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10年》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1-02 08:34: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9

《SARS10年》是一本由万希润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SARS10年》精选点评:●非典期间的医护人员真的很伟大!但是这本书是每个人的回忆录,每个人写的都不多,太过笼统,出本书没

《SARS10年》读后感摘抄

  《SARS10年》是一本由万希润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ARS10年》精选点评:

  ●非典期间的医护人员真的很伟大! 但是这本书是每个人的回忆录,每个人写的都不多,太过笼统,出本书没什么必要,再深刻点更好。

  ●这本是协和医生非典回忆,每篇三四页,尽管偶有亮点,总体不系统不深入参差不齐。十多年过去了,政府应对的得失、医护战线、病原的研究和治疗方案的演变,太值得用一部书来好好挖掘了,可惜似乎迄今并没有与之相匹的作品出现。书中转载的三联周刊的一篇文章不错。

  ●贵在很真实吧,前面一两篇挺有价值的,但总体来说有点记录日记式了,流于表面,其实更想看深挖一点的东西。

  ●又是豆瓣书评第一人,10年前硕士1年级,在家休息,不许返校,每天都在写论文,踏上一条不归路啊。。这本协和医院大夫的回忆文章合集,把我带回了那个年代,看看的确有很多感慨。

  ●想不到当年看过的书,今天又重新浮上心头。。死神来去自由

  ●作为医生,看哭了,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既然是回忆,作者选取了医生,感染者,相关工作人员这几个群体,但占大多数的仍旧是医生,而且是协和医生的回忆。而协和的这些医生也并不都是亲历者,很多也并没有直接冲上一线,谈的也只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医生们虽然医术精湛,但文字能力太一般,让这本书除了题材以外几乎没有可看性……而且编排也没有逻辑性。但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这些走过2003春季的人永远不去遗忘。

  ●文字一般,但优点在于都是亲历者的真情实感,其中的真情令人感动。中间几篇有点行货,而且协和的医生居多,覆盖面小了些。最后康复者的回忆也很感人,可惜少了些。还有想说的一句话是:SARS这题材可以拍非常好的纪录片吧,但好像没怎么见到。

  《SARS10年》读后感(一):非典医生回忆录

  文章的主要由协和的医生在 SARS 十年之后的会议录组成, 主要是以个人的视角来回忆的. 质量不如我自己的期待. 主要的缺点有:

  1. 视角比较单一, 主要是医生和护士. 其他角度比较少.

  2. 征文感强烈. 略有有点战胜方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感觉.

  不过虽然有上面的一些缺点我还是推荐这本书, 因为现实的力量. 里面讲述的那些事情即使隔着时光依然能轻易触动我的心. 下面是我一些印象深刻的.

  1. 病重的王晶护士气管被切开. 但是每次换药都会在纸上写下谢谢给照顾她的护士. 这一段是在一个护士日记的里看到的. 我以为后面几天可以看到王晶痊愈, 没有想到第二天的日记就写着王晶护士不幸去世.

  2. 妻子新婚后祸患癌症之后又感染非典, 被送进了永远出不来重症病房. 而且因为 SARS 去世之后会被直接火化. 丈夫送进去之后就再也见不到.

  3. 一个患者被隔离治疗后心理压力太大, 在逐渐康复时终于心理崩溃选择摘下自己的氧气管自杀. 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可以自主呼吸, 重新燃起了活下来希望.

  《SARS10年》读后感(二):典型非典记忆

  几十篇文章长短不一,水平各异,坦率的说,水平大多不高,但是仍然非常值得一读。大部分文章是协和的医务人员写的,描述的过程和记忆的重点也有很多重复。协和人的职业素养,协和医院的高效率运作体现很多。个人记忆里最多的就是亲情的牵挂,隔离防护的艰难——防护服带来的各种难受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还有吃喝不愁共产主义式后勤保障。虽然有所重复,个人观察和感受还是给人很强的现场感,仿佛捂上了重重口罩,感到了眼睛里的雾气,觉得窒息。

  也顺便回忆一下,那年春天我还在学校里,那是我经历过的北京天气最好的春天之一。春节开始的流言终成现实,突然之间学校变成了临时监狱。每个人都被发了名牌,根据名牌进出宿舍和指定的食堂——十食堂还是九食堂?我都已经忘记了。我很悲剧的第一天就把牌子丢了,负责任的学生门卫不让我进去,只好去找系领导补办,还好很顺利。很快同学们开始戏称之为“狗牌”。BBS上开始吵闹究竟这是乐观的自嘲还是低俗的自贬。门卫同学究竟是负责的志愿者还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走狗。又不上课又不许出去,也就只能BBS上吵吵架了。为了健康的名义多户外互动,于是到草地上打牌,为了健康多吃水果,于是我那段时间天天买樱桃吃——以后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樱桃了。对我们这些圈在一个美丽的大院子的里的学生,其实是段很逍遥的日子。

  相对来说我家里离SARS距离更近,我姥姥家楼上就有患者,那栋楼几乎都搬空了,而我姥姥姥爷仍然没有离开。后来听说初中最强壮的同学得了病,因为曾经送得病的领导连夜上北京。后来听说他病愈了,但一年之后仍然没去上班,领导不让去,给他正常发钱,让他休养,其实是怕他还传染。

  疫情渐渐退去,隔几天副校长会露天开个会通报情况解答疑问,同学们闹着要出去。理由五花八门,一个男生说夏天来了没凉鞋穿要出去买不然热死了,大家哄笑着支持。终于,提出各种生活琐事不再是无理要求。

  书中很多人都怀念那段时间人们对医生的尊重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尤其是10年后,当他们在微博上转发着各种医生被砍事件的时候。难道只有恐惧才让人们互相依赖?

  《SARS10年》读后感(三):现代医学的无力-《SARS 十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读后感

  从过年到现在(2020 年 3 月7 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警报还没有解除。带着对传染病的好奇,自己就想看看十几年前人们对于类似传染病“非典”的记录。在 Kindle 上就找到了这本书。期初就是冲着这本书是非典期间每个当事人自己写的亲生经历,才看的。书里面主要记录着是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医生,护士,护工,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等,同时也有非典病人的自述。由于编者本生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所以书中记录的基本都是北京抗击非典时候的事情。其实十七年前的“非典”最开始是在南方顺德附近开始出现的。

  现代医学的无力

  对于突发的流行性传染病,现代医学也是很难找到治疗的方法的。对于很多流行病,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原因有几点:第一,现代医学其实就是科学,科学的结论是需要反复做实验来论证的,而治病的实验对象是人,可想而言,你不可能有足够多的病人来给你验证你的结果。医生可以提很多方案,但是每个方案都需要有病人来临床验证。试想怎么会有这么多病人给你去验证了。同时验证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种针对某种疾病的疫苗研制的时间都是需要好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第二,病毒是会不断变异的,当对应这种病毒的疫苗还没有研制出来,很可能病毒就已经变异了。第三,疫苗研制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如果没有利润谁又会去研制它呢?

  所以碰到像非典或是新冠肺炎等急性传染病时,个人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平时应该多想想怎么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及个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医患关系

  医生也是人,医生也是一种职业,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只要是一种职业,那就会有职业素养和技能的高低。书中记录的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素养和技术是高的。从他们踊跃报名去一线就可以看出来。另外从他们谨慎对待激素的用量上就能看出来。

  所以去看病也是有风险的,你毕竟不知道给你看病的这个医生的水平和医德怎么样? 平时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储备一些基础的医疗常识和知识。关键的时候还是要靠个人自己来判断,不能把自己的决定权交个医生。不能迷信医生和科学。

  非典为新冠肺炎提供了经验

  现在的新冠肺炎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其实在当年非典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可以看得出来。新冠肺炎的很多措施都是借鉴当时非典时的措施。带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自行隔离,封街道,发热门诊,先确诊后集中治疗等。只不过是新冠肺炎时用的强度和范围更大更广而已。

  《SARS10年》读后感(四):协和收治的106例SARS病人中,没有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

  “让李太生至今想起来颇为欣慰的是,协和收治的106例SARS病人中,有5位病人死亡,其中4位是因为之前患有癌症等其他疾病,只有一个是完全因为“非典”死亡,“没有一个发生二重感染或者股骨头坏死”。而医护人员一共有三个感染,但都保住了生命。”

  01

  —

  大部分是协和医院参加非典救治的医生的回忆,少数是其他医院医生或病人回忆。

  相对比较硬核,涉及到一些救治细节。最重要的信息是协和收治的非典病人没发生一例股骨头坏死,原因是协和坚持自己的原则,使用的激素比广州专家的推荐剂量小很多。

  医生们也讲了防护服相关的细节。

  书中还有很多发生在非典期间病房内外感人的故事。

  总体评价3.5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02

  —

  1:“公共卫生专家其实是第三批才上场的。”在中国疾控中心办公楼接受采访时,曾光提醒我们仔细回顾一下2003年媒体与公众关注度的变化,#226

  2:SARS以后,卫生部牵头组建了一个全国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这个平台的控制中心就在国家疾控中心。#305

  3: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上面,美国CDC则拥有极大的行政权力。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可以调动国内一切资源,法律也赋予他们在必要时候关闭一些重要的部门和机构的权力。#343

  4:4月21日,曾光奉命带队进入北大人民医院,现场办公,然后建议对这家医院立即停诊、隔离,将SARS病人全部转移,北京市政府果断采纳。#385

  5:“北京的专家觉得广州的专家激素使用量太大——他们的重症病人用320毫克甲强龙,我们就提出来使用量要小一些,但是小的话也是80-160毫克,广州使用的是160-320毫克,我们已经少了一倍了,但是我自己仍旧觉得大。”#520

  6:让李太生至今想起来颇为欣慰的是,协和收治的106例SARS病人中,有5位病人死亡,其中4位是因为之前患有癌症等其他疾病,只有一个是完全因为“非典”死亡,“没有一个发生二重感染或者股骨头坏死”。而医护人员一共有三个感染,但都保住了生命。#525

  7:出了更衣室,我们在走廊上套了两层鞋套,戴上两层手套。我们来到一扇门前,上面赫然写着“您即将进入半污染区”。进了这道门,护士长交待说:“一会儿你出来的时候我不能出来送你,一定记住每出一道门所有穿戴要脱掉一层扔在门口的污物桶里。”#740

  8:一个护士走过来教我,进门前还要再穿一层隔离衣,再戴一层一次性口罩,戴手套穿鞋套。我又忙乎了一阵,护士说:“快进去吧,我们告诉他你要来了。”我突然觉得很紧张,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744

  03

  —

  9:火车站把所有体温超多37.4度的人都用120救护车逐个送到我们医院的发热急诊来,每天有二十多个,大部分经过检查与“非典”没有关系,偶尔收进来的也只是医学观察。#875

  10:今天进病房,我和SARS病人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在进病区前我们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穿3层“猴服”,戴3层口罩,3层手套。穿戴完毕我感觉自己像一只狗熊,行动非常迟缓,呼吸也极度困难。在这种状态下撕一条胶布也变得异常艰难,就别说给病人输液了。#938

  11:协和医院也遇到了难关:病人量剧减。同时,抗击“非典”的重任,由佑安、地坛向其他医院转移。我院开辟了东院急诊,西院外宾,整形医院SARS病房3个病区。#1010

  12:当时北京市腾空宣武医院和中日医院,按SARS隔离病房标准进行改造。5月12日北京协和医院支援中日,在中日医院内建立并全面负责20张床的ICU病房,收治全北京最重的病人,开始准备需要的仪器设备,制订工作流程。#1315

  13:SARS病房需要严密隔离,工作强度很大,又要保障医护自身安全,因此,护士4小时一班、医生6小时一班分5班、二线医生8小时一班分4班,24小时倒班,监督消毒人员、检验放射科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通勤司机等等,20张床的病房,我们医院去了接近二百医护人员,包下了一个宾馆。#1328

  14:感谢医院领导的大力保障,战争比的是后勤,除了这些吃的喝的,医院还下了很大的功夫保障N95口罩、“猴服”(一次性连体隔离衣)的不限量供应,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极其难得的。但我们是没有自由的,门口拉着黄色警戒线,不得迈出,时间长了还是不好受。#1336

  15:麻醉科医生和防毒面具都在清洁区,她穿戴整齐进来至少还要20分钟,如果继续等下去,我判断病人最多还有5分钟就会心跳停止。没法再等,我憋住一口气,想着我不喘气病毒还能把我怎样,就这样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操作,病人好了。#1350

  04

  —

  16:为增强前线战斗力,医务处通知我连打了两支胸腺肽,这药在当时千金难求,有人甚至不惜冒险作假,以至于在后来奔赴中日SARS一线前的体检结果中发现,我的白细胞比例严重倒置,单核细胞>60%,中性粒细胞不足30%,药效强劲由此可窥一斑。#1384

  17:每个组要求提前1小时到达第一缓冲区准备着装,从第一、第二缓冲区到半污染区,加上自己衣服一共4层,最外面一件就是大家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防生化武器的连体服,口罩一薄一厚加N95共3层,手套3层,外加护目镜,进出污染区时有专人喷淋消毒液。#1414

  18:由于着装过程复杂耗时,为避免突发医疗事件,要求医护人员6小时在岗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不得无故进入缓冲区。下班后所有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都是高危人群,只许穿病号服在规定场所内活动,专车负责接送、严格集体隔离。#1414

  19:当时,也有一种声音传出来,既然东单附近的几家医院急诊科都已经关门大吉了,彻底脱离苦海,我们为什么不能关门呢?但是老主任告诫我们,我们可是协和医院的医生,我们是急诊科的医生,我们是负责任的医生,#1467

  20:因闻知广东医院口罩供应紧张,我院后勤的陈老师,根据经验为医院多买了五千个以备不测。在后来建设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时,隔离衣不够用,后勤部门就将改建手术室时淘汰的旧手术衣充当隔离衣。#1704

  21:这时我们才知道了这次任务的细节:我们要秘密组建的是北京市专门收治高干和外宾的SARS病房。这个病房将位于新建的西院北区外科大楼。这个大楼真的很新,新到什么程度呢,空荡荡的楼里不要说医疗设施了,连张病床都没有,#1739

  22:一次,北京CDC(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同行来搜集疫情数据,离开的时候说:“还是你们的病历写的全,我们需要采集的信息在病历里面都能找到,根本不用再向患者询问了。”#1868

  06

  —

  16:为增强前线战斗力,医务处通知我连打了两支胸腺肽,这药在当时千金难求,有人甚至不惜冒险作假,以至于在后来奔赴中日SARS一线前的体检结果中发现,我的白细胞比例严重倒置,单核细胞>60%,中性粒细胞不足30%,药效强劲由此可窥一斑。#1384

  17:每个组要求提前1小时到达第一缓冲区准备着装,从第一、第二缓冲区到半污染区,加上自己衣服一共4层,最外面一件就是大家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防生化武器的连体服,口罩一薄一厚加N95共3层,手套3层,外加护目镜,进出污染区时有专人喷淋消毒液。#1414

  18:由于着装过程复杂耗时,为避免突发医疗事件,要求医护人员6小时在岗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不得无故进入缓冲区。下班后所有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都是高危人群,只许穿病号服在规定场所内活动,专车负责接送、严格集体隔离。#1414

  19:当时,也有一种声音传出来,既然东单附近的几家医院急诊科都已经关门大吉了,彻底脱离苦海,我们为什么不能关门呢?但是老主任告诫我们,我们可是协和医院的医生,我们是急诊科的医生,我们是负责任的医生,#1467

  20:因闻知广东医院口罩供应紧张,我院后勤的陈老师,根据经验为医院多买了五千个以备不测。在后来建设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时,隔离衣不够用,后勤部门就将改建手术室时淘汰的旧手术衣充当隔离衣。#1704

  21:这时我们才知道了这次任务的细节:我们要秘密组建的是北京市专门收治高干和外宾的SARS病房。这个病房将位于新建的西院北区外科大楼。这个大楼真的很新,新到什么程度呢,空荡荡的楼里不要说医疗设施了,连张病床都没有,#1739

  22:一次,北京CDC(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同行来搜集疫情数据,离开的时候说:“还是你们的病历写的全,我们需要采集的信息在病历里面都能找到,根本不用再向患者询问了。”#1868

  全文完

  相关链接:

  感染、毒品和吸烟:公共卫生案例实录

  蝙蝠、鼠疫、微生物与传染病相关10+5本书和一部电影

  近年读了1065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19年读过评过的293本书

  本号127个书单1127篇书评的索引(截至2019年12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本文标题: 《SARS10年》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54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寻味》经典读后感有感《番石榴园的喧闹》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