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命运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27 08:33: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俄罗斯的命运》是一本由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俄罗斯的命运》精选点评:●源头。酒神精神下诞生的民族,充斥了如此多神经质的,二律背反的民族性。广博、热烈、高傲、纯粹

俄罗斯的命运的读后感大全

  《俄罗斯的命运》是一本由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俄罗斯的命运》精选点评:

  ●源头。酒神精神下诞生的民族,充斥了如此多神经质的,二律背反的民族性。广博、热烈、高傲、纯粹、野蛮、残暴、忧郁、强力、自由主义、沙文主义、浪游者、神秘主义、东正教式的禁欲和狂欢,自我牺牲、苦难、同时存在的极端善恶。不同于德意志的克制冷峻与法式的轻盈同时流于嬉游,对于人类最深刻的温柔和关怀也唯在俄罗斯作家笔下见到,源自于西伯利亚土地和冬天本身的无限沉默与宽宥,例如《复活》。(无疑他是最喜爱和趋近于俄罗斯式的

  ●徐葆耕说“别尔嘉耶夫是最具有贵族样貌的(R)知识分子”,今天看到此书,翻开序言“伟大的俄罗斯已经不存在了”,突然联想到老塔的乡愁,那一代人啊,到底多自相矛盾,好强烈的情感

  ●启示录式的语言,文字优美,常有令人感叹的具有深刻洞察力的佳句。但从整体上,很难认同作者这种决定论、整体主义、形而上的、黑格尔式的历史哲学。对我来说,波普尔对这种方法的批判显得更有说服力。

  ●稍有些偏激之论。

  ●有些地方不通顺,翻译的缘故吧。对俄罗斯和波兰、、德国的比较,很精准。宗教和哲学的语言,有的时候真美啊。不长,值得一读。

  ●从俄罗斯的视角看待西方文明,虽是一百年前的作品,至今仍有参照意义。

  ●几年前读过,感觉俄罗斯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力量(野蛮)、文学(智慧)、宗教(悲天悯人)并存。翻译文字挺美,可能原文就很棒。

  ●对俄罗斯“大地文化”有所感受了。

  ●1、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国家化最官僚化的国家。 2、无政府主义却顺从官僚统治,无国家观念却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精神自由却不企求自由的生活。 3、俄罗斯民族过于生活在民族自然的集体主义中,其中并没有能够加强个性、尊严和权利的意识。 4、在创造和维护自己的国家这项巨大的事业中,俄罗斯人民耗尽了自己的力量......这就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上打下了忧伤的印痕。俄罗斯人几乎未品尝过快乐。 5、俄罗斯的惰性、满不在乎、缺乏首创精神、责任感薄弱都与俄罗斯的旷野的空间有关。 6、俄罗斯的中央集权使得文化集中于彼得堡、莫斯科,少部分在基辅,俄罗斯的文化力量不希望扩展到俄罗斯的无边空间中去,害怕会沉入到偏僻的外省的黑暗中去。 7、所以的天才都是如此,他总能让民族的东西达到全人类的意义。以上,M。

  ●弥赛亚是火的自然力。道德和理念相区分。别尔嘉耶夫给我的感觉还是很唯物的。深沉的爱啊!

  《俄罗斯的命运》读后感(一):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

  俄罗斯人民,就自己的类型和灵魂结构而言,是信仰宗教的人民。即使是不信宗教者也仍然有宗教性的忧虑,俄罗斯人的无神论,虚无主义,唯物主义,都带有宗教色彩。俄罗斯人即使离开了东正教,也仍然会寻找神和神的真理,寻找生命的意义

  强烈的末世论,悲悯心和沉郁的忧患意识

  抑郁(对权利组织的惧怕)与阴性(被动,驯服,温和)(正好可以理解了巴尔特的米什来)

  “黑葡萄酒”元素文化积淀:一种黑色的,阴雨的,蒙昧的,不透光的自然力(它区别于尼采的酒神)

  依我看来别尔嘉耶夫的梦想是存在一个第三罗马帝国,一个精神的故乡与太阳,它温热而忧伤,所以是俄罗斯;它无论善恶,只要直至光明与新生

  《俄罗斯的命运》读后感(二):双面俄罗斯

  这本书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很强,有点烧脑,不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很难评估作者的客观性。

  文中通过分析俄罗斯在东西方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东正教信仰、民族性问题揭示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性格特征。作者认为,俄罗斯无边的庞大和它的历史特殊性孕育了无形的对立和矛盾。俄罗斯性格中具有天生的双重性和“二律背反”的“悖论性”。一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我行我素追求自由,另一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国家化、最官僚化的国家,一切都可能转化为政治的工具,俄罗斯人民可以很顺从地服从官僚统治。

  关于这种深刻矛盾的根源,作者认为是由于男性自由未能从俄罗斯内部,从深处控制住女性的民族自然力。(讲真,这里没看懂)俄罗斯的存在之矛盾也总能在文学作品中看出一二,尤其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俄罗斯灵魂的缩影表现的淋漓尽致,无限的深邃和非凡的崇高与低贱、粗鄙、缺乏尊严、奴性混杂在一起。另外,独特的东正教信仰沉淀了俄罗斯民族的救世精神,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苦难与救赎、悲悯与人性经常是俄罗斯文学作品亘古不变的主题。

  《俄罗斯的命运》读后感(三):击碎固有认知的感觉可真爽

  以下为书摘:

  1、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国家化最官僚化的国家。

  2、无政府主义却顺从官僚统治,无国家观念却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精神自由却不企求自由的生活。

  3、俄罗斯民族过于生活在民族自然的集体主义中,其中并没有能够加强个性、尊严和权利的意识。

  4、在创造和维护自己的国家这项巨大的事业中,俄罗斯人民耗尽了自己的力量......这就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上打下了忧伤的印痕。俄罗斯人几乎未品尝过快乐。

  5、俄罗斯的惰性、满不在乎、缺乏首创精神、责任感薄弱都与俄罗斯的旷野的空间有关。

  6、俄罗斯的中央集权使得文化集中于彼得堡、莫斯科,少部分在基辅,俄罗斯的文化力量不希望扩展到俄罗斯的无边空间中去,害怕会沉入到偏僻的外省的黑暗中去。

  7、所以的天才都是如此,他总能让民族的东西达到全人类的意义。

  8、俄罗斯是先天注定的帝国主义国家却已丧失帝国主义的激情。

  9、民族主义也就是割据主义,帝国主义也就是世界主义。

  以下为感受:

  1、帝国主义分不同类别,比如英国的(持续到现在)、德国的、俄国的,英国建立的文化-经贸-海洋的帝国尚存,且发挥能量。

  2、巴黎为新世界的世界城市,罗马为旧世界的世界城市,巴黎的自由与小市民资产阶级是其魅力之处。

  3、德国人喜好规范和秩序,并潜意识中认为是对的,民族本能也有意愿来做规范秩序的事情,至今未变,这与俄罗斯人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4、波兰与俄罗斯有相近的文化,相同的语言,但却总是吵吵闹闹,这就像是同一件事儿,我们原谅外人,却不原谅家里人一样。

  以上,M。

  《俄罗斯的命运》读后感(四):从俄罗斯到斯拉夫

  1. 关于所谓的“黑葡萄酒”:其实就是人类非理性的一面,启蒙运动推崇知识推崇理性,遵循的是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传统,这意味着要尽可能认识自然宇宙的种种规律,服从这些规律,人有希望建立起俗世的乌托邦。但是对理性、服从的推崇引起反弹,且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告诉世人以理性为出发点进行的社会事业带来的可能是破坏而不是解放或者幸福,所以对非理性发掘、尊重大行其道,这一思潮源于德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俄罗斯文学里的“多余人”形象便是这一思想的文学化身; 2. 关于弥赛亚精神:相较陀思妥耶夫斯基,别尔嘉耶夫的进步在于降低了弥赛亚主义里的民族主义成分,还难得地想把波兰捞到自己这边——其实说到底还是一种血缘种族大过宗教派别的想法,不值得尬吹; 3. 关于战争:别尔嘉耶夫认为战争是历史运动的必经之痛,为的是人类价值的完善,战争带来的是牺牲是必要的牺牲——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多不忍有此“牺牲”,而别尔嘉耶夫放在首位的是“必要”。他说伊万为了孩子的一滴眼泪退还入场券是妇人之仁,说托尔斯泰书里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总被个人生活的和平吞噬——这还怎么追求绝对价值呢?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友情提醒:恻隐之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法则,也许是整个历史存在的唯一法则。说到底人是目的,不是实现什么价值的手段。 4. 关于地理条件对俄罗斯人性格的影响:俄罗斯太大了,必须要有庞大的管理机构才能稳固统治,所以俄罗斯人留给集体的多,留给个人的空间小,说得对; 5. 关于民主: 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平等(泛民主),而应该提高公民的素质;不要陷入语词的诱惑,而要发掘问题的实质——卧槽,说得好; 6. 别尔嘉耶夫总觉得人类能走向某种形式的联合——可惜,人类让他失望了; 7. 别尔嘉耶夫还是比不上以赛亚•伯林。

  《俄罗斯的命运》读后感(五):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性格决定命运。俄罗斯人的性格就像他们国徽上的双头鹰一样,具有强烈的两面性。

  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人的性格受地理位置影响,同时包含东方和西方两种因素,在精神深处受着东西方文明冲撞和交互作用。因此,俄罗斯的文化明显具有一种“二律背反”的“悖论”:一方面,俄罗斯是最无组织、最无秩序的国家。无政府主义在这块土地上拥有天然的温床,人们几乎像害怕瘟疫似的害怕政权,渴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是一个最国家化、最官僚化的民族,它能够把任何事物都转化为政治的工具。俄罗斯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拥有一套庞大的国家机器,俄罗斯人为捍卫它们的存在和维持它们的运转耗尽了自己的创造力。

  如此强烈的背反,造成了俄罗斯文化的非理性。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主义始终进入不了俄罗斯人的生活,嗜酒的俄罗斯人一直崇尚着狄奥尼索斯式的迷醉,它敌视理性,蔑视文化、否定意识、不求精神性。受着酒神狂欢的驱使,俄罗斯人善于把历史转化为幻想,把现实变成浪漫。别尔嘉耶夫称之为“黑葡萄酒”元素。在俄罗斯的文化积淀中,它是一种黑色的、阴郁的、蒙昧的、不透光的自然力。任何人一旦接触了这种迷狂的东西,就不能不沉醉于其间,很难挣脱它所营造的氛围。

  作为民族的俄罗斯,它如一盘散沙。

  “我们的土地辽阔而肥沃,但它没有秩序”。俄罗斯盛产哥萨克骑兵,但出不了“骑士”。“俄国人都羞于承认他们是俄国人;他们没有民族的自豪感,甚至还往往没有民族尊严”。“俄罗斯人民不想成为男性的建设者,它的天性是女性化的、被动的,在国家事务中是驯服的,它永远期待着新郎、丈夫和统治者”。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善于流动的民族,索洛维约夫称之为具有“液态因素”。俄罗斯地大物博人稀,但俄罗斯民族很难找到它的根之所在,始终在东西方之间、在神性人性之间摇摆不定。人格分裂是俄罗斯人的普遍特征。托尔斯泰笔下的卡列宁、安娜·卡列尼娜、别祖霍夫、保尔康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拉斯柯尔尼科夫、娜达莎,契诃夫的郝柳金,无一不带有鲜明的精神分裂特征。

  这种精神分裂带有鲜明的狄奥尼索斯色彩和强烈的宗教信仰。别尔嘉耶夫认为,“俄罗斯人民,就自己的类型和灵魂结构而言,是信仰宗教的人民。即使是不信宗教者也仍然有宗教性的忧虑,俄罗斯人的无神论、虚无主义、唯物主义,都带有宗教色彩”。

  俄罗斯人将治疗民族性精神分裂的希望寄托在东正教上,通过东正教庄严的仪式感给自己套上精神的枷锁。“俄罗斯民族的思想界感到,俄罗斯是神选的,是赋有神性的”,这种使命感催生了斯拉夫主义。带着神圣光环的斯拉夫主义必然有着解放圣地的崇高使命。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今天的俄罗斯强烈要求在伊斯坦布尔的存在。这个曾经的拜占庭首都、东正教圣地,也是每一个俄罗斯教民心中的“沙皇格勒”。而且,他们必定还有更大的野心去保护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

  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

  作为国家的俄罗斯,它坚如磐石。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国家化、最官僚化的国家。在俄罗斯,一切都可能转化成政治的工具。俄罗斯人民创造了世界上最强的工具,最大的帝国”。

  无政府主义是俄罗斯民族的天性。但是,为什么一个最无国家观念的民族竟建立了如此庞大而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为什么一个最无政府主义的民族竟会如此顺从官僚统治,为什么一个精神自由的民族竟不企求自由的生活?

  别尔嘉耶夫认为,这是因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女性因素。“俄罗斯是一个骇人听闻地甘受奴役、驯顺服从的国家,是失去了对个体权利的知觉和不会维护个体尊严的国家,是怠惰的保守主义的、宗教生活为政府所役使的国家,是古板的生活和沉重的肉体的国家”。对异己力量的永恒依赖造成俄罗斯人自愿服从强大的统治者。

  同时,宗教的因素也不容小视。“俄罗斯的东正教中存在着许多犹太化因素,许多旧约的东西”,它主张顺从。而不像基督新教那样,宣扬改革、倡导个性。“不敢过分张扬的、温顺的特性,是俄罗斯宗教意识十分典型的东西”。这样的宗教正是国家所需要的。

  “在俄罗斯,理智的、文明的保守主义是无力的,它不能使俄罗斯政权振作起来。唯有俄罗斯官僚无限的适应能力,它甘愿的、奴性的唯唯诺诺,才能与黑色影响力和睦相处”。

  俄罗斯人也需要国家。“俄罗斯人认为,不是他拯救俄罗斯,而是他被俄罗斯拯救”。

  俄罗斯人需要精神统治,也需要空间统治。

  19世纪开始的民族主义运动也让俄罗斯人看到弥赛亚的召唤,斯拉夫帝国主义的意识在俄罗斯人思想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涨。

  这让西方感到恐惧。

  “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政治,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不让俄罗斯进入君士坦丁堡、海湾和海洋”。

  “欧洲感兴趣的是,怎样强行让俄罗斯存留在封闭的圈子中,不让它进入世界的广阔天地,阻止俄罗斯发生世界性作用”。

  欧洲们一直在努力。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m�n�h�qR

本文标题: 俄罗斯的命运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4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伽利略的苦恼读后感锦集“恋爱时间久了,男生真的会越来越不在乎女生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