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然》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7-17 10:55: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第二自然》是一本由杰拉尔德·埃德尔曼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121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第二自然》精选点评:●有些句子读不懂。●简短精悍的小册子。据说今天是读书日,好吧,薄薄100页的书

《第二自然》读后感1000字

  《第二自然》是一本由杰拉尔德·埃德尔曼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121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自然》精选点评:

  ●有些句子读不懂。

  ●简短精悍的小册子。据说今天是读书日,好吧,薄薄100页的书读了很久今天才算正式读完。笔记要跟上,书名第二自然这么翻译好也不好,好吧,到底要闹哪样呢?一直觉得所谓科学与人文艺术之间的隔阂实在很莫名,这两者有那么多相通之处与相同的源头甚至目的。好端端一对老相好,非让世人生生拆散了,[抓狂]这不明摆着棒打鸳鸯嘛。恩。这书值得看。

  ●毫无可读性....

  ●这是一本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小册子,作者简要阐述了神经达尔文主义原则下基于脑的认识论,雄心勃勃地尝试弥合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隔阂。本书的核心主题处于多个学科的中心交叉位置,是无与伦比的。唯一的不足是本书若面向大众读者的话未免理解难度略高了。

  ●简单易懂,认知科学的东西比较少,心理学多了点

  ●没看过没兴趣

  ●建议先阅读《意识的宇宙》

  ●个人理论的阐述。 我读了好几遍。 作为科普是有启发意义的,作为理论著作我需要再读一下(还记得神经达尔文主义,非常好)。(后面几节有点难读) 需要重读。

  ●2019.3.25 厦图借阅,但是又在4月份买了一本

  ●翻译不大好,第一推动丛书的翻译似乎都不太好。观点比较中庸。

  《第二自然》读后感(一):宏大的序列

  逻辑循循相入,严密可喜。思路可视作对佛教因果理论的“科学”解读;但也只是部分。推论受制于实用主义(基于脑的装置p79),直接导致作者对反常状态的理解受限,“疾病的病原学与发病机制”并不“微妙深奥”(反常状态p67),在中国《内经》的经络思想中早已体现,《诸病源候论》更有无“神学”的梳理;结论归之知识的改造(p90),强调意识体验的特征,也是观点局限之一,对逻辑的起源、想象的模式的认知与区别,再进一步,乃是对预知能力的分析与掌控。2019.7.1

  《第二自然》读后感(二):神经达尔文主义

  自从看了自私的基因之后,我就信仰了达尔文主义,相信世间万物很多仅仅只是概率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本书就是再这个基础上解释意识的达尔文主义。作者本身是197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原因是发现抗体其实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机体自身的反应。所以,他自己延伸了这些观点到大脑上。觉得其实知识和习惯的习得,也是环境的选择。

  我一直觉得人类很扯谈,就因为自己在地球上能够作威作福,就把自己抬到一个很接近神的地位。要知道在银河系中,太阳系什么都不算,而对于宇宙,银河系只是好多亿个中的一个,甚至如果现代物理学是对的,宇宙也只是无数平行宇宙中的一个而已。当然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对于自己来说,整个宇宙中的其他部分都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这恰恰也是意识神奇的地方吧!

  《第二自然》读后感(三):打开另一个世界

  从启蒙时代过去后,科学和哲学就分道扬镳渐行渐远,好多人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更有好多人,穷其一生希望把他们俩拉回到同一战线。

  一直以来,关于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感知,自由意志与宿命论这些诸如此类的种种玄玄不得告的命题,都是最吸引人的,在牛顿康德的时空观被爱因斯坦相对论彻底推翻以后,所谓时空的绝对性已经崩塌,但物质与意识的问题却依旧如鸿蒙未开,众说纷纭。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薄,在于简,在于易懂,虽然神经达尔文主意只是一种思路,但这种思路对于受哲学思辨毒害过深的人来说,绝对是一剂解毒剂,就像被哲学中的时空观毒害过的人面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样。

  人的大脑如何运作?虽然我们还远为搞清,但否定逻辑运算,肯定模式识别,对解决物质意识谁是第一性肯定有巨大地影响力,但如此一来,既然大脑的工作方式是一种神经达尔文主义的,那么确定性又从何而来呢?休谟的怀疑论提出的问题又如何得到解决呢?

  对许多问题的豁然开朗,自然也免不掉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第二自然》读后感(四):魔鬼放出来了,还收的回去吗?

  读书笔记《第二自然》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用了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一段话,来说科技与人文,科技与人文就象两极一样,原文如下:

  继续向上走,我们会遇到魔鬼、美和希望.......

  借用一下宗教的隐喻,那一端更靠近上帝呢。美和希望?还是基本定律?我认为正确的答案当然是要寻找事物之间联系的整体结构;一切科学,不仅仅是科学,还包括各种知识和成果,都是在寻找层次之间的联系,美与历史的联系,历史与人类心灵的联系,人类心里与脑活动的联系,大脑与神经脉冲的联系,神经脉冲与化学的联系,等等,上下层相互联系。而在今天,不管我们如何自信,我们已无法在两头之间化出一条明确的界线,因为我们已开始明白层次是相对的。

  我也不认为那一端会更靠近上帝。

  用魔鬼来说基本定律,呵呵。

  基本定律发现了,打开了瓶子,魔鬼放了出来,瓶盖再也盖不上了。

  魔鬼需我们以金钱、生命(物质确实丰富了,寿命确实延长了),他带走信仰、带走未来,作为等价交换,魔鬼那天要连本带利一块收回来的;这是不是the one?

  这段解读瞎写的,最近看书太快,一股脑涌进来的东西太多,需要整理整理,看过这几本,要回到东方,在从东方天人合一中找找感觉。

  《第二自然》读后感(五):《第二自然》生命系列丛书

  这是介绍脑科学的一本书,生命系列丛书里的一本,与之相关的还有《惊人的假说》、《生命是什么》、《解码生命》、《比天空更宽广》、《生命的语言》、《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脑中魅影》等,都是国外在各领域上得大师级专家所写,当然,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或者相关的基础,读下去极度费劲,或许也枯燥。

  认识论的自然化不仅仅要考虑科学真理,也要考虑人类思想和意识中其他各种真理形式的生物根源。认知能力被认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而该能力不是来自逻辑或计算,而是随着感知、记忆、运动控制、情感和意识本身等各种大脑功能的出现而涌现出来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又温习了各个认知方面的词,想起当初学习心理学,抱起75万字的心理基础知识书本,再来归类一下相关名词: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来自于感觉,但高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按内容可分五种: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动作记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表象:是过去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却和表象有本质上的差别,所想象出来的形象来源于现实。可以分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望。需要都有对象,分自然需要(如饮食、休息、求偶等)和社会需要(如求知、成就、交往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心境:还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客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叫意志行为。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类型分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第二自然》一书从意识、身体和脑的关系引出脑活动到意识,在把认识论和知识的形式做科学和人文的推导。最后在习得方面揭示对知识的改造,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以“天生”或“习得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对于“创造性”,据字典解释,具有创造性是新颖、独特、富于表现力或想象力,创造是构建、制作或实现。大脑通过选择性机制的运作产生出的大量区分所组成的意识,能为创造性意识提供基础,对于新思想、艺术和音乐作品的产生,在创作中揭示习得之性,我们的创造性反映的就是我们大脑产生习得之性的能力。想起《认知尺度》一书,提到大脑学习有三大特点:

  第一,大脑永远爱偷懒;

  第二,大脑永远爱新奇,渴求模式;

  第三,大多数知识以內隐形式存在。

  了解大脑爱偷懒、爱新奇的特点,那就有针对性的不让大脑偷懒,可以更好的学习。刚开始接受新的知识,都会有一个困难期,是一个虐脑的过程,也就只有这样才能让大脑得到训练和提升,就如健身练肌肉一样。

本文标题: 《第二自然》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1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鬱鬱山上松读后感1000字拐弯(深度好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