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是一本由刘鹗著作,8.00元出版的2019-8图书,本书定价:19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老残游记》精选点评:●灵性之哭泣,自叙。●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不是古文,还可以,古文读起来太累人
《老残游记》是一本由刘鹗著作,8.00元出版的2019-8图书,本书定价:19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残游记》精选点评:
●灵性之哭泣,自叙。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不是古文,还可以,古文读起来太累人
●初二?看完的,
●刘鹗还是适合去搞甲骨文,写小说太难为他了。行文运笔或许还有一两处闪光的地方,但是全书的格调和思想水准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深山遇到一群世外高人,完全是脑残之笔!梦游地狱看起来更是傻逼至极!
●清官真真个贪官更可怕
●必须满分啊,书要保留下来,时不时翻出来看看。是我的心灵慰藉品。
●故事读来畅快 又深含哲理 比之现在的一些受热捧的无病呻吟,这样的书方能称为精神食粮
●少许亮点,但挺难耐着性子不跳着读的,也有些无趣啊。
●老残走南闯北,与上层清流交接甚深,但见不平之事,常得清流之助竭力矫之,清流亦借老残,访黎庶疾苦,匡正时弊,扶将倾之大厦。其中正邪角力,世间百态为亮色。虽刘鹗政治观念保守,书中极尽污蔑革命党之能事,但以其文学家的本能,绘末世衰象,固小说文本超越了作家本身的狭隘观念,此佳作普遍特征
《老残游记》读后感(一):小结
老残在很大程度上是刘鹗理想的化身。刘鹗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种种都加在老残身上,借由这个理想人物弥补自己人生的处处遗憾,制造一个想象中的美好。但是在那样混乱的社会环境下,这个美丽的泡泡显得那样脆弱,那样虚无。老残可以解决他遇上的种种冤案,但这种公案小说式的救助只能局限于他的所到之处。偌大的中国,亿万蝼蚁般匍匐于地的百姓们,他们的哭号无人听见,他们的悲惨无人注意,千千万万冤案奇案,都淹没于滚滚历史洪流中不再有人记起。老残终究只能救助少数人,而不能拯救水深火热中的整个国家。
《老残游记》读后感(二):《老残游记》
『印象较深的事件』
③贾家十三条人命,最终竟然能起死回生,这一点没有想到,千日醉,返魂香,不可思议,人心很善良,最终不愿意是惨死。
④续集里老残到地府游历的描写非常生动精彩,毫不逊色千与千寻里另一世界的场面,特别是地府河边酒楼甚是热闹的场景。地府里审核人在阳间的功过,并因此鬼魂安排座位的场面,联想到小时候看过的一部鬼片里的极其惊悚的场景,一排排穿着清朝官服的僵尸,密密麻麻地排布,端坐,说是像坟墓又不像,还隐约记得跟大佛的场面混剪一起,活人误闯其中,还有念佛经的声音,那些人恍惚像动起来了,太恐怖了。小说里还描述了人在世间作恶的判定规则,口过甚至大过杀盗淫,分析之下非常有道理,弥补了阳间的法律不公,非常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非常可惜续集后面没有完整,而且是在地府那里,老残将要回归阳间甚至可能升入仙界的情景,非常精彩的篇章那里,且听下回分解,只是再没有下回,太可惜了。后人的作品里都还是可以在前人作品里找到影子。前人无边的想象力真是无可匹敌。
《老残游记》读后感(三):在宗教中寻求解脱
生逢乱世,难免忧愤丛生;人间不平,尽付刀斧之笔。作者自拟一江湖郎中,游走四方,摇铃行医,何也?盖因当时中国上下无人不病也。然医病医不得心,无能为力之下,只能向宗教中寻求解脱。
中国古典小说向来不乏宗教意义,或说哲学意义的——譬如《西游记》、譬如《红楼梦》,当然《老残游记》也概莫能外。老残(或说作者)是清醒的,他知道全民自上而下是一片浑噩。朝中非无清官,却无贤能,当官的既然这样,整个国家的状况可想而知。那么在这一片浑噩中有几个人是干净的呢?于是乎,意淫出若干修道的人物——简直描画得神仙一般。用意何在?——既然不能兼济天下,又何妨独善其身?在那个环境下能独善其身的也就是仙了!然后又从道引出佛,更在短短篇幅内写出个出尘超凡的逸云,又将该女的小女儿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看到这儿不由得拍案叫绝),看逸云嘱咐老残等人的几句话,知道最后无非众人跟着她虔心向佛了,私以为大概脱不了这个路数吧。而开篇以梦开始,按古典小说套路,终局当以梦做结,后续应还有许多奇曲情节,惜无全稿,叹叹。
比之于同时期写得干巴巴的《孽海花》,《老残游记》可谓生动有趣,其阅读快感羞煞无数现当代通俗小说。但和《孽海花》作者曾朴的思想观念相比较,刘鹗无疑是保守的,他既对现实绝望,也不寄希望于革命——因为在一个眼光长远的人看来,世界无论怎么改变,其本质是不变的,而人若想要真正获得幸福,只能从形而上学中去寻求。
但若然如此,有识之士皆藉宗教以避世,却又由谁去匡扶天下?又或许作者之才不得善用,方有此自伤之语吧。呜呼,《老残游记》非为游记,实乃作者哭泣之声也!
《老残游记》读后感(四):关于书中的两个女性
第一个是贾魏氏。
女性形象在小说中向来比较单一,而且不甚丰富。作为一个寡妇,贾魏氏可陈之处更是少之又少。书中涉及她的言语不多。在十六回中有两段的集中描写。一段是她不堪重刑,面对刚弼句句诘问,只得屈招。刚弼咄咄逼人,问得又极细致,在此种情况下,贾魏氏对答如流,思绪缜密,不漏缝隙,也不是简单之事。这样的女子多少有些见识气魄。而第二段这种气魄更是鲜明。刚弼处处不饶人,贾魏氏的反应是:
“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大叫道:‘刚大老爷,你不过要成就我个凌迟的罪名!现在我已遂了你的愿了,既杀了公公,总是个凌迟!你又何必要坐成个故杀呢?你家也有儿女呀!劝你退后些罢!’”
这样直白的对抗,不算多见。质责其祸心,而又动之以情,话说得很到位。窦娥在某种程度上都不如这个贾魏氏。在不公的审判面前,窦娥缺乏明慧的心思。她也没有勇气,没有能力表达她的愤怒。她有的,是对自己身世的嗟叹,哀怜。所以只能成为“冤”字的代名词,但也仅此而已。
第二个是逸云。
这样的人并不是特别通透的。据她所陈,洞明世事,没什么解不了舍不掉的。把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逸云,既做了斗姥宫的姑子,凡我应做的事都做。不管什么人,要我说话就说话,要我陪酒就陪酒,要楼就搂,要抱就抱,都无不可,只是陪他睡觉做不到;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逸云,终日里但凡闲暇的时候,就去同那儒释道三教的圣人顽耍,或者看着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入世出世兼顾,什么场合做什么事,过得万般潇洒。同时又保持精神上和形骸上的戒律。脱离消极的应付,代之以鲜明的自我意识,这样的女性在传统小说里也是屈指可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