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8-16 10:56: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0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是一本由[法]雅克·勒高夫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读后感(一):中世纪欧洲勒高夫说的“意象这个词可能经常用来解释‘想象’,但是意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是一本由[法] 雅克·勒高夫著作,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读后感(一):中世纪欧洲

  勒高夫说的“意象这个词可能经常用来解释‘想象’,但是意象的历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想象的历史,而是创造并借用形象来推动一个社会运转和思考的历史,而这些形象则来自浸润它们并赋予它们生命的精神、感觉和文化。”(P4)我能想到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诸葛亮了。

  勒高夫所展示的这些意象,“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价值观念及各种形象落到地面。”(P9)即便是英雄也不是完全善良或完全邪恶的,“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有可能犯下天大的罪恶”。(P9)奇观需要与圣迹(奇迹)区分开,“奇观这一范畴在中世纪时期不断地丰富发展,因为它通过人类的手艺使某种意义上属于上帝的美物降落在人世间。”(P7)教堂对应的上帝和神甫;城堡对应封建领主;修道院对应修士“分别属于统治和引导中世纪社会的三种主要力量”。(P7)

  “在基督教的欧洲,从来没有全能的英雄和没有阴暗面的奇观,这个特点一直持续到今天。”(P9)这种价值观念,“他们在后来的时代中依旧存在,并逐渐演变为一个混合体——解释过去,适应当代,开启未来。”(P9)这个被我们称之为“欧洲”的概念,它来自于中世纪。

  查理曼,还是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在国王与皇帝身份之间的游移不定也是加洛林这座大厦瞬息即倾的主要原因之一。欧洲的历史进程向着建构现代国家,而不是帝国统治的方向发展。”(P32)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读后感(二):来自中世纪的信使

  

勒高夫是一位对中世纪情有独钟的历史学家,此前,华东师范大学曾经出版他的另一部著作《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他在书中引用大量史料,希望以此破除人们对中世纪的刻板印象。如果说,《我们》展现了勒高夫作为一名学者的学力及其在思想上的深度,那么后浪出版集团引进的这本《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更像是一本治学间隙假以怡情的“放风”札记合集。中世纪是一个宝库,而勒高夫则是看守宝库的忠实信徒,梅林、独角兽、亚瑟、列那狐……这些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精致守护使,尽管已经风流云散,但仍是勒高夫最亲密的朋友,他熟悉它们的源起、过去、现在和衍生形态,他知道它们曾被什么样的人民所供奉,尽管它们的面貌在他眼中是如此清晰,但勒高夫告诉我们,不要走近,而要对它们保持距离。

独角兽与其他现实中存在的动物

距离,这是一个矛盾的尺度。一方面,中世纪的英雄和奇观,即便对于东方读者来说也并不陌生,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列那狐都曾陪伴我们成长,罗宾汉是勇气和正义的化身,光是“骑士”这两个字,都能使人产生无限浪漫的遐想。我们把独角兽印在杯子、衣服和手机壳上,穿在身上、抓在手里,就像一到除夕之夜,所有的小孩子都知道在远得不得了的从前,曾经有一个年兽要出来作怪,它藐视一切,却唯独害怕爆竹的声音和火光,还有红色的东西……传说之所以为传说,是因为它能够唤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这是一种智慧。从这点来说,英雄、奇观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有一种近乎于乌托邦式的平等意味——每个人和它们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意象又是极为复杂、遥远的存在,在孩童的眼里,它们几乎触手可及,但对于学者和有心想要一探究竟的人来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在勒高夫看来,意象培育和构建了传说与神话,后者是一幕幕大剧,而前者是主角,与我们所熟知的关系不同,源于人类社会历史、心理情态的意象,有相当程度的主动性和生命力——它们并不是被操控在三流小说家笔下的角色。

现实与想象的世界并非泾渭分明,它们彼此影响,共同“建构了一个混合的世界,形成了脱胎于存在的非现实性的现实素材,吸引着中世纪的男男女女的想象。”曾经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英雄,如贞德、亚瑟等,在成为传说后,会渐渐脱去作为凡人的一些特质,成为更加纯粹的圣者、勇士或某一类文化的象征。而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女教皇若安或是列那狐,却能够引发不同群体的强烈共鸣,因为核心特质根植于社会文化,它们更能超越自然与超自然、此世与彼世、现实与想象,进而跨越纯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

人们动辄给中世纪贴上矇昧、压抑的标签,仿佛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被压缩成了细密画上的小碎片似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对此,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至少,通过这些或美好、或饱满、或绮丽的意象,我能感受到一些些中世纪人们的真实情绪。就像装饰画中常常出现的杂耍艺人,与凡人结合的梅绿丝娜,具有预言和魔法天赋的梅琳法师,它们的形象无不展现出所有中世纪英雄的基本特质:它们既能是上帝的朋友,也能是魔鬼的爱人,既能拯救他人,也能跌入罪恶的地狱。

女教皇若安产子梅绿丝娜标牌

在这其中,道德与罪恶、纯洁与污秽的区别被搁置在了一旁,在讲述与倾听中,一种关乎人性的欲望得到展示和认可。人的好奇、悲伤、愤怒,像种子一样洒落在历史的各个角落;人心底的呼喊,像风一样涨满了每一立方逝去的过往,可以说,在被“野蛮”和“黑暗”浸染的中世纪时期里,传说和神话是最坚固的见证,也是带领我们穿越时光的信使。在今天,经过电影、游戏和通俗读物,它们又获得了一次次新生,也许,这些由人类历史和天性基因构筑的意象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读后感(三):穿越回中世纪,你希望变身为哪位英雄?

  

导语:

作为汗青堂系列丛书收藏爱好者,趁着周末的空暇,笔者一鼓作气读完了后浪 /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但凡对欧洲史略有研究的读者理应了解它的划分:史前历史、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代欧洲。那么如果按照欧洲文化史又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怎么划分,中世纪都是其中不可或缺且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8.4[法] 雅克·勒高夫 / 2020 /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讲述中世纪意象的史书。意象涉及图像和文本,它培育和构建了传说与神话,并通过创造形象、借用形象,推动了社会的运转和思考。可以说,中世纪的意象世界是培育现代西方文化的肥沃土壤,各类意象在此诞生、改变。作者雅克.勒高夫挑选了中世纪意象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意象——英雄与奇观来阐述该领域。英雄包括亚瑟王、查理曼、熙德、梅绿丝娜、女教皇若安等,奇观则包括主教座堂、防御城堡和回廊内院。即使在现代世界,中世纪的意象依然焕发着生命力,它们时常出现在主流文化之中。

亚瑟王与圆桌骑士

从女性读者的角度出发,纵观书中罗列的各色英雄人物,笔者对蛇女梅绿丝娜以及女教皇若安的事迹是深感兴趣的。尽管二者都是虚构的,只能作为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存在。梅绿丝娜和中世纪家族门第的观念和变迁是紧密相连的。她身上的复杂性表明,中世纪女性和配偶有着对比强烈甚至相互矛盾的形象。她的神话也为封建社会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解释。读罢此篇,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完全善良或完全邪恶的人,很多时候,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女教皇若安当街分娩

关于女教皇,笔者对其更多的了解还是来源于影像资料。德国女演员乔娜·沃卡莱克主演的同名影片于2009年上映后曾收获不小的轰动。虽然她和梅绿丝娜一样,皆非真实存在的人物。纵使丑闻缠身,但其却在1250到1550年间曾被奉为官方和民间普遍信仰的对象,这足以说明当时的人们对她的崇敬,所有与女教皇有关的思想与感受都在不断演变,尤其那一时期的她还是一个文化物件和基督教会中一项仪式的来源。

中世纪的西班牙城堡

现代人对于欧洲城堡的认知更多来自于影视剧中的法国古堡。它是中世纪的欧洲与中东建造的一种坚固的建筑。现存至今最古老的城堡并不在法国,而是位于英国的温莎城堡。最初的城堡完全是为了防御目的而建造,城堡经常建在山顶上,选择的目的很简单,任何攻击者都很容易被发现,防御准备就绪。多数中世纪城堡都有很小的窗户,这样使得室内变得十分幽暗。中世纪城堡设计中一个不变的特点是楼梯是螺旋式的,总是顺时针旋转。这样做的原因是非常实用的,楼梯本身也是城堡内部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城堡依然遍布在所有基督教国家,它有着权势的寓意,同时也作为专制的象征而矗立。

结语:

阅罢全书,笔者深以为憾的是传说中的乌托邦、安乐乡只是一场水中月,镜中花的梦境。在那块“得到上帝和圣人降福”的土地上,所有人都可以毫无限制地享用食物,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异性以纵情享乐。没错,安乐乡寓言的终极梦想就是享乐。在那里,没有金钱的概念,一切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安居乐业,毫无生存压力的人们甚至拥有可以令所有人返老还童的青春之泉。相形之下,久在樊笼里的我们是否迫切希望肋生双翼,漂洋过海也要穿越回中世纪的安乐乡呢?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读后感(四):翻开这本书,饱餐一顿文学艺术中的中世纪意象盛宴

  

中世纪(Middle Ages)一般指的是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这段时间,它是欧洲历史的一个中间时期。当时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政权,封建割据带来的频繁战争和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使得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在中世纪,天主教是统治阶层和民众的绝对信仰,它渗透到了社会的文化、政治、生活各个方面。当时,几乎所有民众都是文盲,他们没有能力阅读《圣经》,教会也不允许民众随意解读《圣经》,只有教会和修道院才是当时的权威。教会凭借着对天主教信仰的解释权和民众的愚昧无知取得了绝对的权利,教皇就是上帝的口舌和代理人。如果说这种思想的统治是一种禁锢也无可厚非,可是换一种角度来看,修道院和教会的知识分子、工匠和艺术家们也有意识地造就了一种独特又统一的信仰文化。

天主教信仰孕育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英雄和奇观,有些是教会有意缔造的,有些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欧洲的本土和侵略民族原来的宗教和神话和天主教结合之后,许多原始意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变迁成了新的意象,和天主教本身的意象混杂在了一起。随着浪漫主义复兴了这些意象,我们现在也可以在数不清的文学作品、游戏、漫画、电影中发现并识别它们,这就是中世纪思想还广泛影响着当今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最佳证据。《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这本书中,作者将这些意象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烹饪了一桌令人馋涎欲滴的中世纪文化盛宴。

精美的书封

下面,笔者将这些意象分成“勇敢、圣洁、庄严、浪漫”四个类别,试图向读者展现这些意象营造的氛围和它们在文艺作品中的魅力。

勇敢

《亚瑟王之死》是塑造亚瑟王的重要作品。英勇无比的亚瑟王拔出石中剑,远征罗马,聚拢150位圆桌骑士开创盛世,在辉煌时代展开浩大的圣杯历险,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卓越而又稳健的王者。在战乱频发的中世纪,亚瑟王这个英雄的形象代表着人们向往和平统一的信念。而亚瑟王寻找圣杯则是中世纪统治阶层浓烈天主教信仰的体现。

亚瑟王和圆桌骑士

《罗兰之歌》是中古欧洲的伟大史诗,约写于十一世纪,它以史实为基础,被十字军东征的精神所浸润,塑造了罗兰这个英勇忠诚的骑士形象,虽然罗兰的命运是个悲剧,却令人感到荡气回肠。后来,罗兰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骑士典范人物。

手抄本中罗兰的号角

圣洁

独角兽能流传至今,首先要归功于它的美学气质,其次是它在中世纪感性世界中与耶稣和圣母的亲密关系。中世纪文献记载,独角兽非常凶猛,但是如果遇见一位还尚未婚嫁的贞洁少女,独角兽就会变得异常温顺。所以,独角兽在意象世界中,常常和少女和贞洁联系在一起。

著名艺术品贵妇人与独角兽中的一帧

回廊内院是修道院的中心场所,由内部花园和围绕在四周的长廊构成,它代表了封闭又圣洁的精神空间。在修道院中,修士和修女不染世俗之气,潜心苦修;缮写室中,一本本精美的手抄本问世于天下。回廊内院在意象世界中,还有独特的通灵属性。

穆瓦萨克回廊内院

庄严

还记得被大火摧毁的巴黎圣母院吗?它就是一座典型的主教座堂。从宽敞的中厅、祈祷室、主祭坛和精致的马赛克玫瑰窗可以领略到主教座堂的气派和威严。中世纪的教会明白首先要从建筑上下功夫,才能让民众坚固起自己的信仰。现在的主教座堂在各种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出现时都营造出了一种严肃肃穆的信仰氛围。

巴黎圣母院

防御城堡是家喻户晓的建筑形象之一,它起源于中世纪的可居住的堡垒。最令人着迷的城堡要数路德维希二世建造的新天鹅堡了,它是孩子们眼中王子和公主居住的圣地,也是迪士尼城堡的原型。王族就是因为住在庄严的堡垒中,在人们心目中威望才更加浓烈。

新天鹅堡

浪漫

游吟诗人是咏唱爱情的神圣使者,他们给人不拘一格,创作天才,浪漫多情的印象,活跃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作品之中,也是文学和艺术的创造者。中世纪的游吟诗人吟唱的基本都是渗透了天主教信仰的道德规范,他们通过诗歌和咏唱,使得这些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因此被视为一种英雄。

游吟诗人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其传说虽源自爱尔兰,却是由法国中世纪游吟诗人在传唱过程中形成了文字。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最著名的流行形式,毫无疑问是瓦格纳的同名歌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结语

任何一个对欧洲文学和艺术感到好奇的读者,都应该读一读《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本书作者是史学大家,但是行文幽默风趣,绝不枯燥无味。只有了解了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意象的起源、历史和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欧洲文学和艺术的精髓。这本书学术价值也很高,除了普通读者之外,也适合研究欧洲历史文化的学者进行参考和阅读。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读后感(五):与汗青堂编辑对谈神秘的中世纪

  

汗青堂新书《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自上市后获得了一系列的好评,趁着读者朋友们对一些来自中世纪的神话传说萌生的兴趣,以及百道网编辑的采访邀请,我们请《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的责编老师谈了谈本书所代表的中世纪。

罗兰和他的号角、佩剑、头盔以及锁子甲,还有奥雷亚加的树木

Q:《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向读者们介绍各种属于中世纪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属于市民阶级的《列那狐》、浪漫的骑士与圆桌前的亚瑟王、疯狂的罗兰……意象多而繁复,层出不穷,各有特色,本书挑选意象的标准是什么?对意象是怎么分类的呢?

A:首先,本书的作者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所限定。本书关注中世纪欧洲的意象世界,所谈及的意象所属的空间自然也限定在欧洲。

其次,挑选的也是在中世纪时期塑造并成形的意象,因此成形于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圣经》中的人物也被排除在外,尽管他们也在中世纪的意象世界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从作者的行文来讲,所挑选的意象要有一定的丰富性,有一段在现实世界中不断被人塑造和变化的历程,这样方能通过意象这一“万花筒”,折射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

简单来说,本书的“英雄”可分为三类:人物,人物群体(骑士、游吟诗人、埃勒坎家从、杂耍艺人)、动物(列那狐、独角兽)。与“英雄”相对的则是“奇观”。另外本书在安排章节时,没有刻意将这些意象分出类别再加以排列,而是分散地编排。

虽然没有作者的说明为支撑,我还是可以认为这是故意的安排,毕竟意象世界不是一方有序的世界,而是互相结合,比较杂乱的世界。分类可以帮助人更好地认识事物,却有让人误以为世界如此规则的风险。

该图是13世纪的《梅林历史》一书中的装饰图案的一部分,突出了杂耍艺人的身体姿势,并将战士的剑当作表演的道具,这预示了马戏团的出现

Q:中世纪是个悠久而神秘的时代,距今已几百年,遥想那一段时光,隔着一段历史的距离。那么,本书是用了哪些方法弥合和再现历史,为这些久远的名词注入活力和趣味,为今人所接受?

A:本书作者雅克·勒高夫是被称为“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他注重从长时段考察历史。应用在中世纪这段时期,应用到本书的内容时,他展现了这些意象的变化过程。

比如说,在描述亚瑟王的时候,随着历史的推进,亚瑟王身边出现了各种人物、各种物件,还有将他放到不同场景中的故事,他与某些地点产生联系,人们又使用亚瑟王的意象为自己的某些目的而服务。在近代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他又以各种面貌出现。就好像,想让一个形象变得有趣,当然可以在他身上添加各种有趣的装饰,但是勒高夫的做法是让他动起来。

这样一来,“生动地展现”就不只是一句空话,各种意象真真正正地在历史中动了起来,他们不停在各种场景中互动,这样读者就可以看得更真切。另外,本书还列举了不少电影作品,虽然没有深入阐述,但是这些现代的电影无疑可以稍微拉近(毕竟中国的读者或许并不怎么熟悉这些电影)读者与这些意象的距离。

如果能更进一步地思考,或许读者还能发现这些中世纪的意象又是怎么在现代社会为现代文化所用,发现它们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这样而带来的趣味或许能超过本书本身所带来的趣味。还有一点至关重要:作者相信这些意象能在现代重获活力,所以他不止一次地在书中提出设问。就本书出版的后十多年的今天来看,他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

华盖下,亚瑟带领圆桌骑士团围桌而坐,圣杯在圆桌中间熠熠生辉,只有9位其实坐在他的身边

Q:如果说普通的欧洲读者面临的是历史的隔阂,那么中国读者,面临的不止是历史的隔阂,还有文化的缝隙,再扩大说,亦有语言的间隔。在翻译本书时,责编老师和翻译老师是做了哪些策略,来愈合语言、文化间的距离,又能让中国读者能够尽可能贴近原文?

A:本书从法文原版译出,我们已经尽量将语言译得平实通顺。我们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了一些注释,但是不至于让注释太多,以免打乱读者阅读的节奏。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在帮助中国读者理解方面采取特殊的手段。

毕竟如果读者对欧洲的历史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应该会感觉通畅许多。尽管本书中提到了许多人物和作品,但是不熟悉这些人物和作品,也不至于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碰到太多困难。本书的中心是意象及其变化,作者没有在书中塞入大量理论或名词,而是结合各种事例,静静地阐述意象的变化过程。或许,这种叙述的方式就是最能拉近与读者之间距离的东西吧。

一对一式骑士比武的巅峰

Q:本书对中世纪的诸多意象进行了解构,您认为,解构的意义是什么?本书对我们认识中世纪有哪些帮助?

A:在最直接的意义上,本书的各种分析自然最有利于认识(欧洲的)我们的心灵。

或许可以在此引用列维-斯特劳斯的话作为回答:“象征作用的世界内容无限多样,但法则总是有限。语言有很多种,但音位法则寥寥可数,而且对于所有的语言都有效。如果把知名的故事和神话汇编起来,其卷帙之浩繁将会令人瞠目。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色背后找出一些基本功能,从而把它们约减为少数几个简单的类型。”

在我看来,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可以知道一些中世纪人们生活相关的事情,比如安乐乡或许因为主张顺从而避免了全面的摧毁,还体现了中世纪人们追求自由、富裕、悠闲、年轻,以及寿命的各种梦想,生动地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心灵的状况。

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分析一些意象时所得到的框架,与其他意象相对照,然后结合历史环境,就可以获得一般的方法难以得到的知识。这种观念不仅适用于中世纪史,而且对每个时代都是适用的。

食物和饮料的天堂,一位大腹便便的老饕,头顶一口平底锅,手持烤肉的铁杆,跨坐在一个巨大的酒桶上

Q:《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这本书设计非常精美。比如封面,封面上是骑士,下面是两个女人托举着一个皇冠,在皇冠下面,还有一串外文。此外,采用的字体也很特别,似乎是哥特式的。这样的封面设计有什么寓意呢?除了封面以外,老师们在设计和插画上还下了哪些功夫呢?

A:我们在设计本书封面时使用了版画风格的素材,以及中世纪手抄本风格的装饰。就最后的封面效果看,标题和下面两位托举王冠的女子用黑色,后面的骑士、法文标题、皇冠下的法文(系作者雅克·勒高夫的名字)用金色,加上上方与书脊的红色装饰,整本书的封面呈现出既华丽又不散乱的效果。

法文标题采用的哥特式字体显得比较华丽,正好契合本书的主题。本书法文原版的封面比较简洁,只有两个形象(骑士、独角兽);今年出版的英文版则采用一幅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独角兽画像作为封面。

本书的插图均采用原书的插图。在排版上,我们尽量在呈现图画到不让图画喧宾夺主之间寻求平衡,以便读者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又能欣赏本书的插图。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封面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读后感(六):亚瑟:圆桌骑士团,石中剑,被背叛的国王

  亚瑟王,瓦尔基里,罗宾汉,独角兽,以及“整座教堂显得颇为怪诞、神奇和可怖,这里那里都有张开的眼睛和嘴”的主座教堂,提到这些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是吟游诗人旅行的路线中口耳相传的轶闻,是瓦砾背后的古典壁画里颜色剥落的轮廓,还是现代电影银幕中出现的手持被祝福的圣器的英雄的身影?无论被以怎样的形式创作出来,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奇伟瑰里的年代——中世纪。

△当然,在勃鲁盖尔眼中的中世纪将懒惰和口腹之欲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传闻中的安乐乡

  浪漫主义复苏了中世纪的传说和神话,让它们在意象的世界和现代社会中重生。很多的故事见证了回忆的起伏,文明的遗忘、复兴和演变,最终变得更加闪亮,成为更加辉煌的象征。

  对中世纪意象世界的演变一直持续到今天的追寻表明,这种用一缕光线照亮这些英雄与奇观并还其“本来面目”的方式,并不会同时隐没能够解释他们的成功和历史功能的自身的光环。

  那么在这个富有创造性、富有诗性的璀璨时期,“英雄”的定义与其他时期有何不同,他们的特殊的品质又是如何被他者所刻画的呢?“英雄”这个词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指代那些勇气超群、有着赫赫战功的人物,并不属于神或半神,后来这个词跟随着中世纪和基督教的到来逐渐从西方文化中淡出。

  从此以后被认为是英雄但是不再用这个词来称呼的人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他们指圣徒或者爬到社会第一等级的统治者——国王。

△另一位中世纪传奇国王查理曼。他头戴王冠,率领骑兵团进入由步兵防守的西班牙,自12世纪起,查理曼被想象为十字军战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接近在中世纪时期被称为英雄的著名君主的传说。

  (以下内容选自雅克·勒高夫《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亚瑟)

英雄的起源

  亚瑟非常能体现中世纪英雄人物的特点,他们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虚幻与历史之间,早已成了传说中的人物,就像那些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他们也已经远离历史而成为传说,与意象世界中的虚构英雄结合起来。

  亚瑟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9世纪初编年史家内尼厄斯编写的《不列颠人的历史》(Historia Britonum)一书中。据书中记载,有一位叫亚瑟的人助不列颠国王抵抗入侵大不列颠的撒克逊人。作为战场领袖,他杀死了将近960个敌人。

  因此亚瑟主要是作为功勋卓著的战士、不列颠人的保护者走进了历史。在中世纪盛期,凯尔特人的口头文学中就出现了他的影子,尤其是威尔士散文故事集《马比诺基昂》(Mabinogion)讲述了这位英雄的早期时光。

△对亚瑟王的崇拜影响到了当代社会,只不过在型月世界中亚瑟王变成了女孩子

  有人曾经将亚瑟和其他文化中的英雄人物相对比,尤其是印欧语族具有三种社会功能的文化、欧洲甚至日耳曼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但是,不管英雄亚瑟的本质是什么,西方中世纪创造、流传给我们的是一位与不列颠民族意识紧密相关的凯尔特英雄。

  而亚瑟真正诞生于一本据说作者是威尔士的编年史家蒙茅斯的杰弗里的作品中。杰弗里是牛津的一位议事司铎,于1135年到1138年编撰了《不列颠诸王史》(Historia Regum Britanniae)一书。杰弗里讲述了自布鲁图斯率领罗马人给不列颠人带来最初的文明之后不列颠诸王的历史。

  作为罗马人和蛮族人的混血后代,不列颠人自此便被一连串的国王统治着。其中最后一个国王,尤瑟王(尤瑟·潘德拉贡),在法师梅林的魔法的帮助下使他爱慕的女人伊格赖因受孕,她生下一个儿子,这便是亚瑟。

  亚瑟15岁继位为王,在对罗马人以及西欧各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他杀死圣米歇尔山周围散布的恐怖的巨人之后,征服了整个大不列颠,北部群岛,疆域直达比利牛斯山。

圆桌骑士团

  亚瑟是我们称之为“不列颠题材”这一广阔的文学领域的中心人物。他带动了很多文学形象的诞生,或者说在他的周围集结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其中最闪亮的是高文、兰斯洛特和帕西瓦尔。他还创建了一个在中世纪西方基督教中不多见的乌托邦式团体,即传说中的圆桌骑士团。

△华盖下,亚瑟带领圆桌骑士团围桌而坐,圣杯在圆桌中间熠熠生辉

  此外,亚瑟作为一位战争英雄,和法师梅林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后者用他的预言和保护陪伴着亚瑟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历程。

  梅林是一件奇特的宝物——圣杯的构思来源。这个有魔力的物件是圣体盒的一种形式,对它的寻找和征服成为基督教骑士,尤其是圆桌骑士团的使命。中世纪骑士的基督教化在这个神话中达到顶点。

  圆桌骑士团这一形象的创造同样也使我们看到英雄和奇观的世界其实隐含着中世纪社会和文化的矛盾,它象征着生活在中世纪等级森严和极不平等的社会中的人民大众对理想的平等世界的向往。

△电影《夺宝奇兵》中的圣杯是圣殿骑士团的遗产,圣杯的传说与中世纪骑士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也存在着一种在贵族这一较高的社会等级中创建团体和要求举止平等的渴望。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的亲吻礼就是一种姿态上的象征。圆桌骑士团除了隐喻宇宙是一个整体,即世界的整体性之外,还象征着对平等世界的憧憬,亚瑟则在其中扮演着担保人的角色,并在贵族世界中寻找其现实的化身。

△圆桌骑士团执行会议的圆桌没有主次之分,圆形是宇宙和平等性的隐喻

传说中的国王

  除了拥有战士与骑士的身份,亚瑟还是中世纪政治社会中卓越首领——国王的虚构化身。这值得我们注意,长久以来,亚瑟真正的名字是“亚瑟王”(Arthurus rex)。

  亚瑟在欧洲颇具诗意的想象当中一直是国王的象征,他不以神秘的形式存在,却没有丧失神圣的光环。亚瑟不只是一位真实存在而又传奇的国王,他还是一位千禧年的君主。

  中世纪的人们普遍梦想着由信仰和美德统治世界的日子降临大地,他们期盼着由一位历史上的国王领导启示录记载的世界末日。

  这种想法在东方获得了巨大成功,某些“隐士埃米尔”的出现便是一例。在西方,亚瑟的形象被许多皇帝所采用,比如腓特烈一世(绰号“红胡子”),他认为亚瑟可能并没有死,二世长眠于一个山洞中,在阿瓦隆岛上静待自己的回归。这就是“过去与未来之王”(Rex quondam, rexque futurus)的主题。

△电视剧《梅林传奇》中,等待千年的梅林来到埋葬亚瑟王的阿瓦隆湖边

  如果说圆桌骑士团这样一个神秘的团体与亚瑟的形象紧密相连,那么有意见伟大的战士或骑士通常所共有的人格化的器物与他的名字联系得更加密切,那就是他的佩剑。

  亚瑟的佩剑具有魔力,只有他能够挥舞得起来,他用这把剑杀死了不计其数的敌人和怪物,尤其是巨人,最后圣剑被投入湖中也标志着他的生命和权力的终结。

  这把剑名为“石中剑”(Excalibur),它的消失为亚瑟之死这一段晦暗的情节画上了句号。英国著名导演约翰·保曼还在他的电影《亚瑟王神剑》中让这把剑登上银幕。(我们在查理曼和罗兰的手里也能发现这样的人格化佩剑:咎瓦尤斯、迪朗达尔。它们和石中剑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们的最好搭档。)

△《亚瑟王:斗兽争霸》中,亚瑟拔出了父亲留下的石中剑

  亚瑟首先是中世纪多重价值观念结合的体现。这些观念无疑打上了基督教的深刻烙印,但首要表现的还是世俗的价值观和世俗的英雄形象。

  亚瑟自身表现了封建价值观两个连续的发展阶段:12世纪的英雄主义和13世纪的骑士风度。他是印欧传统中具备三种社会功能的国王:代表第一种功能的神圣之王,代表第二种功能的战争之王,代表第三种功能的教化之王。

“封建骑士世界的两大任务:历史的合法化与神话的创造。”

  正如所有的英雄,尤其是中世纪的英雄一般,亚瑟的名字与很多地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地点通常都是出现战役和死亡的地方。

  其中有重要的故事、征服及胜利发生的区域,凯尔特地区、爱尔兰、威尔士、康沃尔、阿尔莫里卡;有亚瑟诞生的地方,康沃尔地区的廷塔哲;有传说中他的宫殿所在之地,位于康沃尔和威尔士边界的卡美洛;有一些神奇的岛屿,比如阿瓦隆岛;还有位于威尔士边界的英格兰本笃会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据说1191年这里发现了亚瑟王和王后桂妮薇儿的遗体。

△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中的亚瑟王墓地

  但是,在远离凯尔特地区的东方,也还有一个著名的地方与等待之王——生死不明的亚瑟密切相关,这个地方就是埃特纳火山。根据13世纪初一位英格兰人蒂尔伯里的杰维斯的一部著名的故事集,亚瑟安静地沉睡于埃特纳火山中,他或是在等待着重回人间,或是等待着升入天堂。

  因此亚瑟也与炼狱的诞生的故事紧密相连。(当时的人们在炼狱的入口位于爱尔兰岛还是西西里岛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

英雄的阴影

  但是,在基督教的欧洲,从来没有全能的英雄和没有阴暗面的奇观,这个特点一直持续到今天。英雄也只是一个人,而人都是有罪的,坏人的背叛必然与封建的忠诚观形成对比。

  另一方面,如果说君主制的意识形态将国王塑造为一个英雄的形象,那它远没有赋予他绝对主义的特点,而文艺复兴和古典时期则更注重突出这一特点。

  亚瑟是一个罪人,也曾被背叛过。亚瑟克制不住情欲,与他同父异母的姐姐结合生下了莫德雷德。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可能犯下天大的罪恶,国王和英雄(查理曼亦是如此)通常都有乱伦的行为。

△亚瑟王的姐姐摩根·勒菲传说是阿瓦隆岛上的八位仙女之一,在《亚瑟王最后的沉睡》这幅画中,可以看到这八位仙女的身影

  至于此次罪行的果实莫德雷德,则是一个叛徒,他的背叛导致亚瑟王最后的死亡。如果说亚瑟知道他的妻子桂妮薇儿背叛他并和他的仆从兰斯洛特偷情,那么他自己也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背叛了桂妮薇儿。

“他的荣誉深深扎根于那份不光荣的爱情里,他的忠诚与不忠诚让他时假时真。” ——丁尼生《亚瑟王传奇》

  蒙茅斯的杰弗里之后,亚瑟的形象不断得到巩固。

  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用政策确立了他的地位。英雄形象的政治利用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之一,尤其是在中世纪、在欧洲历史中。

  当英格兰诸王大力宣扬亚瑟的同时,法国人和德意志人也争先恐后地在历史神话中寻找本国的精神支持,两国都不遗余力地谋求垄断查理曼。就这样,欧洲历史中出现了一对具有双重关系的组合——亚瑟王和查理曼,双方时而互补,时而对立。

  就这样,亚瑟很快成为一系列代表中世纪丰富而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亚瑟王传说”的中心人物。

本文标题: 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6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名侦探的诅咒》经典读后感有感人生是熬出来的,坚强是逼出来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