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言西语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6-16 08:32: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东言西语》是一本由郑子宁著作,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东言西语》精选点评:●原来如今台湾娘娘腔是有缘由的,国民党高官江浙话的软糯+本土闽南语的语气词丰富+女性高音在语言传播的优势,归

东言西语的读后感大全

  《东言西语》是一本由郑子宁著作,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言西语》精选点评:

  ●原来如今台湾娘娘腔是有缘由的,国民党高官江浙话的软糯+本土闽南语的语气词丰富+女性高音在语言传播的优势,归根结底还是人们把口音当成了进入社会上层的必备元素,这造就了口音的进化。这么看来无论是如今的普通话、粤语等,都已经和过去中国语言差别巨大,没有所谓的正宗。

  ●像读大象公会那样的科普文

  ●文章好读好看,不仅仅是语言学科普,更有民俗与风土的文章。经过责编乙的润色改掉了责编甲留下的各种各样绕舌的长句子。封面的有趣之处只有买一本才能知道。还有就是终于有一本书将亚文化记录下来。

  ●每个章节都是从我们熟悉的热点切入,联系过去的文化背景,正本清源,推溯漫谈,穿插很多方言梗和历史小故事,不仅可以发现有趣的语言演变,对于各地区的移民变迁、文化融合也能反映出一些片影。这么学术的题材,化繁为简,一点也不枯燥,边读边笑,太有意思啦。掌握了大量“地图炮”第一手黑料,当个段子手都够用了,嘿嘿。封面设计很有创意。

  ●下期天书(已录好)跟双总谈他的新书!

  ●颇有趣味的语言学书籍,但是部分章节编排实在是没什么逻辑。

  ●原来西南官话接近明朝的南京话,在油管上翻了几个拟读来听,也不知道是谁学了谁。

  ●一本逐渐歪楼的网文合集……

  ●作者这是知识都学杂了,另外曼联球迷肯定不会喜欢这本书……

  ●很有趣哎!可惜绝版了没法收一本

  《东言西语》读后感(一):东言西语

  全球化浪潮下,今天语言消失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所有民族,都有无尽的记忆与传统因之渐渐被我们忘却。语言就如生物基因一样,储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但却长期被人目作“绝学”。这本书化所谓“绝学”为人人可懂、妙趣横生的故事,引领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另一个更本真的世界。 ——历史语言学家 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教授 潘悟云 人人都会说话,所以关于语言文字,人人都喜欢说上两句,可惜即使是专家,也很少能把自己的专门以外的常识说清楚。郑子宁费心搜罗来了各方面“专家的常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靠的谈资。 ——汉藏语学者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员 龚勋 当今中国流传着诸多关于古代汉语与汉语方言的说法,比如粤语更接近古代汉语、普通话其实是满语蒙古语的产物并非汉语之类的,言之凿凿,流毒甚广。虽然有人拨乱反正,无奈声音太小,效果不大。郑子宁这本书以轻松的语调清楚揭露了这些说法的错误(基于其上的一系列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向读者展示了真正的语言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如何引人入胜、激动人心。但凡对语言感兴趣,不管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懂多种语言/方言的老江湖,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伊朗学学者 哈佛大学伊朗学博士 张湛

  《东言西语》读后感(二):在语言趣事中了解历史—— 在语言趣事中了解历史

  古诗词是讲究平仄押韵的,可在日常阅读时,常常会发现有些诗句,读起来并不押韵。比如: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中得“斜”字;诗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里的“哀”“回”“来”“台”“杯”;如果再看先秦两汉的诗词,如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末句“海”“峙”“茂”“起”“里”“志”,更看不到押韵的痕迹。而《诗经》篇目,能够押韵的诗句更为少见。究其原因,是古汉语在历史变迁中由于发生音变的现象。而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作者郑子宁在《东言西语》这本书里,从语言学、音韵学的角度用浅显生动的文字进行科普介绍。

  郑子宁是一个语言学的爱好者,曾在一席演讲中,介绍过他所了解的语言方面的知识,曾在网上流传的上古汉语配音版的《封神榜》,就是他和团队创作的视频。而《东言西语》就是他书写和语言学相关文章的合集。

  他从大众熟知的“蓝瘦香菇”这类热点新闻切入,追根溯源进行解读;也对经常在网络上流传的如“温州话曾作为军事密码使用”、“粤语一票之差落选国语”等一些以讹传讹的谬误,进行了辟谣和指正。很多有趣的观点,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在作者的笔下,语言学如同另辟蹊径的小径,可以绕过一些历史疑团,找到正确的答案。

  通过郑子宁的文章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语言学、音韵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同语言相关其他知识的涉猎。因为这本书所写的内容和自己大学专业相关,因此散落在书中的知识点,看起来很是有趣。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东》书中“为什么南方多江、北方多河”这一篇,作者通过检索多种史料,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解读早期汉藏语系群体和南亚语系群体之间的交流,指出“江”这个非汉语的外来词,最终如何纳入汉语体系的过程。

  书中介绍的“借词”观点,在历史学胡鸿博士《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一书中也有相关涉及,后文更进一步阐述了东北地区以“江”命名大河的历史渊源。对比一读,更加深了印象。

  一个普通字音,竟然能够串联起了中国的古代史。书中每篇关于语言的文章,都包含着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为什么相声里的白要念成“bo”、为什么天津和北京距离那么近,可语言却和南方更相近,类似例子还有很多。而我们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推导出自己生活圈子里的一些故事。说文不仅是解字,也是解读历史。

  当然,对比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随笔集《胭脂与焉支》,这本《东言西语》收录作者公众号文章内容稍显散乱,许多语言学的例子在多篇文章中重复使用,缺乏新鲜感,有笔力不逮的感觉。若是今后能够修订,编排的更有系统,相信书的品质应该能上一个台阶。

  语言,是日常传递信息的载体,也是一把打开历史密码的钥匙,通过语言中保留的蛛丝马迹,能够解码过去,告诉我们曾经来时的路。而这些内容也可以打开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谈资,丰富交流的内涵。

  《东言西语》读后感(三):一个“小白”阅读体验

  一周前给《东言西语》点赞,书中讨论的话题近几年很热,作者的语言也非常有趣,个人认为这算是比较不错的语言知识科普书籍。但最近整理的时候发现了一些bug: 1. 常州?常熟?校对工作似乎不太到位。 大部分吴语区的人晓得常熟话的发音相对特殊,虽不影响地区间的正常交流,可常州话与翘舌明显的常熟话还是有些差别的。 2.滦平是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之一,滦平话似乎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这点作者也说到了,但是全篇论述逻辑太混乱。标题里滦平话与普通话北京话的关系,在文中占比不到1/4,“标题党”的既视感。且已有学者做过调查,滦平话中有文读白读的差异,还存在许多不规律的自由变读现象,与普通话仍有区别。北京人要说好普通话应当练习滦平乡音,这点不敢认同。 3.吟诵最初是记忆诗文经典的方式,而如今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传承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叶嘉莹先生的吟诵,赵元任先生常州话吟诵,已不是辅助记忆的手段了,是艺术。 后面作者隐晦地批评了当前的吟诵乱象,可多次将吟诵与bilibili的鬼畜联系以讽刺某些“国学大师”,未免有点故作“油滑”。 况且文章标题为“古诗怎么读才科学”,文中却并未具体提怎么个科学法。 4.文风其实更适合公众号,书里也缺少许多必要的注释,不够严谨。有些话题还在争议中,咱不能说得太绝对了。 虽然有些bug,但这本书还是给我酱紫的小白开了开眼。既然在此处发现了问题,那么就继续探索吧。

  《东言西语》读后感(四):调调~~~~

  今年出版时《南腔北调》换了名字,老实说我更喜欢第一版的名字,听着有乡土味儿。书的副标题起得特别好——“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

  中国地大物博,由于幅员辽阔,生养出的不同民族都操着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后来中国统一,语言才勉强往一起靠拢,但是方言依然存在,这就为语言学家了解中国语言的历史提供了最好的研究对象。

  我对声韵没什么了解,小学学的那些拼音早就忘到脑后了,只依稀记得一句“ü遇到 j,q,x,两点坐飞机。”拼音是建国后才提出来的,为了降低我国的文盲率,必须发明一种大家都容易学会的识字方法。跟罗马音差不多吧,拼音能让我们把字的读音拼出来。现在我们在打每一个字的时候,就是在用拼音嘛。

  先来说说“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通俗来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仄声就是三声或四声。平声分为阴平——即四声中的一声,阳平——四声中的二声。

  “参加”,“播音”这些词两个字都是一声,称为“阴阴”。

  “资源”,“鲜明”这些词两个字一个一声一个二声,称为“阴阳”。

  仄声分为三种,上声,去声对应三声和四声,古代还有一个“入声”,但是现代普通话中已经很少了,除了客家话,粤语还有南方地区一些语言里面有所保留,韩语里面也有一些,普通话里面几乎已经消失了。简单来说“入声”有点像爆破音,短促有力但是最后没有爆出的那种塞音。

  然后说些有意思的,说一说威妥玛拼音吧。许多中国地名和人名以及商标品名仍旧沿袭了这种拼写方式。

  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建国至今唯一未被修改过的法案。五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可许多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依旧用的是威妥玛式拼音。如中华烟“Chunghwa”,张裕葡萄酒“Changyu”。

  威妥玛(Sir Thomas Francis Wade,又译作“ 韦德”),生于1818年,卒于1895年,在中国任外交官(官至驻华“公使”)43年之久。在此之前,他主要在上海海关工作并负责对来自英国本土的海关人员进行汉语培训。先后在1859年著《寻津录》,1867年撰写了汉语教科书《语言自迩集》。

  成功发展了用拉丁字母写汉字地名的方法,一般称作“威妥玛拼音”或“威妥玛式(Wade System) ”,成为中国地名、人名及事物名称外译之译音标准。

茅台

  最后,常申凯哭晕在厕所hhhhhhhh……

  这本书涉及到许多领域,知识十分丰富,非常推荐。

  《东言西语》读后感(五):读《东言细语》:从语言到文化

  如果真有一门课程适合所有中国人终身学习,那么最可能的或许就是语文课了。相比较数理化生天地这些科目背后汗牛充栋的科普书,语文的科普书就相对较少了,所幸有了这本《东言西语》,稍稍填补了语文科普的空白。

《东言西语》

  作者郑子宁本人是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他从语言开始,将语文知识信手拈来,在作者天马行空的笔下,既有化学元素之命名,又有中国姓氏的分布,兼谈生辰八字、各地方言,可谓是“语文语文,从语言谈到文化了”。对于语文爱好者和大中学生,这本书都颇可一读,甚至也可以当作《十万个为什么》给刚对语言产生兴趣的青少年普及知识。

  正所谓“今人不闻古时音,今音如何诵古文”,在一些视频网站上,对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争论不绝于耳,其中不乏已经显得固执的偏见。而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替一些由来已久的偏见“拨乱反正”。

风语者 (2002)7.62002 / 美国 / 动作 历史 战争 / 吴宇森 / 尼古拉斯·凯奇 亚当·比奇

  比如民间传说里温州话曾经作为战时密码使用过,作者不但指出这种说法其实是受了电影《风语者》的影响(这部电影的原型是美军在战时用来当做密电通讯的纳瓦霍族语言,该语言不但系统复杂,使用人数极少,美军在发电时还特别进行了二次加密)。更从逻辑上证明了使用温州话作为密码的荒谬性——温州话使用者众多、影响甚广,传教士们甚至都编写了温州话学习手册,敌军即便自己不学习,找一两个懂温州话的人来译码也并非难事。

《风语者》剧照

  作为杭州人,我对书中提到的关于杭州的文化知识颇感兴趣,比如作者在《中国姓氏势力分布地图》中提到:“杭州排行前五的大姓分别是王、陈、张、徐、李,基本都是全国大姓。”这与我们日常所知的陈姓杭州第一略有出入,或许和杭州近年来吸纳各方人才,纳百川入钱塘不无关系。

  而在另一篇《上海话是怎么取得江南地区的霸主地位的》中,作者提到:“1861年,太平军又攻占杭州,战事几乎让杭州全城居民死光,宁波、台州等浙东都市也先后陷落。”换言之,今天所谓的“老杭州”,其实七代往上,可能都是“外来萝卜”,而今天的杭州话也不可避免地有一股“外来腔”。

  当然也有些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附上相关的音频,以至于我们虽然通过这本书,可以知道某些字在上古汉语或中古汉语的拼写法,比如宋元时期,中国有南北官话之分。其中白字北系官话念bai,南系官话念beh,但bai尚可联想,beh就让没有研究过古音念法的我们“一脸懵逼”了。

  虽然在B站等视频网站上也有不少“以上古汉语念《诗经》”“中古汉语念李白诗”的视频,但因为缺少对读音的普及,在这些视频的弹幕里不乏臆断和偏见。如果作者能在公开演讲之外,多以视听形式做一些字音的普及工作,或许是对这本书更好的补充。

本文标题: 东言西语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5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刻意成长》读后感锦集女佣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