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个人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2-08 12:07: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瞧,这个人》是一本由[德]弗里德里希·尼采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页数:219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瞧,这个人》精选点评:●很没意思的一本书。●尼采●高三。●不适当的入门书●悲剧就是这样诞生的

瞧,这个人读后感精选

  《瞧,这个人》是一本由[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页数:219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瞧,这个人》精选点评:

  ●很没意思的一本书。

  ●尼采

  ●高三。

  ●不适当的入门书

  ●悲剧就是这样诞生的 越是好的东西最后越的惨 是认为他是我们有史 即使以后都没有的几个真正的有才华的人

  ●哲学心理学史

  ●36岁时的一场大病让尼采重新审视了自己,重估一切价值。他坚强得足以使任何东西必然成为对他最有益的东西。“为什么我知道的比别人多?我到底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我没有对此浪费过精力。”伟人必有伟大的地方。许下的诺言是淡泊宁静的心态、幸福地展望未来,展望未来不应只停留在希望上!

  ●当年尼采孤独地站在弧形的碧空底下,面对着海拔几千米的冰封的群山,梦想着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重估一切价值》。这些游客恐惧地把这个庄严的风景优美的地方看作是进行大战的真正的战场。这些善良的人猜想不到,尼采在漫游期间怎样通过这里的诗意和雄伟来冲淡他内心巨大的悲痛。 ……而是一个更为伟大的人物,他的寂寞更为强烈,因为这种寂寞很悲惨,没有一点诗意,非常乏味,因此他更为英勇。这种寂寞是一个病人的寂寞……

  ●翻译实在是太TMD烂了

  ●一星加给插图。

  《瞧,这个人》读后感(一):翻译不敢恭维

  当看到译者把尼采的 die ewige Wiederkunft 译成永恒的反对未来,我就看不下去了。die ewige Wiederkunft 是尼采的核心概念。Wiederkunft 应译为复返,再次来临,可能是与基督教有关的用语,如耶稣再次降临也会用wiederkunft这个词。所以,译成永恒轮回或永恒复返都可以。

  《瞧,这个人》读后感(二):尼采如是说

  翻以前的读书笔记,原来自己还写过这样的东西...

  据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尼采如是说”,看完那本书后尼采留下了“自大”的名号。谁知道他自传的标题更让我笑喷!连续三个“我为什么这样有智慧”、“我为什么这么聪明”和“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书”。写了几十页,其实就是同一个中心思想“老子牛B,谁也学不来。”

  他一直在书中强调自己身体健康头脑清醒,但是在完成自传的第二年他就因为精神失常而晕倒在都灵大街上。他激烈地评击“道德”和“上帝”尝试反对一切别人没有反对过的东西,但是思想的特立独行和性格上的乖戾孤僻让他落得孤独落寞,这种落差不是这种自大狂能承受的。

  《瞧,这个人》读后感(三):对本书的些许看法

  怎麼说呢,前两年读了一回,感觉他很狂很自大,而且全篇不知所云。现在又拿来读,感觉跟«忏悔录»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自我的大胆的坦白,将自己的不伪装完全展现出来。

  同时,很薄的一本书,但读起来还是会有震撼和无法名状的微微伤感和酸涩。也可通过这本书更好地把握他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至于跑偏。

  从目录看来感觉很狂妄,但是当细读时就会有很多跟设想不一样的发现。"我为什麼这样聪明,我为什麼这样智慧,我为什麼写出了这样的好书"。这些其实是在对其自身做一个经验性的总结,其实感觉是背景介绍一样,这前三部分无疑给世人展示着他的内心活动。从家庭环境,自我休养,写作的过程风格技艺,与病症做斗争,强调自愈等这些内容可看出是什麼造就了尼采或者说尼采经历了什麼。

  但是还是不太明白好多尼采对他自己作品的一些介绍,特别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介绍,间或有很多句子读起来可能是翻译的缘故也有可能是他精神的不正常?反正不是太理解,但总体看来还是能有些许体会的。

  《瞧,这个人》读后感(四):借此书评团结出版社插图珍藏系列

  团结出版社近来推出大量插图珍藏系列,而且价格比其他出版社同类书贵不少,似乎就因为它们是“插图珍藏”。然而我不得不说这套书的插图不仅不是亮点,还是污点。首先,这些插图并不希罕,没什么珍藏价值(这些图据我推测,大概是从网上GOOGLE得来的);其次,插图印刷很差,不具备观赏价值。

  这次翻了几页这本新译的尼采自传,就发现两个插图错误。

  第一处在51页,因为尼采提到巴赫、许茨、亨德尔,所以插了张巴赫像。然而这张像却不是尼采提到的J.S.巴赫,而是他的儿子J.C.巴赫(伦敦巴赫)。【图见http://www.wnyc.org/img/58998/0】

  第二处在99页,尼采提到“那个把瓦格纳与黑格尔混为一谈的已故的布伦德尔”,译注说“布伦德尔(1811-1868),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崇拜者。”于是插了张布伦德尔像,可惜又搞错了,他插的是当今大名鼎鼎的钢琴家Alfred Brendel (1931- )的像。【图见http://www.nch.ie/dynamic/img/Alfred%20Brendel%20-%20credit%20Isolde%20Ohlbaum%20SBC%20Brochure.jpg】

  到此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插图是否能珍藏了。

  占着团结出版社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名号,却不用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精神食粮,却造出这样一批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的高价书,该反省反省了。我的建议是该套书一律取消这些黑乎乎的插图,降低价格,提高译文质量,编排、校对方面多下点功夫。

  《瞧,这个人》读后感(五):哦,我伟大的同伴

  第一次读查拉图斯特拉的时候,就激动的停不下来,直到三天后没日没夜的读完,才平复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其实,我和尼采的渊源很深。高中读鲁迅的文章时候,开始惊讶于鲁迅的锋芒,但是却沉醉于他的文笔,直到后面越来越多的看到,鲁迅的散文变成了网络上一个个的段子,当然一方面也是对大师的肯定吧。鲁迅的文笔是犀利而感情饱满的,但是读他的文章的时候也能看到他压抑着的急需等待宣泄的感情。如今还记得他的《故乡》,《狂人日记》中的大量的描写。

  毕业前读了海子的诗歌,那个卧轨诗人,诗歌里面朦胧的意象和神性,以及能明确感觉到的语言的炽热,直到现在我还能朗朗背出他里面不少的诗句,那些都使我的审美感到愉悦。那时候还没发现背后的大师尼采吧。

  大二的时候,听说了权力意志,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尼采的书也没有继续读下去,只知道所有人都说他是疯子这个事情吧。直到大三保研失利本校,心情低落,几乎患上了抑郁症,每天活在抱怨之中,每天怀疑自己的存在意义,最后彻底的陷入虚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思考,然后躺在宿舍一整天的浪费自己青春。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加缪的不少作品,至今记忆深刻的,“ 今天,妈妈。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那时候对存在主义理解不深,还没有理解清楚所谓的“选择即意义”。它使我进一步的陷入了虚无和恐慌。更加感觉人生的虚无缥缈与难以把握。

  直到有天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星空》,突然心里感情爆发,那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那多么温暖的生命!时隔多年,那种伟大的,炽热的暖流再次流进我的全身,我感觉精神开始振奋。这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尼采,即使在没有了解其他知识的情况下,我也意识到,他才是最后拯救我的人。我开始 去了解了这个浪漫而挚爱生命的人。也逐渐的明白,为什么我会对他着迷,毕竟鲁迅海子深受他的影响,而梵高就是一个尼采式的人。

  我如饥似渴的读了尼采的《查》,《道德的谱系》,《悲剧的诞生》,打消了自己曾经准备寻短见的思想,现在读到自传,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所以写了这个东西。或许这是性格使然,也是我与尼采不解的缘分,或许我注定要成为他那样的疯子吧,他是我伟大的同伴。

本文标题: 瞧,这个人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71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校花的贴身高手》观后感摘抄Effective C++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