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哪里》是一本由[英]帕特里夏•圣约翰(PatriciaStJohn)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自由在哪里》精选点评:●自由是顺服“爱的命令”,是将自己献上,甘愿为奴。若
《自由在哪里》是一本由[英]帕特里夏•圣约翰(Patricia St John)著作,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在哪里》精选点评:
●自由是顺服“爱的命令”,是将自己献上,甘愿为奴。若没有爱,自由就是无边的旷野或荒凉的沙漠,寻找不到方向 自由,多美好的字眼。 如阿尼西母一样,我们渴望自由,在世界上兜兜转转寻找寻找……付上罪的代价,却发觉心灵的束缚越来越沉重。 原来自由,是在基督里。那些看似是约束的地方,是保守,是爱。 我也曾寻找,苦苦寻找 但是谢谢祢 祢先找到我,一开始就看到我 我是自由的 因为在祢里面 thanks ,YOU found me.
●如果不会到起初失败的地方去尽力改正,我们就不会有任何进步。
●“阿尼西母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对奴役的憎恨和对自由的渴望,不禁笑了笑。现在,我好不容易得到了自由,怎么又盼着成为奴隶,去服侍这个戴着沉重手铐、随时可能被皇帝处死的老囚犯?突然,阿尼西母明白了“自由”的真正意义:自由是顺服“爱的命令”,是将自己献上,甘愿为奴。若没有爱,自由就是无边的旷野或荒凉的沙漠,寻找不到方向。”
●轻松的小说,很美好
●“你可以来我家里,不是作为奴隶,而是作为基督里的弟兄,你现在真正自由了。”仿佛看完整本书都是为了这句话。其实真正的自由并不是身体上的自由,而是精神上的自由。以一种宽容而仁爱的态度来面对世界,解放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mark一下,等女儿长大了,我会推荐她读。
●自由在哪里 其中有一些内容,牵强的地方很多,让人觉得理由不够充分。如马可对于自己身世的描述、感觉阿尼西母这人爱自由、幼时的玩伴胜过对于保罗的感情。作者臆断的成分多些,当个故事看,相信事情的真相不会这么曲折但是真挚感人。
●自由是顺服“爱德命令”,是将自己献上,甘愿为奴。
●很喜欢,仿佛那些角色就在我面前,我兴奋地想到,有一天我会遇见保罗、阿尼西母、腓利门他们,心情就难以平静。
●也不是说我反对自由是对爱的顺服这样的观点。只是书里把信仰的事阐述得太绵绵羊了。就像信奉上帝不该仅仅为了宽恕自己的错误。
《自由在哪里》读后感(一):老婆说没有《我爱吕西安》感动人
但我觉得一样好看。
悲催的阿尼西母,逃亡之后,过的日子甚至不如做奴隶的时候,沦落到只能去做一名角斗士,比奴隶还不如。
我们有多少人,年少轻狂,以为自己凡事都能,不料,离开力量的源头,不但事情干不成。即使能干点事情出来,没有爱,又有何意义。
《自由在哪里》读后感(二):圣灵的感动?
读的时候,泪水时常抑制不住。
很遗憾Patricia已经过世了。
羡慕她和姐姐有过那么一段自驾去探索保罗脚踪的行程。当然,那次旅行,也是为了写这本书作调研。
我也要有这么一段旅行了。感谢神!
地中海,今年的仲夏,我又要来了!
《自由在哪里》读后感(三):自由在哪里?
不要随意删除我的评论,ok?
开始赚钱:http://t.cn/RLOTnzA
【一元赚】手机赚钱的APP!0投入、轻松月入过千!
①注册拆红包;
②每天签到领钱
③刷任务赚钱;
④邀请好友拆红包对半分,享7代好友10%提成!
1元提现支付宝(秒到),花50秒试试就知道结果!
点击开始赚钱:http://t.cn/RLOTnzA
《自由在哪里》读后感(四):帕特里夏·圣约翰的故事
帕特里夏·圣约翰(Patricia St.John) (1919-1993)是位极富吸引力的杰出作家。
她在暴风雨中出生于比斯开湾的远洋客轮上,不过幸而几天后轮船平安地停靠在了南安普敦的码头。那时,她的父亲执教于南美的圣经学校,要从那里返回英国。
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马尔文度过,与哥哥姐姐在美丽乡间的玩耍带给她无限自由和兴奋。她的第一本书——《丛林中的秘密》(Tanglewoods’ Secret)——就是根据那时的生活写成。
她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了海外基督徒事工机构工作一年,而其他家人则搬到瑞士。在这里,阿尔卑斯山村的生活,赋予了她灵感写下了第二本书《雪中的珍宝》(Treasures of the Snow)。
帕特里夏在少女时期就展现了非凡的写作天赋。她常用散文和诗歌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颂赞。
战争时期,她在伦敦做护士。频繁的空袭,使每个人都感到紧张和疲倦。帕特里夏也经历了人生的黑暗阶段,与她充满祝福的童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诗歌作品《为了什么》(To What Purpose)表达了她当时的紧张和压力。
战争开始后不久,她的哥哥法拉姆赶往摩洛哥,在那里宣教士服务的医院中做外科医生。他们兄妹二人感情很亲密,常常一起分享各自在工作中的经历感受,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服事别人。后来她决定加入哥哥从事的事业。在她的自传中,坐在哥哥摩托车后座上旅程的描写,也记录了她心灵的旅程。
她接下来的一本书——《光明之星》(Star of Light)——的大部分内容取材自摩洛哥北部山区的一座城市中。她在那里驻足四年,在自己的家中救护照顾生活贫苦的人,拜访周围村庄的人。后来因为当地官员不赞同她公开分享基督徒信仰,她被迫离开那里回摩洛哥北部城市丹吉尔,并在一间医院建立了附属的护士培训学校。
她在摩洛哥的将近30年中,不断用故事来教导、安慰人们的灵魂,也用充满爱心的服侍唤醒了很多人的心灵。她也仍然抽出时间,在自己安静的卧室中,面对着直布罗陀海峡壮丽的景色继续写作。
医院在1974年被政府关闭,她在当地停留了几年,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回到英国,和姐姐黑兹尔一起住在考文垂。她仍然吸引大批人来到她的家中,其中包括当地的孩子们,他们中很多人都有社会问题,大家被她的故事和幽默感所吸引。他们带给她灵感,写下了《鸡舍中的奥秘》(The Mystery of Pheasant Cottage)。
因为她的书被翻译成许多语言,拜访她的客人络绎不绝来自世界各地,都渴望要见见祝福过自己的故事作家。
她参与儿童慈善团体“全球护理”(Global Care),目前这家机构仍然在持续帮助全世界的儿童。
《自由在哪里》读后感(五):知结局 仍回味
原来,我是比较反对把圣经改写成圣经故事,或者小说,觉得这样的改编,让圣经失去了原貌,让读者——圣经的直接读者,心生懒惰,失去了理解思考想象圣经的空间。记得曾经有弟兄给我一本《浪子回头:一个归家的故事》,诚然,卢云神父从一幅伦勃朗的画展开思想,写了一本小书,初看之时,觉得也是有抗拒的心理,我是清教徒,看神父的著作,就有些别扭,这本书又是基于一幅画展开的,天主教对于这些有形的画之推崇,认为这是无形的世界在物质界的展现,然而,读完却发现,卢云直接通过这幅画的桥梁展开对浪子比喻的深思,读完以后,不禁也问自己,我是大儿子吗?我有没有往成为父的方向去发展呢?
读这本书《自由在哪里》完全是机缘巧合,首先是由于报佳音店庆的优惠,也没怎么看介绍,就把这本六折的书点进购物车了,买来以后我还没有把这本书排进日程,这几天整理书柜,原来的书架比较小,拍了个稍微大点的,可以把书摆整齐些,重新整理就要把这些书分分类,于是这许多没看过的书就要看一下简介,发现这居然是本小说。这段时间看的书比较沉闷,所以就随手抽出来调味。这就是神奇妙的安排,让我与这本书相遇,与作者相知。
出处读这本书,也是反感的。虽然说从序中看到作者沿着保罗的行程进行实地的考察,但是这场景也铺开的太远了,居然连阿尼西母小时候都写进去了,出现了一些圣经没有的人名地名,还有这么具体的环境描写,这太容易引人误解圣经,分不清书中哪些是依据圣经和自行创作的了。
然后是,进入开篇没几章就出现了基督教教义的对话,我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目的了,也太无聊了,这和圣诞节大段福音信息对白为主的小品差不多。
然而因着节奏简明轻快,作为调味剂,我还是继续读了下去。我是个很感性的人,读武侠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是那个一鸣惊人的主人公,读这个小说也是如此,渐渐的随着书中描写阿尼西母的心理变化和主人公环境的变化进入到小说当中去。当身边的人一个个产生变化的时候,我总觉得这时候阿尼西母该归信了,然而阿尼西母总是还在叛逆自我当中,一直到最后,做角斗士了,我想,这时候阿尼西母唯一活下来的希望就是获得木剑,当然,结局也是符合我的预期,即便如此,当我读到结局的时候,读到腓立门拿着羊皮卷在阿尼西母面前念(就是腓立门书)我身处阿尼西母的心境,不禁激动、感动的眼泪散出来。
我想,以后每当我读到腓立门书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关于阿尼西母的故事,即使这一切并不是全然的真实,但是它帮助我认识这本书更深。
读完全书,回过神来,在本书还有以下很棒的两点:1、本书中关于老底嘉、哥林多这些大都市的交通、经济描述都极为接近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从阿尼西母的眼中去看当时的世界,也是当时真实的世界,此书作为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保罗书信中几个城市的状况很有帮助。2、刚才的感受是看书一路过来的心情变化,然而这本书实在不是类似圣诞节大段福音独白的小品之流,全书通过阿尼西母的处境变化和追求自由的过程,叫我们回想,真正的自由在哪里,阿尼西母回到了当初做奴隶的地方,然而他得到了真自由。他一路寻来想要脱开奴隶的枷锁却没有挣脱。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