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ision Points》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7-16 08:34: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DecisionPoints》是一本由GeorgeW.Bush著作,VirginBook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25.00,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DecisionPoints》精选点评:●小布什虽然

《Decision Points》读后感100字

  《Decision Points》是一本由George W. Bush著作,Virgin Book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25.00,页数:5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ecision Points》精选点评:

  ●小布什虽然现在很多人觉得他功过难定,但他在任时候美国面对各种剧烈突发事件的应对解决和改善都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深远的影响,而且小布什的个人性格色彩也很强烈,作为新世纪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他的传奇可能很难磨灭

  ●下了个epub,即使plain english,也n多单词不懂啊, @#¥!

  ●让我对过去十年从媒体读到的新闻事件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

  ●美国入侵伊拉克可谓影响深远

  ●关于向伊拉克增兵的那一段很好看,关于干细胞的论述很无力

  ●强烈的口语风格 选择性遗忘 避重就轻

  ●买了Kindle后读书量和读新闻量果真上去了。

  ●看……不下去了……

  ●还是最喜欢开头结尾这种无关痛痒的部分 什么轶事囧事糗事煞是吸引人

  ●乔治·沃克·布什 自己寫自傳,免不了要為自己受到的批評辯護,當然就對外政策來說我本來就傾向於支持布什,所以覺得他的辯護可以接受,但也不排除有人本來反對但讀過之後改變自己的觀點,他在一些失誤方面也大方承認了。其實本書比較適合他的反對者和生活在美國的國民看看,真心值得推薦,今天剛看完。

  《Decision Points》读后感(一):对布什的印象

  无论这本书之针对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对我来说可以说是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小布什。因为他竞选总统,911 和决定出兵伊拉克时我都在美国。从这本书也让我些许改变了些对他的看法。值得一读。

  《Decision Points》读后感(二):很有趣的一本传记

  在cnepub上下载了40M的epub文件,最近在nook color上读完。排版精致,而且有彩图!

  一些干细胞和自由传播等章节被我跳过,其他基本读完。某些视角可能与传媒和大众观点不甚一致,例如,2000年竞选,飓风和08 crisis等。倒也不影响本书的细致。

  讲述了入住白宫前戒酒,经商和从政参与竞选的一些经历。一个yale毕业,哈佛mba的高材生,每年读上百本历史书,怎么说也跟德州牛仔的形象不符。

  给予读者的形象就是,一个很有信念和宗教怜悯心的人,一个有决断力和团队把控的人。书中诙谐有趣段子很多,提及团队建设和交友喜欢有趣和自嘲

  印象比较深的是伊拉克06年扩军决策写了整个章节,民意和国会各种反对,形势不断恶化,增兵为了撤军...有种冒传媒和大众之大不韪的霸气...

  遗憾我的烂英语,这个绝对不止四级词汇!

  《Decision Points》读后感(三):布什的辩护和判断

  布什这本书是写给他的反对者看的,为自己那些不受欢迎的决定辩护,而且他也预料到反对者并不会接受他的辩护,所以他在最后说“历史将会对我的总统任期做出判断,而我本人将不会听到这个判断“,意思是都不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被平反了,很是落寞。

  他这本书分14章,分别讲述戒酒,竞选,组阁,干细胞研究,911,反恐,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国内事务(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等),Katrina飓风,非洲援助,向伊拉克增兵,国际政治和金融危机。

  干细胞这一章的说服力最弱了,布什说他自己最开始是抱着开放态度的,在第一次讨论中,他问下属“干细胞是什么东西”。之后他会见各种专家,阅读各种论文,甚至在一位白宫医生的生日聚会上,他也征询外科医生们的意见,好像他真的还是一张白纸一样。然后他马上就来了一大段的个人意见,说他认为干细胞研究是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的科幻小说场景变成现实的第一步,会引诱大家都去定制自己的“金发篮球小子”后代,再之后,满世界就跑满了克隆人。只差没说一句“人类从此灭亡”了。

  一些为人厚道的读者读到这里可能很困惑,怎么布什你刚才还是一无所知,现在突然就有这么激进的意见呢?稍微世故一点的读者就会得出结论:“这个家伙之前的征求意见只是做样子,其实从一开始,他就决定好了要阻止干细胞研究。”

  在第八章中,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决策,布什的辩护同样不可信。这一章中他多次强调自己被情报机构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判断误导了,但是从来不说情报机构如何误导他,关于误导这件事的When, Where, Who, Why, How都没有。假设事实不是如此,假设情报机构的官员想要反驳布什,他们都无从下手,因为布什的辩护虽然很长,但其实只有一句话“情报机构相信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因此我也相信”,这是很主观的判断,没办法证伪的。反对者顶多只能骂一句“作为总统,你怎么能让情报机构帮你做判断,你是笨蛋吗?”但布什,对这个指责,已经有免疫力了。

  全文最出彩的地方是第十二章,关于向伊拉克增兵的。当时伊拉克局势混乱,美军伤亡严重,国内呼吁撤军的声音很强,游行示威中好些标语直指布什本人。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失掉了多数优势,新的国会发言人民主党人佩罗西很直白的说“(通过中期选举,)美国人民已经发言了。。。我们必须开始从伊拉克撤军。”

  在这种压力下,布什有三个选择,一是加快向伊拉克政府移交权力的速度,一边训练伊拉克部队一边撤美军。二是直接丢下这驮包袱,让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去打部落战争(布什说这是国务卿莱斯的主意),三是增兵。

  布什选择了第三个办法。他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美军行动太保守,致使伊拉克出现权力真空,治安失控,而极端组织或者部落武装则出面维持秩序,并得以壮大,进而威胁美军。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驻伊拉克美军地面部队司令凯西不赞成这个办法,被布什撤掉,分别代之以盖茨和后来飞黄腾达的彼得雷乌斯。

  这个决定公开之后,如预料之中的不受欢迎,布什引用了《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专栏,专栏作者挖苦说增兵这个办法只有在另一个世界才行的通,在那个平行世界里,猪可以飞,鱼出门靠单车。行政系统之外的支持者是如此的稀少,以至于布什可以开列出一个支持增兵的参议员完全名单,总共只有三个名字。

  但是最终结果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增兵之后,美军强力恢复了秩序,给了所有动乱中的人民最需要的东西--安全,同时也帮助树立了伊拉克新政府的权威,让部落首领不得不选择加入新政府而不是互相开战。

  在第十一章,布什试图展示他的另一面:对国际援助的热心。他很热心的帮助撒哈拉以南的国家抵抗艾滋病和疟疾。整本书其余章节很少见到数字,但是在这一章,布什引用了大量数字,其中一个引起大多数非洲以外的人的惊奇:“非洲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疟疾,比死于艾滋病的人还多”。显然,这是因为疟疾现在几乎只在非洲流行。布什得到的回报也很简单,他说每当大家讨论美国的负面国际形象的时候,我就想起我在非洲收到的热烈欢迎。在某个国家,记者问当地总统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有何看法,当地总统说“我只希望他和布什总统一样对非洲这么好”,把布什感动得如沐春风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布什这本书基本只用简单英语,英语四级的水平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读完全书。用简单英语也是布什的习惯,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个问题,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本身并不熟悉。当然,这不是说这本书会充满大家经常嘲笑布什的语法错误,恰恰相反,用了很多很自然的修辞。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传记,相对于克林顿那部大块头流水帐,《Decision Points》紧凑多了。

  《Decision Points》读后感(四):被祝福的布什家族VS被诅咒的肯尼迪家族 小布什是美国总统各种家庭悲剧里的异类

  今年小布什的弟弟,老布什的二儿子Jeb Bush(John Ellis Bush)又要出来选总统了,而对手很可能是希拉里克林顿,所以各种王朝之说甚嚣尘上。时代杂志也用了“权利的游戏”来形容这两家十多年来的政治纠葛,但封面照片上是小布什和克林顿两个前总统俱乐部成员友好的摆出的和谐姿态,这俩人因为年龄相近比较能谈得来,据说私人关系很好,小布什还曾经开玩笑说希拉里是他的sister in law。

  其实布什家已经有四代从政了,而克林顿只是夫妻两个而已,所以克林顿家实在称不上什么王朝。而布什家的名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一直出现在美国的总统大选里,老布什当过两届里根的副总统,然后自己当总统,只当了一届被克林顿截了胡,也导致了本来置身政外的小布什王子复仇般的兴起,小布什坐满8年总统,造就了奥巴马上台。在布什父子两代的眼下经历海湾战争,柏林墙倒塌,911事件,进攻阿富汗和除掉萨达姆,对美国的内政外交甚至世界局势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

  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小布什在父亲的荫庇下他的崛起是必然的,但其实所有研究美国总统历史的人一直都有一个观点,多数美国总统的家庭在聚光灯背后都充满了悲剧,非常多总统的孩子都过早的去世,名字和父亲相同的长子发生悲剧的风险尤其高,因为作为总统的儿子从小生活在聚光灯下或者承担被寄予太多期望的压力,导致其中很多人因为酗酒吸毒而自杀或者其他意外事件而死亡,特别当肯尼迪的儿子小肯尼迪(John Kennedy Jr.)坠机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更验证了这种宿命,很多人说是某种肯尼迪家族的诅咒,其实不只是肯尼迪家族,即使和小布什一样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作为总统的儿子当上总统的约翰昆西亚当斯,他的长子28岁也自杀了。

  而小布什的崛起成就布什王朝的同时似乎打破了这个魔咒,而且布什家族枝繁叶茂完全成了肯尼迪家族为代表的各种关于美国总统家庭悲惨论调的异数,在老布什选举失败之后小布什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前总统的儿子当选美国州长的人,之后他和他的弟弟Jeb Bush成为美国历史上同时担任美国州长的亲兄弟,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虽然老布什失去了总统的位置,但他的四个儿子会一人收复一块失地,当然布什的其他两兄弟性格上不像他们的哥哥们那样适合参政。甚至在小布什第一次当选总统就职演说之后CNN有位评论员在讨论的时候还提到不是说总统的家庭都有很多悲剧发生吗,为什么布什家没有这样。

  小布什在这部自传里面也有提到自己早年酗酒的问题,应该说他顶着和他父亲一样的名字George的压力也很大。但他在40岁那年断然的决定戒酒了,至于原因有人说是因为宗教信仰,有人说是因为家庭和女儿,也有人说是他因为那时候他父亲地位的缘故体认到作为布什家族一员的责任,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小布什一个纵贯他一生的显著性格,就是如果他决定做一件事他一定会坚持到底而且绝不回顾,这和他外在给人看起来吊儿郎当不拿自己当回事的表现完全不同。小布什最近写了一部关于他父亲的书(这书的原版在当当上能买到),和抉择时刻里面的风格差不多,很多有意思的段子,里面提到他小时候问他母亲为什么他不是一个Jr,(老布什的名字是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他妈妈跟他说因为很多表格里面写不下5个名字,所以他不是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Jr 而是George Walker Bush。

  其实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小布什在耶鲁主修的是历史,读过大量历史人物传记,据说他读过十几本的林肯传,所以他自己的自传写的也蛮有特点的。美国很多左派的喜欢把小布什说成不学无术的愚蠢的,完全不理会他是总统里面第一个取得过哈佛MBA学位的人(他也是美国总统里面第一个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和布什竞选过总统的高尔和克里都喜欢修理布什的智商,结果后来发现这俩人在大学里的成绩还不如小布什。很多人觉得小布什其实是吸取他父亲的教训,所以根本不喜欢提自己在耶鲁和哈佛的求学经历,老布什年轻轻就背井离乡的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把家搬到人生地不熟西部闯天下,但一直被人攻击只是个高傲的北方贵族而已,导致政治生涯里面多次选举失败,小布什自己选德克萨斯州长的时候也被人用他的求学经历攻击他不够本土,但小布什把自己改造的比较成功,从而能轻而易的带过这些攻击,但副作用也挺明显的。小布什自己说过他最喜欢让别人低估自己,然后在别人对他意向不到的表现露出的惊讶表情里找乐子。

  在小布什出这部回忆录的时候很多左派和自由派的就冷嘲热讽的说不知道小布什的书能卖几本啊,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想看笑话,因为克林顿04年出的回忆录卖的很好,左派的觉得可以拿克林顿的销售记录来奚落小布什。小布什也一贯戏谑的说很多人觉得我连读书都不会,更别说写书了,这真是一个成就啊。结果小布什这本回忆录一出立刻登上了畅销榜的第一位,短时间内就超过了所有前总统回忆录的销量,当时新闻的视频里面很多人人为了等签售彻夜排队,新闻上相继转载的是小布什的回忆录短短一个月里卖掉了200万本,比克林顿回忆录六年的销量还要多,更不用再算上电子书和音频版本了。小布什又可以有看别人惊讶的合不上嘴的乐子了。

  其实看完抉择时刻这书,并没有觉得小布什很用力的在重写自己的历史,某种程度上算是蛮真诚的阐述了他所处的情况和他的各种思考过程和出发点,让人能理解和同情他所作出的决定的处境,相信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恪守自己深信的原则和政治理想。很多情况也许因为机密的原因并没有很深入的阐述,很多决定的影响也许到现在也难做出功过判断,但看布什写的书蛮容易带入的,而且也很容易相信布什做出决定的时候都是他真心相信是对美国好的,出发点是很真诚,而且并不会为了个人的名声问题而放弃自己相信是对的事情,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认为那是对的,但对他不媚俗的勇气还是欣赏的,也许很多人觉得相信政治人物的话是太单纯了,反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解读吧。就像有些对宗教比较虔诚的人愿意相信小布什一路顺遂的问鼎白宫某种程度上是上帝的旨意一样,因为小布什从来不讳言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有人说小布什入主白宫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世俗领袖和宗教领袖合一了。。。

  对小布什的政策和所带来的后果的功过争论从来都没有停过,但对小布什这个人美国人多数都是有好感的,相信他是诚恳的爱国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和克林顿家是相反的。随着奥巴马对内政策的失败,对外政策的软弱无作为,明星光环暗淡,奥巴马的总统任期显得越来越平庸乏味,在最近的满意度调查中小布什的满意度超过了奥巴马。奥巴马就是靠否定布什的政策骗选票上台的,然后现在大部分人都知道其实他继承了大部分小布什的政策甚至更加发扬光大。在奥巴马的第一次就职演说里当着布什的面把他全盘否定,但布什什么也没说,就算之后奥巴马的政策出了各种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从布什的口中听到他做出对奥巴马批评来回击奥巴马当年的竞选言辞,但小布什只是淡淡的说他觉得作为一个前总统批评他的继任者不太好,他自己在任的时候也受到批评所以他不想去批评别人。这让很多人对他肃然起敬,而且也很难想象他完成了从当年的火爆浪子到现在这样的克制和自律自省的转变。

  也许就像小布什确信的那样历史将来会对他更有好些,因为他对做出自己的决定绝不后悔,他决定了就绝不回头,可以说是固执但也是某种对自己理念的自信,曾经有个记者拿一篇关于布莱尔的报道问小布什,那篇报道里面说布莱尔收到士兵母亲的信骂布莱尔发动战争害死他儿子,布莱尔曾公开说这件事很难让他对入侵伊拉克这件事决定的对错不产生怀疑,记者问布什曾经怀疑过吗,这个记者本来以为布什会附和布莱尔的话,然后说些软话,但布什干脆直接的说不怀疑他一点也不怀疑。然后那个记者问那历史会怎么判断这件事呢,小布什只是耸耸肩说,我们无法预知历史,那时候我们都死了。"History, we won't know. We'll all be dead."

  《Decision Points》读后感(五):内牛满面小布什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位的时候,并不大受欢迎。下了台,反成了活宝。 世界上有些人不适合当父亲,但适合当祖父,不适合当总统,但适合当前总统。小布什当政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美国,一直在观察、批评、甚至嘲笑。他下台之后,倒是颇为怀念。

  作为一个前总统, 小布什的表现无可指摘。奥巴马上台后,有时候发牢骚, 说自己接手了一烂摊子, “ 这些问题是我继承下来的” 。这种说法对前任可大不恭敬。后来,奥巴马修理华尔街、救援大银行,致使民间、媒体批评不断。舆论对奥巴马很不利,此时布什已经无所牵挂, 本可报一箭之仇。可是在追问之下,他只是跟媒体说:“He deserves my silence.”(他配得我的沉默。)这话说得很有风度,不落井下石,让人觉得这位道德总统并不是伪装。

  退出白宫后,他消失在了德克萨斯老家。媒体零星捕捉到的不过是他在老家的蛛丝马迹。他去五金店买东西,店家说你这人长得好像前总统小布什。他还拿着塑料袋捡狗屎,跟一普通德克萨斯老头没什么两样。这些深居简出的表现,赢得了包括反对者在内诸多美国人的尊重。

  最近拜读了他的回忆录《决策点: 布什回忆录》(Decision Points: George W. Bush),对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好感这个回忆录写法很独特,不是按从小到大顺序而写,而是分章节写到他一生中的一些重要抉择点,比如戒酒、9•11、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卡特里娜飓风等。

  战争的迷雾

  回忆录突出的是“决策”点。好多事情,一旦成为历史,每个人都随之变成分析家,说得头头是道,但都是事后诸葛亮。

  回忆录里,布什说他作为总统,没有这种评头论足的奢侈,他要当机立断。9•11发生时,他在给小学生读书,这中间是要突然停顿下来,还是接着读?他需要抉择。他认为,停下来,会给学生、家长、国民、世界发出内心恐慌、不能镇定的信息,所以他接着把书读完,才出去面对灾难、去踢敌人屁股。他在小学读书的镜头后来成为迈克尔•莫尔等人批评的把柄。可是,当了解了这种选择的动机后,我们会觉得这类攻击并不公平。

  有时候决策还可能牵涉灾难性后果,比如要不要击落一架来自他国、有恐怖袭击嫌疑的外国客机。这种决策预备时间仓促,后果严重,比如会引发外交的危机,且常常缺乏决策所需的所有事实依据。他常用的一个词是“战争的迷雾”(fog of war),亦即决策时信息的残缺不全。死鸟谁不会打?一只活鸟在飞,怎么瞄准,何时开枪,才能考验出猎人的水平。我上大一的时候参加学校军训,教官教我们打靶,说瞄准到了七八成,要果断扣扳机。9•11是珍珠港事件后美遭受的最大袭击。危急关头,有个牛仔式总统当政,未尝不是幸事。他有足够的果断,做出一些他人不易做出的决定,比如让飞机停飞。这种时候,如果领导者当断不断,会有更大恐慌。

  这本书不像自我辩解,不过作为读者来说,也能看出重要决策背后,布什的一些难处。恐怖袭击发生后,来自正式、非正式渠道的消息满天飞。白宫收到了无数恐怖警报,一时间草木皆兵。不久,布什去上海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其间切尼打电话来,说有人邮寄了粉末到白宫,可能大家都感染了,都中毒了。工作人员弄了只实验用的小白鼠,让其接触毒粉,看小白鼠过一段时间后是四脚朝天,还是到处跑,要是四脚朝天,“我们就死翘翘了。”(We are goners.) 小布什用这种浅近的英文说。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总统和身边要员,居然要看着小白鼠会不会四脚朝天,来了解自己会不会死。

  不过这也正是很多决策的难处。回忆录里能看出,总统不是一按按钮,一批人就会出现,将他所需所有情报,清清楚楚报告给他。美国是世界上技术最领先的国家,但可笑的是,发生9•11时,空军一号的电视信号都忽有忽无。布什的好多消息,居然来自报纸。其他一些时候,对于他所作所为的反馈,他是从《华盛顿邮报》之类媒体上看到的。从这里我们也能了解为什么他非常气愤情报部门的各自为政。他后来将有关部门关停并转,成立了国土安全部,以便有机会获得比较统一的信息。

  平民姿态

  书中第二个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小布什的教育。小布什有个很大的优点(也可以说是缺点),是比较直率、不装腔作势。他不喜欢那些书呆子,他的说法是他们“booksmart, sidewalk stupid.”他自己其实一直博览群书,可能比你我看的书都多多了,他的书单里甚至包括加缪的《局外人》。那么为什么他会给人不学无术的印象?是真的不学无术,还是政治圈子内冠冕堂皇的辞令,脱离了老百姓话语的常态?

  在论述干细胞研究的章节里,小布什说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用浅显的英语(plain English)说出来,八成有问题。浅近英文,是他对于周围人做汇报的一个要求,其实也应该是我们对于各自的要求。大道至简,一些用学术、官僚、管理术语包装起来的言论,背后往往有诈,或是空洞无物。高峰入云的思想,往往是以清流见底的文字呈现出来。

  小布什不怎么介意人们说他没文化,甚至以此开玩笑。他说第一次去耶鲁大学,是孩提的时候,去参加他爸爸老布什的毕业典礼。典礼上他睡着了,“这是我第一次在耶鲁的讲座上睡着。”他刚离开德克萨斯,去上安德沃(Andover)寄宿高中时, 发觉周围学生都很厉害。有次写作文, 写到妹妹夭折,自己泪流满面,本来写的是:“Tears were flowing down mycheeks.”为了不显出自己是德克萨斯老土,他找到同义词辞典,把眼泪换成了华丽辞藻“Lacerate”。作文老师看到,给他判了零分。他想到这里毕竟不是德克萨斯小镇,自己落伍了,于是开始挑灯夜战,学得十分刻苦。他的历史老师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对于历史充满了激情,讲到动情处,会抄起拐杖,在黑板上敲打。这位历史老师成了小布什最崇拜的老师,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专业选择。

  回忆录里说他上寄宿高中是出于家族传统(by tradition),上耶鲁是出于期望(byexpectation),读哈佛商学院却是他自己的选择( b yc h o i c e )。从耶鲁到哈佛这一路下来,他接受的是精英教育,可是从政的时候,他选择了平民的姿态。有人说他是笨,不过有可能他并不是真笨,而是装笨。出书的事情,他自嘲说大家以为他看书都不会,居然也能出书,他自己都吃惊。

  人事得失

  回忆录第三大看点是人物。小布什是一个颇会搞人际关系的人,喜欢琢磨人、分析人,对人爱憎分明。他说戈尔过于严肃、乏味、放不开,好像一辈子都在预备着竞选总统。他在书中专门辟出了一章,谈他的人事安排。由于看过父亲当总统,他知道父亲身边人对于行政的影响之大,所以他选人,选的是和自己处得来,又能执行自己意愿的人。从后来的结果看,他的用人犯了不少错,他也没有遮掩这点。书中有非常坦诚的反省。

  回忆录也能让人看出他用人的思路“很布什”——比较冲动和执拗——选赖斯当国务卿,是因当初赖斯在他家牧场小道上散步,跟他和劳拉说起巴尔干局势和历史时如数家珍,让他深为钦佩,后来当政后,他没怎么多想,就选赖斯挑起外交大梁;选切尼,应该说有所失误。

  可是看了此书后,我发觉把切尼算作野心家,也有失公允。小布什选副总统时,一开始就想到了切尼,切尼拒绝了,说他在达拉斯过得很安逸,不想去华盛顿干。作为老布什的旧部,他同意帮小布什选副总统。小布什于是让他做副总统挑选委员会的负责人。此间切尼工作做得十分缜密,让小布什十分欣赏,于是再次请切尼出马,切尼又推脱说心脏不好,再次推辞。他和其他智囊还表示,他和小布什同样来自德克萨斯,同一选区,无助于拉选票。小布什觉得,除了工作上的配合外,副总统要在总统不测的时候出任总统。切尼做事应该具有这方面的潜力。因此,他三顾茅庐,把切尼请了出来。他们的搭配,比较同质化,是德克萨斯两哥们儿阵容,不便于争取不同选民和选区,结果却选胜了。

  书中还描写到了他和很多国际政要的交往。小布什搞关系很有一套。有次沙特王子来访,因为中东政策,和小布什闹得很不愉快,日程还未结束,就决定提前离开布什的牧场。小布什为了挽回关系,说你走之前能不能让我带你开车在牧场兜兜风?其实小布什已经做过准备功课,知道沙特王子喜欢农业,另外也是很虔诚的穆斯林。王子答应逛他的牧场路上,小布什跟他谈起了信仰问题,对方一言不发。布什于是接着往前开,带他参观牧场。

  突然间,在路边看到一只鸟。沙特王子问:那是什么?布什说:野火鸡。他又开始拉家常,说火鸡差点成为美国国鸟。沙特王子说,这是真主给我的吉兆,今天是我幸运的日子。小布什说他一直没搞明白这火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沙特王子对火鸡这么情有独钟,只是“以前我没见过这只火鸡,后来也没见过。” 沙特王子回国前专程去休斯顿,拜访小布什父母,说牧场之行让他如何感动,简直是“Lacerates were flowing down his cheeks.”从此之后,他说他和沙特王子(后来的沙特国王)关系非常紧密。

  读一本回忆录的趣味正在这里,外在的故事我们都已经从报章和电视上看过了。但这些细节,这些“其然”背后的“所以然”,只有这些亲历者才能告知。这本回忆录,据说是布什先生自己所写,而非影子写手的代笔,写得还挺有趣,通俗易懂,纯属他跟幕僚所要求“plain English”。

  已刊于《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月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题: 《Decision Points》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0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广金表白墙 第十季25期 |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糊涂!(写的真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