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不休》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发布时间: 2020-10-14 09:47: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不止不休》是一部由王晶执导,白客苗苗张颂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不止不休》影评(一):我没有在电影院看,但我也为张颂文起立鼓掌了今年最好的中国电影首先,感谢多伦多电影节(TIFF)因为疫情而搞的线上影展,让我可以

《不止不休》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不止不休》是一部由王晶执导,白客 / 苗苗 / 张颂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止不休》影评(一):我没有在电影院看,但我也为张颂文起立鼓掌了

  今年最好的中国电影

首先,感谢多伦多电影节(TIFF)因为疫情而搞的线上影展,让我可以先一步一睹此片真容, 实属荣幸。从今年年初就陆陆续续看到关于《不止不休》的宣传, 直到七月底电影入围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和第4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加上九月初公布的预告片, 让我的期待已经到达了顶点。今天刷完第二遍之后,衷心的为各位主创喝彩。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第二部“药神”,我觉得不尽然。确实在题材上,两部片子有相似之处,但《不止不休》给我最直接的观感是“克制”。导演的叙事手法, 几位主演的演绎方法,特别是张颂文老师,都给我“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少了煽情,多了隐忍,是一次非常棒的观影体验。很巧的是,我今年六月份正好重温了《华盛顿邮报》和《聚焦》还有《黑水》几部新闻题材电影,看到预告片之后,我不自觉地在猜想《不止不休》里人物的塑造,会不会和这几部电影里的某个人物相似。今天很惊喜的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的选题具有历史意义,矿难,乙肝都是如今中国社会大家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的伤痛,电影通过张颂文老师饰演的资深记者黄江带领初出茅庐的实习记者韩东入行,并指导他一路成长把这两个事件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虽然初看感觉这两个事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我觉得这恰恰表现出了新闻工作者业内的衣钵传承,像电影的名字一样,不止不休,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我们需要希望,来迎接更好的明天,而什么能带给我们希望呢?是人,像黄江和韩东一样一个个平凡而又非凡的人。

张颂文饰黄江

在此必须给张颂文老师的演绎单开一段。白客老师演的无疑是非常好的,把一个年轻“北漂”屡屡被拒的彷徨和倔强处理的很到位。一开始的招聘会镜头,他的眼神让我想到了《北京人在纽约》里姜文老师诠释的刚到纽约的王起明。不过,本片最好的表演非张颂文老师莫属。从黄江出场的第一幕,这个人物就一下立住了,你会被他深深的吸引,因为他的每一个动作,眼神都在告诉你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让你忍不住想随着剧情了解他更多,走进他的内心,如抽丝剥茧一般。这就是一个角色的魅力,需要演员绝对的功力。黄江这个资深的记者被张颂文老师演活了,就像他演活了朱朝阳的爸爸朱永平一样。通过他和领导,同事,学生(韩东),妻子的对手戏,黄江这个人物被他塑造的无比的让人信服和有代入感,他不是一个平面,也不是一个你需要被别人告诉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的人物,而是通过他的演绎,你自己所看到和理解到的人物(此处掌声持续五分钟)。以至于我没有坐在沙发上,而是抱着毯子坐在地板上,为了离电视近一点,不要错过他脸上的每一个微表情。(我家的电视是60寸的,不是屏幕太小,是我视力不好,而他又演的太好,哈哈哈)

张颂文饰黄江

除此之外,贾科长的客串带来极大惊喜,他太适合这样的角色;秦海璐老师几个镜头,同样可圈可点,她演这样的角色驾轻就熟。剪辑,摄影,配乐都让人看了非常舒服,穿插的乙肝携带者的采访也毫不突兀而显得非常自然。我的眼泪贡献给了陈主任跟韩东说彪哥的女儿怎么求自己给体检报告作假,看不得小孩和小动物受苦。这部片子给我带来的整体观影感觉跟《聚焦》有些像,没有突兀的煽情,只有冷静的叙述,和带给我的思考。”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王晶导演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虽小,但他讲的很好。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让我们永怀希望,永怀好奇,不止不休的期待更好的明天。

  《不止不休》影评(二):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

  先声明这不是影评。

  —————————

  多伦多电影节9月16日周三晚。今晚在家里连线看得的王晶这张≪不止不休≫,是今年tiff上看得的最好的电影。个人觉得比赵婷科恩嫂金狮的那张还好,很可能是我今年看得最喜欢的电影,虽然两张都是写的寻常蝼蚁,而且王晶这张还这样秀才造反的一厢情愿,但不重要,我喜欢就好了,而且还有别个有本事才华和勇气的人做了出来,那就是开始。

  “The Best Is Yet To Come”里面在我来看有许多重层面的惊喜。和预期的贾樟柯模式大不一样(王晶是他十来年以来的副导)。说实话贾樟柯在24城记和天注定早前的好些作品我并不喜欢,因为觉得是盒饭放养的缺乏抓马张力面目模糊的群戏。这张看了他再次做演员后、尤其是后面那两个连线采访片段后彻底改观了。他和tiff的那个南方华语口音胖丫头的采访我听几截就开始鼓掌。这他妈是在自己家里,大半夜的。

  这张电影给予我的惊喜:

  — 余力为。我之前最讨厌余力为那路灰鼠鼠杂乱无章混乱的摄影。这张全改观了。似乎还是有些手持摄影的晃动,但不知他是不是加了斯坦尼康,反正不是120块人民币地摊货的手持DV。看得清人脸了,饱和流丽的色彩,小景深大光圈焦外的温柔的圆形七彩大光斑,衬在slow tempo不怀好意的以及律动的电子音乐里。谢谢你让我好好看了个沉静而不屈服的故事。

  — 演员。主角这个孩子我没听说过,不算美,但自始至终单眼皮里就是倔犟两个字。苗苗前两年看得了她一张越战片,教人心疼价的。张颂文那广东婆娘我一向喜欢的。秦海璐在里面是张的恩爱婆娘。这张电影和科长早期的片子最大不同是无数明显受过系统训练有经验的好演员,所以戏是戏、骨是骨。哪怕科长叫了他在≪站台≫里的某个山西矿工老相好又来客串了个角色,在这片里也不是木呆呆的看着就是在赶鸭子上架似的做戏,不成这二十年得了训练熏陶?群众演员做自己还是在纪录片里适合些。另外恭喜贾樟柯监制:终于在这张电影里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形象的角色——他做的是一山西黑心煤老板的没心肝的包工头,比伊去做东莞妓院里的买齐白石的商人传神太多了。所以到底还是先有根基才会有感情。

  — “大波浪”乐队。我这段时间在个什么电视盒子上追国内的≪乐夏2≫追得要死要活的。这个大波浪恰巧是我喜欢的乐队之一。主唱那个像是个吸毒吸得马上要脱阳的王志文,但他们的音乐是真他妈好听的鸭!开篇没多久见到这厮在个北京的地下酒吧里一阵阵抽筋似的扭动:cancel false cancel right,cancel false cancel right。。。电影结束时这几个变态又还把那歌唱了一遍。

  — 黄章晋。没错,是大象公会的那个显然狠有趣的中年死秃驴黄章晋。这张电影取材于当时似乎是南都的一个记者(2003/4年时互联网尚未席卷一切,那时大的纸媒是有号召和公信力的)。黄在南都似乎做过有时日的,而且还是高级的。他是这张电影的首席文学顾问(名字排第一个),在王晶这戏里大概客串他自己原型的一个无对白小角色。我看见他那秃瓢在一群人里翩翩露出来,神情严肃,当场爆笑飆尿。

  — 故事。

  这故事我就不知道怎样描述了。

  这张电影里的故事取材是真实的故事。先前有些看过的文青拿它和≪药神≫做比较。我估计后看的一些愤怒的文青很可能嫌它的故事主题避重就轻:上来声讨道那么多重要的事情你不去做不去讲,单捡酱的一个没死几个人不痛不痒的事来说,有没有一些主人翁的道德感的啦!

  我对伊们的这问题也无解。但我家老爷子本身原也是乙肝阳性携带者,广州在很南的南方,大概那时还是和北边动不动就闹革命的情形不一样。也只是记得他有次从大学里回家来说道,阳性的,叫你们以后都注意小心。似乎也并没有困扰工作入学就业的担忧。当然那时我们一家已经很久没去北方看过了。我们在学园区看的是K保入户的港台卫星电视,当然也是觉得再往南的那些人也是一样的蠢和无聊。

  —————

  不知怎么我看王晶这张电影,时不时联想到一些秀才造反的古,尤其看到黄章晋那中年秃驴后。年轻时也理想追寻是值得尊重鼓励的事情,老都老了头都秃了还坚持二十几岁的价值、凭地给人看笑话。

  我小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有道德感理念的人。2003年底我搬去温哥华住了一年,也就是王晶这电影背景的时候。04年那一年我交了很多新朋友和男朋友们,快乐无边地,希望那样的时日不要过去。2004年圣诞夜我和西风还有嘀嗒儿两个女孩子在荡烫晚上吃饭泡吧蹦迪后出来游荡,见到一个耶稣庙,于是决定进去和天上的神聊天祈祷。我们进得庙里,在长椅上做了下来,各自在心里默默地和上苍对话,聊的是过去时候自己的恶行蠢行和往后的寄望。

  平安夜里祷告完出来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二三点,出来时我们没有彼此交流和上面那个刚才说了什么,只是说了当时有没有对话祈愿。我当时像个中西部来选美的金发波霸小姐一样,祈愿的是世界和平、不要打下去了、让美国人赶紧从伊拉克滚蛋。蠢成这样的祈愿当然没有告诉她俩。

  后来我睡了好久。多久不知道了,醒过来时开了电视去刷牙,迷迷糊糊地听说东南亚海啸。过些时候发现死了好几十万人。

  从那年起我没有再去参加过圣诞弥撒。我也拒绝相信这是我念错祷文讨价还价的过错。

  已经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说回王晶这张电影:格局再小也好,题材再安全也好,做了就是胜利。像甘地说的: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be.

科长作为本片的18分钟专访。他明年有希望两张电影面试,一张是关于年轻人的,一张可能是纪录片多伦多影节的亚太区选片指导Giovanna Fulvi女士。磕磕巴巴的女翻译(字词其实选得挺好的)。科长/煤老板的爪牙贾樟柯。导演王晶。

  《不止不休》影评(三):人人都在谈论赵婷,但它才是今年威尼斯最值得关注的华语电影!

  

作者/小玄儿

在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完成全球首映之后,大家都在用“药神”的标签谈论《不止不休》。

对于一个主题就是反歧视、反偏见,以及反对贴标签的电影来讲,实在有点讽刺。如果说共性的话,两部电影都是商业片,都涉及某种疾病的话题。除此之外,两部电影完全不同。

《不止不休》的特别之处是跨时代的,也是独有的。

故事背景设定在 2003 年,非典型肺炎结束之后的北京。在 2020 年观看这部电影的我们则刚刚经历了新冠疫情。《不止不休》的故事背景和中文片名,正好与我们当下的经历的相互映射,让这部电影在 2020 年更加意味深长。

故事是关于一位励志要成为记者的北漂——韩东(白客饰)如何在北京实现记者梦的故事。电影将带领观众回到 2003 年北京的某著名报社——化名“京城时报”,重新领略纸媒为王的年代。那个年代的记者需要“跑烂五双鞋”才算入行。

如今我们早已跨入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少的职业记者在一线取材,越来越多的微信小编在网络上编辑二手信息。影片中讨论的很多问题,在这个标题党霸占朋友圈、流量为王的今天,更值得被讨论。

故事的主人公韩东,是一个来自北方小城市的理想主义者,他在非典前来到北京,之后想尽办法留了下来。每天一边找工作,一边给报社写信投稿,在 BBS 上发帖。他深谙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他不相信学历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可惜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饱受歧视。作为没有暂住证的外地人、没有高等学历的初中生,这也是他为什么可以与一亿“乙肝携带者”(之后简称“战友”)共情的原因。韩东知道被歧视、被机会拒之门外的痛苦。所以他选择为他们发声,用自己的笔改变现状,质疑陈旧的规章和法则。

韩东总是拿着一本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眼被报社的资深记者黄江(张颂文饰)看中,破格收编为实习生。黄江特意念出了章节 “Seeking asylum in an immortal cause”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故事。

影片中白客与张颂文分别饰演的新、老记者韩东和黄江,奉上了精彩的演技,尤其是韩东第一次跟着黄江,连夜赶到山西调查矿难的时候,让观众看到了一线记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性。

影片中更深刻讨论了记者的专业立场,该用什么样的眼光观察社会,如何坚持正义,维护司法公正,又如何真正为经历痛苦和饱受歧视的民众发声。媒体人的立场,有时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止不休》整部电影的矛盾和冲突,就构建在法理和情理上,也构建在韩东的职业梦想和朋友的遭遇上。

随后故事围绕着“卖血”和“乙肝代检”两个事件的新闻调查展开,揭露了中国约一亿“战友”在入学、工作和生活中,饱受歧视的现实。都说法律无情,新闻记者不可以同情或者可怜一部分知法犯法的乙肝携带者。但是韩东从心底觉得,也许自己错了,或许大家都错了,从而也找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记者,讲故事的立场和方式。

打破歧视、让社会变得更好,这些听起来很鸡汤、很渺茫的事情,正是《不止不休》要传递给我们的,不应该放弃的理想。对疾病患者的歧视,也仅仅只是社会偏见的一角,还有更广泛的学历、籍贯、年龄、性别歧视等等,都是《不止不休》希望大家去关注的社会问题。正如片中韩东说的:“在这世上发生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这部电影里没有“神”和“英雄”,只有一个怀揣着梦想,在 2004 年的北京打拼的小人物。

影片利用了很多段真实人物的采访贯穿始末,甚至还有导演特意从《归途列车》导演范立欣那里找来的火车站素材,让故事的代入感极强,既不煽情,又展现了真实的人物状态和社会环境,更为影片增加了可信度和重量感。

《不止不休 》有着类型片的故事内核,同时影像的处理又极具艺术片的质感。贾樟柯多年的核心团队成员,包括摄影师余力为、灯光指导黄志明、声音指导张阳,作曲半野喜弘,美术指导刘维新,都参与了影片的制作。

“科长”不仅担任影片监制,还在片中客串出镜

更重要的是,王晶导演作为贾樟柯导演多部影片的副导演,早已与这个黄金幕后班底合作无间。

王晶导演在采访中提到,他和摄影师余力为在讨论后一致决定,电影将从韩东的单一视角来讲述,就像“小武”一样。

影片中的超现实桥段,更是神来之笔。导演在采访中提及这个也是来自现场的灵感,将韩东的记者梦起航与杨利伟的中国航天梦做了巧妙的结合。这个人物不是英雄主义,而是那个时代里难得的理想主义。在网名为 Virtuous gentleman 的韩东看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生活是可以通过手里的这支笔变得更好的,亦如电影的英文名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韩东也真正做到了那句:“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这也是导演非常喜欢的摇滚乐手、涅槃乐队主唱Kurt Cobain的“遗言”,他说在创作之初,就觉得这句话非常适合韩东的性格,索性就加了进去。

影片中,大波浪的《Fill In》更是与人物的内心和剧情发展相互呼应,也是导演特意邀请李剑和乐队友情客串的,在北京 School Live 酒吧的桥段也算是给到影迷,同时也是乐迷的福利。

影片的原型人物记者韩福东,也在彩蛋的部分露出,讲出了那句对韩东的谆谆教诲:“很多人时间长了,就把记者做成了工作,我希望你不是。” 也是在叩问当代媒体人,在这个飞速变迁的时代,你不变的理想和底线是什么?

  《不止不休》影评(四):全场起立鼓掌,今年华语片黑马非它莫属

  作者: NoNoNos

如果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片单中,只能选一部电影推荐给国内观众,我不会选择久负盛名的大师之作,也不会选择巨星云集的大制作影片,不顾展映单元的区别,想也不想就会推荐一部处女作电影——青年导演王晶的《不止不休》。

在电影节看电影是一种奇特的经历,密集的观影体验,激烈的批评和赞美,大量的咖啡因,永远不够的睡眠时间,会让人不断回到原点思考:

电影人们在为什么创作?我们在为什么看电影?

在《不止不休》首映礼现场,放映结束以后,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看着导演王晶起立致谢,随着Joyside演唱的片尾曲《If There Is Tomorrow》轻轻摇摆着身体。

即使他戴着口罩、即使所有人为了疫情期间电影节能够顺利举办戴着口罩,我都能察觉到空气中那种激动情绪的磁场,是某种久违的回答:

拍电影当然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看电影当然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这个世界成为人的世界;为了让这种改变发生,我们的努力,不止不休。

就像导演王晶自己形容的那样,《不止不休》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者的新闻电影。

白客饰演的本片主角韩东是一位北漂青年,他放弃在东北老家牡丹江的铁饭碗,带着女朋友小竹(苗苗 饰)来到北京追逐自己的新闻梦。

因为患有眼疾,他不得不高中肄业。在北京没有本科文凭想找一份文化相关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更别说连高中文凭也没有。

但是他在好友张博(宋洋 饰)的鼓励下,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通过勤奋投稿、在网络论坛上发表长篇社论,终于获得了资深记者黄江(张颂文 饰)的赏识,在《京城时报》获得了一份实习生岗位。

他和黄江一起深度报道了一起矿难,相当成功,也让他有望转正。 他在一次暗访血牛非法卖血的卧底调查中,无意中发现了医院周边的另一个灰色产业:乙肝代检。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医疗知识科普不够、法规陈旧,人们视乙肝患者或乙肝携带者为洪水猛兽。一旦被周围人得知你是乙肝或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和求学都会变得无比艰难,即使乙肝的传染途径只有母婴、血液和性传播三种。

因此,许多人会非法找黄牛体检代检,期望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调查中韩东逐渐掌握了重要证据,但是他也发现乙肝患者/携带者受到的歧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他揭露真相的决心被动摇了。

在付印前夕的最后一刻,他决定撤稿,为此和恩师黄江大吵一架,失去了作品登上头版头条的机会,甚至丢掉了工作。

但是在其他媒体的爆料下,警方还是发现了乙肝代检群体,并迅速展开打击行动。这时候韩东才发现,原来自己最好的朋友、高材生张博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代检服务的受益者。

眼看张博走投无路,失去研究生入学资格,不得不回到老家,韩东对于决定用行动去帮助乙肝受歧视群体。他在网络上广泛征集案例,终于写出了长篇雄文《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在黄江的帮助下,这篇文章登上了《京城时报》的头版,而韩东和乙肝战友们的战斗才才刚刚打响。

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几乎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事件都取材现实。

导演王晶为了加强本片和原型人物、时间的联系,甚至让白客去采访了大量乙肝患者,将采访的纪实素材,通过交叉剪辑的方式融入叙事,让现实生活中的乙肝战友而非演员,在大银幕上讲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歧视、或忍辱负重或重新开始生活的经历。

这些人有的背井离乡,有的人努力隐瞒一辈子,有的人努力保护自己的孩子,有些人放弃了工作……这个边缘人群体关于苦难的自白,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

但影片更大的力度放在塑造以韩东、黄江为首的新闻人形象身上。

在那个纸媒为王的年代,调查记者们有着当下读者、互联网碎片信息成瘾者所不能理解的职业使命感和新闻责任感。他们的笔、他们的声音,为人们带来真相,带来观点,带来改变观念和现实的火种和力量。

但导演王晶并没有过分浪漫化记者们的英雄形象,而是将他们还原为寻梦的北漂青年、疲惫的中年人、在编辑室随时为了理念争吵起来、面对选择也会犹豫不决的普通人。

韩东这一角色是以曾经的《南都周刊》著名记者韩福东先生为原型塑造的,在大量调研之后,融合许许多多新闻人的经历,才有了银幕上这个从不放弃希望的理想主义者。

他那句“这世上的事,有哪件事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呢?”被放在影片开头,又在末尾高潮时由白客之口说出,成为了全片的点睛之笔:不止不休地与偏见、愚昧和无知抗争,并不是某个少数群体,某个职业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选择时候都应该扪心自问的问题。

是每一个人观念的改变给乙肝战友们生存的空间,是每一个人的关注让国家取消了乙肝五项的强制体检项目,是每一个人的微小善意汇成暖流,让理想主义存活,让世界还存在着变好的希望。

《不止不休》拍摄了一桩过往的胜利,意在启发今日的观众:还要继续斗争,还要继续寻找真相,还要继续关注那些距离我们或远或近的少数、弱势群体。大概就像本片的英文片名所展现的态度一样,“The best is yet to come”,更好的未来会为你我而来。

希望电影院的春天快些到来,希望《不止不休》能顺利在国内的院线上映,和更广大的观众见面。银幕上下的求索,不止不休。

  《不止不休》影评(五):View 视角 | 没钱没学历没背景,该如何在北京坚持梦想?

这部被誉为2020年小“药神”的影片,讲述了一个记者“以一支笔改变1.2亿人命运”的理想主义凯歌。它再一次印证了,在这个时代,我们还有改变世界的勇气与希望。

2020年是中国的青年导演带着新作纷纷崭露头角的一年。其间,有一部作品以凌厉的现实主义风格在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中获得了爆炸口碑与极高的关注——青年导演王晶的《不止不休》(2020)。

图 | 《不止不休》(2020)海报

自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王晶就加入了贾樟柯导演的团队,参与《天注定》(2019)、《山河故人》(2019),《江湖儿女》(2019)等影片的制作。在学习打磨的同时,王晶没有放下自己作为导演讲述现实主义故事的愿景。遇上了一个“生逢其时”的优秀题材,拥有贾樟柯、余力为、刘维新等全明星幕后团队的支持,对王晶的处女长片来说,是时候了。

图 | 导演王晶出席202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这部被誉为2020年小“药神”的影片,以记者韩福东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一支笔改变1,2亿人”命运的现实主义故事。这部电影又一次证明了,在这个时代,电影仍有鲜活的发声之力;每个人微小的努力积水成渊,都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命运。

本文编辑自威尼斯与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王晶导演的采访。在其间,他谈论了拍摄影片的初衷,与自己想借此传达的情感价值。

采访 | 马特·米库奇、乔万娜·芙维

整理 | cardamom

原发布于FREDFilmRadio与TIFF,本文有综合编辑。

Q: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不止不休》?

王晶:《不止不休》是一个发生在2003年中国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从北方小城来到北京这座城市的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我也愿意把他叫做一个一无所有的理想主义者,希望在时代和在这个城市寻得自己一个位置,希望成为记者,也是在他寻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参与到社会的一些议题中,然后对社会的议题通过他的努力产生了一些改变的这么一个故事。

图 | 《不止不休》(2020)

Q:这部电影是受到《南方都市报》的前主编韩福东的启发而拍摄的。您是如何选择来讲述这个特定的故事的?另外,这部电影探讨的话题非常具有当下的时效性,您是在何时决定拍摄这个故事的?

王晶:其实所有事情的源起还是因为贾导(本片监制贾樟柯)的机缘,我认识了很多记者的朋友,其中也包括这部影片的出品人唐岩先生。因为这个原因,我认识了一批在那个年代做媒体的传统媒体人。我一直非常喜欢现实主义的故事、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我觉得讲一个记者的故事其实是最好的一个方式。

图 | 影片人物原型,原《南方都市报》主编韩福东

回看03年那个年代,那是一个我们说的,充满野心的年代。韩福东的故事在这些人的故事里面跳脱出来,是因为我觉得韩福东个人的人生经历在那个年代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身上的这些特点和我们电影里面核心讲述的乙肝群体的这些人,他们心里面经历的痛苦或者是煎熬,其实是相似的。所以选择了他作为我们影片的原型人物。

最原始的出发点是我们筛选了人物原型韩福东先生的很多报道。我在众多的他做得非常出色报道里面看到了乙肝的这个选题,因为我觉得它是讲人的故事。我觉得这个讲人的故事能跟他个人的经历建立起一种很直接的联系,也能跟我和或者比如说我们的观众建立起一种很直接的联系,所以才会选择了那个主题来做。非常机缘巧合的,它也跟现在我们的经历的事情产生了联系。

图 | 《不止不休》(2020)

Q:那么这部电影在此时和新冠疫情“结缘”,对您来说有什么影响或特殊的意义吗?

王晶:其实在一开始我们创作这个剧本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们在讲的这个故事会跟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建立起这么直接的联系。我觉得,这其实是好事。因为我们电影里面讲述的那些乙肝携带者的经历、社会环境对于他们的一些态度和看法,我觉得或多或少地会在这次疫情期间体现出一些相似性。

我这部电影其实是想讨论人心里面怎么看待自己、人怎么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人怎么看待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我希望这个电影是让人和人的距离能更近一点,而不是因为恐惧分隔开,不是因为人和人之间因为恐惧而产生信任崩塌。所以我希望,如果有机会尽快让大家看到这部电影的话,能把那些因为新冠疫情而产生的伤痕去弥补一些,去疗愈一下人和人之间的伤害。

图 | 《不止不休》(2020)

Q:您从2019年就开始与贾樟柯导演合作,成为他的第一副导演。现在他成为您第一部长片的监制,对于这种合作方式您有什么感想呢?

王晶:其实最一开始认识贾樟柯导演是我还没有上电影学院之前,我是通过他的电影认识的。然后非常幸运地、非常机缘巧合的我们能一起工作,然后我能加入他的团队。一开始像是一个有点(让我)害怕的老师,然后后来慢慢的大家因为时间的原因变得可能更像是师长,也像是朋友。

在这部片子里面,贾导在很多大的问题上帮我做了很多方向性的提示,但是细节上他愿意让我自己去尝试所有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基于他对我的信任或者是他对我的支持。

图 | 贾樟柯在《不止不休》中作为客串演员出现图 | 贾樟柯(中)、王晶(右)与演员白客(左)共同宣传影片

Q:您的电影中,有一段台词是有人告诉主人公,记者这个行业职业需要从激情转变成理性工作的态度。您认为您对电影的态度有一天也会也会从激情转到成工作吗?

王晶:我不认为会有那一天。我觉得制作电影或是创造电影,其实是一个瞬间的压力很大的事情,在这件事情里面我觉得不是靠对于工作的态度去支撑完成这件事情的。我觉得很多时候是靠你在做的那个梦、你对这件事情的爱来完成这件事情的。我相信那个力量是比仅仅完成一项工作要大很多的。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止不休》影评(六):不管它是不是下一部《药神》,《不止不休》都无疑是一部值得尊敬的好电影

  

陀螺电影×威尼斯特别报道

09.2-09.12/2020

撰文:特约威尼斯前方记者 鲛人河➡️https://www.douban.com/people/64594935/

编辑:车小爷

排版:小浣熊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共有三部华语片入围:许鞍华的《第一炉香》,李冬梅《妈妈和七天的时间》,

还有一部,就是《不止不休》——入围了本届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由贾樟柯监制,是导演王晶的长片处女作。

在疫情影响下,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参与报道的华语媒体屈指可数。

而大家谁都没有想到,《不止不休》会这么“爆”。

《不止不休》预告

威尼斯时间9月8日晚,《不止不休》在丽都岛上的放映甫一结束,便好评如潮。

目前豆瓣上的华语媒体给出短评都不吝赞美之词,甚至有人说它是“2020年的《我不是药神》”。

左起主演白客,监制贾樟柯,导演王晶

《不止不休》导演王晶,曾作为执行导演参与多部贾樟柯的作品。这部由“贾科长”监制的《不止不休》几乎是他的原班人马,

御用摄影指导余力为,

摄影指导余力为

曾参与过《山河故人》《站台》等配乐的半野喜弘,

配乐 半野喜弘

都为电影在制作层面上增色不少。

⚠️剧透分界线⚠️

白客饰演韩东

片中,白客饰演一名高中肄业的新闻爱好者韩东,立志成为一名记者的他,因学历饱受歧视,四处碰壁。

一次次投简历失败后,韩东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京城时报》主编黄江,黄江带着他报道了一起矿难,表现出色的韩东终于得到了实习生转正的机会。

张颂文饰演黄江

他四处搜寻素材,发现了一伙帮人代检乙肝的违法分子,乙肝携带者们找到了蛇头彪哥,为他们秘密做血液代检,他们便可以获得一份健康的体检报告。

《不止不休》预告

韩东潜入内部,终于拿到了彪哥一伙的违法证据,却发现了自己的好兄弟张博也在做乙肝代检。原来张博因携带乙肝的关系,在工作和学业中饱受歧视,一次次考研失败就是因为血检不过关,不得已找到了彪哥想做代检。此时韩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剧透结束⚠️

电影不仅把视角对准了底层人群,比如低学历的韩东,在北京打工的女友小竹,开送水站又组织卖血的彪哥;还表现了一些,看起来体面的形象,学霸张博,音乐学院的高材生;

当然还有一些普通人……因为血液,身体,国籍,人种的歧视,是无处不在的,和阶层无关。

《不止不休》中的“黄金配角”张颂文扮演的主编黄江,就是一个踩在审查线边缘的媒体人。

他关心水质问题,两天半往返700公里,只为报道矿难,故事最后的“临门一脚”也是由他来完成的。

如果说韩东是一个热血的革命者,那么黄江就是一个想要明哲保身,却也依然黑白分明的理想主义者。二人的表演在电影中挑起了大梁。

白客

而之前在《被光抓走的人》等电影中早有演技派苗头的白客,这次也有令人惊喜的发挥,演得比想象中还好——

片中几处人物的情感转折,从一开始碰壁的失意,到一步步走进新闻行业的欣喜,在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两难,都表现得挺好。

比较可惜的是,苗苗的戏份比较少,大概因为也不是这部片的重点,情感戏很朴实,点缀得也恰到好处。

若一切顺利,希望本片能于今年年底在中国大陆上映。

在审查制度紧缩的当下,导演王晶用了一个十分聪明的选材,讲述了一起千禧年初的反歧视运动,借着这个主题,其实可以投射到许多的社会问题中去。

王晶

社会中歧视处处存在,就像影片里的韩东哪怕不携带乙肝,却也因学历受到歧视。需要改变的或许不仅仅是制度,而是这个社会。

2019年后出台政策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检查,然而虽然国家已经三令五申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但部分单位仍然变相考察乙肝等指标,然后寻找别的理由拒签肝炎病原携带者。乙肝歧视在2020年的当下依然存在,这也赋予了这部电影更多的现实意义。

从影片质感的角度来说,“贾家班”让整部电影,在影像和视听上有了非常成熟的体现——用纪录片段在开头埋下伏笔,在影片最后以此推向高潮。

这个手法个人认为十分出彩,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余力为的摄影让整体风格带了点“贾味”,而导演也有不少自己的表达。

《不止不休》预告

不少看了预告片的影迷们不免把本片与《我不是药神》做类比,个人还是更喜欢这部。《不止不休》煽情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部分着墨不多,十分克制,却仍看得我泪流满面。

在纸媒已经匿迹的当下,通过网络,我们似乎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更多样的选择,然而信息的庞杂和一些别的原因,让发声变得越来越困难。

《不止不休》预告

我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好了,电影中破败的出租屋,人头窜动的火车站,都逐渐被整修了,我们甚至不用动手指,手机就能自动弹出今日新闻,在信息时代,自媒体流行的当下,我们本来理应能更自由地表达。

《不止不休》所描绘的2003年,正好是非典结束后的一年。十七年后的今天,不知是否因为巧合,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疫情肆虐过后的时代。

而电影中的最戳我的就是这种时代轮回的感觉,千禧年初的中国被拍得十分真实。那个对当下年轻人们来说陌生又熟悉的时代,似乎现在只能在电影中窥见一隅。

我想,现在的中国需要这么一部新闻题材电影。

《不止不休》预告

我们并不能清楚了解导演的创作初衷,但我们能了解到的是——这部电影远不仅是关于民间英雄,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它更让我们对新闻媒体本身,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闻不仅要站在正义的一边(揭发矿难),法律的一边(查处非法卖血),最重要的是,站在人民的一边,就像是电影中几段新闻事件,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一样。

总的来说,《不止不休》无疑是一部商业片,也必须是一部商业片。

有这样的商业片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让更多人看到,发出声音,相信也是这部电影的初衷。

本片由陌陌影业与暖流文化共同出品,由赤角Rediance代理海外发行业务。

-END-

· 感谢关注·

陀螺电影

豆瓣 |陀螺凡达可、陀螺电影

微博 | @torovandarko

微信公众号 |陀螺电影

B站 |陀螺电影

知乎 |陀螺电影

大鱼号 | 陀螺电影

今日头条 |陀螺电影

西瓜视频 |陀螺电影

网易新闻 |陀螺电影

本文标题: 《不止不休》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5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万物生灵》经典影评集《世界第一初恋:求婚篇》经典影评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