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死亡哲学》是一本由段德智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西方死亡哲学》精选点评:●各种史,叫西方死亡哲学简史或者简介更为合适,看完不那么怕史了●无故被豆瓣注销两次,不给任何解释
《西方死亡哲学》是一本由段德智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死亡哲学》精选点评:
●各种史,叫西方死亡哲学简史或者简介更为合适,看完不那么怕史了
●无故被豆瓣注销两次,不给任何解释。只是申诉后随便给你恢复掉而已。
●适合入门,有些啰嗦。
●科普书 粗浅
●西方死亡哲学史。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向死而生,此刻便是永恒。——2019.5.15
●透过死看到什么
●没有沉思,只有阶级。对书不对人。
●读完了,激发很多灵感的书
●难看。很简单,很平常的事被这些搞复杂了。
●会看很久的书...
《西方死亡哲学》读后感(一):与这本书相关的一首诗歌
记忆(死亡哲学)
我记得
在深圳书城
潦倒的我捧着一本死亡哲学
寻求解脱的真谛
舒服的软凳和柔和的采光
淡化了我焦躁的苦闷
暖气烘着我忘记了外面呼啸的严寒
沉浸在死亡的思索里
时空停止
“蛮蛮,陪姥姥在这乖乖的读书”
“姥姥,给你找来了你最爱的明星画册”
“呵呵,好好,你们逛”
我身旁空着的软凳陷下去了
我能感受那股震动、并不沉重
一个小男孩挤进空档
空间顿感紧张、为了缓解
我大方的挪动了一下臀部
顺便瞅瞅了旁侧
只见一张老化的脸
爬满了皱纹
贪婪的眼睛直溜溜地盯着
那一幅幅漂亮而年轻的脸
2008.1
《西方死亡哲学》读后感(二):死亡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那时候读高中,在阅览室借阅了这本书。作者是段德智,武汉大学教授,记得非常清楚,还记得那本书是黑色的封面,书名就叫《死亡哲学》,在豆瓣没有搜索到。
无聊的校园,沉重的压力,一个迷茫的少年在寻找生命的真谛。从图书馆出来就坐在图书楼的水泥台阶上,落日的余晖被玻璃折射到书本黑色的封面上,那个少年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找不到奋斗的梦想。
我是11岁的那年突然想到的死亡的毁灭性的,从那以后人生再也没有快乐。曾经一段时间一直沉浸在死亡的恐惧中甚至无法正常的生活。读这本书最原始的动机就是希望自己能从死亡中解脱出来,只是想安慰自己死亡不是我一个人的事,通过此书了解了费尔巴哈、谢林、费希特、康德、叔本华尼采、黑格尔等等对死亡和人生的不同看法,记得当时最不赞同的就是尼采的对人生是猫捉老鼠的比喻,最赞同的是康德的通过劳动来转移对死亡的思考的做法,也很欣慰卢梭带着梦想平静的归去到另一方乐园。
对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记忆非常深刻:“人从来不曾经历过死亡,所以这一刻活着即是永恒”。一直带着这样的想法的活着,活在当下,活在今天,活在快乐中,这就是我对生活的理解。
《西方死亡哲学》读后感(三):西方死亡哲学演变笔记
死亡的诧异、死亡的渴望、死亡的漠视、死亡的直面
死亡的诧异:是西方死亡哲学发展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西方人用自然的严管审视死亡和死亡本性,次终于讨论四万的本性问题(死亡的终极性和非终极性问题、灵魂的可毁灭性和不可毁灭性、人生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等),哲学始自诧异,正是从对死亡及其本性的诧异、怀疑和震惊中产生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死亡哲学,并为后世的死亡哲学做了必要的铺垫。
死亡的渴望:在这个阶段里,西方人不再用自然的眼光而是用宗教的或神的眼光看待死亡,把死亡看作是人视线“永生”、回归到神的必要途径,因而把对时候天堂生活的渴望转嫁到对死亡的渴望上,这一阶段西方死亡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厌恶生存,热恋死亡:,他的基本逻辑是:若不能死,便不能生”。
死亡的漠视:在这个阶段里,西方人不再用沈的眼光而是开始用人的眼光看待死亡,视“热恋生存,厌恶死亡”为人的天性,断言:自由人的只会不是默思死而是默思生“,但是人们往往用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来看待生死关系,许多哲学家把死亡看做与人毫无关系的自然事件,因而对死亡采取极端漠视的态度。
死亡的直面:在这个阶段里,人们一改近代人对死亡所取的漠视态度,重又把死亡当做人生的一个基本问题提了出来,海德格尔把死亡看做“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弗洛伊德强调生本能和死本能的相互融合,并断言死本能是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本能,生本能是一种局部的、派生的本能,是“死亡的忠贞不渝的追随者”。
《西方死亡哲学》读后感(四):经典的生死哲学
你说着理智的话,为不必忧伤者忧伤;
无论死去或活着,智者都不为之忧伤。
我、你和这些国王,过去无时不存在,
我们大家死去后,仍将无时不存在。
正如灵魂在这个身体里,经历童年、青年和老年,
进入另一个身体也这样,智者们不会为此而困惑。
与物质接触,冷热苦乐,来去无常,
婆罗多子孙啊!但愿你能忍受它们。
智者对痛苦和快乐,一视同仁,通向永恒;
人中雄牛啊!这些东西不会引起他们烦闷。
没有不存在的存在,也没有存在的不存在,
洞悉真谛的人们,早已察觉两者的根底。
你要知道这遍及一切的东西,不可毁灭;
不可毁灭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毁灭。
身体有限,灵魂无限,婆罗多子孙阿周那啊!
灵魂永恒,不可毁灭,因此,你就战斗吧!
倘若认为它是杀者,或认为它是被杀者,
两者的看法都不对,它既不杀,也不被杀。
它从不生下,也不死去,
也不过去存在,今后不存在,
它不生,持久,永恒,原始,
身体被杀时,它也不被杀。
如果知道,它不灭,永恒,不生,不变,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杀什么人或教人杀什么?
正如抛弃一些旧衣裳,
换上另一些新衣裳,
灵魂抛弃死亡的身体,
进入另外新生的身体。
刀劈不开它,火烧不着它,
水浇不湿它,风吹不干它。
劈它不开,烧它不着,浇它不湿,吹它不干,
永恒,稳固,不动,无处不在,永远如此。
它被说成是不可显现,不可思议,不可变异;
既然知道它是这样,你就不必为它忧伤。
即使你仍然认为它常生或者常死,
你也不应该为它忧伤,大臂者!
生者必定死去,死者必定再生,
对不可避免的事,你不应该忧伤。
万物开始不显现,中间阶段显现,
到末了又不显现,有谁为之忧伤?
有人看它如同奇迹,
有人说它如同奇迹,
有人听它如同奇迹,
而听了也无人理解。
居于一切身体内,灵魂永远不可杀,
因此,你不该为一切众生忧伤。——----摘自《摩诃婆罗多》之《博伽梵歌》。
“是的,人人都要死的。死,是最终的解脱,永恒的自由。死,解除了我们身上的一切枷锁——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谁看到过死人痛苦呢?只有死人和没有出生的人,才不必惧怕明天的不幸和灾难。” ——爱因斯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