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是一部由MichaelO'NeillRandallWood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智利Chile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精选点评:●看过之后只觉得唏嘘,语言学发展的今天几乎变
《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是一部由Michael O'Neill / Randall Wood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智利 Chile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精选点评:
●看过之后只觉得唏嘘,语言学发展的今天几乎变成了一个不可被质疑的“Chomsky教”,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每一个发现都值得被质疑和探讨。禁止?只是自大的做法吧。
●30年前,随着医疗救助队登上了需要四个多小时轮渡才能到达的亚马逊下游的一个叫做皮拉罕族生活的小岛上,作为一名传教士,我在岛上和皮拉罕族人一起生活了8年时间,原本想说服他们去信仰上帝的想法让我转变成一个无神论者。在这8年时间里,我学会了他们独有的民族语言。作为可以使用皮拉罕语言的仅有的三个外国人之一,我发现他们的语言有十分独特的地方,他们的语言里面不存在数字,甚至打猎时他们的口哨声也可以传达出语言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语言并不完全复合现今世界主流的语言学理论,甚至颠覆的现今的语言学理论基础。这些学术观点与主流理论如此大相径庭,甚至我的学术研究也遭到了当局的抵制,在大学里我的演讲不被理会,连我想重新登上岛与居民见面的想法也遭到了拒绝。更可悲的是原始的民族原始的文化正在被现代的技术和语言所取代。
●需配合书看,也可以单独看
●特意充了会员看一个不到一小时的纪录片真是头一遭,因为我真的很想听一下皮拉罕语什么样。看到丹尼尔被拒绝再次进入亚马逊录了视频给皮拉罕人,皮拉罕的人看了之后也录了视频给丹尼尔,看哭了,三十多年的丛林感情多么纯净,为了皮拉罕语丹尼尔真的经历了太多失去了太多,反观那群捍卫语言学“权威”的人真是没科学精神又没道德,MIT给分析了还不认,那你们跟丹尼尔一样自己去亚马逊丛林里学啊去验证丹尼尔的研究是错的啊,就一张嘴,就会用权威去打压,真是气人! 关于语言、文化,我其实不太同意丹尼尔(更不同意乔姆斯基),此处不谈,只想为丹尼尔点赞,我也相信皮拉罕人会过得更好。 没想到这个纪录片这么老了已经过去六年了,我需要去查一下现在怎么样了,待我这两天先读完丹尼尔的《别睡,这里有蛇》。
●文明的人类以为帮助别人认识文明,可是别人却活在幸福,享受当下的生活,那么文明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社会应该存在多样性,但是也要按照当地人的意愿。皮拉罕人愿意被技术改变,这样也挺好的。希望未来能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发展。
●知识分子的快乐和孤独。想起了降临,语言是否可以打败宗教成为通向幸福的工具?
《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影评(一):“理性”的权威
面对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原始的部落文化何去何从是个重要问题。我们所代表的一种“进步文化”是不是一定要介入到原始的我们所谓的“落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通过原始文化窥见到人类自身文化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原初状态,这种状态对于现代社会的人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会使得科学理性扬言的“普遍性”打开一个缺口,不致于这种“普遍性”成为凌驾于人类之上的权威。当语言学家丹尼尔深入亚马逊丛林对皮拉罕语进行研究,对“现代语言学之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语法具有递归性”的普遍性原理提出质疑时,乔姆斯基所表现出的傲慢和对丹尼尔的戏谑,实在使我对这个大家大跌眼镜,他的那种坚定和排斥感十足让我感受到当下科学的自大,斯蒂文平克说:“乔姆斯基的项目中有很多奇怪的东西,他是一个领袖,他提出的观点都被他的信徒忠诚地拥护着,他没必要去用传统的科学方法来捍卫它们。有一些观点在没有被合理评估之前,就在他的圈子里被推为真理了,令人惊讶的是,作为谈论普遍语法的人,他甚至都没有准备去看一看普遍语法是否适用于新几内亚的一些很奇怪的小众语言。”一定程度上,科学家共同体也是个权力体系,权力使理性异化成王权,异端的出现都会被送上断头台以保证自己的王位,我想这并不是理性本身,理性的态度是包容的理解的,而不是对立的绝对的。在福柯与乔姆斯基那场关于人性的世纪辩论中,我更倾向于福柯,相比于一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我更倾向于一个相对的怀疑论者。现在处处充斥的是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事物都带有真理的“标签”,质疑的能力在衰退,质疑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能,面对质疑,王位上的科学理性在为真理辩解,而不是去理解质疑,我认为理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去理解而不是辩解。科学理性秉持一种历史进步观,这背后自然有一种文化的优等次序,才会将科学理性推上王位。而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说“历史进步观并不能维护一切人的权利”,的确如此,所以才会有美国语言学学会认为丹尼尔持有种族主义,看似“抵制种族主义”的学会不以理解的态度接受一个质疑,却以起诉的方式阻止一个语言学家继续深入部落研究,这本身带有的权威是种族主义式的,是现代对原始的歧视。
而这些无不提醒我们要谦卑,面对这世界,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无论何时都应该悬挂在我们心中。
此外,我一直在想的是科学发展是不是一定如库恩的科学革命论一样,发展中权力是不是必然的?革命是不是必然的?
《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影评(二):一个反映学术强权的故事
这部片子是一个披着探索亚马逊文字秘密的皮,实际是讲述学术强权的片子,总体看下来大概能打6.5分左右,是一部比较一般的纪录片。
片子的主角是一名语言学家,早年曾经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传教士,片子中另外一个主角群体则是生活在亚马逊深处的原始部落皮拉罕人。大约三十年前,主角为了传播基督教,深入这个与世隔绝而且非常不欢迎外人的部落,为了传教,主角向这个部落的原住民学习了他们独特的语言,在长期深入的生活与沟通中,主角不但没有发展出一名基督徒,自己的世界观却深受原住民的影响,最终成为一名无神论者。为此,他的妻子和孩子都离开了他。
看到这里,先不说这部片子拍的怎么样,通过短短几分钟描述出来的主角却十分让我敬佩,可以说他为了理想,从美国来到这个及其偏远的雨林中,而在这些年中慢慢发现自己的认识不正确,而又毅然地放弃了几十年所拥有的一切,工作、家人、信仰,这种决断是十分难得的。
在主角放弃了传教士的身份之后,故事才刚刚开始,他发现皮拉罕人的语言非常特别,比如没有数字,不能无穷递归。他将这些发现写成了论文进行了发布,没想到却造成了轩然大波,因为这和当今最权威的语言学家的观点是相违背的,为此他遭受了各种“排斥”,被巴西当局禁止进入皮拉罕、大学办演讲被视为异端、收到不公正的学术评价甚至是人格评价。。。当然这其中穿插了许多关于皮拉罕人的语言特点、他与皮拉罕的相处的片段、皮拉罕人的生活以及世界观等。。
其实从片子的名字来看,关于皮拉罕人的语言特点应该是全片的内核所在,但是不知道为啥导演拍着拍着就拍成了这样一个故事,只能说导演什么都想讲,但是每个地方讲得又太浅。导致看起来像是一部反映了学术强权的片子。
这部片子总体来说拍的一般,除了主角的经历让我佩服以外,对皮拉罕语言的介绍以及整体的研究探索过程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其中穿插了太多无关的元素,导致看起来主题不是特别突出,如果对这类型的片子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不是很推荐。
《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影评(三):奇异的交流方式
亚马逊雨林深处住着自称杀艾提伊(直人)的偏僻民族皮拉罕部落,那是一群很容易满足的人,他们甚至让语言学家丹尼尔从一名坚定的基督教信徒变成一名无神论者。而这名改变了信仰的传教士把这个部落的说、哼、唱,以及吹口哨等交流方式介绍给文明社会,引起人们关注。
他们用口哨就可以表达出“有一只猴子就在我们头顶”“我看见他了”“他动作会很快的”“你愿意朝他射箭吗”“我来偷偷靠近”……真是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亚马逊密码:与世隔绝的文明》影评(四):皮拉罕部落的辩论是开始,还是结束?
一位因爱情结缘传教的丹,三十年前和家人来到了亚马逊皮拉罕部落,在当地生活学习语言。主要的目的是引起当地人对世界的焦虑,让人产生救赎的心理,从而达到传教的目的。
对于这部纪录片,主要引发我的两个思考:
-现代人的焦虑
-学术精神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
物质满足并不能填满现代人的焦虑,真正的安定是内心的和谐。皮拉罕部落没有现代人的焦虑感,他们不需要宗教。男人们打猎、捕鱼,女人们哺乳后代,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耍,没有固定住宅,没有耕种,与野生自然和谐共处。皮拉罕部落的人们活在当下,他们永远不会担心未来,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满足当下需求的技术。
这一点让丹教授动摇了自己的信仰。一方面经过证实,他认为原始部落不需要信仰,如同给予百万富翁许多珠宝,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试图用一种文化思想改变其他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殖民主义。
至于现代人的焦虑,最近看过阿兰德波顿教授的观点:在社会充足发展,几乎人人满足物质的条件下,大多数现代人的焦虑起因于对目前的生活有过多的期待,产生一种身份、心理和地位被关注的焦虑感。由于焦虑,即使是物质上的满足,也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不幸福。反观皮拉罕部落,没有现代设施和富裕的物质,他们活的自由快乐。
这印证了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观点,现代人有太多的焦虑是因为社会的不平等,而不平等的起因是由于社会在偶然和决定性因素下发展的不平衡。在《论人与人不平等的来源和起因》中,论文一半的内容都在论述原始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从而达到一种对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和讽刺。当然,尤其是卢梭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皮拉罕部落社会犹如一片世外桃源,与现代文明隔绝,在小片天地中安逸的生活。
总之,皮拉罕人活在当下的态度值得现代人的借鉴。
积极的学术精神是对新思想的探讨和接受,而不是另类的抵制。而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现代文明强制的侵入和占有。在丹教授放弃的传教的信念后,继续了他对皮拉罕语的学术研究。
他发现皮拉罕语存在一个不具有语言之父提出的所有人类语言的共性:递性,除此之外还有语言的算数功能。递性,也就是语言中连词的功能,能够使语言无限持续下去;算数功能代表语言中的数字,匹拉罕语中没有精准的数字,只有数量形容词,比如“很多”,“很少”。也就是说匹拉罕人只知道孩子的名字,却不知道孩子具体有多少,因为对他们而言,数字不是必需品。
丹教授的语言新思想激起学术界的波澜。语言学家们不相信一个没有权威认可和足够证据下,只是在皮拉罕生活几十年的人提出的对语言学说的挑战。语言学术界开始想办法抵制他,有人以“种族主义”为借口告到巴西联邦,巴西部落保护协会禁止丹再进入皮拉罕部落。
在缺席部落的这两年,部落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设施进入了部落,匹拉罕人的思想也在渐渐改变。
最后,麻省理工的计算机结果证实了丹的递性理论,但并没有减少学术界的讨论和反驳。
这是开始,还是结束?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节目播出之后,媒体的力量会引起更多人对皮拉罕部落的关注。或许,有更多的文化保护组织对皮拉罕语和原始部落投入支持,巴西政府也会在社会压力下允许丹再次进入部落。或许,学术界也开始了新一阶段的研究,人类语言的可能性又一次被拓展。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