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10-19 08:29: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呼兰河传》是一本由萧红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呼兰河传》精选点评:●茅盾写的序真好!萧红写的故事也真好!鲁迅说,那冰心,丁玲,萧红。●“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长大”是“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

  《呼兰河传》是一本由萧红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兰河传》精选点评:

  ●茅盾写的序真好!萧红写的故事也真好!鲁迅说,那冰心,丁玲,萧红。

  ●“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太苦了,萧红是很好很好的作家

  ●好像童年的一切都又回到了我脑子里了。

  ●挺有趣的,让我想起了我家的菜园,在我给室友一通描述后她也决定去看看这本书。萧红小时候家里也太有钱了吧,三十几间房(虽然有些破破烂烂)

  ●灵气四溢

  ●读不懂萧红时,欣赏她的清新灵动。读懂后只感惆怅。才年将三十,对人生怎么看得如此透彻而悲观呢。才子士大夫,无论生活多闲适,都在无意义的人生中寻出点意义。而萧红的人生观就是无意义,单调枯燥而规律地轮回,活着就是活着,“花开花落无人问”。她小说里的时间是停滞的,一颗石子投进去,激起点涟漪便过去了,仍然平平静静地活下去,没有刻意为之的戏剧化。那种人生的寂寞、荒凉多么入心。萧红的短句是诗化的语言,空灵洒脱。她那种舒缓的写作节奏和真切而平常的生活感受,在当代文坛上少见多了。她善用孩子视角,在那种天真烂漫的口吻下,少有居高临下的批判,乡村一切的不合理都消融在小镇日常的生活中。她的笔端总在下层人民中流淌,容易被误读为左翼文学,但由于个性太鲜明了,个中有超越。

  ●读的时候有一种无力感和一种很气愤,但就像对着空气生气就是不知道气的落脚点在哪里,后来才明白是写作的高明,用小孩子的口吻写尽批判,更让人害怕。谁说无知好?谁说无知是福?为什么延续的就一定是对的,为什么明明没有恶意却迫害人命,为什么一点点小问题都无法解决,为什么一定要关心别人。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不过是想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

  ●我记得老胡家的小媳妇,记得磨房的姓冯的苦命人,我就好像拥有过一个呼兰河的童年,拥有那个后院的花园和爷爷一样。看到这样的书就会感慨为什么这样的才华却这样的早逝。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读《呼兰河传》小感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总使人在看似童稚的白描叙事中感到无尽荒芜与寒冷。

  “我”家是荒凉的。严厉又专制的父亲是荒凉的;愚昧又幸灾乐祸的老厨子是荒凉的;那每每在雨后屋檐上长出的蘑菇也是荒凉的。“我”家的园子也是荒凉的。园子中或有几朵小花,其余的也不过是些枯藤野草,仅是在夏天会结出几颗小黄瓜、小茄子罢了。呼兰河城是荒凉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日子就那样平平静静地过去了,过不去的呢?那谁都晓得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呼兰河城中的人们是荒芜的。荒芜得只得信奉稀奇古怪得偏方和子虚乌有的神鬼故事;荒芜得只能以闲言碎语、坊间传言取乐;有一点例外——人们对看“上吊”看“投井”有着极特殊的热情,不过这似乎也是荒芜的罢。

  诚然,荒凉与寒冷中也夹杂着一丝温暖。慈爱的祖父是温暖的,祖父是“我”寒冷的童年中几乎唯一的光亮。对了,冯歪嘴子的黏糕是温暖的,还有那园子里倔强生长的黄瓜、茄子是温暖的。还有呢?还有就没有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时间它只是在流逝,生命它只是在衰老,这就是我们苦找的真理。

  因着在哈尔滨生活的四年时间,读的过程中我总是带着怀念故乡的情感。四季之景是如此熟悉,要是有个没有到过东北黑龙江的南方人与我讨论这本书,我定会满是骄傲地拍手叫着“没错!就是这样!特别是冬天,松花江的冰得有两三米厚,或许还不止!冬天在哈尔滨,没暖气根本活不下去!那雪一下就是一米多的厚度,冬天可不是三天两头铲雪!那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都是在松花江里开采的!冬天路上你简直没法走路,到处结了冰,走几步就滑跤,都踮着脚尖不敢快走。可我从没摔过!不过夏天可真是舒服,晚上总是凉爽的,就是白天那也不像南方不开冷空调过不下去,扇着风扇也就可以了。”简直有说不完的话。

  萧红的叙事在诗意中透着生命的敏感,在回忆中诉说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心酸,反讽手法把胡家的封建与虚伪写得深入骨髓,还是比较喜欢的。这世上什么东西都逃不过时间的推移,虽然命运不同,可总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过掉,暂停不了,也回不到过去。像星球的转动一样无奈,停不下衰老。

  我总在一部作品中回忆起自己的点滴,可是我已离哈尔滨越来越远,离一段过去越来越远。

  《呼兰河传》读后感(三):呼兰河传

  #阅读打卡#《呼兰河传》萧红 计划阅读300min ,实际阅读216min,完成率100% 摘录: 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 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感悟: 本以为是本小说,一读发现是回忆性的散文,初初是有些失望的,头几章对呼兰河的介绍更是看得让人昏昏欲睡、几近放弃——还好祖父这个人物出现了。 祖父是那种典型的充满智慧而又和蔼,在农村很能干而有点地位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愿意陪“我”玩儿,教“我”念诗,是我在家里唯一能依靠的人。萧红对祖父的形象刻画得极好,不多作评论,只讲述事情。实际上整本书都是几近白描的手法,萧红的语言又简练得当,才气喷薄而出。 全书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幼儿时期的“我”的视角来重现呼兰河这个“最东最北”的地方的人与事,看似很普通。萧红独特之处在于,她确实用了幼儿的语言、看法来陈述一切,你能在文字中感受到童真。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团圆媳妇——老胡家的童养媳。提前来到婆家,遭到婆婆的毒打——婆婆也并不是针对她个人,只不过旧社会都是这样打儿媳妇的,全家除了她,婆婆也不能把气发泄到任何其他人身上。于是,越打越狠,甚至用铁烙脚⋯⋯终于团圆媳妇病倒了,在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只有赤脚医生和牛鬼蛇神,他们甚至用滚烫的水三次浇在团圆媳妇赤裸的身上。团圆媳妇死了,老胡家其他的人跑的跑,疯的疯,钱也为了看病几乎花光,好好的一个家,散了。 为团圆媳妇驱鬼治病的那一段,让我想起了巴金的《家》:高老太爷病重时,家人也请了人来驱鬼治病,觉慧坚决挡在房门口,质疑他们不让爷爷好好休息,却在这里大吵大闹,最终赶走了他们。这不仅仅是意识的觉醒,也是旧社会愚昧的破除。高家有觉慧,至少还有希望,老胡家只能散掉,团圆媳妇只能惨死。萧红回忆到那件事,想必是无限感慨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四):有关童年与故乡的记忆

  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在老家待得特别久,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这两年多没回的故乡的变迁与风貌,以及那些变的风土人情和不变的旧居故里。

  看完《呼兰河传》,我突然也产生了凭借自己童年的经历和记忆通过笔墨记录故乡的形式,唯恐才疏学浅,不能道尽其精华所在,便暂时搁置下来。

  在东北那座小小的呼兰河城,每年四月十八逛庙会,七月十五放花灯,六七月份唱戏台,一直沿袭下来的习俗,使得这座城市更具有风土人情与故乡情结。

  而除了那座城的情怀,更重要的是那些人的人文关怀。有祖父关怀和呵护的地方就有温暖和爱,而对萧红来说,这就是她的童年;有二伯的怪脾气却成为记忆中一道深刻的疤痕,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全书的主旋律无不透露着“寂寥”二字:寂寥的院子,寂寥的城,寂寥的人,寂寥的童年……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的大风大浪都会犹如尘埃般落定,那些事情也终究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忘却,这是最令人心酸的地方,也是最让我难受之处。

  不论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还是冯歪嘴子的相思病,亦或是有二伯的诙谐随意,就算是祖父的慈爱关怀,也都化解不了呼兰河城在萧红心中“寂寥”的基调。很容易就联想到“物是人非”这个词,时间在推移,时代在发展,这是不可避免的,可想到不值得辛酸吗?

  这又不禁对比我自己的经历。

  因为两年前去参军,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回故乡了,即使过年也是没有假期的。如今一回来看,除了平复心中长期以来的恋乡情结之外,仿佛跟萧红一样地感到失落、落寞。已经是一种“物非人非”的状态了。小时候玩耍的大院连墙都倒塌了,如今这一片古村落已无人居住,大家都在马路边建了新房子,它仿佛被人们遗忘在记忆深处了……

老房子的一角

  当高速公路横穿中央,隔开的不仅是距离,而是故土的思念啊!即使交通便利了,科技进步了,但人却分离了,再也聚不齐了……小时候的玩伴一一离去,据我所知,他们现在也各自为生活奔波着,结婚早一些的生二胎的也有,晚一些结婚去沿海打工的也不在少数,而像我还在上大学的却屈指可数。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彼此拉开了这么大的差距,我只知道当初无忧无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回到《呼兰河传》来吧,这本书深深吸引我的是萧红对于故土的深沉的爱,即使它是那么地平凡,可寄托了她的童年,就显得格外特别。其实,我们心里应该都有一方净土留给故乡,它承载着思念和热爱。

  感叹物是人非也于事无补,生活还得继续向前,把最珍贵的记忆留给自己就行了。当老来回首,至少不会感觉此生虚度,就可以了。

本文标题: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7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圣·弗朗西斯》影评精选“艺术”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