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平原》精选点评:●前面写农民生活的部分特别有意思后面支持我看下去的是吴蔓玲这个人一心想改变乡村为人民服务但大多数时候个人的力量放
《平原》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原》精选点评:
●前面写农民生活的部分特别有意思 后面支持我看下去的是吴蔓玲这个人 一心想改变乡村为人民服务但大多数时候个人的力量放在历史和时间的长河里就显得有点儿滑稽了
●就跟我爹说的一样,是本很厚实的书。没敢看完,我虽只是读者却不忍心目睹这些人的结局。不知戏中人是否安好?
●起码是不熟知的土地上的故事,三丫很出彩。
●「在这样一个“抽象的布景”上,文革对人们命运的拨弄不仅失掉了惊心动魄的气势,反而显现出的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残酷,在政治的烟尘弥漫中我们嗅到的却是宿命的味道」
●毕飞宇最好的长篇。
●欲望可真烫。
●生命无常、男人成长的速度,是经历,女人成长的速度,也是经历。
●乡土气息果真浓厚,读的时候生理反应较大。
●空间有点小,不管是小说主人公生存的空间,还是感觉上的空间。故事还是不错。
●苏北平原。浓浓的乡土气息。写到狗 猪和人的那段,唏嘘。旧时代的人思想究竟有多压抑??
《平原》读后感(一):最忘不了混世魔王……
《平原》:这周看完的第三本书。作者毕飞宇在序言中说,不同于《青衣》和《玉米》的以小说人物为重点,这本《平原》的重点则是放在了人物关系之上。
相较于《青衣》于《玉米》而言,这本《平原》关于人物间关系的描写确实增多,例如老鱼叉与王二虎关于大瓦房的阴阳争夺战,前半段二丫与端方的两情相悦与后半段吴蔓铃对端方的苦苦单恋,从一开始跟随佩全再到后来跟随端方的红旗,当然还有玩世不恭却因执念走上犯罪的混世魔王……
更让我留意的是其中大片大片的关于农民耕耘生活的描写,记忆最为深刻的庄稼人勤快的控诉:谁***想勤快?谁***愿意勤快?都是叫老天逼得。
个人认为,整本书的最佳台词,莫过于混世魔王的那句:"蔓玲,谢谢了。我一直在等着你啐我这一口。"
光是想想就已经觉得无限无奈与悲哀呀……
《平原》读后感(二):情人节的絮絮叨叨
今天2.14,疫情,闲在家写论文,想回北京,小雨,我在窗边
不是因为网页版豆瓣日记功能停用的话,我也不会把书评当成了临时日记本。本来我是打算写在奥涅金的剧评下边的,可是两个剧评总显得略微尴尬,还是平原吧,此事因它而起!起点是什么呢,就是三丫喜欢上了端方。就是那一瞬间,我的脑袋中立马蹦出来塔季杨娜等待奥涅金时候忐忑不安的心情以及上蹿下跳的动作,这么说确实没有冤枉少年的塔季杨娜啊~上下翻飞的黄叶就是她的喜欢,奥涅金就是她的鸡血。题外话,我在写“奥涅金”这三个字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在前边加个形容词“渣男”。都说少女心事总是诗,是诗有什么用?是画又有什么用?喜欢这种事情真的勉强不来,到了20多岁的年纪这些都要慢慢学会了。我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慢,一切都是慢悠悠的步调,20大几的年纪做着20出头的梦。不过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成长总是自己的,没必要跟随社会的步伐,不然也就是不懂装懂而已。再说到三丫,真是一个勇敢的女孩,不像我,我就怂的一批,有时候我甚至想,道德是什么,用来规范谁?有女朋友怎么就不能去表白了?嗨~没必要,不要钻牛角尖,道德不是怕你伤害到别人,是怕你伤害到自己。这么想想倒也合理。
我才刚刚开始看平原,我希望这个勇敢的女孩幸福,希望她能和端方在一起,又希望不要,总觉得端方他,不喜欢她。三丫不能为着自己的喜欢搭上一生,最后变成“鱼眼睛”,冤!
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三丫居然死了??输汽水死的??行吧!王家庄的人在毕飞宇手底下都是那么魔幻~我就是爱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平原》读后感(三):一切的努力与挣扎不过是徒劳
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说的那样“有时候,人为什么会如此不尽人意?”这不仅仅是端方一个人的命运,也是三丫,是吴蔓玲,是王家庄上生生不息的每个人的命运。 作者把端方塑造得那样与众不同,他读完了高中,身子骨强健有力,又有头脑有魄力,他是不该永远地留在这个小小的王家庄的,然而要去哪里,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对他来说随便哪里都可以,只要离开王家庄就行,可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本来是该他走,吴蔓玲也有意让他走,可偏偏又是他留了下来,被永远地困在了王家庄。仿佛绕了一个大圈最后又回到原点,如西西弗斯推动巨石那样的徒劳无功却又无可奈何。 他生命中的每一次转折都是一场虚空,明明已经到了转角,走到头发现是一堵墙,只能再次回头无功而返,存在本身就是荒诞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如何确定自己的本质? 与三丫的感情只是一次小小的波澜,如果三丫没有死,那么一切是不是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命运无时无刻不在跟人开玩笑,明明是假死,最后却不得不成了真,是老天帮她把这场戏演完。把汽水当成生理盐水注射本身就很荒谬,而她的生命也终结于这样一个类似玩笑的失误。 想去当兵,没去成,原本是有机会的,命运再一次在墙角吓了他一大跳。精心照看的小猪仔被黑母猪吃掉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白费了,越是想守护的东西,偏偏如此轻易地被毁灭,而他再次心存了希望能够去当兵,而吴蔓玲却咬住了他的手。 不断地挣扎却又再一次沦陷,最终越陷越深,如果真的相信命运的话又何必挣扎。而如吴蔓玲所说人定胜天的话,命运却又实实在在地一次一次捉弄人。 如果和《玉米》结合起来看的话,端方是没有走出去的,而玉米三姐妹,看似走出去了,其实也都没有走出去。
《平原》读后感(四):摘—平原
是日子就不光是喜上心头,还一定有与之相匹配的苦头。
说到底,庄稼人的日子都被“天时”掐好了生辰八字。天时就是你的命,天时就是你的运。
不让他吃足了苦头,他永远不知道鲜肉是怎样变成咸肉的。将来结了婚他就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跟和婆娘上床差不多,一上来就用蛮,软得格外快。怎么
泥土,它不是别的,说到底它就是泥土,没心没肺,把你的一生一世都摁在上头,直到你最后也变成了一块泥土。
他们知道,“国家”是一个存在,一个指定的、很大的、无所不在的、却又是与生俱来的存在。这个存在是什么样子呢?庄稼人就想像不出来了。
千万不能让男人在床上发了毛。所谓男将们耳根子软,怕老婆,惧内,都是假的,说到底是男将们在床上贪。一个大男将,如果床上不贪,再好的女人也拿不住他。
这样的滋味真的叫人绝望,它是那样地切肤,却又是那样地遥不可及,它热烈,凶猛,却空洞得厉害,你愈是努力你就愈是虚妄,失之毫厘,却谬以千里。
对于具体的当事人来说,死亡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在任何时候,面对它都是困难的。
生活是一块豆腐,时光一巴掌把它拍碎了,白花花地四处飞溅。这些捡不回来的碎末才是生活应有的面貌,它们散了一锅,彼此毫无关联。等它们重新盛在一只碗里的时候,你最终认可了它的破碎的局面,反而想不起它原先的方方正正的样子了。它们是酸甜苦辣的。烫。尝一口就热泪盈眶。你能做到的只剩下追忆。仅此而已。
《平原》读后感(五):他的文字,多、快、好、省
最近,看了毕飞宇的《推拿》《青衣》(包括《青衣》《楚水》《叙事》《雨中的棉花糖》四个中篇)、《平原》。
毕飞宇笔下的人物,都是孤独又自尊到要命的悲剧人物。最有特色的还是他的文字,故事倒在其次了。
他的语言密度很大,象机关枪的子弹一样向你扫射过来。借用他在《平原》里描写吴蔓玲吃饭的说法,“可以用多、快、好、省进行理论上的概括”。
是精准无误,简洁有力的,却又有一种喋喋不休的生命力。虽然有时候也会给人不够节制的感觉,但你还是忍不住一读再读。
平原里他描写吴蔓玲吃饭:
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吴蔓玲已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可以用多、快、好、省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吴蔓玲干活不惜体力,可以和最强壮的男将拚个高低,所以,这几年的饭量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这就要求她吃得快。吴蔓玲这一身过硬的功夫还是她在农忙的季节练成的,农活那么忙,哪有时间在饭桌上磨蹭?但是,吃饭就是这样,只要你快起来了,即使你什么事都没有,你也慢不下来,你的吃饭就是一次小小的战斗。吴蔓玲一手捧着大海碗,一手拿着筷子,在大海碗里进行地道战、麻雀战,运动战、歼灭战,四处出击,四面开花,一边吃,一边转。满满尖尖的大海碗,三下五除二,一转眼就被吴蔓玲消灭了。
描写端方的传说: 端方的这一举动在当天的晚上就轰动了王家庄。传说在层层加码。 人们说……(此处省略) 人们说……(此处省略) 人们说……(此处省略) 人们说……(此处省略)
王家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人们喜欢受到惊吓,同时把更大的惊吓传送给别人,最终,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话,王家庄的人不把自己吓死就绝不会罢休。谁都知道自己在添油加醋,但这个“油”和这个“醋”不加进去心里头就不痛快,嘴巴就更不痛快。痛快才是最后的真实。一件事情的可信程度不是别的,它取决于嘴巴的痛快程度。
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也有意思: 西北风在王家庄已经刮了好几天了。王家庄的树木再也不是先前的模样,一副茂盛和蓬勃的景象,他们嶙峋了,瘦得只剩下骨骼,现出了原形。他们像扒光了衣服的乞丐,吊在了半空。大地上全是树的叶子,干了,枯了,黄了,在地上盘旋,沙沙地响。
再来说说我对《青衣》四个中篇的看法,青衣感觉特别惊艳,楚水和叙事有点腻味,不过雨天里的棉花糖出奇地精彩,意识流写法能这么引入入胜。
《推拿》看得比较早,里面的人物还历历在目,文字却有些淡忘了。不过,娄烨拍的同名电影还是很好看。和小说原著的气质很相符。以至于我后来看毕飞宇的小说,也总是想着如果拍成电影,该是怎么样的画面,谁来演最好,想着想着竟真的很期待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