怀疑自己借错书没。好吧,我有偏见,对他也没好感,尽管浏览了他的序...
说回来这本书设计的知识面比较广,有些生物学、意识、哲学、量子方面的看不太明白。不过作者写得很轻松,不会读不下。以过去、当前、未来三部分来阐明人类、机器与智能的关系与发展,特别是每一章后面的“对话”,更加使得内容趋向于轻松(时不时有幽默),却又不失严谨,因为作者刚好在这一部分扩展性地或详细地“解答”那个他构思出来的“甲”。
不得不佩服的是,书中第八章作者列出了他历来(原版书出于1999年)的“预言”,大多都相差无几(当然啦,作者列出的大多都是“成功的预言”)。但别急,当我们看看1999年的作者预言2009年(第九章)的情况时,会发现其中的一些已经成真了,例如“各年龄档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它薄薄的、像写字板一样...”,这不就是iPad吗?“书报杂志可以在相当于一本小开本书籍大小的显示器上阅读”,这是指Kindle吧?“至少有半数的交易在网上完成”和“虚拟商店”是说淘宝?还有远程教育和学习、触觉技术、宽带无线信息网络...更疯狂的预言甚至还包括虚拟性爱,这个太超前了,不过后面章节的“对话”中还会讨论,然后作者针对小孩子滥用虚拟现实的技术说了一句“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关于“虚拟现实”的对话,P271)我想这里作者想说的就是人性方面,就如“七原罪”的那一类。
从现实来看,作者的预言还是太超前的(尽管作者在书中说他的预言都相当保守P258),不过这刚好给我们的想象力提供了方向,就像科幻小说和电影那样看得我们满是憧憬或是忧虑。例如,当谈到生物工程的负面影响时,作者说他在上一本书是“我是有意的,我当时不想给不合适的人以任何启发。”(P281)也就是说,作者还有隐藏起来的想法,或许这些能够对现在产生影响,真吓人...
对于未来的预言,作者一直用图灵测试来检测这些灵魂机器,尽管他在前面章节说过图灵测试的局限性:太以人为中心。最后,不知怎么理解在书的结尾作者说“物理学定律不会被智能生物推翻,但会在它面前失去作用。”(P333)牛顿的经典力学不也是不能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吗?
不过我也有疑问,作者自己本身也算程序员,实现过一些可用的有用的人工智能程序,那么以后还会不会不需要码农了呢?我从书中能看到作者对未来的预言中还是跟软件紧紧联系的,那到时的软件由谁来开发?难道全由灵魂机器代劳。历史上西方的工业大发展时代,曾经工人们抵抗技术的发展,怕自己丢了工作,这也是卢德派运动的一个原因。以后是不是也会这样子?我想大概不会,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从不少科幻小说和电影中似乎能看到未来的面貌了,不也是习以为常吗,或许脑袋已经开化了能接受这一切。
以书中一句话来结束:
“当然,请记住,引导社会走上这条(技术发展)道路的是物质需求而不是精神需求。”P240
------
一点点摘抄: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17267847/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