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兰德斯的狗》是一本由奥维达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佛兰德斯的狗》精选点评:●我已经不是白色了●没有传说中那么感动……●一条灵狗与一个天才少年生死不渝的爱与友谊
《佛兰德斯的狗》是一本由奥维达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兰德斯的狗》精选点评:
●我已经不是白色了
●没有传说中那么感动……
●一条灵狗与一个天才少年生死不渝的爱与友谊
●真的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映画里的狗流下热泪,有时候狗性强于人性太多。
●今年看的第100本书,弗兰德斯的狗=Friend's Dog,是不是这意思?
●悲伤童话,当年看动画结局泪流不止,重温狗狗好伟大,孩子倔强自尊强,结局时已选择了死亡
●几个小时就读完,竟然一点感觉都没~~
●故事其实很短,后三分之一都是各种读后感之类的内容。。
●sad story...
●最近怎么改行读童话了。。蛮喜欢。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唯独爱和勇气是可以长存的事物。
《佛兰德斯的狗》读后感(一):只有相守而已
唉。。。又把我看哭了
充满了悲惨又充满了爱的故事,总觉得有天赋的小男孩儿和忠诚的狗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结局,然而我还是因为他们在一起而感动得涕泪横流。生死既然是天命,那可以选择的就是无论如何要和最心爱的人守在一起
《佛兰德斯的狗》读后感(二):电影版
小时侯看过电影版,记得那几天里看了三遍(加重拨) 哭了三遍
后来在网上搜,发现也有人在那时看了这部电影,上面写着是1998年的儿童节
一直在找这电影,找不到...
这月在格言上看到了这本书,呵呵,发现这里也有啊
《佛兰德斯的狗》读后感(三):为了动画去看的
某些细节的处理与电影有出入,身为东方人大概不太能理解西方的价值观,电影描述地太唯美了,再看文字就需要一点耐心。对于小说中讲到的天才的悲剧命运,我想加一句,真正的艺术都好孤独,给不了视觉的冲击,不能被世人接受,或者等到很多年之后才其价值才被发现,都是很可惜的事情,尼诺的艺术很可贵,可惜他只是一介平民,可惜他没有华丽的颜料、没有宽大的画板,简陋的素描,纵使惟妙惟肖发乎心底,能懂的人有几个?天才不被人懂得,亦不能平庸,亦不能接受普通人的怜悯,最后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
《佛兰德斯的狗》读后感(四):伴你左右,我是幸福的。
王家湘译的版本,读起来很舒服。和外公相依为命的洛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救下了遭受前主人残酷对待并且奄奄一息的帕德拉奇,从此帕德拉奇成为他们生活中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于生活贫困,在富农的强压下,洛尼不得不远离喜欢的女孩。具有绘画天赋的他希望通过参加绘画比赛来改变命运,虽然生活艰苦,但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后来富农家发生了火灾,富农栽赃洛尼是放火者,镇上的人都趋炎附势,默认了他就是放火者,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艰辛了。外公去世后,洛尼和帕德拉奇流落街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绘画比赛人为操纵的结果给了洛尼致命一击,他把帕德拉奇托付给富农家后,独自一人去了大教堂,但是帕德拉奇宁愿放弃舒适温暖的环境和美味无比的食物,誓死追寻洛尼的脚步。最后洛尼在月光和雪的映照下,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名画,和忠犬帕德拉奇相拥长眠在一起。
帕德拉奇虽然是一只专门干活的狗,但是他就像家人一样陪伴着洛尼和外公,用他的行动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随时守护在主人身旁,他甚至比书中小镇上的其他人都更具有人性。
书中最后翻译得非常好,可以作为总结:和在人世间更为长久一些的生命相比,对于他们,死亡要慈悲得多。他们一个充满了忠贞的爱心,另一个满怀着天真的信念,死神接纳了他们,将他们带离了一个爱心得不到报答,信念没法实现的世界。
《佛兰德斯的狗》读后感(五):关于遗弃
本书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条工作犬的故事,男孩十五岁那年死于贫困,狗和他死在一起。之前的数年时间里,男孩和狗为佛兰德斯的乡村农户向城里送牛奶,赖以为生,佛兰德斯即今日比利时安特卫普一带。男孩与地主的女儿相爱,地主嫌贫爱富看不到男孩的前途,把他踢出门外。男孩醉心于绘画且富天才,以能见到教堂里鲁本斯的原作为人生最高目标。他最终实现了梦想――故事以他和大狗饿死在鲁本斯的画前告终。以上为本书内容概要。
作者是一位19末世纪浪漫派女作家奥维达,前往安特卫普的旅行激发了她的灵感,她旅行归来后创作了这篇童话,作为送给读者的圣诞礼物交予出版商付印。看得出作者才情平平,在人物性格刻画上有捉襟见肘之虞,颇用了些堆砌的手法,比如男生的美貌,对地主女儿的专情,对老爷爷的孝顺,对大狗的爱护,对绘画的专注。如此种种,都是为了体现男孩的美德,但在具体细节上缺少细腻生动的东西。谁能想像一个十五岁正当年的男生因为没有收入被活活饿死呢,如果他的个性完美,怎么可能束手就毙呢?情节的布线也显生硬。为了突出男孩悲剧性的死,作者设置了一条大路,路边风景包括:老爷爷贫病老衰而死,地主把男孩从女儿身边踢开,邻居趋炎附势不让男孩运牛奶断了他的财路,地主的钱包丢在雪地里男孩宁愿饿死也要拾金不昧,大雪纷飞的平安夜男孩出走,大狗离开地主家追随主人而去,男孩始终不知道自己的绘画作品得大奖,死前他奋然抛开鲁本斯原画上的幕布。以上种种,似乎是刻意而为,目的只有一个,创造一件美好的东西,把它毁掉,制成一个悲剧展示在人面前。如此圣诞礼物••••••咱们的女作家也太能搞事了,难怪她一生没有其他作品值得后人回味。
与作者平庸的才能相对应的是,问世100年以来这篇童话一直拥有热情读者,可能还会继续流传下去。当男孩的爱和热情被世界冷漠相对时,他有很多种选择来处理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男孩选择了其中最决绝的一种:不乞求,不哀号,不讲述,不抗争也不徘徊,他遗弃了这个世界。他径直走到布鲁塞尔大教堂里,在鲁本斯的画前死去,死在他的梦想跟前。
或多或少,我们都有过爱和热情,或早或晚,我们会面对被冷落的瞬间,但在命运跟前未见得都有转身离去的决绝吧。奥维达把这个瞬间写出来了,于是她有忠实的读者群追随。我回忆读过的其他小说,似乎还真没其他人做到过。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