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站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7-15 09:45: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4

《绿皮车站》是一本由齐栋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39.90,页数: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绿皮车站》精选点评:●火车是一座移动的房子,可以静静地欣赏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绿皮车站》与其说介绍了3

绿皮车站读后感摘抄

  《绿皮车站》是一本由齐栋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90,页数: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皮车站》精选点评:

  ●火车是一座移动的房子,可以静静地欣赏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 《绿皮车站》与其说介绍了30个特色的小车站,不如说记录了30个火车路线。受日本和台湾省的影响,大陆地区也有很多铁道爱好者,虽然小众了些,但乘坐火车也的确是一种减压的方式。除了感受旅途的惬意外,跟着火车所到达的那个目的地也会给人惊喜,书中的那些“绿皮车站”就是。那些已经半废弃的小站或是被列为文保单位的民国火车站总有独特的风景,书中提到的阿尔山站让人眼前一亮,太美了!

  ●不错,每个车站的tips很赞。更倾向于从小站历史,故事,过渡至感悟。有些一上来就感悟的片段,读者没有情感带入,很奇怪。中国的铁道文化需要慢慢培养。20190402翻阅期望可以找一段让我动心前往的,可是没有图片让我心动,这是否也是一个较弱的方面呢?

  ●一天看完了,看的像日记。

  ●探访、挖掘八达岭下几十个各具风格、被弃用或很少使用的火车站,描写其历史传说、人文故事、环境景点。适合怀旧的书~

  ●看完就想坐火车旅行!

  ●拿热情写书的人真不多了 似乎是写三十四个车站 可背后是中国大地上随着绿皮车逐渐兴盛又日渐衰落的故事 感谢作者跑了这么多地方 把这些故事记下来分享给我们

  ●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邊緣遼闊的大中國,美上心頭。

  ●喜欢铁道,喜欢作者的文笔。

  ●酒神出新书了,讲完列车是车站,接下来会写什么呢?

  ●非常好看非常温情

  《绿皮车站》读后感(一):终于看到大陆铁道迷的努力!记录绿皮火车历史的民间资料。

  一直看到台湾,日本的铁道迷自己旅行,拍照,出攻略书。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大陆的铁道迷出书了。

  大陆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个时期各个风格的车站、各种机型的机车数之不尽可以出一套系列作品。

  车站及附近的照片拍的很漂亮;文末的贴士更是让入门铁道迷少走弯路。不过要是能像台湾的 11元的铁道旅行那样有手绘的车站周围地图就更好了。

  我相信这是个很好的开始,大陆的铁道迷会有更响亮的声音,更漂亮的照片。向世界的铁道迷介绍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

  《绿皮车站》读后感(二):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与站台、铁路有所羁绊

  

周末跟着这本书做了一场臆想中的绿皮火车之旅,途径一个个有趣又美丽的车站。

周末去了上海的铁路博物馆,之前老爸一直极力推荐,在看这本书之前却找不到一个契机去到那里。

并非铁道迷,但这周的阅读和博物馆经历,却联想起了火车、铁路曾经照进我的生活的时刻。

小时候妈妈带着我回她的家乡去看外婆,会乘坐火车从上海到宁波,她记得我以前的爱好,特别喜欢在火车上吃泡面,于我仿佛是一种乘坐火车的仪式感,火车上的泡面香味总是格外让我羡慕。

在更年幼的时候,看地图上错综复杂的线条,有一条条黑白相间的线路会让我着迷,铁路线的标记在地图上也总是令人关注,今天突然有种将走过的路和地图上的和黑白线条真的有所关联的恍然大悟。

今天老爸跟我讲起,他和上海北站(今铁路博物馆)相关联的片段。上学的时候,每年两次,他要乘坐绿皮火车,往返于上海和长沙,寒假和暑假,因为爷爷奶奶在长沙工作,而他在上海读书和他的外婆一起生活,出发的车站正是北站。我想象不到初高中生年纪的他,怀着怎样的心情一次次坐上去长沙的绿皮车,又怎样的心情坐上回程的车到达北站,路上要经过2天2夜。我能与之类比去体会的经历,只有坐上留学的飞机,途径17个小时的旅途。不管怎样,我想北站在他的生活和对往昔的回忆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还有说起,第一次带着刚出生的我,和老爸一起去宁波,也是从北站出发,绿皮火车,12个小时的旅途。今天我站在铁路博物馆的小广场,原来的月台,在被截断的样本铁轨和蒸汽火车头原型前,很俗套的用手机拍了一张照。

所以我说,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和铁路和站台有所关联。

也感谢这本书,让我收获了不少关于铁路、火车的知识,以及途径那些留有各国风格的站台、隐秘小城的风光和故事。

知道了车站的等级之分、轨道的类型、可爱的小火车、特别酷的铁路轮渡(在铁路博物馆看到了操作示意,期待哪天有机会亲自体会)。

对宝成铁路的艰险,对西伯利亚铁路壮阔留下了期待。

记录下了一些未来想去亲自探寻的小站:阿尔山(最美车站)、南京六合矿山公园站(近期可实现)、关村坝站(观音山)、草坝站(可爱的小火车印象深刻)、海安南(路的尽头、海的入口)、青石崖站(秦岭之巅)。

  《绿皮车站》读后感(三):铁道小站的另一种表情

  美国的铁道迷们会羡慕中国如此繁密的铁道网络,串起的一座座铁道小站有着陌生疏离的美感,它们绽放在生活之外,吸引着庸碌的人们踮脚眺望。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音、冰冷蜿蜒的铁轨、长长的日夜不停前行的车厢,带着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它们运输或面无表情、或各怀心事的人们,将他们从一个个站台带走,或者留下。那些沿着铁轨蔓延的远方,也许不代表新的希望,但是一定代表某种目的。这么多站台,不知道一天中有多少故事上演。

  鲜有人留意这些小站,它们表面沉默,吸纳着人们轻重缓急的脚步声、急促悠长的呼吸声、高声细语的交谈声。有人在人群里冲撞,有人抱紧了行囊,有人张皇四顾,有人歪在长椅上打起了呼噜。平凡的人们迈出的平凡的脚步,在这里留下一个虚浮的痕迹。在检票口,人们亮出车票,得以通行,将小站留在身后,身后又是绵延不绝的、前仆后继的新的人流。

  当然也有人迹罕至的小站,安静得能听见远处的鸟鸣。它们或者已经完成了历史的职责,毕竟时间流逝,今日的一切都大有不同,新的城市在拔地而起,旧的线路可能被废弃,它们由日夜不停息的服务者变成了静静矗立的悠闲的景物。感谢人们的遗忘,感谢它们的偏僻,还能保有完整的身躯,供铁道迷们前来探望。——就如东北的森林小铁路,完成了建设的重任,来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今天,小火车们发现它们承载的面孔熟悉的工人已经变成了满脸好奇的游客。小火车们憋住了笑,接受游客们喜爱的目光,继续漫不经心地在山林间咣当咣当。

  当然也有连接着美丽风景的小站,周围环绕着大自然的杰作。在人们有心情欣赏这些美景之前的年代,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用铁路勾连起山里和山外的世界,打通封闭的乡村和阔大的外面世界之间的通路。铁道承担起这一重任,并在山腰或者山脚,选了一处合适的地方,建起一座小站,供人们等待,供人们回来。然后它们终于到了今天,到了前来观光体验曾经的游客和拖着行李准备走出去的本地老乡一样多的今天。——就如西北的一些铁路,陌生的面孔赞叹着四周的景色,手里的相机几乎一刻不停地咔嚓咔嚓,专心候车的老乡已经见怪不怪,眼神虚空,静等着火车进站的广播通知。

  当然也有在铁道史、甚至中国现当代史上值得书写的铁道小站,时代变幻,当年叱咤风云,扼守咽喉之地,到了今天,昔日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离此不远处,即有高大崭新的高铁呼啸而来、飞驰而去,它们也自知,自己的吞吐量已无法满足这个奔波的时代,也落得个清净吧,胸前被订上“文物保护”之类的铭牌,告诉年轻的一代,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只有来追忆当年的铁道文化爱好者们,在红砖黄瓦间,觅得慷慨悲歌、戎马号角、缠绕于血肉之中无法摆脱的耻辱与荣耀。

  ——比如华北的一些铁路,谁也无法抹杀在民族史册上的地位,它们见证了一个时代,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的种种。

  当然也有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铁道小站,创业史艰辛而伟大,值得人们书写与铭记。先锋们的奋不顾身令我们觉得惭愧,当然更多的是肃然起敬。当人们远行至此,会惊奇于为何自己对此所知如此之少,只有还忠守于此的铁道小站,如同纪念的丰碑,定格在历史的纵横脉络中。——比如西南的一些铁路,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在陡峭壮观中前行,让每一位或经过此处、或专程来此瞻仰的人们惊叹人类的伟大,又感慨自身的渺小。

  比起欧洲和日本那样铁道文化发达的民族,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还不习惯用审美的眼光打量。还好,有江湖人称“巴伐利亚酒神”的齐栋这样的铁道文化爱好者,怀着朝圣的心,不惜祭出长达三年的时间,用脚步探索大江南北,眼光和镜头探向那些少为人知的美,用文字和照片记载下来,再毫不吝啬地分享给我们,让我们也如临其境,从海南到内蒙古,从黑龙江到贵州,三十四个铁道小站,远超于三十四个的惊喜,令我们感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仍然有还未探寻到的、值得朝拜的美,在山川中,在林海里,人们来或不来,它都在那里,如同一首首等待弹奏的工业时代的民谣。

  《绿皮车站》读后感(四):最温柔的力量

  热爱自然和旅行的人的眼睛和触觉都超乎常人,他们善于看到少有人发现的美。被生活禁锢在原地的我们羡慕他们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奔走,他们替代我们去体验自由、辽阔、山山水水。他们穿着皮质坚硬的鞋子,踩在反射出耀眼太阳光的铁轨上,他们的背影坚定而又一往无前,他们注定属于更丰富和精彩的生活。感谢他们细致地记录下来自己的行走历程,并分享给我们,让我们也感受那温柔的力量,体会到旅行的意义,最重要的,通过他们,我们轻易地看到了美。翻开这本书,就像是能暂时逃离庸俗琐碎的日常生活,呼吸到远方清澈的空气。

  作为一名铁道文化爱好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作者的脚步走遍了大江南北。我国本就是一个铁道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一点令不少国际友人羡慕——虽然我们的铁道文化也许远远不如他们那般成熟。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地域之间的沟通,铁道起到的作用都超乎想象。加上我们拥有的复杂多样的地貌,让为了适应这样的地貌所构建的铁道除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实用价值,也呈现了审美上的多样性,而那些打着历史烙印的铁道小站,更是让我们从一处小站看到了某种生命的延续。这不仅仅是一本倡导小清新和小文艺的图书,当作者扛着相机,贪婪地拍下一处又一处优美动人的小站风景时,它带给我们的有比美更动人的东西,那是历史脉搏的跳动。

  我们使用它们,所以忽视它们。我们要利用它们去某个目的地,所以轻易地忘记经行之处有怎样的风景,我们曾在这里停留,然后又匆忙离去。而那些为我们付出过或者还正在付出的小站,那些被高铁或者更高大威猛的车站取代的铁道小站,那些绿皮车经行的车站,是行将被磨灭的旧时光。

  在时速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今天,在缺乏耐心的人群里,在焦躁不安的脚步声中,追火车的人想以最慢的速度接近这个世界,绿皮火车洋溢着工业化的原始的力量,坐在车厢里面的每一张脸庞都是一个故事,在车站候车的人们眼神意义复杂,坐上一列火车,就能穿过大河,越过高山,经过森林与湖泊,被带往辽阔的充满希冀的远方。

  火车进站时嘹亮的鸣笛声蕴含着某种冷漠而又意味深长的意义,那种意义懂得的人一听便知,不懂的人永远不懂。以铁道小站为背景,来来往往的身影如同一部意义指代不明的默片,它不言不语,却耐人寻味。从一处小站到另外一处,简直就像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你无法一寸寸地计算是怎样到了这里,也很难清晰地回忆出出发那一刻的情景,这一切都像是时间的梦境,充满了谜语一样的诱惑。来处和去处都被裱上了抽象的意义。

  从许多年以前人类从非洲奔向地球各处开始,“远方”就都是深入骨髓的执念。那是对未来的追寻,对不可知的期待。生命的拓荒和铺展从此开始,时间因此有了长度。

  顾城在给谢烨的情书里写道:我们在火车上相识,你妈妈会说我是坏人吗?那一节充满了阳刚之气的钢铁魔盒,装载了太多细碎的情绪,凭借一方小小的车票,人们钻进去,解开一个个梦境一般的谜团,再走出来——眼前的世界已经不同。

  人类充满着多么细腻的情感,人们又多么无情和善变。也许到了我们年老的时候,这些绿皮车站早已经进了博物馆,所以现在才要抓紧时间体验一遍,看它们沉默的下面有怎样的情感,看处于河边或者山巅的它们有如何的不同。绿皮小站周边,往往是未经雕琢的风景,它们和车厢里呈现出最本真色彩的人们一起,构建出足以冲撞灵魂的人生经验。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这个高智商的geek最钟爱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作者乘坐着已经不时髦的绿皮火车,探访的绿皮车站遍及大江南北,他将它们一一发掘,让它们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詹天佑的青龙桥车站,到鸭绿江畔的集安站;从俄罗斯风格的绥芬河站,到森林铁道王国的兴隆镇站;从大海入口的徐闻站,到秦岭之巅的青石崖站;从冰山秘境中的镜铁山站,到拥有日耳曼血统的静海站……一页页翻看的过程中,让我们感慨时光的力量,让我们欣慰它们还在那里,让我们感到作者的一一拜访,得以在纸上跟随他的脚步来一次终身难忘的旅行。

  《绿皮车站》读后感(五):为什么要写小站

  三年前,我在35段绿皮火车上慢游时光。三年后,我流连于一座座火车小站,开启了一趟又一趟新奇有趣的铁道旅行。

  这些小站,多半毫不起眼,无人问津。除了普通的当地乡亲和车站工作人员,鲜有旅行者的夺目身影。它们背后站着的,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彻夜不眠的霓虹,而是破旧不堪的小县城,或者黑灯瞎火的乡村。

  从旅行网站上预订好酒店,在手机地图上精确锁定坐标,甚至对未来两天包车师傅的姓名性别年龄星座了如指掌……如果你早已习惯了这种高度“模式化”的旅行方式,那么你很可能将面临一系列的“人在囧途”。你赫然发现,在这些前不着村又不着店的小站面前,包里的LP早已变成了废纸一堆,搜索附近酒店显示“没有信息登记”。倒是智能手机还能勉为其难地派上一点用处——只要电力充沛,它至少还能成为一支相当合格的手电筒。

  但如果克服了旅行中的惴惴不安,以及种种对未知的恐惧,也许你也会和我一样爱上这种旅行方式。铁道小站,自然拥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无穷魅力,才能吸引我一次次踏上行程。哪怕山高水长,路途迢迢。对小站的执念,都变成了一往无前的行动力——既然选择了小站,便只顾风雨兼程。

  毫无疑问,这样的旅行方式,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毫无疑问,这样的旅行方式,又会遭到无数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误解。当然,这些误解在我看来,绝大多数都是出于一种善意的关怀。据我的不完全统计,旅行过程中被人民群众提问最多的三个“善意关怀”分别为:

  “你一个人出来玩吗?”

  “我们这破地方有啥好玩的?”“这破东西有啥好拍的?”(由于这俩问题比较相似,合并成一个问题)

  “你要去XX火车站?那里早就不通火车啦!”

  作为旅行者,这样的关怀让人感到片刻温馨之后,又会迅速陷入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这些行色匆匆的陌生人,和我们在短暂的旅途中萍水相逢,这既是缘分,又是遗憾。显然,无法有充足的时间说明真相,更何况所谓的真相也许并非是一种最佳答案。而善意的谎言则又依托于强大的聊天技巧,所以对于很多并不擅长与陌生人交流的人来说,有时候一趟不按常理出牌的旅行,的确需要承受太多料想不到的精神压力。

  那对我来说,为什么要去探寻一座座毫不起眼的小站?又为什么会创作一本以小站为题材的书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寻找小站的旅程,和在一段段绿皮火车上的游历,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由于目前长距离的“跨局”绿皮火车不断消亡,在还活着的为数不多绿皮车中,绝大多数都为短距离的慢车。铁道迷给了它们一个诙谐有趣的称谓:站站乐。顾名思义,几乎每个沿途经过的小站,都要停上那么一会儿。绿皮车乘多了,自然也会和小站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成为旅途之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所以,这本关于小站的书籍,您也可以视为绿皮火车慢游的续作。绿皮火车和铁道小站,就像螺丝和螺母,环环相扣,无法割裂。从绿皮火车上下车,和那些背着箩筐的乡亲们一起,遁入一座大山脚下的小站。然后在不久之后,从这座连张车票也打不出来的小站出发,踏上唯一一趟绿皮火车,又一次奔向未知的远方。

  和那些人潮汹涌的大站相比,铁道小站才愈加显得珍贵和迷人。我们太容易淹没在大站的人山人海之中,就像这些小站又太容易淹没在无数座大站之中那样。如果说这些大站是高高在上、不可亵渎的一种存在,小站则是蔼然可亲、平易近人的。也许眷顾她的只有一对绿皮火车,以及几个朴实无华的当地人,但她仍旧张开双臂,热烈欢迎。而且,她的一些独特格调,甚至连不少大站都望尘莫及。也许她有一身异国血统,还曾经历经荣辱与沧桑……也许她的站台上开满鲜花,而不像一些大站上只有工作人员推着的流动食品车。

  从这个意义上看,铁道小站的确不该被人们忽视。一如她沉默不语的背后,仍埋藏着些许动人故事那般,需要被我们发掘,需要被我们珍惜。但这显然不是一件让人足够乐观的事情。比如有两座小站,她们本身便属于拥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物,但命运却未必殊途同归。拿百年京张铁路上的小站为例,青龙桥车站已经被重点保护,并能吸引一部分游客慕名而来。而同样血统的清华园车站,却是一片断瓦残垣。主体站房已经被卖盒饭的小商贩占用,让人不忍直视。

  如此看来,这些并不为人熟知的小站,显然需要有人为她们唱起赞歌。你看,小站虽然默默无闻,却仍旧傲然肃立,尽职恪守。她们来自山川与大地,身上永远带着泥土的芳香。也许,她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虽然没有人去倾听她们的想法,却也绝不自暴自弃,而是一样旺盛地生长。 这是所有平凡事物之中,所揭示出来有关生命的最大奥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众生平等,一切生命皆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一个人。不会有镁光灯打到头上,也不会有在话筒前向哪个国家宣战的机会。就像这些普普通通的铁道小站,在日复一日中迎来一列列飞速驶过的火车,准时又安全便已是最大的功劳。我们都是这般无人问津的草根,过着不会登上新闻的人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就此荒唐而无所事事。即便是一座荒凉的小站,也会有人发现她不为人知的美。一如平凡渺小的你,也总有一人懂得欣赏那般。快乐而无悔地过好每一天,人生的美妙之处不正在于此吗?

  写小站,便是写给所有草根的一首赞歌。写给这三十四座带给我太多快乐的小站,也写给无数座和我擦肩而过的小站,更是写给所有我认识的我不认识的每一个人。我始终坚信,在热爱生命的人面前,每个人都是强者。就像那些无人问津的小站那般,她们配得上这世间的一切赞美。

  这是一本旅行相关的书,但绝不仅仅只是一本旅行书。她除了展现出铁道小站及相关景点的迷人风采外,还试图与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风情等发生更多有意思的化学反应。也掺杂了不少个人感悟,以及对中国铁道文化发展的些许浅见。当然,碍于本人文笔和知识水准的局限,书中的错误、纰漏在所难免,也烦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世间只有一个通行的道理:惟有炽热而浓烈的爱,才能对这片土地上饱含深情,眼含泪水。我也笃信,这些任何旅游书里都不太会提及的地方,却不逊色于这个星球之上,任何一处值得称道的美景。

本文标题: 绿皮车站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0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湖滨案经典读后感有感《被时间遗忘的人》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