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鸿传(上下卷)》是一本由碎石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5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逝鸿传(上下卷)》精选点评:●和尚是和尚,武林是武林,只是二者相溶得生硬●虽然书中除了结尾以前的感情描述得有些让人难以接
《逝鸿传(上下卷)》是一本由碎石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5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逝鸿传(上下卷)》精选点评:
●和尚是和尚,武林是武林,只是二者相溶得生硬
●虽然书中除了结尾以前的感情描述得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剧情也有些拖沓,但毫无疑问,是本好书,好历史武侠。。
●很好就是了,都看哭了。以前看过杂志版,觉得很不错,全本故事情节更复杂,但还是喜欢杂志版不那么沉重的部分。
●又是半部好书…
●他最后也没有练成绝世武功。
●不如周天。涉及五胡乱华的小说不多,趁机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倒也不错
●没看完,不是喜欢的类型
●总得不错,就是结尾太仓促,没有交代圆满
●很多金庸的痕迹,开创性不大,但是老老实实写出来还挺好看的。五胡十六国的背景冷门又有潜力,女强男弱的搭配放在传统武侠语境里也挺新鲜。当然了最终让这些设定好看起来的决定因素还是作者的笔下功夫,这个叙事水平比我看的上一本网文好太多了,流畅但沉得住气,角色生动,立意也很“正路”,读得舒服。(小声说好久没萌过cp了这次“栽”了一回。小靳跟阿清的互动写得真的非常灵)但是!这布局也太明显的虎头蛇尾了,前面明显的铺垫大概展开了没十分之一就匆匆收尾,让整体性大打折扣,照这样还不如写中篇算了,分寸没拿捏好可惜了。
●为什么我完全读不下去……
《逝鸿传(上下卷)》读后感(一):逝鸿传
说的是须鸿和林晋的儿子,名字与本书的干系不是很大。但是不是为一本好说,借的图书馆的,每天看到半夜,前半本不错,但是没有见到小琪将多诺尔心经发扬官大,甚至都没有练成一战半式,道曾的武功也没有多显现,都是遗憾,感觉写的太短,再来两本最好不过
《逝鸿传(上下卷)》读后感(二):简评
我终于完成了有一天读完完整本的心愿
它是一本武侠小说 也是一部架设在历史上的武侠小说
喜欢白马寺的三个老和尚 特别是老黄
我也好喜欢小靳 这个少年那么痞懒 那么不羁 喜欢他满口脏话 这才是率真的人
读到过很多的小说作者冠冕堂皇的说一个作者不能够决定笔下人物的命运 只能尽力展现他们 当年福楼拜曾经为包法利夫人的必死命运痛哭不已
碎石是第一个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武侠作家
《逝鸿传(上下卷)》读后感(三):五胡乱华时期的悲痛
其实本书的着眼点是羯人,书中的冉闵简直就是“独夫”而已。殊不知在五胡乱华时期,冉闵是中华民族绝无仅有的大英雄,但因为他的“杀胡令”和那时史实资料的流失,我们对他宣传的太少太少。
晋国南渡把千千万万的“两脚羊”送给了胡人,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90%,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十室九空“。只有冉闵这个“反骨仔”重新竖起了“汉族”的旗帜,他没有尊王,没有依靠任何势力,就连”武悼天王“这个称号也是鲜卑慕容封的。冉闵杀光了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基本将羯族与匈奴灭族。
这就是民族仇恨,先动手的羯族几乎被灭族,后报仇的北方汉人十室九空。
宋明清已经写烂了,碎石的这部小说填补了很多人对一段历史的空白,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家挺身而出,来写这最不好写的历史吧。
《逝鸿传(上下卷)》读后感(四):逝鸿传
《逝鸿传》上下,碎石著,新世界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
虽然对大陆新武侠关注很多,但真正读完的长篇并不多,也许只有小椴的杯雪、燕垒生的天行健等寥寥几部,而且大多于网上读之。因此,按书里意图表达的,能约略完整读下约60万字的实体书只能说是因缘了。世间万法果然皆是因缘。
两个主角除了开始有交集外,便是杂志版约结束处交集了一下。加之,写两人的文笔不甚相同,看了半本便有些怀疑这书是两人写的,写阿清的一人、写小靳的一人。而且,前弱后强,看到后面觉得前面有些大可省略着写。而杂志版自二十五章以后最精彩的部分未收录实是不妥。
于大陆新武侠中,不算得出色之作,但总体尚可。虽然欲表达的金刚经与十六国背景和故事结合得并不算太好,但也算难得了。至少让那段中国历史上最乱的年代在读者面前较清晰地闪了一下。其实,一直遗憾于没有作者以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为背景写出一部宏大作品,因为那是可与三国比肩的时代,但却无可与三国演义比肩的作品。
记得木剑客在最近一篇文章中说,大陆新武侠从整体上已经可与民国武侠和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武侠媲美,但尚未产生金古一流的宗师。然!
《逝鸿传(上下卷)》读后感(五):念念不忘,必有幻想
最初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在2005年,当时它还叫作《逝鸿传说》,刊在今古传奇武侠版,只有十几万字的样子,如今这本书大概40万字。
那时我在山东读高中,高考在即的一个晚自习,周围的同学都在默默地做习题做考卷,我窝在座位上读这本书,时刻提防着班主任从后门溜进来。后来很多年我都在回忆那晚我读完这本书时的体验——我不记得了故事、忘记了人物,只记得剧情的巧妙推动,在险象环生的背景下,全书以一场充满智慧的佛理探讨完结。那段辩经我反复读了很多遍,好像其中有着宇宙最大的智慧。
作为那个阶段全班男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刊物,那本书在我读完之后,很快辗转多人最终不知去向,而我也继续投入到山东这个奇怪省份的奇葩高考大潮中去。后来这几年我时常想起这本书,想起那段辩经,我甚至已经不记得他们到底辩了什么内容,只记得书中有着巧妙的机锋无上的智慧,最终这本书的人物、情节、语言在我的记忆中都消失了,只剩下四个大字——“佛家智慧”,好像那整本书,都是对佛理的阐释。
前两天终于想起来,就把这书找出来好好读了一遍,才发现辩经不过是两三页的内容,而其中的智慧,在我今天看来是如此的普通。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幻想”,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