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真身》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11-12 12:06: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经典的真身》是一本由(美)迪克等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经典的真身》精选点评:●涉及的电影都有点老了。●京东●为大师们卓越的想象力喝彩●大部分的电影没看过,

《经典的真身》读后感100字

  《经典的真身》是一本由(美) 迪克 等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典的真身》精选点评:

  ●涉及的电影都有点老了。

  ●京东

  ●为大师们卓越的想象力喝彩

  ●大部分的电影没看过,但是短篇都好精彩

  ●随便翻了几篇,还是克拉克真爱啊

  ●PKD那篇《第二终结者》活生生让翻译毁了!俄国被译成R国也就算了,所有人名居然都翻译成了中国人名!亨德里克斯翻成韩德!莱昂内翻成李卯!!个人觉得《本杰明巴顿奇事》还是电影版更好,也许菲茨杰拉德文风不是我的菜……《人工智能》电影版在我脑子里的印象淡得只剩裘德洛的发际线……小说相当不错。布莱恩奥尔迪斯短篇很棒!

  ●所选作品和翻译都相当的棒 不过没有机器人会变成电子羊么稍微有些可惜 迪克的作品太对俺的胃口了T T 说下喜欢的顺序 一等超神作(6星+):二百年的人;神作(6星):整个夏天的超级玩具、火星孩子、少数派报告、记忆公司;佳作(5星):鲜花献给阿尔吉侬、第二终结者、金色人、本杰明巴顿奇事;不错的作品(4星):岗哨、时间狩猎、告别神主;勉强说得过去的作品(3星):上午八点整(主要是这篇作品我看了没啥印象了都。。)、约翰尼的记忆(好吧虽然我承认我对赛博朋克背景的东西感兴趣但是俺对威廉吉布森的东西实在是受不大了。。)

  ●鲜花献给阿尔吉侬||二百岁的人||本杰明·巴顿

  ●很棒,值得收藏~印象比较深的是《整个夏天的超级玩具》,看完小说再看电影感叹居然能延展出这么多内容。。《本杰明巴顿奇事》小说比电影好看多了,电影为啥这么拖沓~

  ●话说,每一篇都很有意思。。。

  《经典的真身》读后感(一):经典的真身

  这本是科幻世界出版的第二本自己编著的中篇科幻小说集吧。第一本《真名实姓》质量很高。不过里面最经典的是:《霜与火》,《沙王》,《真名实姓》。不如这本,感觉这本的每篇都很精彩啊

  我更喜欢电影版的我在www.zhj2.com就看到了电影版的

  《经典的真身》读后感(二):小说和电影的不同

  小说与电影的不同

  《二百岁的人》:bicentennial man,中文为啥要翻译成“机器管家”呢- -!,电影被改编成了一个温馨美好的故事,和罗宾威廉斯主演的片子差不多一个调。机器人还发展处出了爱情。。。同时电影也舍弃了小说中的机器人三定律,还是“我机器人”更有原著精神,从三定律入手的硬科幻。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529/

  《鲜花献给阿尔吉侬》:看完小说我才想起来我以前一定看过这个电影,在CCTV6上,是一个比较迟的版本,不是书里说的1968年版。翻了一下找到了: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4030/

  应该只是一个电视电影,但是印象中和小说的情节很像哇!小说通过第一人称的日记/报告的形式来展开,更能体会到主角的心情感觉,充满了忧伤。

  《本杰明巴顿人生奇事》:电影导演是大卫芬奇,在黑色基调下显得阴郁忧伤,爱情又成了重点表现对象。电影通过男主角的四处游历更体现出了奇异的人拥有奇异的人生。小说貌似显得更正常,男主角一直在家中长大并拥有自己的家庭。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85260/

  《金色人》:吐槽下,这是凯奇大叔“预见未来”的原著么?这是X-men的原著吧,,,变种人问题。。。尽管他躲避追捕的剧情的确和电影很像。

  《火星孩子》:没看过电影,但是很可爱的科幻小说,好看。

  《经典的真身》读后感(三):一本可以买回来珍藏的书

  这本是科幻世界出版的第二本自己编著的中篇科幻小说集吧。第一本《真名实姓》质量很高。不过里面最经典的是:《霜与火》,《沙王》,《真名实姓》。不如这本,感觉这本的每篇都很精彩啊……

  可能因为本身就是因为优秀才被会改编电影的吧。

  翻译质量不错。话说这里面改编的电影我没看过几部,2001和本杰明巴顿。

  岗哨:2001太空漫游的短篇版吧,纯技术流的描写啊。决定把2001补了。

  整个夏天的超级夏天:这个喜欢,温情加残酷类的,这篇与火星孩子差不多,感情都很细腻,描写亲情的,而且读起来一点都不苦逼的,国内倒是很少看见这样的文章呢。赵海虹和凌晨的算是吧,凌晨的《潜入贵阳》算一个。

  时间狩猎:当年在科幻世界看的,一直念念不忘。布拉德伯里老爷子的文章越来越喜欢了,火星编年史是神作啊……文章神逆转。而且气氛描写很到位。

  告别神主:两版电影都未看,外星人和地球人的故事,以及一个记者的冒险史。最后那个梗好常见啊……不过考虑到文章的写作年代,不知道是不是原创。

  鲜花献给阿尔吉侬:每次读完都很感动啊……准备补电影和长篇。丹尼尔·凯斯貌似经常写这类的文章呢。我觉得这篇,和本杰明巴顿奇事有点类似。从一个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的状态,然后有变回正常的状态。不同的是,查理在不正常的状态的时候是受人同情和怜悯的,而当他回归到正常状态的时候,却受到了大家的歧视和排斥。本杰明正与此相反。

  上午八点整:感受到了恐怖的气氛,以及黑色的幽默结局……感觉尚可。

  少数派报告:小说和电影完全不同啊……小说的宿命感和无力更强些,主角最后是自己选择那条路的啊。斯皮尔伯格果然还是太温暖。

  约翰尼的记忆:都说是好文章,可是感觉还是一般啊……可能是跟年代有关吧。

  第二终结者和金色人,记忆公司:喜欢,菲利普·迪克文章的那种惊悚的感觉不错。以前竟然错过他了!话说选了好几篇他的啊……银翼杀手没选呢。

  二百岁的人:最喜欢的一篇文章!道尽了人性啊……这个翻译比现在网上有的那篇好了许多。

  《经典的真身》读后感(四):几篇序 电影与小说的背景故事

  岗哨 vs 2001:太空漫游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226/

  从某种意义上解读,《2001:太空漫游》甚至不是一部科幻片。

  在它诞生的那个时代,正是人类集体放纵叛逆、灵魂狂欢的岁月。二战后的精神匮乏催生出了垮掉的一代,嬉皮文化、摇滚乐在西方风靡一时。在这样一个时代,追求新的价值理念、对科技时代的疯狂向往,以及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与焦虑正在通过多种多样的载体被释放出来,它们可以是摇滚乐,可以是核弹,当然也可以是科幻。

  《2001:太空漫游》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一篇极短极短的小说,说它短是因为全文仅有三千左右单词,但是它的背景架构纵深度却是字数的无穷倍。虽然说在文本层面上克拉克将人类的想象力抽离出来,以宇宙、时空、极限、生命等概念阐释着一部精神哲学似的太空史诗,宏大而深邃,但以具象化的手法将这些抽象概念展现出来,却要依靠光影艺术了,显然库布里克对此十分有兴趣。一开始影片的设定相当庞杂,库布里克跟他的创作团队光是概念设计图就画了无数张,其中还涉及到了片中出现的外星种族跟各式各样瑰丽雄奇的外星景象,只不过这些并没有出现在后来的影片中。

  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可以得益于它问世的年代,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与时代内核不经意间连通交会,一方面是对超验主义、终极哲学命题的探究,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时代的集体娱乐基因,那些近乎凝结的画面镜头、神秘主义弥漫的思绪、宏大的太空场景、奇观式的电影语言,既满足未知也勾兑了神往之情,当时的嬉皮士们最喜欢在吸食迷幻药或大麻后观看此片,以此来感知天人合一的境界。

  不过,这一场跨时代的太空史诗之旅并没有随着电影的放映而结束,克拉克以此为基础接连完成了四部“太空漫游”系列小说:《2001:太空漫游》、《2019: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以及《3001:太空漫游》,有的也被拍成了电影,但人们却永远记住了2001的那一次,还有那无以名状的宇宙星孩。

  http://www.douban.com/note/95483700/

  告别神主 vs 地球停转之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6140/

  在黄金时代的通俗科幻小说里,你能看见的外星文明几乎都是邪恶、疯狂、充满侵略性的。著名科幻杂志《惊奇故事》(Astounding)前编辑哈里·贝茨的短篇小说《告别神主》(Farewell to the Master)的出现暂时改变了这一切。它告诉你,你曾经想象出来的那些外星坏蛋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影射,而我们的世界将在强大而理性的外星文明到来后步入新时代。

  随着末日论的再度兴起,如今关于通灵、NA理论(New Age一种灵性的修炼,追寻宇宙的真谛、人类精神的更高层面。)的风潮更是前所未有的大流行。1951年,《地球停转之日》上映之时,世界正处在冷战的寒潮之中,对于核武的恐惧以及未来的不安感开始与日俱增。而在2008年,新版的上映配合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天灾人祸以及2019末世论,更是把人类逼到了新的恐慌境地,“克拉图”的两度到来都恰逢其时,或者说人类自发的潜意识中依旧在期盼强有力的新力量能够拯救自己已然迷茫、恐惧、毫无安全感可言的灵魂。

  在《地球停转之日》中,我们可以看到外星使者“克拉图”的降临明显带有宗教哲学中神启、原罪和救赎的概念。将这种常人看来高深晦涩的逻辑诉诸之科幻文化中来表现,通过世俗化的语言来传递觉醒、改变和升华目的,《地》并不是第一个,但却是做的最为成功最能让人理解并接受的。喜好NA理论的人们如今每天都在散播着关于银河联邦或是某个强大外星力量会在某一日降临地球进而改变全人类进入和谐新时代的信息,先不说这是痴人做梦还是一厢情愿,但如果再这么折腾下去,想必我们自己与这颗星球的境遇并不会比科幻小说里那些惨淡景象有多大不同。

  这个世界已经让人愈来愈分不清科幻与真相之间的界限了,不过祈求等待别人来拯救,不如选择先自救。

  http://www.douban.com/note/183001070/

  第二终结者 vs 异形终结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5672/

  《第二终结者》乃是菲利普•迪克的又一短篇力作。这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953年第五期《太空科幻》杂志上,后于1995年被改编成电影《异形终结》(Screamer)。与《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银翼杀手原著小说)一样,《第二终结者》也讨论了机器人意识觉醒的问题。

  该小说的改编影片于1995年上映,由当时大红大紫的《机械战警》的扮演者彼得•韦勒担任主角,但实际上,电影是一部以科幻为背景的恐怖片,那种穿土而过、见人即扑杀的“小飞盘”式的钢爪令人背脊冰凉。当然,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特效场面还没有席卷大银幕,也由于成本所限,这部电影远没有今天《变形金刚》式的火爆场景,然而其独特的硬科幻内核以及惊悚气氛的渲染,仍然使得它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和美好回忆。2009年,美国方面又拍摄了该电影的第二集《异形终结2》,讲述前作事件发生的13年后,又一批搜救队伍来到天狼星6B,不料这时机器人已经发生了进一步进化,最后还把半人半机械的生物种子播到了女主角的肚子里,并让她带回了地球……

  与电影相比,其蓝本小说显得更为朴素,没有高潮式的决战场面,它更像一场智力的交锋、无间道式的心理交战。菲利普•迪克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让人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此外,笼罩着整个故事的冷战氛围也是小说的一道风景线。

  时间狩猎 vs 一声惊雷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7266/

  2003年,一部科幻大片开始投入拍摄,投资八千万美元,导演是口碑还不错的彼得•海姆斯,观众们期待不已——因为这是雷•布拉德伯里的经典短篇《时间狩猎》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尽管这篇小说曾经为包括《蝴蝶效应》在内的众多电影提供了点子和灵感,但真正忠实于原著的影片还从没有出现过。所以,这部影片理所当然地吸引眼球。

  然而2005年影片的上映却惨遭滑铁卢,在全球范围内只收回了1200万美元的票房。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摸不着头脑,而布拉德伯里的粉丝更是火冒三丈—— 一篇情节跌宕富有史诗感的小说居然被拍成了一部粗制滥造的怪兽片。最终,这部影片在国外影评网站上的得分惨不忍睹。

  对于这样优秀的原著小说来说,导演选取怪兽片的角度实在是舍本逐末,甚至是偷懒了。《时间狩猎》发表于1952年,它是自1984年起,被重印次数最多的一篇科幻小说,可以想见它的受欢迎程度。

  小说的技术核心是蝴蝶效应和滚雪球效应。南美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几周后可能会引发北美的大飓风。小说中,真的就有这么一只蝴蝶,它的作用在历史的进程中被层层放大,终于引发了不可逆转的后果。《时间狩猎》发表时,正直布拉德伯里创作最为丰沛的时期,《华氏451》、《火星编年史》、《绘图人》等名作均诞生于这一时期。在这个短篇中,小说以小人物的视角,经历了一场富于启发谈话和一场惊心动魄的丛林狩猎,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布拉德伯里臻于完美的讲故事技巧。小说最后,那一声惊雷不仅震惊了主角,也震撼了我们。

本文标题: 《经典的真身》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9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读后感精选《玛修的梦》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