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7-16 09:44: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2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是一本由﹝日﹞森川阳太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精选点评:●实用●作者也是80后,很容易找到共鸣,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的问题都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是一本由﹝日﹞森川阳太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精选点评:

  ●实用

  ●作者也是80后,很容易找到共鸣,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的问题都可以从书里找到解决办法。

  ●说是培养孩子,读完发现更受益的是家长。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怎么陪孩子一起进步,讲的特别的好。虽然是本小书,但是内容真的太丰富了。

  ●虽然我已经很久不在孩子范围了,但是看这本书还是给我很大启发。接受自己,认清自己,设置以自己为基准的OK线,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成就感,积累自信,将情绪和行动分开,即便紧张,但依旧能做到自己紧张状态下也能做到的事情。

  ●给译者点赞

  ●1. 不要害怕紧张 2. 订合适的目标

  ●Ok线这个概念很有意思,看上去很简单,但是需要有人指点一下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非常实用,推荐给每一位父母。

  ●全书围绕一个问题在解释,简单,但很有用。作为父母从中学习和纠正了很多理念。语言活泼有趣,例子很多而且非常实用。

  ●很多观点我都很赞同,压制负面情绪才是让孩子更紧张的原因。作者自己创造的ok线理论听起来很简单,实际效果却是特别的好。

  ●一言以蔽之,不断设立小目标,逐步达成目标提升自信,区分情绪和行动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一):真实的自己

  本人是大学生谈谈这本书对我的启发

  充分了解"真实的自己","ok线","理想"

  ok线:确实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的目标(不能过低或过高,顶起脚来可以够得着目标)

  首先,接受真实不完美的自己(就算紧张,就算软弱,我也能成功)

  其次,

  激励,鼓励自己

  (但必须要达到应有效果,否则自己只会沉浸在享受努力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特别优越感)

  如何提起干劲对于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

  1.想办法将你正在做的事与你喜欢的事挂钩,产生关联

  2.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不要否定自己,先正视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优点,再设置"OK线",达到了就鼓励鼓励

  有的人会产生这样一个情况:

  达到目标,就满足于此,或者止步于此(他们大多不是自愿的),或者就不太清楚自己接下来的目标

  就会停滞不前

  这时候应该再次设置适合这个阶段的目标,不应该按照过去的目标去完成,和久久的沉浸于成功的喜悦当中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 正式场合中紧张怎么办

不怯场的人也会紧张紧张是一种情绪,而情绪的流露不受人的意志控制。

  怯场不怯场,不取决于会不会紧张,而是取决于是否在紧张的情况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紧张不等于失败更不等于不好的事情

正视紧张

  孩子越是暗示自己不要在意紧张情绪,就越说明内心的紧张情绪已经超出自己能够控制的限度,这种暗示只会让孩子不断否定自己的情绪,却无法帮助他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接受自己的情绪并正视它。

从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开始

  将行动与情绪分离。

  让孩子讲自己的真实情绪描述出来,重复孩子的语言进行确认和回应

  理解情绪的工作,问三个为什么:为什么会紧张?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会紧张?为什么一想到这种情况会紧张?

情绪不分好坏孩子也会隐藏自己的情绪

  认识情绪训练,亲子游戏之情绪猜猜看,准确说出在一些事件下对方的情绪;情绪评价表;写情绪日记提高灵敏度;

正能量中暗藏的陷阱

  如果一味的正能量,孩子可能无法处理意外情况,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预习“出现不好情况时自己的情绪

能预想到最差的情况,就能不怯场

  将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情况都考虑到,并训练孩子想出应对方法。

了解情绪与表现的关系

  心理状态记录表,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家长不要代劳

第二章 如何适应紧张情绪

紧张时,只要做好”即使紧张也能做到的事情“

  ”ok线“概念,用来划分自我肯定界限的基准线;

  要想在正式场合中不怯场,孩子要思考如何才能获得自我肯定感。

给紧张的自己打个OK

  将紧张这一消极的情绪与失败的结果分离,将意识转移到就算紧张,我也能做到的事情上,积累成功的体验,培养”就算紧张,我也能做到“的自我肯定感。

体验难为情也可以提高对”紧张“的适应力

  可以作为训练内容

过高的”ok线“会使人失去自信

  自己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和实际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

  逐步积累自我肯定感,孩子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他们能做到的事情的界线,以后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目标,孩子都能从自己当前能做到的事情开始,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挑战。

  提高情绪敏感度:使表达成功的喜悦成为习惯,为孩子提供更多体会成就感的机会。

”ok线“的高低取决于情绪的承受能力

  不断提升孩子对消极情绪的承受能力,才能逐步不怯场

第三章 如何获取自信

”OK线“应该是孩子的标准而不是大人的

  制定目标要从孩子确实能够做到的事情开始,一步一步积累成就感。

对情绪的理解方式因人而异

  在孩子为达成”ok线“而努力的时候,孩子的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内心的”OK线“,并尽可能支持孩子。

给自己为基准的轴心

  人们最需要的是认同当下的自己,并打造属于自己的轴心,根据自己的基准给自己肯定的评价。

将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作为”ok线“

  这类事情不会受到比赛或其他人的心情等因素影响

第四章 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达成目标

只有认清现实,才能追逐梦想

  越是没有自信的人,越不愿意接受现实。并且,这样的人常常会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目的是在未能达成目标时不会对自己感到太过失望。还可以用”我曾经努力过“来安慰自己,甚至可能在别人眼里树立了志向远大、勤奋努力的形象,但对于达成目标并无益处。

  真正的自信,一定是从”做到了某件事“的结果中得到的。

利用”OK线“填补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锻炼预测能力:挑战第一次

不能沉溺于”努力过的自己“将”不得不做“转变为”主动去做“的小技巧

  比如学习,将孩子喜欢的事物与学习联系起来

明确达成目标之后该怎么办

  认真考虑并明确达成目标之后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第五章,家长可以做的——多给孩子打”ok“

为孩子的”真我“喝彩

  有意识的为孩子不擅长的方面进行表扬

对话的技巧:倾听并寻求共鸣

  当内心充满消极情绪时,人们往往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并试图扼杀这种情绪,只有遇到能够理解这种情绪的人才能吐露心声,父母要用心体会孩子的情绪。

家长的反应会成为孩子自我评价的基准

  父母也要先接受现实中的自己,包括自己目前做不到的那些事情,并不断鼓励自己。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三):孩子怯场,家长焦虑,2招让孩子变得自信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孩子怯场,大多是因为没有自信。森川阳太郎的《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让孩子认识情绪、肯定情绪,制定适合自己的ok线,提高自信心,就能坦然面对怯场。

  森川阳太郎原本以做一名足球运动员,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后来上了大学,想要解决自己足球生涯的一些困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心理学,转而学习心理学。

认识情绪理解

  在认同自己的情绪之前,孩子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这里需要大人做的是三问为什么。以老师让孩子示范动作时,孩子会紧张为例。家长要问的三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紧张?→因为要在全班同学面前示范。为什么在全班同学面前示范会感到紧张呢?→因为害怕做错了。为什么想到自己可能做错了,就会紧张呢?→因为做错了,很难为情。

  通过这样的问话,可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问话有个小小的技巧,森川阳太郎说“重复孩子的语言进行回应”,这是理解孩子情绪中关键的一步。比如当孩子说“我手心都出汗了”,大人不能说“是因为你太紧张了”,而应该说“是吗,你手心都出汗了”,这种重复,会让孩子得到理解的感觉。

认识情绪

  大部分人都会有,紧张的情绪=不好的情绪。蒙台梭利说,孩子是有吸引力的心灵,换句话说,孩子一直以大人的言行举止为标杆,而大人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不好的情绪”想法,也会给孩子带来这样的认知。列出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简单说,就是把事件与情绪一一对应起来。比如:

不想起床,被叫醒——生气好朋友送了一颗棒棒糖——高兴

  将事件与情绪对应起来,能认识到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

情绪评价表

  森川阳太郎在《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中这样解释情绪评价表:将各类描述情绪的词语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在自己感到反感的情绪后面打“×”,反之则画“〇”。

  比如:

讨厌——×感动——〇

  将事件与情绪的对应、列情绪评价表,能让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多一点理解。

情绪日记

  森川阳太郎还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提高对情绪的敏度。写“情绪日记”,写的过程中,让情绪的词语慢慢多起来,森川阳太郎认为,一篇日记里用到10个左右的情绪词语,是比较理想的。在写情绪日记的时候,最好能将情绪数值化。

制定OK线

  森川阳太郎在《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中对OK线的定义:所谓“OK线”,就是孩子在正式上场之前给自己定下一条“做到这样就OK了”的目标。换句话说,OK线就是目标。

  制定OK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森川阳太郎认为做好“自己确实能做到的事情”,就能获得自信。

以孩子为基准

  在制定OK线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孩子为基准,而不是大人。在孩子与大人之间,会有一种认知上的差异。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清,孩子的能力真正处于哪一水平,也就是,认识到现在孩子能做的事情有哪些。以下两点是制定OK线时要考虑的情况:

确实能够做到的事情能够在达成之后获得成就感的事情

  体验成就感很重要,有时候,大人觉得自己的孩子,哪里都很优秀,可是孩子的能力却没达到。比如有家长要孩子每次语文考试都达到95分以上,但孩子当前的能力,只能考到80分,那就是目标太高,而且这是家长的目标。看看孩子真实的水平在哪里,结合孩子自己的目标,来设置OK线。

  想想我们自己什么时候会有成就感?一般都是经过自己努力,达成目标的时候。就像目标要跑1万米,原本跑500米就气喘、再也迈不动一步,却定了个明天一定要跑完1万米,那不是给自己找难受吗?你没跑完,肯定会泄气,也许还会来一句“啊,我真的不适合跑步。”但是如果把目标换成,明天我坚持跑完800米,第二天完成800米的时候,内心是喜悦的,也是有成就感的。经过自己努力,踮起脚尖,能够得到的成果,这种成就感,也是孩子所需要的。

  斯宾塞约翰逊博士在他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中,分享的“0失手”故事:爸爸陪孩子练习保龄球,在所有球能滚到的地方,全都摆满了球瓶。孩子练习的时候,从来没有失手过,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保龄球运动员。孩子是在0失手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

  自信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那么靠什么累积呢?靠的是通过自己能做到的事,来体验的。美国心理学家曾研究过,150名有成就的人性格,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很自信,不自卑。

  孩子怯场,归根到底,是因为自信心不足,而这是需要时间去累积。

家长能做什么

  我们总说共情,可和孩子做到真正共情,却很难。家长除了引导孩子,最好是也能认识自己的情绪,可以一起写情绪日记。通过情绪日记,对孩子的情绪,更能感同身受。

  在孩子的问题上,为人父母,很容易变得“好为人师”,努力不评价,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评价孩子的情绪,不评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认识,认清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给自己设置的目标。

  多去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激发孩子的成就感。怯场不怯场,作为父母,最终希望的是孩子在不断地成长中,体验更多,变成一个自信的人。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四):孩子又在正式场合发挥失常了?如何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正式场合,比如入园面试、才艺表演、小学面试、各种比赛、中考、高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

  有的孩子,平时表现还不错,但是在这些正式场合就容易紧张、发挥失常,有的孩子正相反,平时可能表现不稳定,但是在正式场合总能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人说,这些也要看运气。我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关键时刻掉不掉链子。换句话说,就是关键时刻你怯不怯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不怯场的行为习惯?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这本书是由日本知名心理训练师森川阳太郎所写,在日本亚马逊获得了五星好评。这本书通过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设置小目标,从而建立起“我能做到”的成就感,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地释放自己的力量。

一 正视紧张情绪,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

  我们常说的孩子怯场,其实就是指孩子在正式场合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孩子无法正确的对待紧张情绪。

  人在极度紧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你想一想,你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不是干着急,什么也想不到,只能任由时间流逝,却无法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孩子在紧张的时候,也会这样,而且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认知更少,所以会比大人更难克服紧张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经常认为那些在正式场合干得漂亮的人,可能就不会紧张。其实不然。哪怕是奥运会冠军,在拿到金牌之后,也会说,刚才很紧张。所以,怯不怯场,不在于你是不是会有紧张的情绪,而在于在紧张的情绪下,你能不能正常的发挥实力。

  情绪本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因为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发挥失常,所以,在潜意识中,我们会把“紧张”等同于“失败”,把紧张看做是坏的情绪。家长如果这么想,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的把这种想法传递给孩子。

  比如,在正式场合,孩子如果显露出紧张的情绪,大人就常常会安慰他们“不要紧张”、“保持平常心”。虽然家长本来是为了鼓励孩子,但是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这种想法本身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

  人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家长让孩子“不要紧张”,其实就引导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控制情绪上,而不是专注于发挥自己的实力。既然我们无法控制情绪,不如与情绪共存,帮助孩子在紧张情绪下,仍然能正常发挥。

  因此,克服怯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紧张情绪。

  01 用“情绪日记”帮助孩子提高对情绪的灵敏度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写成日记。比如:

  今天去游乐场玩,我很开心。

  今天和小A发生了争执,我感觉很懊恼。

  今天的游泳课,我学会了浮在水面上,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

  刚开始,孩子可以只用到一两个情绪形容词,家长可以慢慢教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语和讲解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让孩子使用的情绪词汇慢慢增多。

  孩子可以通过情绪日记,提高自己认识情绪、面对情绪的能力,家长则可以更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知道孩子什么情况下会紧张,遇到什么事情会焦躁,从而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02 问三个“为什么”,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

  当孩子遇到某件事情,并对这件事情产生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通过问“为什么”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

孩子: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我感觉很紧张? 家长:为什么会感觉紧张呢? 孩子:因为我怕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 家长:为什么害怕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呢? 孩子:因为我怕回答不上来。 家长:为什么想到回答不上来,就会感觉紧张呢? 孩子:因为回答不上来显得我很笨,很丢脸……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深层次原因,下回遇到类似的情况,才能找到应对这种情绪的方法。同时,家长也会更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鸣。

二 设置“OK线”,将行为与情绪相分离

  想要让孩子不怯场,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接受自己的情绪,其次,需要将孩子的行为与情绪相分离。紧张就一定会失败吗?放松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是未必。关键在于要为孩子设置合理的“OK线”。

  01 设置OK线, 将情绪与行为分离

所谓“OK线”,就是孩子在正式上场之前给自己定下一条“做到这样就OK了”的目标。

  换句话说,“OK线”就是孩子预先为自己设定的一个自我肯定的基准线,即使是在紧张的情绪之下,也能够做到的事情。

  在我们的观点里,失败总是与紧张联系在一起,比如,“这次演讲没做好,因为我太紧张了”、“这次面试没通过,因为我太紧张了”,而当我们成功的做成了某件事,却常常忽略了我们之前也是很紧张的事实。

  “OK线”的作用在于,将紧张与失败的结果相分离,让孩子知道,即使在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也能够做到一些事情,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起成就感和自信心。

  02 OK线的设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OK线”的设置,也有讲究,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OK线”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产生“我果然不行”的想法,反而事与愿违,太低的“OK线”又无法提高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目的。

  “OK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设定,而不是根据家长的期待。比如:如果孩子非常腼腆,那么让孩子一开始就做一个演讲就是不现实的,更实际的做法是,先让孩子从1分钟的自我介绍开始,一切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来设定。

  当孩子接近原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还要及时引导孩子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OK线”,在实现“OK线”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孩子的情绪承受能力,充分感受到自我成就感,从而变得自信。

  03 OK线设置了,就要实现,不能实现的OK线没有意义。

  “OK线”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孩子在紧张的情绪下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能够在比赛或者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所以,“OK线”就是为了让孩子来实现的,只有确实做到了,这种心理训练才能产生效果。

  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水平,但也不能只满足于孩子只要努力就够了。要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还是应该以是够做到“OK线”为评价标准。

  如果家长在孩子没有做出成果、只要努力的时候,就盲目夸奖的话,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养成“只是假装很努力”的行为习惯。这样无法培养出真正自信的孩子,也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真的无法做到“OK线”,家长就需要重新考虑这个“OK线”的设置是否太高,超过了孩子的能力。

  三 家长能做的事情

  01 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孩子在关键时刻怯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处理消极情绪的经验。因此,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对消极情绪的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剥夺孩子体验消极情绪的机会。

  人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无可避免的会遇到紧张的时刻、害怕的事情,也会焦虑不安,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去批判孩子是“胆小鬼”、“这有什么好怕的”,而是要帮助孩子鼓起勇气来克服这些情绪的困扰,迈出最难的第一步。

  要培养不怯场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素有情绪,帮助孩子们摆脱情绪的影响,将情绪与行动分离开。

  02 帮助孩子建立起基于自己的评价基准

  人们之所以会感觉不幸福,就在于总是与别人进行比较。现在流行的“别人家孩子”、“别人家老公”都是以他人为评价基准。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体系,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不是说满足于现状、不切实际的高估自己,而是在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肯定自己每一次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这个标准不在于他人的评价或社会的标准,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比自己更进一步了。

  家长此时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可自己的价值,在孩子怀疑自己、感到自卑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观点。这将成为孩子未来人生中的定海神针。

  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要接受现实的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目标,不断鼓励自己,不断进步,和孩子一起实现终身成长。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五):巧用OK线,帮助孩子摆脱怯场

  

又值每年一度的秋季幼儿园报名时,除了一些就近免试入学的公办幼儿园,一些优质的私立幼儿园报名需要孩子们的面试。这些小小的人儿正经历着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场正式考试。而往后的人生中,他们还需要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比如学期阶段性测试考、段考、期考、小考、中考、高考,还有一些兴趣爱好的竞技比赛等等。比赛有输有赢,考试有成功有失败。有些孩子平时基础很好,比赛考试时发挥稳定,不负众望的能取得好成绩;有些孩子平时表现不怎么样,考试比赛的时候却能一举夺魁成为黑马;还有一些孩子,平时训练学习的时候基础不错,可是到了正式考核的时候往往发挥失常,错误连连。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有哪些呢?有人说是运气,有这个可能性吧。但终其原因,我觉得还是技巧的问题。有的孩子自信满满,有的孩子在上场前就胆怯了。这些孩子之间的差别,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在于在正式的场合,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

作为父母,不一定希望孩子样样拿第一,但是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信满满考试比赛能考出自己平时训练的真实水平,与人交谈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如果我们家有在关键时刻经常掉链子的孩子,那么,父母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掌握应战的技巧呢?

我在《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书的作者是日本的森田阳太郎,职业足球运动员出身,退役后研习心理学和心理训练的方法,转型成为日本有名的心理训练师。他独创了一个名为“OK线”的心理训练法,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此方法,告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目标,养成自信。

我们常常说的“怯场”是什么?有什么表现?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明明考试前刚刚背过的知识,进入考试后头脑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来;明明上台前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一登上讲台看到台下乌压压一大片人头后嘴角不自觉的颤抖一个字都想不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太紧张了。人一旦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就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和脑袋似乎是分开的,身体无法受到大脑的支配,且越着急越不听使唤。 我自己就曾经吃了“怯场”的大亏。高中的时候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每次模拟考都是在班里甚至年级前列的,老师最不担心的就是我的语文成绩。结果高考的时候超级紧张,进考场前就心跳加速手发抖。考第一科语文的时候卷子发下来审题的时候先看了一眼作文就觉得大脑一片空白。糊糊涂涂写完考卷结果可想而知,平时名列年级前茅的语文成绩高考只考了刚刚及格,我也因此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所谓怯场,就是指在某些场合或环境下,因情绪紧张导致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怯场”的情况发生?

1.不自信“怯场”是一种心理反应,导致怯场的愿意之一是因为我们对自己不自信。我们身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就不可避免的会陷入竞争的环境中。当人们心底没有足够的自信,就容易在竞争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2.过度在意别人的眼光一个人的内心没有足够的自信,对自己无法做到认同,就容易受周边的氛围影响,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用别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从而导致没有自信,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否定。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紧张的情绪

“紧张”是一种情绪,而情绪的流露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成年人在面临重要场合、考试时尚且会出现紧张,更何况身体和心智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帮助孩子,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呢?

1.帮助孩子正视紧张情绪 当人们处于紧张情绪下时,会下意识的想用积极的情绪代替消极情绪。比如在大赛上场前,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对孩子说“别紧张”“放轻松”等类似的话。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心态缓解孩子的紧张感,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在心里暗示自己压制紧张的情绪,把大量甚至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压制紧张的情绪下,从而导致没有精力用在考试上也就没法发挥出平时的水平。既然情绪是没有办法控制的,那么我们不妨学习下如何和情绪共存,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发挥原本的实力。承认且面对自己的情绪,是在重要场合中不怯场的第一步。以下两个小窍门可以帮助孩子直面自己的情绪,让家长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三问为什么,找到情绪产生的原因 当孩子在重要的场合,遇到怯场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问三个“为什么”,让孩子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比如:

孩子:钢琴比赛上场前我会感觉很紧张家长:为什么会紧张?孩子:因为台下有评委还有很多观众。家长:为什么人多就会紧张呢?孩子:因为害怕弹错了丢脸,害怕弹错了就没有拿到好成绩

多问为什么,让孩子能认识到自己产生情绪的根本原因,并且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就有经验可以来应对。

2)巧用“情绪日记”,提高对情绪的敏感度

想要培养孩子提升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可以使用记录情绪日记的方法,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

“今天钢琴比赛,上场前我很紧张”“今天起来晚了,上课迟到了,我很抱歉”“今天交到了一个新朋友,我很开心”

通过记录自己的情绪,孩子可以提高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在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心理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

2.运用OK线法,帮助孩子将情绪与行为分离

想要孩子不怯场,第一步正视自己的情绪,其次是让“行动”摆脱“情绪”的控制。 1)设置一个小目标“

所谓OK线,就是一条用来划分自我肯定界限的基准线”

既然紧张这种情绪没有办法控制,那么我们需要想办法战胜它。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失败往往是由于太紧张。往后紧张的时候,就会非常的不自信。长此以往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作者提出的OK线法,可以帮助孩子在紧张的情绪下,依然能采取行动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2)OK线设置准则

OK线的设置,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基准在于孩子。且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还应该循序渐进。比如说,给一个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定长跑计划,一开始就设定五公里,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应该基于孩子的基础,先定个一公里,跑几天身体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跑量,设置两公里、三公里再到五公里。自信心需要一步一步的累积。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OK线就是连接理想和差距的中间人。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OK线,就能慢慢接近自己的目标。

3.行动上协助孩子更多的事情

1)协助处理负面情绪怯场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乏处理情绪问题的经验。这就需要家长协助孩子克服这种困难。人的一生很漫长,会遇到无数个的低谷,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体验,孩子的路始终需要他们自己来走。当孩子遇到困难出现“害怕”“紧张”的情绪时,需要鼓励孩子克服这些情绪,只有他们自己克服自己经历了,才能提高对“困难情绪”的免疫力。

2)不要比较,鼓励孩子做自己大多数家长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来判断自家的孩子好与不好。其实人和人是有差距的,最大的对手和敌人其实是自己。承认和接受孩子的本真,才能帮助孩子重拾自信心。经常肯定和表扬自己的孩子,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孩子,共情孩子的情绪,陪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从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成就感,不怯场的能力就是这样大量且重复的训练出来的。

另外,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你也试试用OK线法,鼓励自己达成目标,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本文标题: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0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原来你还在这里(253) 陪你上班(下)《焚书之书》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