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国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16 10:54: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幽暗国度》是一本由(英)V.S.奈保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幽暗国度》精选点评:●写得比非洲好,还是读得比非洲好?●腰封上说奈保尔是那种远离故乡却更了解那里的人,其实不然,

幽暗国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幽暗国度》是一本由(英)V.S.奈保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幽暗国度》精选点评:

  ●写得比非洲好,还是读得比非洲好?

  ●腰封上说奈保尔是那种远离故乡却更了解那里的人,其实不然,归途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个深刻意识到自己“无根”状态的历程,面对陌生的故里,他心中涌现是比普通人更为复杂的情愫,一种渴望逃离却又无法挣脱与之千丝万缕联系的徒然挣扎,而这样的旅程也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去经历。

  ●我为宗教狂的国度

  ●第二部分写得最好,湖畔的童话屋,旅馆里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精明狡黠、圆滑世故的亚齐兹;似主似仆、似友似伴的亚齐兹。

  ●2019#031 3.5星 思绪爱恨起伏不定

  ●一个性格暴躁、冷淡、没什么怜悯心之人的一次失败的返乡之旅。

  ●印度是古老的民族,也将永远属于那个那个亘古的世界。殖民历史使得这个国家呈现出一种怪异模样(所谓盎格鲁—印度文明):社会顶端是拷贝又走样的英国贵族幻境,底层民众被根深蒂固的阶层体系划分出无穷尽堕落的格局,种姓制度如黑影逡巡。都市的灯火辉煌与令人惊悸的贫穷高密度共存。奈保尔说,返乡之旅让早已随童年埋葬的另一个自我复活了。虽然怪诞而突兀,但是印度的轮廓正在变得清晰。

  ●印度三部曲的封面设计实在太丑,但内容确实好看,奈保尔凸显细节和描绘场景的工夫,使得整本书都趣味盎然。翻译得真不错,一看译者原来是《吉陵春秋》的作者李永平。

  ●不负盛名

  ●完全能理解这种嫌弃之情==///

  《幽暗国度》读后感(一):寻找什么?

  从十年前奈保尔得奖的那一天,就一直在听说他如何失去了根,他一只在寻找身份认同什么什么。但这种感觉却一直没有发自心底。

  后来在读《半生》的时候,这种感觉才第一次到来。

  而在重读印度三部曲的时候,终于明白,奈保尔为什么用一种苛刻得甚至让人愤怒的心理来看印度的原因了。

  印度人动不动撅起屁股在街边拉屎,基本上要以家里有一间厕所为荣,到处充满混乱与垃圾。。。但这不是印度。

  《幽暗国度》其实是奈保尔偏见里的印度,不那么准确的印度,甚至是他希冀之外的印度。

  但让人惊叹的,是他写这书时不过三十多岁。文字。观察。真的令人惊叹不已。难怪有人说从60年代就已注定要得那个大奖。

  一部好作品。

  《幽暗国度》读后感(二):读的有点慢。

  表面上是一个精神异乡人的寻根之旅,其实是对一个文化的探索与审视。之前先看了《信徒的国度》,觉得奈保尔不算是一个傲慢的人。所以我可以理解作者在这本书里表现出的暴躁、冷漠和阴晴不定。童年时期,印度文化给他神秘而封闭的印象,但身处特立尼达种族混合的集体中,它同时也带给他尊重和某种身份的认同感。而真正到达印度后,发现它与想象中相差甚远,且在实体与精神上都千疮百孔混乱不堪,难免产生负面情绪。我不喜欢的点是作者克什米尔的住店经历写的太长太详细,看多了难免厌烦。 这本书的写作时间毕竟很遥远了,看的时候就像看小说,没什么实感,作者的文笔我还是喜欢的。后两本书还会看,想看看作者观念的改变。

  (原来看完打分写的书评不会同步到这里啊orz)

  《幽暗国度》读后感(三):奈保尔的“想象力停驻的地方”

  第一次听到奈保尔的名字,是去年在某档广播节目中——V.S.奈保尔(V.S.Naipaul),英国当代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就读牛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毕业后迁居伦敦,作品以小说、游记为主,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幽暗国度》是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的第一部,个人感觉是一本半游记、半散文性质的书,记录了作者在印度为期一年的游历和生活片段。全书没有一条明确的叙述主线,各个章节主题相对独立,但又紧密围绕着印度人文历史和作者印度移民的背景。这个版本的翻译不错,整体阅读不算困难。

  书中作者不仅讲述了“英国殖民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外国殖民者与印度本地人的关系”、“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等不同信仰在印度社会中的冲突”、“印度种姓与阶级划分”这样的宏大命题,也触及了“上至官员下至市井的印度人当街如厕”、“印度教民众的朝圣之旅”、“旅店印度管家为人处事的种种行径”、“作者回乡寻根时的各种境遇”等亲身经历。

  《幽暗国度》并不是一本能够言简意赅地回答“印度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的书,而是一本久居海外的印度移民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受到的感观与心灵的冲击的自述。借用某一章的标题来形容这种感受最为贴切,对奈保尔来说印度是他“想象力停驻的地方。”

  《幽暗国度》读后感(四):关于 幽暗国度

  1 找出这本书看,我映象很深,是七月份一个周末,刚练完瑜伽,躺在瑜伽垫上在b站看一个艾扬格瑜伽纪录片,其中一个人生病,求助瑜伽使身体康复。又很巧,那段时间在看梁漱溟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一讲到印度文化,都是一些宗教之类的,实在看不下去。后来一想,竟然没看过印度的文学作品,然后在豆瓣知乎开始搜,搜到了这本。

  2 其实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作者简直是敏感情绪丰富的旅行者,文中很多地方都有作者的个人感受。暴躁虚无时空分裂恶意揣测等等。

  3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是作者住在湖心小岛,去喜马拉雅山朝拜阳具这一段,很细腻,很辽阔。

  以及便便社交,不讲卫生。感觉在印度似乎转角就碰到蹲在地上拉大便的男人,女人,小孩,旁边还有一只脏兮兮的癞皮狗伺机而动,在人起身的一刻飞奔过去。以及大清早把车停在公路边,穿过护栏在河边蹲一排,边拉便便边聊天,背景是臭气哄哄的河水和缓缓升起的朝阳,拉完便便去河里洗洗,愉快上岸开车上班走人。

  4多次看到,印度需要一个仲裁者,来教导不同阶级,不同信仰不同区域的人改怎么做。我查了查印度及历史,直到印度独立之前,一直被外来种族统治,印度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大家都特别能忍耐,比如买车的职员依旧睡在大街上,或寻求宗教保护。这大概是梁漱溟说的,印度是一个向后逃避的文化。

  《幽暗国度》读后感(五):毕竟不是故乡

  给五星是因为小说写得引人入胜充满风趣翻译流畅而非认同作者的观点,这部小说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若想以此了解印度,切记作者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以一个外人的角度描写几十年前的印度的,书中的某些观点可以借鉴却不应当全信以为真。我在想如果作者曾经在印度生活过,那里有他熟悉的人和事,即使他时隔二十年再回到这个独立后满目疮痍的国家也不至于这么刻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故乡”,而只是从祖辈那里继承过来的虚幻的符号。他在印度虽然待了一年,但是辗转各地走马观花,让本来就零星的印象更加地支离破碎,更别说融入到印度人中体会他们真切的感受,加上在白人世界受过的教育,更拉大了他与贫苦的印度人民的距离。总而言之,尽管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的印度人身份和对印度的特殊情结,但是他的经历决定了他始终只能以一个外人的姿态去看待印度,从这点来说他和其他描写印度的西方作家并无本质区别。

  最后附上赵飒飒在她的研究中的一段话:

在 1949 年,奈保尔尚未到印度之前,就已读过贝佛利·尼可尔斯的《论印度》、尼赫鲁的自传以及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爱说笑话的比拉多》,这些都形成了他对印度的看法,因为他告诉在印度留学的姐姐,印度人是贼,并嘱咐她看管好自己的财物,此外他让姐姐帮他印证尼可尔斯“庸庸碌碌,没有未来”以及“污秽”的印度是否正确。他认为尼赫鲁是一流的戏子,用神圣的东西做统治的武器,而赫胥黎对印度的描述是真实的(奈保尔 2006:5-6)。他曾写信告诉她:“我计划就这些可恶的人和他们可怜的国家写一本书,揭露他们可憎的特性。拷问他们的一切”。
本文标题: 幽暗国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9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这周是我们公司的六周年(周)我想要的只是你的读后感大全
    Top