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三餐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10-19 13:23: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不愧三餐》是一本由陆灏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不愧三餐》精选点评:●文坛掌故●两个下午匆匆读完,虽还是一如既往的水准,但像前面几篇那样有神采的文字多一些就更好了。●陆公子

不愧三餐读后感锦集

  《不愧三餐》是一本由陆灏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愧三餐》精选点评:

  ●文坛掌故

  ●两个下午匆匆读完,虽还是一如既往的水准,但像前面几篇那样有神采的文字多一些就更好了。

  ●陆公子的书是肯定要买的。打五星的太多了 打个四星吧。中信做的不好 还不如之前的海豚呢 定价倒够狠。写民国故事段子 当代文坛掌故的太多 没一个能看的 都他妈道听途说。陆灏不然 直接用一手日记互证。尤其他笔下的“80年代采访钱锺书先生时,钱先生说…”“孙犁曾告诉我…”“一次去黄裳家看书”“我让杨宪益先生开书单,就有这本书”… 他早年的文化记者身份所接触的古董级大神 让人羡煞~ 开头第一篇最长 写傅雷 略带对钱锺书的“圆滑”不满 其实不能这么看 钱先生厚道处多了 不在这儿说了。当然了 陆神最仰慕默存先生~

  ●作者在后记道明结集原由:“这几年,也就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聊以自我安慰,似乎日子没白过。”这话反而让我对自己屈指可数的阅读量感到万分羞愧,相形见绌之下,倒是我的日子真白过了。本书大部分文章篇幅短小,内容上往往点到为止,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胜在文字凝练与材料丰富——前者若非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越是要求言简意赅越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后者则体现在既有古代作品释疑,又有西方文学拾贝;既有民国恩怨故事,又有当代文坛掌故;既有大量文人轶事可供满足八卦之心,又有不少冷僻书目以资填补阅读空白……作者的见识之广与人脉之宽,尤其是早年曾以文化记者的身份接触到众多名声在外的文坛大咖们,尤其令人艳羡。

  ●讀書隨筆內地最可讀的就是陸灝了吧,我見。

  ●这样篇幅的随笔实在不容易写好,陆公子属于基本写好了。

  ●典型文化人随笔合集,书名取自陈老莲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作者颇懂书画,文中引用甚多,史事趣谈穿插,对不太熟悉这些的人来说能有拓展视野的好处。

  ●短而精。其实这样的小文要做得有趣、有内容很难。陆公子能超过别人,但读后感觉陆灏没有超过自己,此书多数篇章似不及他以前的几本书。

  ●大王读书趣味与态度是一顶一的

  ●昨晚看到剩二十页,想着睡前看完算了,正想着,栽倒就睡着了。又,漂亮有趣的书话越来越少了。

  《不愧三餐》读后感(一):絮絮叨叨的文人

  陆公子名望很大,确实没有读过。这本书有趣,谈掌故像桥公,可多了近代学人和大陆出版圈的视野。后半部分成了书话,又有点王强的影子。

  牛津又是不期而遇,看到谈Colins那两篇文章,真的要哭出来。

  对于中国近代学人那些文章,还真的不熟。黄裳描写得入神,值得去读一读。

  陆公子交游广阔,跟余英时大师也能聊聊学术。高阳所写算不算历史?他徒弟张大春有意见,可以参考《战夏阳》。

  《不愧三餐》读后感(二):雨读新语

  古人说“晴耕雨读”,恰好读此书也是个雨天,才翻了几页,就想到真是本雨天书,榻上半卧半坐,一壶香茶,读读这本现代世说新语,快哉!

  开始几个短篇还没咂摸出味道,只不过是书字画收藏的痕迹,再看下去,就有意思了,文人的掌故多了起来,还尽是些性情中事,让人边看边笑。举一例子:散原老人评价郑孝胥的字,说郑的字如赤膊打拳,一拳横出,臂筋暴起,而脑后飘一短辫随风欲舞。这评语也太生动了,让我和书中的听众一起哈哈大笑。

  一百多个短篇凑出了这本书,难得语言简练,没什么废话,让人能耐着性子读下去,不过看完还是让人觉得自己读书太少,文中大部分人物都不识得,难免少了几分兴致,然而闲来不释卷,倒也“不愧三餐”。

  《不愧三餐》读后感(三):岂言史书可当真

  

梁文道在《读者》中《一个编辑的藏品》一文中,介绍了“沪上美男子,当代邵洵美”陆灏的《东写西读》。虽然《东写西读》这本“仿佛许久前已经读过”的书未能在图书馆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陆灏另一本新著《不愧三餐》。本书书名取自陈老莲(即陈洪绶)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陆灏自谦说:“这几年,也就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显然是太过于谦虚了。

这本《不愧三餐》其实可以当做今人读书笔记写作之模板,让同为爱书人的我颇为收益。陆灏的文章虽然短小(全书101篇,共12万8千字,平均一篇不到1300字),内容却极其丰富:杂览闲读的札记、文艺八卦的小品、与前辈名家交往所得的珍闻,以及发人所未发的有趣考证…… […]

摘自:《17《不愧三餐》》 — 王德坤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4529306/chapter/155752706/

本作品由王德坤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不愧三餐》读后感(四):得闲读下书,顺便八一八

  《不愧三餐》

  作者后记中说书名来自陈老莲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作者说“多读了几本书,似乎日子没有白过”。很明显就是偶像陆公子的读书笔记,感觉除了第一篇篇幅长点之外其他的都差不多长短,应该是发表于报刊的文章集成(共101篇)。不过本人觉得既然成书了,一个主题但是分成几篇文章的为什么不考虑合在一篇文章里呢(比如陈垣和陈约的5篇、周氏兄弟元旦杂煮那三篇)?

  这本书的排列基本上与之前的几本(东写西读、看图识字、听水读抄)相同,都是先中后外。这本书主要是现当代文化名人的笔记、日记、信件等方面的读书笔记,涉及到三国、字画(书法为主)、文人交恶/口水仗/笔仗、藏书、谍战和侦探小说等方面掌故,从当事人、旁观者的日记、文章里寻找蛛丝马迹,顺藤摸瓜钩沉当年那些事儿,文章里那些个让人高山仰止的大家展现出喜怒哀乐种种凡人面貌。

  比如苏东坡和黄庭坚互评对方字体,苏说黄“几如树梢挂蛇”,黄反击说苏“甚似石压虾蟆”。;赵元任夫人翻译玛格丽特山格what every woman should know里面有个ova,杨步伟查字典看到ova意思是eggs就翻译为一个女人一生大约有两千个鸡蛋,“赵元任看见简直笑疯了”。

  周氏兄弟闹崩了以后,他们元旦招待人吃杂煮的时候,有些人就忙了,分早晚赶场,去了弟弟家还得再跑哥哥那儿…

  说实话个人觉得除非研究人员或职业需要,实在没必要在名人日记/信件上多耗时间,更何况部分人的日记写的时候就是打算给人看的(就跟咱们现在的朋友圈一样,如越缦堂)、有些是后人/学生整理出版免不了为尊者讳,读那些作品实在是一个披沙沥金的过程。所以“嚼陆公子剩饭”个人感觉蛮开心,拿起不舍得放下,想赶紧往下看。(本质上的八卦属性暴露出来了)

  读到张充和一年临字帖几十遍,毛笔磨秃不由感叹人哪有那么多天才,天才们都在你刷朋友圈的时候刻苦用功呢

  文人说文人,有时候真是刻薄地有创意,钱钟书评价叶君健译《嘉尔曼》“叶译句法必须生铁打成之肺将打气筒灌满臭气或可一口气念一句耳。”

  丰子恺曾经窘迫到以画换米,ps,他有个闺女起名叫丰满,哈哈哈

本文标题: 不愧三餐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8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经典读后感有感《在这个世界上是什么意思》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