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草木谱》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10-16 08:33: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鲁迅草木谱》是一本由薛林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鲁迅草木谱》读后感(一):寸草寸木印匠心前些日子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共读活动,薛林荣的《鲁迅草木谱》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

《鲁迅草木谱》读后感1000字

  《鲁迅草木谱》是一本由薛林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鲁迅草木谱》读后感(一):寸草寸木印匠心

  

前些日子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共读活动,薛林荣的《鲁迅草木谱》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曾阅读过的研究鲁迅的书籍过于学术化,一大串专业名词翻来覆去,绕得头晕脑胀,不经意有畏难心理,真正能勾起食欲大快朵颐的寥寥无几。

而光看本书的题目就食欲大振:谱,即可理解为谱写,又可解读为年谱,以草木为线串起、勾勒鲁迅的一生,也可谓别出心裁了。

本书接踵鲁迅的足迹,将其间生发的事情娓娓叙来,展现了鲁迅鲜为人知——博物家——的一面,而围绕的这些像水野栀子、“一叶兰”这些植物可能是一般读者阅读鲁迅著作很少关注的,作者却螺蛳壳里做道场,将它们与鲁迅的故事还原复位。

本书叙事情感比较理性克制,尽量不介入作者自己太多的议论,却在时空交错之中,把鲁迅模糊远去的背影一点一滴努力呈现出来,而且显现出来的不再是圣贤鲁迅,而是普通鲁迅,有恨有爱,有喜有忧,既为国计担忧又为家庭羁绊的普通人。

草木虽小,折射的鲁迅研究却是面面俱到;

草木无情,表达的鲁迅情感却是入木三分;

草木不言,凸显的鲁迅精神确却是活色生香。

  《鲁迅草木谱》读后感(二):斗士温情的那一面

  

提起鲁迅,大家想到的是什么?斗士?辩论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没错,鲁迅对于和他论战的对手,几乎从不手软更不会手下留情。而另一面,他作为周家的长子,父亲早逝长子为父,身上还有养家的重担。时代给了他那代人际遇,白话文革命,五四运动……武夫当权,正是文人论国是的黄金时代,鲁迅才华横溢但短暂的一生,何尝不是累坏的呢?其实,现实中的鲁迅也有温情的一面,和许广平的两地书小闲情是人间烟火味浓的鲁迅,薛林荣的《鲁迅草木谱》试图通过鲁迅接触过的花花草草,用“博物”的角度,研究鲁迅,用意清新,毕竟很少人专门这样研究,但要通过大量大量的阅读,细心耐心的从文字的海洋里捞取属于鲁迅的“草木“世界,也不容易,做学问的人就得耐得住寂寞。话说,我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的时候,倒真的是期望是“博物志”之类的图书,大自然的一花一草总是惹人喜爱的,童年时候也曾沉醉在种植花花草草的乐趣中,养花容易护花难,吃过的荔枝吐出来的核,埋在泥地里都能发芽长出幼苗来,虽然大人经常泼冷水说,这是长不出荔枝的,别做梦了。我们依然对成长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光阴常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我们的梦想,学业,工作,生存……种种压力会使我们顾不上那些花花草草,我们可能会为了身体健康而天天在山上散步,但却不再那么容易想得起或者认得出山上的花花草草了,当阳台,天台都开始种瓜菜,玫瑰牡丹兰花自然就会被忽视。《鲁迅草木谱》竟然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花草梦,我想着在那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大时代,鲁迅都还是那么个热爱花花草草的普通人,岁月静好的窗台,为什么不能有茉莉花香呢?如果是按照花草的名录来写,比如兰花的篇目下面,再根据时间年谱收集鲁迅的生活轨迹,会不会更另类?更像是鲁迅的博物志呢?毕竟根据生活年谱而写的关于鲁迅的书,五花八门,已经太多了。但,书都出版了,作者和出版社肯定是有他们的理由的。

  《鲁迅草木谱》读后感(三):与草木共此生

  

研究一个人,感受他的气息是必须的。假如想起那篇脍炙人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许你会意识到鲁迅对花草树木的热爱。假如更有心一些,或许你会注意到这份爱贯串了鲁迅的一生。作家薛林荣就是那样的有心人,他从鲁迅的作品和札记里提取了一份密码,以花草树木为切入点,以年谱时间为线索,撰写了这部《鲁迅草木谱》。

这是一部关于鲁迅微观研究的随笔集。薛林荣自述,“积数年之功,以十万言勉力勾勒鲁迅与草木之关系”,文章属于风格小品文,依时间顺序一一铺排,秩然成谱,故谓之“草木谱”也,为了避免引申转化,不使原意歪曲,文中所涉内容不乏完整引用,或在材料间稍作过度、略施议论。换句话说,是一部读书札记,颇有些钱锺书《管锥篇》的旨趣。

这本书邀请我们作一次漫步的遐想,不仅与鲁迅相遇,还与周家大宅的四季桂、夹道的万株杨柳树、上野的樱花、水野的栀子相遇;与鲁迅一起,“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听“窗前枣叶簌簌乱落如雨”;在北京,“八道湾的大叶杨有风就响”,兄弟失和之后,鲁迅搬至西三条21号,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句子,“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厦门任教虽仅短短135天,鲁迅亦留下了“门前的秋葵似的黄花却还在开着”的记忆;鲁迅一生奔波劳碌,但心眼不倦地张开,“在西安看见很多的白杨、很大的石榴树”,在广州,他与许广平会合,喜悦地说,“水横枝青葱得可爱”;在躺下的大地上,广玉兰是他的墓的一部分。

在草木的芬芳里,我们沿着他的足迹走一走,得一次亲炙的机会,或能弥补一些恍然的遗憾。此外,薛林荣还提示我们留意鲁迅作品的植物描写。比如,短篇小说《高老夫子》两番写出高老夫子和桑树的遭遇,并非闲笔,是为突出人物的虚伪和不堪、窘态与局促。在我极喜欢的传奇笔记改编的《眉间尺》里,杉树林见证了奇特的复仇方式,或者说见证了复仇之前的奇特埋伏。在《药》里,杨柳、红白的花构成了鲜明的植物意象。在鲁迅很多的诗词和随笔文章里,也到处可见飞红繁英、草长莺飞的歌咏或借景抒情、象征的应用。

对博物学的热爱,很早就浸淫在鲁迅的生命里。童年的百草园是他的极乐世界,他渐渐成长为一个小小植物学家,青少年时就能在《莳花杂志》刊登数篇生物笔记。鲁迅始终热心科普工作,他翻译《药用植物》等外文书籍,帮助三弟周建人编写科普教材,他在1930年就发出了林地沙漠化的警告,正如薛林荣所评价的,鲁迅是一位自觉的生态保护先行者。鲁迅的古典传统文化造诣极深,他曾经工笔抄录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专门研究汉画像中的吉祥植物,日本风物美学更影响了他一生的审美态度,他的版画水准也是极高的。鲁迅是多才的,在他才华的每一个面相里,都有植物的身影在摇曳,摇曳成一片无垠的风景。

很少有人会不喜欢花草树木的。植物有许多品质,别样的纯朴,坚韧的意志,自由的精神,蓬勃的生命力。对植物的爱,源自我们向外探索世界,向内探索灵魂的努力,物质浸润在世界之中,世界存在于持续活跃的感受和体验。鲁迅是精神力量特别充沛的人类,因此他比一般的人更能体会植物的美与天地的奥妙,也比一般人更贴近这纯粹的存在。

微物史的方法被用在了文学研究的领域,系统性地收集这些微小的发现,为看似陈旧刻板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薛林荣的这项鲁迅研究,是很可喜的尝试。这有一点点像是,地底野草的种子,钻出来了,葳蕤着,迎风招展,带给我的欢欣。

  《鲁迅草木谱》读后感(四):热爱草木的鲁迅有点帅

  印象派画家莫奈说过,如果不做画家,他愿意成为园艺家,守候在巴黎近郊吉维尼小镇上的莫奈花园里,整日观赏垂柳、睡莲与落日。倘若同样的问题问鲁迅,回答就略显复杂了。

文/***

印象派画家莫奈说过,如果不做画家,他愿意成为园艺家,守候在巴黎近郊吉维尼小镇上的莫奈花园里,整日观赏垂柳、睡莲与落日。

倘若同样的问题问鲁迅,回答就略显复杂了。虽鲁迅当年果断弃医从文,才有了后来的一代文豪。但事实上,凭借鲁迅的才华,如果他愿意投入精力,在绘画、博物、翻译,或是地理地质方面,都可能成为一代大家。可除了文学,我猜他最想成为的应该是植物学家。鲁迅一生眷恋草木。草木,是他所有成就的出发点。

薛林荣的新书《鲁迅草木谱》,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四十篇文章。书中主要讲述了鲁迅一生里,如何与草木结缘。

新台门的周家人都爱花

鲁迅与草木的渊源,要从祖辈说起。他的祖父曾说过,虽迁徙绍兴,但他们这支周氏,继承的是汝南周家的血脉。汝南有个著名的文人,就是北宋理学家,写过《爱莲说》的周敦颐。这说明,新台门的周家人爱花是有出处的。

童年的百草园

鲁迅的祖辈都爱花,他笔下美极了的百草园,就是新台门周家大宅的后花园。园中草木鸟雀什么都有,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庭院里种着一棵高大桂花树。

鲁迅从小爱植物,特别爱看有草木的“书画”。在“小小植物家”这篇里,薛林荣说,鲁迅从三味书屋放学回来,先在母亲房里写作业。晚饭后,他通常手描用压岁钱买的画谱。除了描画抄写,他还收种,就是把草花籽包起来,记名收藏,留着来年种。

在周家,二弟周作人和三弟周建人都喜欢花草树木。三弟建人,在大哥鲁迅建议下,走上了植物和生物学研究的道路。二弟周作人,虽喜草木,但书写描述的态度却与家兄大有不同。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生动俏皮,妙趣横生。但在周作人看来,那里就是个菜园子嘛。他在《鲁迅的故家》里写道:“百草园的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

想到后来兄弟失和,虽说家庭矛盾不可避免,但终究还是两个人的性格迥异所致。鲁迅热情、浪漫,对世界充满好奇。周作人冷静、质朴,凡事自然流露。

藤花别馆

不过,兄弟二人都喜欢槐树。“1912年5月,鲁迅随教育部到北平,入住宣武门外山会邑馆(绍兴会馆)藤花别馆。”会馆南部有间“补树书屋,有槐树藤阴之美,幽静独立。”1917年4月,周作人来北京,也往进了补树书屋。他曾说,“槐树绿阴正满一院,实在可喜。”乌桕树,是有水乡绍兴特色的树种,兄弟俩也喜欢。当然,鲁迅最爱的并非树木,而是兰花。他一生养兰,恐怕与绍兴人爱兰的风气相关。

鲁迅关于草木的描写有多好

鲁迅与周作人在文学作品中的植物描写,由各自性格与写作特点出发,皆为佳作。

薛林荣在本书中举有一例。《朝花夕拾》里有一篇怀念藤野先生的散文,文中对上野樱花描写如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大概在外国人中,没人对樱花有过这样的感悟与描写。绯红,应该是只有在艺术家眼里才能幻化出的颜色。“绯红的轻云”,让我们见识了鲁迅的文字充满了艺术浪漫格调,也令我们得以窥视其内心的风雅。其后句,笔锋一转,则另当别论。

一株青桐

本书下卷有几篇分析了草木在鲁迅文学作品里的功用。关于草木的描写,不仅出现在鲁迅的散文里,小说里也颇为多见。例如小说《怀旧》的开篇就写一棵青桐,“吾家门外有青桐一株,高可三十尺,每岁实如繁星,儿童掷石落桐子,往往飞入书窗中,时或正击吾案,一石入,吾师秃先生辄走出斥之。”所谓“怀旧”,写的是鲁迅的童年趣味,思乡之情。这一棵青桐,既能上天系繁星,又能落地戏儿童,实则寄托的是鲁迅眷恋人间的深情。鲁迅手握一支妙笔,处处生花。

枣树与另一株枣树

由此,读者必然想到鲁迅《秋夜》里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篇被编入了中学语文课本,还要求学生背诵。许多不明原委的人认为,直接写两株枣树就好,不必啰嗦。孰不知,这句话颇具深意。

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8月鲁迅搬出八道湾,买了阜成门西三条21号四合院居住。这里也就是鲁迅著名的“老虎尾巴书房”所在地。薛林荣在文章中说,“鲁迅刚搬到西三条时,院里只有前院的一棵枣树,和后院的一棵杏树。”但兄弟失和,是鲁迅一生中极为悲伤的事情。郁闷的鲁迅只有透过文字开解自己。他用简洁而意味深长的文字,道出了两株倔强的枣树都要坚持自己的无奈。

热爱草木的鲁迅与其他文人的联系

鲁迅热爱草木的特点,很容易与其他文人产生联系。

薛林荣在“携带水野栀子回国”一文中写道,“1909年8月,身无长物的鲁迅从日本回国时,随身携带了一株‘水野栀子’,栽在绍兴老家的庭院中,后又赠给了他的表弟郦辛农。”据说,鲁迅带回来的栀子非常珍贵,国内无此品种。直到1949年,上海黄岳渊、黄德邻父子合著《花经》,其中列举了六大栀子品种,仍无鲁迅带来的“水野栀子”。

黄岳渊的好朋友,《莳花志》的作者周瘦鹃,是中国著名的盆景艺术家、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家、翻译家、《紫罗兰》杂志的主编。1898年,鲁迅也曾编过一本《莳花杂志》。他与周瘦鹃算是在职业与爱好上都相通的朋友。俩人的确认识。

万年青

1933年,鲁迅住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室内的“且介亭”书斋,布满盆栽植物和插花。萧红与萧军历来被视为鲁迅的亲传弟子,常去那里。许是萧红被老师房间里的绿意打动,在《鲁迅先生记》里,特地描述了鲁迅家里的花瓶,以及瓶里种着几棵万年青。

阅读萧红,我们会发现,鲁迅的博物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她。1934年,萧红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这本书的第三章,萧红像鲁迅一样,写起了祖父的花园,“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而后,与祖父戴着草帽一起栽花的情形,大抵也说明了热爱植物的人,都有一颗快乐的心。

鲁迅赴日学习多年,深受日本文人惜爱风物的影响。回国后,与日本友人通信,常显眷恋之意。日本文人中热爱草木者数不胜数。夏目漱石先生比鲁迅年长14岁,也是购买花草书画的达人。漱石先生神经衰弱,观赏应季花草可以缓解心情。这一点,与鲁迅的“两株枣树”有异曲同功之妙。

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里议论过大先生的样貌,“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陈丹青以画家特有的眼力透视了大先生,描写生动而准确。

读完《鲁迅草木谱》,我与陈丹青“英雄所见略同”。热爱草木的鲁迅,的确有点儿帅!

for《北京日报》

转载请事先豆邮联系

本文标题: 《鲁迅草木谱》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63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民主”与“爱国”》经典读后感有感《张震讲故事之三更夜》经典影评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